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随笔:校园推广民俗艺术——日本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尝试

随笔:校园推广民俗艺术——日本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尝试

  2014年09月03日 21:26:2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东京9月3日电(记者马晓云)民俗艺术是人类重要文化遗产,与生产劳动、岁时节令、婚丧礼仪、信仰崇拜等等活动息息相关。但随着时代变迁,不少地区面临民俗艺术濒临失传的难题。近日,记者探访传统民俗文化丰富的日本秋田县,探究该县在应对民俗文化传承难题方面的尝试。

  秋田县西临日本海,东临奥羽山脉,至今保留着诸多传承已久的艺术和风俗习惯。同时,秋田县也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高达31.5%,14岁以下儿童人口仅占10.9%,为全国最低水平。在人口日益减少的背景下,当地不少的地方民俗艺术正在失传或濒临失传。

  上小阿仁村是秋田县人口最少、老龄化最严重的村庄。据村长中田吉穗介绍,上世纪60年代时,该村人口约有7000人,而现在仅为2588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高达46.9%。

  该村南部有一个仅有9户人家16位老人的居住区,名叫八木泽。“八木泽番乐”曾是该居住区一项特有的传统艺术。14至15人配合着笛声和鼓声跳着强有力的舞蹈,怀念祖先和祈祷丰收。“八木泽番乐”曾是该居住区在盂兰盆节上必演的节目。但从上世纪60年代后半期起,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当地居民陆续出走,能表演番乐的人越来越少。到了1989年,“八木泽番乐”曾一度消失。

  “八木泽番乐保存会”会长、88岁的老人佐藤敏雄介绍说,“八木泽番乐”后来的“复活”得益于该村唯一的学校——上小阿仁学校。就是这所仅有66名小学生和38名初中生的学校发出呼吁,要将“八木泽番乐”传给后世。在八木泽居住区老人们的指导下,上小阿仁学校的学生们在2010年10月的学校文化节上表演了“八木泽番乐”,使一度失传的这一民俗艺术在时隔20年后又重现在大家面前。

  针对记者提问的学习“八木泽番乐”的原因,一位初中生表示:“奶奶曾是这个居住区的人,所以自己想更多地了解这个古老的艺术”。一位小学生回答说:“因为村子开展了‘艺术工程’,自己也希望参加进去”。另一位女生说:“即使有些同学没有学习‘八木泽番乐’,他们也去会学狮子舞之类的民俗舞蹈,所以互相之间也不会觉得(学习民俗艺术)老土”。

  在秋田县的男鹿市,“生剥鬼节”是当地有名的传统民俗节日。每年新年前夜,当地各居住区的年轻男子带着恐怖的面具穿着稻草衣服,化身“生剥鬼”,手持木刀到各家各户走访。各家的男主人便会拿出好酒好菜款待“生剥鬼”。对男鹿市的人们来说,“生剥鬼”是祛病去灾、保佑丰收的神。1978年,“生剥鬼节”被指定为日本国家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产。现在,男鹿市的70至80个居住区每年新年前夜都会举行这一活动。

  “真山生剥鬼节传承会”会长菅原昇介绍说,现在扮演“生剥鬼”的年轻男子越来越少,愿意接受“生剥鬼”到访的家庭也越来越少,真山地区的62户人家只有4家有初中生以下的孩子,愿意接受“生剥鬼”到访的家庭只有12至13户。为此,菅原等人开始到当地中小学讲解“生剥鬼节”的传统,开设制作“生剥鬼”服装的课堂,并与孩子们一起探讨“生剥鬼节”传承方面的问题。

  男鹿市北中学设有“生剥鬼”太鼓社团。该校20年前约有280名学生,由于出生率低,现在仅有37名学生,其中15名学生是“生剥鬼”太鼓社团的成员。在接受采访时,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女生表示:“入学前曾在文化节上看到过‘生剥鬼’太鼓表演,当时就觉得太酷了。”一位初中二年级的男生表示:“非常喜欢‘生剥鬼’太鼓,自己一辈子都要在家乡生活。”

  秋田县民俗艺术之所以在中小学生中得到传承,离不开政府及学校的共同努力。日本政府向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程度严重的地区派遣“地区振兴合作队”。2009年派驻八木泽居住区的水原聪一郎等队员曾与中小学生一起学习“八木泽番乐”;上小阿仁学校和男鹿市北中学也都鼓励本校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当地传统的民俗艺术,并积极开展相关的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在文化节上表演。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习民俗艺术,“八木泽番乐”和“生剥鬼”太鼓表演也都不程度地放宽了原来的某些限制,如取消“严禁女孩参与”的规定。不过,至今女生仍不能戴“生剥鬼”面具表演,只可以敲太鼓。

随笔:校园推广民俗艺术——日本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尝试-国际频道-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9/03/c_1112350417.ht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