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转 ]解密东莞地方粤语的“密码”

[转 ]解密东莞地方粤语的“密码”

2012年01月04日 06:14  东莞阳光网  http://news.sun0769.com/dg/sh/201201/t20120104_1346556.shtml


 “李脑佬起!(莞城话发音,下同)”“佬子银成!”早晨,洪梅黎洲角村,两位老人碰面后,各说了一句这样的话。

  你不必疑惑。“李脑佬起”和“佬子银成”,分别是“你好”和“早晨”之意。要放在过去,这就是东莞乃至整个广府地区常见的“秘密”语言――盲佬话。

  如今,洪梅盲佬话已被列为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洪梅镇目前正尝试将盲佬话翻译成一部字典,以便更好保护传承盲佬话,预计今年上半年完成初稿。

  多日来,记者相继采访洪梅、道滘、莞城、沙田等多个镇街,发现盲佬话曾盛行一时的风光,早已不在;如今,会说盲佬话的人已很少,而且大多到了迟暮之年。

  东莞民俗专家张铁文认为,盲佬话算是东莞的方言之一,也是粤语的“密码”。沿着一些镇级文化部门、多位知情老人提供的线索,记者试图从这门失落语言中提取几个样本,以寻回一些流动的印记、厚实的足迹。

  曾被认作 “黑话”遭禁止

  人物:陈庆泉 59岁黎洲角村人、黄耀池 72岁 黎洲角村人

  摘要:盲佬话过去一般是看相、学戏等三教九流的人才去学,较常用在盲人之间的谈话、麻将桌上的“暗号”等

  现况:黎洲角村还有约100人会说盲佬话

  2010年3月,洪梅盲佬话被列入东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59岁的陈庆泉,是该镇盲佬话的传承人。

  不久前,记者走过黎溪桥,在洪梅镇黎洲角村见到了泉叔。

  泉叔说,盲佬话过去一般是看相、学戏等三教九流的人才去学,被认为是“非主流”语言,较常用在盲人之间的谈话、麻将桌上的“暗号”等。

  泉叔在村里读初中时,就开始接触“倒切”类型的盲佬话。“当时在社会上听到老一辈说这种语言,像唱歌一样,觉得好玩就学了。”泉叔说。

  今年72岁的黄耀池说,过去学讲盲佬话的,除了男人,也有女人。“只是很多女人觉得这是男人才学的,出于害羞等各种原因,就没太多人去学。有些(妇女)会听,少数的则会说。”老人们说,“男女都学会盲佬话之后,双方说起话来,就像对唱山歌一样好玩”。

        泉叔说,上世纪50年代,土改时期,由于南下的解放军军人、官员听不懂盲佬话,该语言更一度被认作“黑话”,遭到禁止。直到“文革”前,各村生产队常聚在一起干活,互相交流多了,盲佬话才没有完全消逝。

  改革开放后,学说盲佬话的环境基本不存在了,“大家不常聚在一起,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盲佬话也就日渐泯灭于市井之中。

  记者从洪梅文化部门获悉,黎洲角村应该是目前该镇会说盲佬话最多人的村,约100人。

  泉叔介绍,目前除黎洲角村外,洪梅其他村也有部分人会讲盲佬话,年龄从50多岁到90多岁不等。只是,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如今人们都不使用盲佬话交流了。

“上课时,老师会 冒出几句盲佬话”

  人物:黄文正 71岁 望联村上五坊人

  摘要:望牛墩、洪梅镇的盲佬话基本一致,都是倒切类型

  现况:在望牛墩会说盲佬话的,估计约有3至5个老人

  望牛墩镇望联村上五坊的村民黄文正,今年已71岁高龄,作为贡案手工艺人,正叔对盲佬话也较为熟悉。“望牛墩毗邻洪梅镇,总体来说,两镇的盲佬话基本一致,都是倒切类型。”

  “上世纪50年代,那时我在望牛墩读小学,就听到一些本地的老师,偶尔说起几句盲佬话。”出于好奇的正叔,也就跟着老师模仿学了几句盲佬话。

  到1964、1965年左右,“文革”前夕,从东莞中学毕业的学生,纷纷分配到望牛墩镇做公办或民办学校的老师。

  “那时学校里的师资比较缺乏。小学毕业的可以教小学生,中学毕业的自然可以教中学生。”正叔说,当时莞中毕业的这批老师,大多是莞城本地人,会说盲佬话,一些跟学生关系好的老师,有时候觉得好玩,就会说上几句(盲佬话)。

  “比如在点名的时候,老师偶尔会用盲佬话来念学生的名字。”正叔说,这可算是盲佬话在望牛墩的再度流入。而当年,聚在一起说盲佬话的这批师生,如今都已经是上了50、60多岁的中老年人了。

 如今,在望牛墩会说盲佬话的,正叔估计约有3至5个老人,但具体人数无从考究。“以前会说(盲佬话)的,本来就不常说;如今会说的(老人),也很少说了。”

  盲佬话,是盲人 被生活所逼学的

  人物:刘淦棠 77岁 大罗沙村人

  摘要:过去盲人多受人歧视,盲佬话算是当时盲佬保护自己的屏障

  现况: 现在,盲佬话基本是没人去学了

  “在道滘,从民国时期至解放前,盲佬话在盲佬群体中流传较广;到后期,盲佬就越来越少说盲佬话了。”去年11月30日早上,在道滘文化部门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已有18年的吕智锦对记者说。

吕智锦表示,道滘盲佬话的流传范围很窄,仅在盲人中,不具备代表性。

  随后,记者来到道滘镇厚德路见到了棠叔。今年77岁的棠叔双目失明,每天在阎公庙里从事占卦、算命等活,偶尔还喜欢唱上几句盲佬歌。

  棠叔讲述,5岁时,自己不幸患上天花疾病,且受病毒感染视力下降得厉害;到1983年,棠叔48岁时,双眼完全失明。

  同在1983年,接触盲佬歌的棠叔,也开始接触盲佬话这个行业暗语。“不是被逼着要出来谋生的盲佬,是不会主动去学盲佬话的。有些盲佬有家人养着,他们自然接触不到盲佬话。”

  棠叔推测,道滘的盲佬话,盛行于上世纪40年代末。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开始,说盲佬话的盲人,就越来越少了。现在,盲佬话已经衰落,基本上是没人去学了。“我偶尔跟莞城一些盲佬朋友聊电话,还会聊几句盲佬话。”棠叔说,随着年纪老迈,如今对很多隐语,像刀生锈了一样,已逐渐遗忘。

  棠叔坦言,从接触盲佬话起,道滘会说盲佬话的盲人本就不多,约5、6人,后来一些盲佬年老去世后,如今全镇还会盲佬话的,恐怕只剩他一人了。

  各镇的盲佬话

  读法:先把一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切开,再倒过来读,就成了洪梅盲佬话。如“一”,可切分为“甩”(莞城话发音,以下均同)和“益”,倒过来念就变成“益甩”,连续快读几遍,即会合成发出“一”。如此类推。盲佬话以纯东莞话为基础,因此在东莞水乡镇街比较流行。

  流传于道滘的盲佬话,是一种隐语,不带规律性,不同于倒切,要死记硬背才记得住。

  用途:道滘的盲佬话提到具体的数字,出于敏感的缘故,在盲佬话里需要用“十二生肖”分别加以替代——人(虎):一;兔:二;龙:三;蛇:四;马:五;羊:六;猴:七;鸡:八;犬:九;猪:十。“习惯上,我们将人等同于虎;而子等同于鼠、丑等同于牛,分别代替十一、十二。”

再例如“一可襟”(莞城话发音,下同),表示1元;“一胶柴”表示10元;“一生柴”表示100元;“一钞柴”表示1000元;“一印柴”表示10000元。(拿20元来说,可用盲佬话“兔胶柴”表示)

  “一天下来,你赚了多少钱,我赚了多少钱,盲佬之间就往往这么交流。”棠叔说。

  禁忌:棠叔说,凡是出来谋生的盲佬,在学道滘盲佬话时,都必须先牢记禁止教授行外人的“规矩”。“要是让(盲佬)师傅知道你教会‘明眼人’,是要被骂挨批的。”

  不过,就算“明眼人”学会盲佬话,也没多大用途。只是当时盲人不喜欢让“明眼人”知道自己聊天的秘密。(记者 梁淑娟)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