打印

田兆元:鸟舟竞渡

田兆元:鸟舟竞渡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田兆元
    来自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国学·国学漫谈)

    关于端午竞渡,我们几乎都认为,竞渡一开始就是龙舟竞渡。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最初的竞渡是鸟舟竞渡。
  与龙舟相关的文字记载最早的是《穆天子传》,说是“天子乘鸟舟龙浮于大沼”。对于这段文字,有人认为是“龙”字下面还有一个“舟”字脱了,这只是一种猜想,没有说服力,一个人不能同时踏上两条船,这是常识。可能这段文字并没有错误,说的是鸟舟像龙一样漂浮在大泽上。
  用于竞渡的,是南朝时期吴楚地区的舟船。在《荆楚岁时记》及其注文中有集中的表述:
  是日竞渡,采杂药。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车,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盖越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也。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越地传云起于越王勾践,不可详矣。是日竞采杂药,夏小正云,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这段文字中我们找到了《穆天子传》中所谓的“鸟舟”的传承者,即飞凫舟,吴楚“鸟舟”名叫“飞凫”,竞渡之舟是一种会飞的野鸭子形态。这里没有龙舟竞渡的事情,是典型的鸟舟竞渡。
  这就提出来一个问题,人们说的所谓龙舟竞渡是吴越地区的龙崇拜的产物,是不是站不住脚?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指出:“寻常舟船刻为龙形,本是吴、越一带的习俗。”这不够准确。吴越地区在古代是鸟文化的崇拜地区,其关于龙文化的崇拜是外部迁入的,虽然也产生很大影响,但是鸟文化一直在民间占据很高的地位。从6000—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开始,河姆渡一带主要是鸟文化,没有见到龙文化的影子。著名的“双凤朝阳”的图案,以及在考古中出现的江南吴越地区广泛呈现的鸟文化区,都是鸟舟广泛使用的文化基础。竞渡的时候,人们划的船是“鸟舟”而不是龙舟。
  在先秦的时候,龙舟大概是普通人都可以乘坐的,既有舟船做龙形的,也有车做龙形的。比如屈原的《楚辞》里面,反复出现乘龙、驾龙的表达,有舟船意象,如《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但是,大多数都是龙车,即车上刻有龙纹。而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屈原驾龙是在洞庭湖,是楚地的风俗。一般来说,楚辞是尊凤贱龙的,龙在屈原的诗歌里面地位很低,都是驾车的角色。楚地的飞龙舟与竞渡的龙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关于当年楚地的竞渡,用的是什么样子的舟船,还需深入讨论。
  汉代桓谭有说“水戏则舫龙舟,建羽旗,鼓吹乎不测之渊”,这个龙船乃是一个歌船游船。从汉赋中出现的几次龙舟看,这个龙舟大体上就是一个游船,是不能参加竞渡的。班固《西都赋》里面提到的“后宫乘辂,登龙舟,张凤盖,建华旗,祛黼帷,镜清流”,则明显是皇家的游船。至于后来隋炀帝出巡的大龙舟,更是皇家宝船的代名词。所以秦汉以后,普通人没有乘坐龙舟权利,更不要说拿龙舟来竞渡了。
  刘宋王朝有规定:“诸王女封县主、诸王子孙袭封王王之妃及封侯者夫人行,并不得卤簿。诸王子继体为王者……乘舫皆平,两头作露平形,不得拟像龙舟。”这里要求王子的乘舟都不得“拟像龙舟”,平民可想而知。所以我们也就明白,宗懔写作《荆楚岁时记》为什么没有提到龙舟。那个时候不能赛龙舟,只能赛鸟舟。那一时期,有丰富的关于鹢首鸟舟的文献,这里不一一列举。平民乘坐鸟舟,是基本的习俗。
  鸟舟竞渡在龙舟禁止的岁月里,承载了端午竞渡文化的内涵,演绎了千年端午竞渡的壮举,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怀,也为中国的鸟崇拜的文化认同作出了重要贡献。
  那么真正用来竞赛的“龙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我们翻遍唐人的诗歌,发现关于龙舟的叙事,大多数是咏叹隋炀帝龙舟误国的事情,几乎与竞渡和端午节无关。唐人心中的龙舟,简直就是荒淫误国之形象,是悲剧形象,需要反思的问题。龙舟与竞渡是没有交集的两个概念。唐代关于竞渡的诗歌描述,也没有见到龙舟,只有彩船,反倒是鸟舟依然,如“分曹戏鹢舟”,张说在岳阳楼观看端午竞渡是这样的情况:“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唐代基本上是“鸟舟竞渡”,而不是龙舟竞渡,跟《荆楚岁时记》里面的描述一样。
  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开始有龙舟夺标的游戏,但是与端午竞渡无关,时间是在三月一日到四月八日之间,且该游戏主要是皇家所为。据我的考证,可能的“龙舟竞渡”的表述时间是在南宋时期。南宋有一位词人叫甄龙友,他有一首《贺新郎》:
  清江旧事传荆楚。叹人情、千载如新,尚沉菰黍。且尽尊前今日醉,谁肯独醒吊古。泛几盏、菖蒲绿醑。两两龙舟争竞渡,奈珠帘、暮卷西山雨。看未足,怎归去。
  这里开始出现与竞渡有关的龙舟,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南宋词人黄公绍又将龙舟竞渡与端午连在一起,他有一首《端午竞渡棹歌》:“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
  南宋时期龙舟与端午竞渡才完全联系在一起。至于唐代和唐代以前是不是在某些地方也有龙舟竞渡,虽然不敢贸然否定,但需要文献材料才能说明唐代及其以前真的有端午龙舟竞渡的事情。
  为什么是在南宋的时候王朝放松了对于龙舟的禁制呢?或许这时的南宋王朝本身都向金称臣了,是一个地方政权。对于作为皇家身份的龙形象,理论上说王朝使用都没有合法性了,便也放任民间一起享用这份资源。联系到宋代在信仰世界里广泛的大众化倾向,我们会发现王朝放松龙王信仰禁制的理由。如宋代民间祠堂的兴建,民间的祖先祭祀得以大规模兴起,这都是了不起的成就。龙舟竞渡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出来,成为朝野共享的文化盛事。这一文化解放加强了文化的认同性,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发展。
  从鸟舟竞渡到龙舟竞渡,走过了千年的历程。龙舟开始向海外传播,所以今天世界上的民俗赛舟,大多数都是龙舟。龙舟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但是我们不要忘记,端午竞渡不仅仅是龙舟,还有鸟舟。是不是还有鸟舟竞渡的文化遗存,需要田野的资料佐证。
  今天讨论鸟舟问题,主要是了解一段历史,不要因为主流话语忽视了文化的多元存在,同时,让我们知道文化端午竞渡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

TOP

这个梳理很有意思,龙崇拜和鸟崇拜本来是多元文化中的文化差异,在大一统之后树立了龙文化符号的霸权。之后又因为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关系变更,导致龙文化符号流入民间。

TOP

各地凤舟集锦: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田老师考证有根有据!
龙与凤虽都是虚拟的产物,但其作用不论在国家层面或民间层面都是不同的,由此可以看到,以龙为图腾的认识,只不过是一种自我的欢愉罢了!
习华夏精神之真味,开中华学术之新貌,传万世宝典之美文,继仁德大师之楷模,从空山细雨之逍遥

TOP

也是!

是啊!鸟〔鸡、翰〕信仰是在龙凤文化的单向度发展中被边缘化的。
干嘛要签名,又不是真名。。。。。

TOP

大家考证,学习了!

TOP

回复 2# 的帖子

谢谢大家的鼓励,这个问题是很有意思的。希望未来对于端午竞渡的认识会更加全面一些。

TOP

可能会有很多的地方将他们的鸟舟竞渡--凤舟竞渡发展起来,原来他们很弱势,现在看来,他们才是正宗的端午竞渡传统。至少龙舟竞渡,凤舟竞渡是具有同等意义的,严格说,后者更重要一些。

TOP

关键问题是,我们不能只是写这样一篇文章了事,而是要把端午文化的多元形态发掘出来,弘扬之。这次湖北开会,他们决定明年要搞这方面的会议。鸟舟竞渡从学术话语转变为民俗实践,这才是民俗研究的根本任务。

TOP

据林河先生考证,傩文化其实为鸟图腾。《周礼》曰:“黄帝始蒸谷为饭。”《述异记》曰:“南海有轩辕之丘,鸾飞凤舞,天帝乐也。”这“鸾飞凤舞,天帝乐也”即为傩歌傩舞。而“兽耕鸟耘”则古书记载甚多,以至于舞步中的“禹步”就是从鸟耕发展而来。由上可知,鸟图腾实为原始农耕文明的图腾信仰。农耕文明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随先进的农耕文明的发展,其图腾亦必然广为传播。南方多泽川,由此推之,以鸟型饰舟是先进文明的象征,故于特定时间(端午)形成鸟舟竞渡是理所当然之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