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向语言学前辈致敬

向语言学前辈致敬

  朱俊玄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0月30日 10 版)

  

  《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2013年6月第一版,38.00元

  1951年,《语法修辞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开始在《人民日报》连载,后分别在开明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等社出版。2011年10月,“《语法修辞讲话》发表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举行,世界各地的语言学家齐聚一堂,共同缅怀了吕叔湘和朱德熙这两位语言学大师,重温了《讲话》带给我们的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商务印书馆于今年6月重新出版了本书。

  《讲话》不仅是阐述语法理论的经典著作,更是普及语言知识、规范语言文字应用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作品;不仅对学术界的争鸣与繁荣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更对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指引了方向。《讲话》是吕叔湘和朱德熙两位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一、《讲话》在促进汉语规范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讲话》问世之前,现代汉语及其使用的规范尚未得以全面整理和系统呈现,《讲话》的连续发表是新中国第一次卓有成效的现代汉语书面语规范化工作。因此,吕、朱两位先生的工作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他们所做的规范化工作的第一项内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讲解正确用例,普及汉语知识,批评错误用例,“帮助学习写文章的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据朱景松《汉语规范化的成功实践》(《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第4期)统计,《讲话》正文列举的错误的或有问题的用例1216条,所附习题中又有728条有错误的用例,全书列举错误用例共计约1944条;另外还有500条正确用例。虽然其中个别用例(包括正确用例)与今天我们的语感和语言事实不一致,如个别正确用例在今天看来是不通顺的,个别错误用例今天看来却没有任何语法错误和修辞问题;但是语言的变化毕竟是缓慢的,绝大多数的用例及其分析仍然是与当今的语言相符的。除了分析语言现实用例,作者还对当时出现的新用法、新形式提出了引导性的意见,其中包括文言遗留成分、外来词语及其语法成分,以及当时人们新造的词语和格式等,这给汉语的健康、规范发展指引了方向。

  二、《讲话》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至今仍然闪光的语法思想。《讲话》正文内容分为语法基本知识、词汇、虚字、结构、表达、标点等六讲。将语法理论知识放在第一讲,虽然篇幅很短,所占全书的比例也很小,但其基础性作用却是值得肯定的。该讲是为后文内容的展开服务的,有“绪论”的作用。同时,该讲简明扼要、精炼紧凑,不长的篇幅中概述了字、词、短语、短句、复句、词类以及语法成分等句子和语法单位,后文各讲又从词汇、虚词、语法成分与结构等方面详细阐释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这大体上构建了作者的语法思想体系。书中提出的很多语法思想都是两位语言学大师为后世留下的宝贵财富,也使得《讲话》成为汉语语法界的经典著作。

  三、《讲话》将修辞与语法结合在一起讲,从语病分析的角度谈修辞。本书名为《语法修辞讲话》,但其并非分别讲述语法和修辞,而是将二者(还包括逻辑等)结合,与语法为纲领、为枢纽、为核心,阐述作者的修辞观。《讲话》立足于“匡谬正俗”,着重实际用例的分析,强调语言知识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解决语言运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其实,无论从语法、词汇、表达、标点哪个角度入手,作者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在讲修辞。《讲话》从语言形式和读者角度出发,提出写文章都要遵循“明确”“简洁”“生动”这三大修辞原则,要求语言表达清晰明了、经济省力、活泼灵动,反对不合逻辑、费解、歧义、堆砌、层次不清、烦冗、生造、乱用或滥用新词语、文言词语和外国说法等。

  四、语言学大师积极投身语言普及工作,为我们今天的语言研究和实践树立了榜样。《讲话》的作者是学术界公认的语言学大家,他们把深奥的语言学理论运用于对广大群众语言实践的分析讲解之中,又通过对语言事例的分析讲解说明语法修辞的规律。吕、朱两位先生不计个人名利得失,放下身段积极为广大读者和民众服务,为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服务,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并传承下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