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西游记》第七十九回大义与精解

《西游记》第七十九回大义与精解


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上一回讨论了百界千如的发心与实证的因果问题,说明了假道士是让小儿被困在笼子里的背后原因,导致小儿被困又是因为国王生病,引起国王生病又是因为贪恋假道士进贡的十六岁的少女。这一些内容都是我们凡夫的心理常态。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通常讲的求道悟道。故事里出现了唐僧,就是代表要寻求出离的办法。以道心替代人心,这就是假道士又转而以唐僧之道心来替代小儿的心肝的原因。这一回故事要讲述其中的内在联系,最后给出了答案。假道士是南极老人的脚力白鹿下界成精,少女是白面狐狸所变。为什么这一回故事要与寿星的白鹿和白狐联系起来?这就是本回故事里的主要难点。要真正理解本回故事就需要明白以下几点问题:第一、为什么假道士要唐僧的黑心而不是道心?第二、鹿精为什么生活在柳林坡清华庄?第三、白面狐狸精为什么会和白鹿精怀抱在一起?第四、这些内容都和求证百界千如有着必然性的联系吗?

原理上,先要知道寿星在这里到底代表了什么。说到寿星,又得再讨论一下什么是百界千如。寿命是什么?就是在境界里求一个长生,终极意义就是一种如如的生命状态。如,代表变而不变,好像在变,本质上又没有变。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每天都有个不变的自我意识,却每时每刻有个新陈代谢的身体。这二者的统一体在人类这个话题下,只有百年左右的寿量。看似差不多的人,他们的寿量却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胎死腹中,有的人长命百岁。到底什么才是寿量的最本质的因素呢?不同的学说给出不同的结论,科学家趋向于基因说,但是还没有被证明。问题的关键在于基因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个问题要解决,又必须要明白心意的残留性。如果科学不能揭开心意的工作原理,就永远徘徊在基因的猜测理论。道家给出精气神三宝说,他们也确实证实了羽化成仙可能使寿量无限延长的养生规律。佛家给出了因果说,但是这个因果并不像数学那样简单,不是僵化的教条。因为佛家讲的因,更多的内容涉及因心,比如科学上发现的基因,就是因心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佛家的因果律统摄万有,因而这个因果律不能只理解成物质层面上的,而是不拘一格的,活泼自然的,包容万有的。佛家强调的心现识变的根本要义,如果没有经过多年的学习和体会,普通人的确很难正确理解其中的因果原理。因此这个寿量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人类很少认真地去分析它的本质意义。曾有报导,有些富人得了绝症,希望未来的科学能治好这个绝症,于是就采用长期冷冻的技术把他们的肉体冷藏起来以维持到科学有办法解决的那一天。看似聪明的方法,其中的赌注也许下错了。其实,追求长寿的本质不就是想取悦肉身里的那个灵魂吗?既然要拯救灵魂,却把肉身交给一个不信有灵魂的科学技术,岂不是很可悲吗?就算对医学科学的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将来确实治愈了这个病,难保不生其它的病,还有就是生死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另外,冷冻的这些年又真的好过吗?错误的判断,导致错误的行为。生物进化理论就是从形象来论灵魂的,形变将导致灵魂的升华吗?美丑决定心灵吗?像人的动物,就一定是人吗?这就需要对动物的种类与其灵魂的特征重新定义了。生理像人的动物,就一定有人的道德水准吗?粮食转基因技术也是一样的,长得一样的东西,就一定能吃吗?如此之类形而下的科学,必定需要了解了形而上的必然性,才有被公认的可能。然而,在这一切可能之中,最简单而又最难解的恰恰是百界千如的事实真相。只有明白了这个真相,才知道什么才是一切众生真实的寿量。佛家的《金光明经》就是开示佛寿量的经典,只有明心见性才能证明这个真实的寿量。

明心见性最重要的表征就是智慧,因此寿星在南方,长着大脑袋,代表智慧无穷,可见寿星的本义与我们一般人理解成长久的臭皮囊相去甚远。寿量还要与福禄紧密联系起来才有意义,只谈寿量,是人们对传统文化又一个极大的误解。福,如何来实现?不仅要有禄,还要有能力品尝才算真实的有福,品尝了还不能留有问题才算享清福。凡夫吃了必定要排,喝了必定要泄,这都是问题。因此,在生活中虽然都知道乌龟王八的寿量很长,也不会有人愿意把他们当作自己长寿的象征。人们常常用福如东海和寿比南山来祝福他人,因为福如东海,比喻像海上的神仙一般,福禄广大,消遥自在;寿比南山,比喻像南极星一样,智慧广大,寂而常照。道家称“长生久视”,有智慧地活着,而不是老年痴呆。由于这个原因,在佛家从来不祝福畜生道的众生长命百岁的,那是等于在诅咒他们不离恶道了。人为什么可以修到长生久视或者寂而常照呢?道理很简单,道是有觉的,觉的本质就是寂而照的。恢复觉性,就可以完成无量寿了。若要确定已修到真实,并不是修到万法皆空,而是证实万法皆有。说空是针对众生执着幻有而方便对治的权说。只是这里的有,不是世俗上四句的有,而是离四句的有。这个有就叫如如之有,活泼自在的有,妙用无方的有,清净无染的有,智慧广大的有。这个有其实就是人们心中最崇高的道和真理。

道在哪里?对我们每一个众生而言,就是心和境。心变现成为小聪明,就是白面狐狸;境界,就是生活的环境,就是寿量的脚力。脚下的大地万物,正是我们心中春意盎然的境界相。怎么知道自己有寿量?唯有依相才能立义。鹿是法相的代表;白鹿,是强调境界无好丑,境界是清白的,修行不要天天和境界过不去。要改造自然的人,一定是疏忽了自心的人。白狐之白呢?同样识是没有过失的,见闻觉知都是觉的表现形式,知见立知,就成了狐。所以境界和心识是不可分的,因为我们分了彼此,才有了六道轮回的假相。修行要修掉的空相,就是另立心外的境界相。不管是天堂还是地狱,心外有境,就是魔境。本回故事里鹿精怀中搂着白狐说成败的道理就在这里,正是我们凡夫生活的真实演示。我们每天向境界投怀送抱的,玩弄我们意识形态和思维逻辑,论是论非。无量劫以来,我们都是用错了心,用了唐僧的黑心,人类目前所能理解心的作用,就是故事里描述的那些心,没有一个是真心,因此也就没有能看出脱离苦海的金光大道。天天希望宇宙里真有一个无明的黑心,其实,这个黑心变现成了种种心,比如逻辑思维的心,分别心,情爱的心,包括故事里列出的那些心。一旦变成了这些心,也就成就了无明。修行之中不是真的有一个无明心,我们一切的起心动念都是无明。概括起来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这些都是黑心。要除却黑心,就是转变用心的方法,在境界努力一生,不如学会用心。用真心就是用长寿的德能,用真心就证明并享受百界千如,一切法皆从心想生。

虽然我们没有发出道心,可是道的清净和慈悲却没有远离我们,这个道就是柳林坡清华庄。柳是道对业的平衡作用,林就是木来印木,胡来现胡的大道无为义。坡,就是一层表现的土皮而已。本质上,清华庄就清净的华严德相,我们愿意现什么,道就完美地现什么。我们用什么样的心,道就现什么样的德,绝无勉强。我对境界有恋情,境界对我们就有引力,科学上发现的种种力,其实都是我们心的作用而已。说客观,也主观,主客不二。中华传统医学里为什么可以把万物都当成药,解铃还需系铃人,心境不二的道理。物质还有心意性质在其中的,只要吃药的人信了,就起作用,“心诚则灵”才是大道之理。



寻洞擒妖逢老寿, 寻洞,指时空频道。真如理体,百界千如,一切万法无不是如如之态。凡夫不晓得常理,以为事物都的有发展,有革新,变化有真实义。其实这种用心只是给自己套上了一时空面罩,在一定的时空频率里体验心现识变的景象。,是与性德相背的趣意,性德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而洞是受限制的,是有量有边的,并且进出只能按一个方向走,没有横超的可能。修行有成就的人,所谓的夺舍技术,可以在任意的时空频道间切换自如,所谓游戏神通。擒妖,妖,不懂大道之理,肯定在洞中生活。要擒妖必须要先寻洞,把握其心脉就好办了。逢老寿,这一句就深奥了。寻妖为什么会逢老寿?这里面有二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妖在这里是鹿精,即一切相。相出于体,得体则知相。体,老寿也。二是,悟理,为什么会有种种事相?一般人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即使是科学也没有认真思考此理。幸好人类长了眼睛可以看见,有了耳朵可以听见,有了身体可以触见,如此等等。如果没有这些觉知,难道环境就不存在了吗?这个命题是唯物者嘲笑唯心的话题,其实唯物者也在其中,只是没有把问题展开。当我们只承认眼见为实时,对眼不见的否定就已经成立了。表面上看唯物者非常尊重事实,强调真相,其实承认一方的时候,必然就否定了对立的另一方。而事实真理所显的一切事相里,哪里又有一个不是真实的呢?不入中道,一切言说的是是非非都是戏论,毫无实义,自欺欺人的真理观,宇宙观和人生观。佛家强调凡有言说,皆无实义。一切言辞无非是要听者觉悟本心,并非要讨论是非的问题。很多人会误解佛经里的语言,若用逻辑思维去理解就一定要出问题。现在很多人以为大学毕业就能读懂佛经,出了家就可以当法师,这是当今佛教界里出现的大问题,按照字面的意思去解说佛经是非常危险的。佛家有《法句经》,象征着真理的语言。祖师讲:“种种庄严,入一法句,即清净句,即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可见佛家讲的法句,并不是我们理解的言语,而是真实的自性展现在众生眼前的开示。一切万法无非常理,这就是佛家大圆满法修行妙趣。这一层的哲学深妙,佛家在《首楞严经》里开示出来了。“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因为文殊没有是非的问题,问是问非都是先入错误知见的心理状态。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在心外追求真理的时候,错误已经铸下了。因为一切皆是真理,哪里有一个非真理的存在呢?对真理与非真理的执着才会使自心发狂。因此佛说,歇即菩提。这故事里的情况也是一样,打妖怪打到最后,都是真实的,这鹿精原是寿星的脚力,真正要打掉的是那个错误的用心,即十六岁姑娘代表的十六种错误的神用。

当朝正主救婴儿, 当朝,当下的境界;正主,正确的发号施令者,佛家强调的八正道就是解决正主的问题。我们凡夫当下是起心动念在做主,这是邪知邪见,这个就非常危险。因为我们一起心动念就是七情六尘五欲,就会把婴儿束缚于牢笼之中。因此自救者是谁?念佛之中有人提出念佛者是谁?救婴儿,婴儿,就是众生本具的清净心,如何拯救清净心?老实念佛。一切都是阿弥陀佛变现的,我们放下万缘,阿弥陀佛的真相就显露出来了,四土九品花世界才是一切众生的真实相状。平常心是真,平等而又恒常的心才是真实心。真实心必定是清净心,因此能还心一个清白,自然就能拯救婴儿了。要让心真实,就得先见到寿星才能通过检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实义就好明白了,唐僧必须要亲自去西天取经的道理也就好理解了。凡夫的自性虽有而未得恒常之德,有也等于无。必须把唐僧保送到西天,得到了恒常,就可以回到娑婆世界来普度众生了。佛家讲见到阿弥陀佛,就可以乘愿再来了。念佛修什么也就容易明白了,并不是要念佛名字,而是要托彼依正,显我真心。回到本回话题,借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显示百界千如的真实义,展现无量寿佛的慈悲本愿之力。从这里体会佛家的唯我独尊的道理,这个我就是指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这是百界千如的真实义。学佛是学各个都成佛,宗教是寻找一个依靠,一个是觉,一个是迷,完全不应该把学佛看成是宗教迷信。


却说那锦衣官把假唐僧扯出馆驿,与羽林军围围绕绕,直至朝门外,对黄门官言:“我等已请唐僧到此,烦为转奏。”黄门官急进朝,依言奏上昏君,遂请进去。众官都在阶下跪拜,惟假唐僧挺立阶心,口中高叫:“比丘王,请我贫僧何说?”君王笑道:“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特请长老求些药引。若得病愈,与长老修建祠堂,四时奉祭,永为传国之香火。”假唐僧道:“我乃出家人,只身至此,不知陛下问国丈要甚东西作引。”昏君道:“特求长老的心肝。”假唐僧道:“不瞒陛下说,心便有几个儿,不知要的甚么色样。”那国丈在旁指定道:“那和尚,要你的黑心。”


比丘王,请我贫僧何说?这一句非常有趣。没有叫国王之类,却叫他比丘王,这里面有修行趣味。修行人要清净身心,首先是看一切众生清净,这个见境界清净的用心,就是比丘王。心清净则可以见自性清净,因此比丘与贫僧相呼应。若得病愈,与长老修建祠堂,四时奉祭,永为传国之香火。可是这个比丘王的心里并不清净,名利之心在做主。世人的人生价值观大致如此,死了之后,有人祭祀他,怀念他。特求长老的心肝。国王要的是道心,然而非常含糊。心便有几个儿,不知要的甚么色样。在凡夫看来,心非常多啊,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如此之类的家啊?国王又是需要什么样的心来延寿之因呢?那国丈在旁指定道:“那和尚,要你的黑心。”这个主义是假道士出的,当然由他来指定。黑心,这是故事里的精彩之处,然而就很难令读者理解。其实,这里面有内在的必然性,妖道何以成妖?,女夭,追求夭夭之形象也。这个追求本身是一种无明,虽然是无明,但是自己不知。正如我们凡夫一样,不晓得自我的用心是虚假的,但是天天用,习惯了,误以为真。因此一生的努力追求都落实在这个心量上了,就希望在真理里有一个可以长存的黑心,黑心能保健康。


假唐僧道:“既如此,快取刀来。剖开胸腹,若有黑心,谨当奉命。”那昏君欢喜相谢,即着当驾官取一把牛耳短刀,递与假僧。假僧接刀在手,解开衣服,挺起胸膛,将左手抹腹,右手持刀,唿喇的响一声,把腹皮剖开,那里头就骨都都的滚出一堆心来。唬得文官失色,武将身麻。国丈在殿上见了道:“这是个多心的和尚!”假僧将那些心,血淋淋的,一个个捡开与众观看,却都是些红心、白心、黄心、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种种不善之心,更无一个黑心。那昏君唬得呆呆挣挣,口不能言,战兢兢的教:“收了去!收了去!”那假唐僧忍耐不住,收了法,现出本相,对昏君道:“陛下全无眼力!我和尚家都是一片好心,惟你这国丈是个黑心,好做药引。你不信,等我替你取他的出来看看。”那国丈听见,急睁睛仔细观看,见那和尚变了面皮,不是那般模样。咦!

认得当年孙大圣,五百年前旧有名。


假唐僧道:“既如此,快取刀来。剖开胸腹,若有黑心,谨当奉命。”这一句非常好,假道士与假唐僧相对应,除了佛家大乘文化,人类的确再没有要与唐僧发生关系的,都是要与心猿或者八戒发生关系,真正能想到心猿的也就十分了不起了,也就只剩下小乘佛法了。心猿,有二层意,一是无住,二是生心,一切心皆出此心猿。因为国王要心,不是要见性,因此悟空必须与唐僧替换身体。若有黑心,谨当奉命。这一句非常深奥。黑心,在这里表示无知觉的心,这是一种修行方法。认为有知有觉则有流转,如果无知无觉则得解脱,是对空的错误理解,道家为什么会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不想要这个身体,远离一切形色。那昏君欢喜相谢,即着当驾官取一把牛耳短刀,递与假僧。昏君,愚痴之君;牛耳短刀,执着短见。什么是短见?不明白万法之源,见法即着相,论心只心所。将左手抹腹,右手持刀,左右代表理事二义,理不过其腹,事不过所知。唬得文官失色,武将身麻。文武是理事的作用,理上混沌,事上麻木。世人对真理的无知,才会对自性麻木不仁。国丈在殿上见了道:“这是个多心的和尚!”这一句意味很深。一般人都是对心不了解的,谁晓得一种心所会有一个世界呢?一心所对应一地狱呢?以为就是一个心,这是错误地理解了心体,因此也就不能细微观察心的真实作用,更不能明白境界与用心的本质联系了。现在人理解的心,就是肉团心,不能讲肉团心对心不起作用,肉团心只是对人情影响最大,念头动得快,心跳会加快。人们所谓的心情很激动,情激生动。修禅定的人到了三禅以上,会有息住脉停的体验。却都是些红心、白心、黄心、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种种不善之心,更无一个黑心。红心,是指生心;白心,是指识心;黄心,是指境界相心。前三个心,把心的总体情况介绍了,后面的心都是例举。更无一个黑心,没有一个是不知觉的心。凡夫担心人死如灯灭,就是担心会有一个黑心,其实黑心确实无。人死只能境界转换,不能进入空无知觉之境。所以祖先讲,死了“不得了”,“怎么得了”之类的话。就是肉身可以死,知觉不能了。既然“不得了”,关键是问题是转好还是转坏呢?这就是善恶之道了。现在夸一个人“了不起”,其中的内涵就深长了,极有可能是业造得大了,将来怎么得了。惟你这国丈是个黑心,好做药引。这一句精彩万分!如何能看破放下?明白境界即是我心,境界永恒,我即永恒。你不信,等我替你取他的出来看看。不信境界是心?修行来证明给你看。佛家有一则重要公案,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修行人证明给你看,《天华文化》一入门,就给学人讲解意念力理论,现在已经被西方科学承认。科学虽然开始承认意念力的存在,但是和对其它力的发现一样,都不知道其所以然。从这一点可以理解,万物皆有灵,其中至少有自己的灵,妙哉!

认得当年孙大圣,五百年前旧有名。这一句似乎写得很奇怪,见过多次,如今才看出来,其中是什么道理?其实,这里面代表一个修行过程,心与境关系搞清楚了。现在的境界是怎么来的?是以过去心为因的。我们投生到这个世界上来是谁决定的?是自己的过去心决定的,并没有派遣你。佛菩萨应化到人间来同样是他们愿力成就的。五百年大闹天宫时的心什么心?颠倒的心,执着境界是心外之境的心,也就是执着境界相的心,因此与今天鹿精有着不解之缘。现在有人经常会说,下辈子再不投生到人间来,要到哪个国家去,这只是个空愿,没有意义的。当然,这些人讲这样的话,也只是随便说说的,这些话只是表达了他对轮回的疏忽。在觉悟之中的人都希望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要把这个愿望落实,必须不再造新业才能实现。不留恋娑婆,欣乐极乐,一心专念就行了。


却抽身,腾云就起,被行者翻筋斗,跳在空中喝道:“那里走!吃吾一棒!”那国丈即使蟠龙拐杖来迎。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

如意棒,蟠龙拐,虚空一片云叆叆。

原来国丈是妖精,故将怪女称娇色。

国主贪欢病染身,妖邪要把儿童宰。

相逢大圣显神通,捉怪救人将难解。

铁棒当头着实凶,拐棍迎来堪喝采。

杀得那满天雾气暗城池,城里人家都失色。

文武多官魂魄飞,嫔妃绣女容颜改。

唬得那比丘昏主乱身藏,战战兢兢没布摆。

棒起犹如虎出山,拐轮却似龙离海。

今番大闹比丘城,致令邪正分明白。

那妖精与行者苦战二十余合,蟠龙拐抵不住金箍棒,虚幌了一拐,将身化作一道寒光,落入皇宫内院,把进贡的妖后带出宫门,并化寒光,不知去向。


却抽身,腾云就起,鹿精,本是境界相,如何抽身?腾云,就是抽身之道,一切相本是云。被行者翻筋斗,跳在空中喝道:“那里走!吃吾一棒!”心一翻筋斗,就是入境了,因此要境界吃心的一棒,心境要打在一处才是大道理,心能转境则同如来。那国丈即使蟠龙拐杖来迎。这一句非常重要,当我们的心执着一个微尘相时,微尘就当下轮转了。因此我们看到所有的粒子在转,这个就是蟠龙的内涵。龙是性德,蟠就是于一个相上随缘交生之道。拐杖,我们把这个不停旋转的相,称为粒子性。把念念相续,称为波动性,这就是物质世界印心而示现的大道之理。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心与境只能在半空中融汇起来,即合乎中道之理。

如意棒,蟠龙拐,虚空一片云叆叆。心与心现本来无别,如梦如幻,如露如电。

原来国丈是妖精,故将怪女称娇色。心外的境界是妖精,千千万万的众生皆因这个误解而轮回,以为这种识用是正确的。

国主贪欢病染身,妖邪要把儿童宰。人们贪图这种识用和感受,让自己的心灵受用极大的染污。

相逢大圣显神通,捉怪救人将难解。明白了心现识变的道理,归还心的清净,就找到了解脱轮回的大道。

铁棒当头着实凶,拐棍迎来堪喝采。起心则必定转境,转境又导致起心,二者密不可分。

杀得那满天雾气暗城池,城里人家都失色。二者要正本清源,天地必然转化。

文武多官魂魄飞,嫔妃绣女容颜改。心灵净化,不再用凡夫的魂魄,境界也不再是识所见了。

唬得那比丘昏主乱身藏,战战兢兢没布摆。凡夫心要彻底放下,不可以执着任何事物。

棒起犹如虎出山,拐轮却似龙离海。用心如虚幻景象,现象似性德彰显。

今番大闹比丘城,致令邪正分明白。心境定要合为一,合一才能得清净。

那妖精与行者苦战二十余合,蟠龙拐抵不住金箍棒,事理圆满为二十数,心境之中,修行人以心为主导。虚幌了一拐,将身化作一道寒光,落入皇宫内院,把进贡的妖后带出宫门,妄想产生的识尘,只是心的幻化。寒光,比喻用则有,不用则无。皇宫内院,比喻主宰者的内院,一切用所在之地。妖后,邪用的代表,必然没有办法在不执着境界的心中存在。并化寒光,不知去向。不存在,现在又确实主导着众生的起心动念,必定还是有个所在的。像我们现在的生活之中,哪一个念头似乎都是很实在的,觉悟了就发现空空无大千了。像做梦一样,梦在哪里呢?梦中的人看得很实在,醒了以后,梦中的事物还真的找不到了。就像电视机一样,换了一个频道,似乎前一个频道就完全不存在了。是不是真的不存在呢?如果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真的不存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为什么还能示现在这个世界上呢?弥勒佛现在兜率天内院,将来也会下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这就说明世界有其真实的一面。佛家有一种三昧,叫如幻三昧。《圆觉经》中有开示:“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


大圣按落云头,到了宫殿下,对多官道:“你们的好国丈啊!”多官一齐礼拜,感谢神僧,行者道:“且休拜,且去看你那昏主何在。”多官道:“我主见争战时,惊恐潜藏,不知向那座宫中去也。”行者即命:“快寻!莫被美后拐去!”多官听言,不分内外,同行者先奔美后宫,漠然无踪,连美后也通不见了。正宫、东宫、西宫、六院,概众后妃,都来拜谢大圣。大圣道:“且请起,不到谢处哩,且去寻你主公。”少时,见四五个太监,搀着那昏君自谨身殿后面而来。众臣俯伏在地,齐声启奏道:“主公!主公!感得神僧到此,辨明真假。那国丈乃是个妖邪,连美后亦不见矣。”国王闻言,即请行者出皇宫,到宝殿拜谢了道:“长老,你早间来的模样,那般俊伟,这时如何就改了形容?”行者笑道:“不瞒陛下说,早间来者,是我师父,乃唐朝御弟三藏。我是他徒弟孙悟空,还有两个师弟,猪悟能沙悟净,见在金亭馆驿。因知你信了妖言,要取我师父心肝做药引,是老孙变作师父模样,特来此降妖也。”那国王闻说,即传旨着阁下太宰快去驿中请师众来朝。


行者即命:“快寻!莫被美后拐去!”修行修什么?就是修心不随境转。这一句对很多人来讲,几乎不能做到,真正下手的地方,是在识处。不是境界的问题,不随境本质上是指不被识转。被识转就是跟错误的用心走,这里就是被美后拐去正宫、东宫、西宫、六院,概众后妃,都来拜谢大圣。比喻三皈六度有成绩。见四五个太监,搀着那昏君自谨身殿后面而来。谨身殿,谨慎之所,未被误导之主。因此随着太监,而不是文武大臣。四五,代表四正五力,乃三十七道品的基础。四正:一对已生之恶为除断,而勤精进。二对未生之恶,更为使不生而勤精进。三对未生之善为生而勤精进。四对已生之善为使增长而勤精进。五力:信、精进、勤念、定、慧之五根增长,有治五障之势力者:一、信力,信根增长,破诸邪信者。二、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者。三、念力,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者。四、定力,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者。五、慧力,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诸惑者。那国王闻说,即传旨着阁下太宰快去驿中请师众来朝。让修行之正义临朝。


那三藏听见行者现了相,在空中降妖,吓得魂飞魄散,幸有八戒沙僧护持,他又脸上戴着一片子臊泥,正闷闷不快,只听得人叫道:“法师,我等乃比丘国王差来的阁下太宰,特请入朝谢恩也。”八戒笑道:“师父。莫怕莫怕!这不是又请你取心,想是师兄得胜,请你酬谢哩。”三藏道:“虽是得胜来请,但我这个臊脸,怎么见人?”八戒道:“没奈何,我们且去见了师兄,自有解释。”真个那长老无计,只得扶着八戒沙僧挑着担,牵着马,同去驿庭之上。那太宰见了,害怕道:“爷爷呀!这都相似妖头怪脑之类!”沙僧道:“朝士休怪丑陋,我等乃是生成的遗体。若我师父来见了我师兄,他就俊了。”


那太宰见了,害怕道:“爷爷呀!这都相似妖头怪脑之类!”八戒的臊泥和心猿的貌相,正是我们凡夫的所谓“人性”。佛法若不学用心悟道,则成妖头怪脑之类。世人把佛家文化当成哲学研究课题,在大学里只做些理论研究,自己不用心去体证,也是妖头怪脑之类!沙僧道:“朝士休怪丑陋,我等乃是生成的遗体。若我师父来见了我师兄,他就俊了。”师徒四人本来是各有代表的,因为要说明问题,师徒异位。不论哪一种异位,在朝士看来,都是妖头怪脑的。我们凡夫把人性当本性,就是心性异位,颠倒用心。如果能了解人性之源乃是佛性,人就不会再执着于人的感受为至高无上的原则了。人道上升为天道,再上升到圣道,人性就转变成佛性了。我等乃是生成的遗体,我们现在的种种见闻觉知都是迷惑为本的,迷惑又是残留的种子起现行的,因此称为生成的遗体,本不是各自的本来面目。前面是悟空把唐僧的面貌变化的,能变成染污的相,也能还原成清净的相。如《华严经》中的开示:“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他三人与众来朝,不待宣召,直至殿下。行者看见,即转身下殿,迎着面把师父的泥脸子抓下,吹口仙气,叫“正!”那唐僧即时复了原身,精神愈觉爽利。国王下殿亲迎,口称:“法师老佛。”师徒们将马拴住,都上殿来相见。行者道:“陛下可知那怪来自何方?等老孙去与你一并擒来,剪除后患。”三宫六院,诸嫔群妃,都在那翡翠屏后,听见行者说剪除后患,也不避内外男女之嫌,一齐出来拜告道:“万望神僧老佛大施法力,斩草除根,把他剪除尽绝,诚为莫大之恩,自当重报!”行者忙忙答礼,只教国王说他住居。国王含羞告道:“三年前他到时,朕曾问他。他说离城不远,只在向南去七十里路,有一座柳林坡清华庄上。国丈年老无儿,止后妻生一女,年方十六,不曾配人,愿进与朕。朕因那女貌娉婷,遂纳了,宠幸在宫。不期得疾,太医屡药无功。他说:‘我有仙方,止用小儿心煎汤为引。’是朕不才,轻信其言,遂选民间小儿,选定今日午时开刀取心。不料神僧下降,恰恰又遇笼儿都不见了。他就说神僧十世修真,元阳未泄,得其心,比小儿心更加万倍。一时误犯,不知神僧识透妖魔。敢望广施大法,剪其后患,朕以倾国之资酬谢!”行者笑道:“实不相瞒,笼中小儿,是我师慈悲,着我藏了。你且休题甚么资财相谢,待我捉了妖怪,是我的功行。”叫:“八戒,跟我去来。”八戒道:“谨依兄命。但只是腹中空虚,不好着力。”国王即传旨教:“光禄寺快办斋供。”不一时斋到。八戒尽饱一餐,抖擞精神,随行者驾云而起。唬得那国王、妃后,并文武多官,一个个朝空礼拜,都道:“是真仙真佛降临凡也!”


不待宣召,直至殿下。修行的必然结果,不是宣召之用。迎着面把师父的泥脸子抓下,吹口仙气,叫“正!”那唐僧即时复了原身,精神愈觉爽利。把情识的臊泥抓下,诚心正念,自性就恢复到本来面目,精神顿然爽利师徒们将马拴住,都上殿来相见。这里强调将马拴住,即意根清净。三宫六院,诸嫔群妃,都在那翡翠屏后,听见行者说剪除后患,也不避内外男女之嫌,心要除邪,则佛法的利益就得现前。三宫六院诸嫔群妃,比喻三皈六度和万行的正法正道,必将显露扶正驱邪之愿望,不受人间世俗规则的约束。三年前他到时,三年前,是无始劫来,一念无明。只在向南去七十里路,有一座柳林坡清华庄上。向南七十里,是世智情识。柳林,是世间法的阴阳平衡;清华庄,是世间法中的真实道理。国丈年老无儿,止后妻生一女,年方十六,国丈代表法相,自然不可能有儿,儿是代表阳,女代表阴。后妻,不是原配,原配是正阴;后妻所生,则是阴渣。十六,乃十六阴神之用。不曾配人,愿进与朕。各个的恶业都是自己受用的,不是别人用过的被我们继承的。朕因那女貌娉婷,遂纳了,宠幸在宫。阴识纯属情见,因此往往产生情感,一切美好的相貌修饰之词都配得上。不期得疾,太医屡药无功。就像世人的白日梦一样,往往理想美妙,但毫无实义,因此总是病态,难得安然。药医病,乃扶正之功,无正可扶,如何有功?他说:‘我有仙方,止用小儿心煎汤为引。’代表尘相的鹿精,又能有什么仙方?他所能观察的事物就是相分,让相分清净,自然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好比世人所谓“纯洁的爱情”,不是爱情有问题,而是爱得不纯洁。把心的主宰交给阴识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自己不纯洁。他就说神僧十世修真,元阳未泄,得其心,比小儿心更加万倍。解决纯情的问题,莫过于求元神。元神包含阴阳二神,得阳寿,自然要阳神。元阳是最纯的阳神,可比识心强万倍是理所当然的。笼中小儿,是我师慈悲,着我藏了。真正救心的唯有性德,性德有愿,心才能施展度生之德能。待我捉了妖怪,是我的功行。降妖除怪,是真心的本分事。八戒,跟我去来。而真心的本分事又是通过心和心所如一来完成的。八戒道:“谨依兄命。但只是腹中空虚,不好着力。”心所要着力,必须以道资道粮为基础。国王即传旨教:“光禄寺快办斋供。”什么是道的资粮?无量光是也!


那大圣携着八戒,径到南方七十里之地,住下风云,找寻妖处。但只见一股清溪,两边夹岸,岸上有千千万万的杨柳,更不知清华庄在于何处。正是那:

万顷野田观不尽,千堤烟柳隐无踪。


但只见一股清溪,清溪,大道似水。两边夹岸,任何一个功德如何要一分为二,就成了世间法。岸上有千千万万的杨柳,世间法就是众生芬芬扰的无尽意与道交感而生的阴阳平衡态。更不知清华庄在于何处。这阴阳平等的境界相里哪里寻道德之清净相呢?

万顷野田观不尽,千堤烟柳隐无踪。野田,野心所变幻之田;烟柳,随心应量而有的烟雾;野心无尽,烟雾无踪。烟雾只在打野的心里幻化,其实并无踪迹可寻。


孙大圣寻觅不着,即捻诀,念一声“唵”字真言,拘出一个当坊土地,战兢兢近前跪下叫道:“大圣,柳林坡土地叩头。”行者道:“你休怕,我不打你。我问你:柳林坡有个清华庄,在于何方?”土地道:“此间有个清华洞,不曾有个清华庄。小神知道了,大圣想是自比丘国来的?”行者道:“正是正是。比丘国王被一个妖精哄了,是老孙到那厢,识得是妖怪,当时战退那怪,化一道寒光,不知去向。及问比丘王,他说三年前进美女时,曾问其由,怪言居住城南七十里柳林坡清华庄。适寻到此,只见林坡,不见清华庄,是以问你。”土地叩头道:“望大圣恕罪。比丘王亦我地之主也,小神理当鉴察,奈何妖精神威法大,如我泄漏他事,就来欺凌,故此未获。大圣今来,”


此间有个清华洞,不曾有个清华庄。清华庄,乃世间真理;清华洞,则是以清华的名义,束缚在名相之上的业障了。清华庄,字面的意思是清净、华美、庄严。只去那南岸九叉头一颗杨树根下,左转三转,右转三转,用两手齐扑树上,连叫三声开门,即现清华洞府。南岸九叉头,比喻识用属性,可以生出无穷无尽的分别心,形象上与鹿角相似。,是业中阳,即世间心也。根下,情识。左三转,比喻对理三种迷惑,即将真实转成三细相;右三转,比喻对事的三种执着,妄想、分别和执着。两手齐扑,见相二分的识与境齐全。三声开门,过去、现在、未来三心,可以转变清华成洞府。


大圣闻言,即令土地回去,与八戒跳过溪来,寻那颗杨树。果然有九条叉枝,总在一颗根上。行者吩咐八戒:“你且远远的站定,待我叫开门,寻着那怪,赶将出来,你却接应。”八戒闻命,即离树有半里远近立下。这大圣依土地之言,绕树根,左转三转,右转三转,双手齐扑其树,叫:“开门!开门!”霎时间,一声响喨,唿喇喇的门开两扇,更不见树的踪迹。那里边光明霞采,亦无人烟。行者趁神威,撞将进去,但见那里好个去处:

烟霞幌亮,日月偷明。白云常出洞,翠藓乱漫庭。一径奇花争艳丽,遍阶瑶草斗芳荣。温暖气,景常春,浑如阆苑,不亚蓬瀛。滑凳攀长蔓,平桥挂乱藤。蜂衔红蕊来岩窟,蝶戏幽兰过石屏。

行者急拽步,行近前边细看,见石屏上有四个大字:“清华仙府”。


果然有九条叉枝,总在一颗根上。比喻大千世界总在一个心上,把住了这个心,就找到解决的根本。霎时间,一声响喨,唿喇喇的门开两扇,更不见树的踪迹。一时顿现大千世界,哪里还有用心的过程呢!那里边光明霞采,亦无人烟。里边别有洞天,本是幻化之境。佛家讲四劫,成住坏空,成劫之初,并无人烟。行者趁神威,撞将进去,体察来龙去脉。从迷惑之心感应出来的境界相可以鉴心,心净则土净,这是骗不了人的。真正有成就的人,我们看他和我们生活在一个世界上,其实不然,前一回中释迦牟尼佛的玉趾按地就是证明。

烟霞幌亮,日月偷明。点出事物的实质,妄想分别执着也。幌亮,是生灭心所现之境。偷明,是指随缘而明,并不是性德的寂而常照。白云常出洞,翠藓乱漫庭。白云,随心现云,心之疑相;白,清净之体上所现;翠藓,随境生心,心心新鲜;翠,清净之德相。常出洞,有疑就有时空效应;乱漫庭,随心应量,处处可现。一径奇花争艳丽,遍阶瑶草斗芳荣。心体所现,一定是奇特消遥的,非是五浊恶世可比的。温暖气,景常春,浑如阆苑,不亚蓬瀛。心境亲近,因此心之暖气,春意十足,仙境也只过是心境相印的境界。滑凳攀长蔓,平桥挂乱藤。光溜湛然的心体被知见攀附;平等无为的性德被所知束缚。本来不该发生的事毕竟发生了,比喻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却冤枉在六道轮回受苦。蜂衔红蕊来岩窟,蝶戏幽兰过石屏。蜂,比喻念念相续;红蕊,指有为之三心;岩窟,是束缚自在之心的所在;,世间业动;蝶戏幽兰,比喻以世间之业心攀缘无为之道法。石屏,所知障;,指背觉合尘,执着知障,投入世道之途。

见石屏上有四个大字:“清华仙府”。仙府,指还可以得到在境界里的享受。但是这种享受虽然被很多人向往追求,然而,已经智慧丧失无遗,连焦芽败种都称不上了。


他忍不住,跳过石屏看处,只见那老怪怀中搂着个美女,喘嘘嘘的,正讲比丘国事,齐声叫道:“好机会来!三年事,今日得完,被那猴头破了!”行者跑近身,掣棒高叫道:“我把你这伙毛团,甚么好机会!吃吾一棒!”那老怪丢放美人,轮起蟠龙拐,急架相迎。他两个在洞前,这场好杀,比前又甚不同:

棒举迸金光,拐轮凶气发。那怪道:“你无知敢进我门来!”行者道:“我有意降邪怪!”那怪道:“我恋国主你无干,怎的欺心来展抹?”行者道:“僧修政教本慈悲,不忍儿童活见杀。”语去言来各恨仇,棒迎拐架当心扎。促损琪花为顾生,踢破翠苔因把滑。只杀得那洞中霞采欠光明,岩上芳菲俱掩压。乒乓惊得鸟难飞,吆喝吓得美人散。只存老怪与猴王,呼呼卷地狂风刮。看看杀出洞门来,又撞悟能呆性发。


他忍不住,跳过石屏看处,找到问题所在,即当下手对治。对治业习,业习之作用则被抑制。只见那老怪怀中搂着个美女,只见境界与意识是互抱在一起的,故事里是父女关系,由境界生识用。这一点有些费解。如前面介绍过的,弥勒与佛的问答,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前面这个鹿精,是一念无明所成的形,这个形并不完全不实,是自性里的相分。体性之中相与见本来并不可分,因此相就是有识的。只是这相已经偏离中道,因此所成之识必定是十六种神用了。喘嘘嘘的,心虚不实,这里强调愿力本来可以胜过业力。齐声叫道:“好机会来!三年事,今日得完,被那猴头破了!” 境界与识心同时破除,二者相辅相成的。好机会来!乘虚而入。甚么好机会!吃吾一棒!心一实在,业必虚化。他两个在洞前,这场好杀,比前又甚不同。修行有闻思修三慧,故事里用国王介绍,清华庄观察和这里的打斗三个层次来描写,因此这里代表修慧,也就是要解决问题,一见高低。

棒举迸金光,拐轮凶气发。迸金光,是依性定之照德;破轮转之凶气。那怪道:“你无知敢进我门来!”定随动相还生动。行者道:“我有意降邪怪!”动中观静见如如。那怪道:“我恋国主你无干,怎的欺心来展抹?”相分需有见分赏,怎能抹杀境界相?行者道:“僧修政教本慈悲,不忍儿童活见杀。”见相二分本清净,何忍因相染污心。语去言来各恨仇,棒迎拐架当心扎。变化交流观察透,要害全部洞察清。促损琪花为顾生,踢破翠苔因把滑。看破放下是为了清净平等觉。比如布施,看是舍,其实是恢复本自具足的自性;持戒,看是禁固,其实是恢复本具自在神通。只杀得那洞中霞采欠光明,岩上芳菲俱掩压。放下知见立知的明智,是恢复正觉的必须。郑板桥所谓“难得糊涂”,并不是要变成愚痴。乒乓惊得鸟难飞,吆喝吓得美人散。修慧是步步见真,妄想哪有一机可乘?只存老怪与猴王,呼呼卷地狂风刮。心境相应,别无用心。看看杀出洞门来,又撞悟能呆性发。心境统一之时,也就用心老实之时。心所之呆性,这里是指实实在在的用心。


原来八戒在外边,听见他们里面嚷闹,激得他心痒难挠,掣钉钯,把一棵九叉杨树刨倒,使钯筑了几下,筑得那鲜血直冒,嘤嘤的似乎有声。他道:“这棵树成了精也!这棵树成了精也!”按在地下,又正筑处,只见行者引怪出来。那呆子不打话,赶上前,举钯就筑。那老怪战行者已是难敌,见八戒钯来,愈觉心慌,败了阵,将身一幌,化道寒光,径投东走。他两个决不放松,向东赶来。


把一棵九叉杨树刨倒,把分别意彻底放下。这棵树成了精也!定业被消除。筑得那鲜血直冒,嘤嘤的似乎有声。定业消除时是极痛苦的事。佛家常讲:“吃苦了苦,难能可贵。” 见八戒钯来,愈觉心慌,败了阵,将身一幌,化道寒光,径投东走。用心之功,最后还是八戒的钯子立功。虚化成光,向东而去,正是起心之生相还归之所。


正当喊杀之际,又闻得鸾鹤声鸣,祥光缥缈,举目视之,乃南极老人星也。那老人把寒光罩住,叫道:“大圣慢来,天蓬休赶,老道在此施礼哩。”行者即答礼道:“寿星兄弟,那里来”?八戒笑道:“肉头老儿,罩住寒光,必定捉住妖怪了。”寿星陪笑道:“在这里,在这里,望二公饶他命罢。”行者道:“老怪不与老弟相干,为何来说人情?”寿星笑道:“他是我的一副脚力,不意走将来,成此妖怪。” 行者道:“既是老弟之物,只教他现出本相来看看。”寿星闻言,即把寒光放出,喝道:“孽畜!快现本相,饶你死罪!”那怪打个转身,原来是只白鹿,寿星拿起拐杖道:“这孽畜!连我的拐棒也偷来也!”那只鹿俯伏在地,口不能言,只管叩头滴泪。但见他:

一身如玉简斑斑,两角参差七汊湾。

几度饥时寻药圃,有朝渴处饮云潺。

年深学得飞腾法,日久修成变化颜。

今见主人呼唤处,现身珉耳伏尘寰。


正当喊杀之际,又闻得鸾鹤声鸣,祥光缥缈,举目视之,乃南极老人星也。刨根问底,必能见性。一切事物之底,不过永恒之大道。道家的逆炼归元,对人类的贡献也是难以估量的。越归越是吉祥,越谦越是有福。现在人多背道而驰,实在是很可悲。行者道:“老怪不与老弟相干,为何来说人情?”寿星如何是大圣的老弟呢?因为寿量是心量之一德。他是我的一副脚力,不意走将来,成此妖怪。寿量以相分来体现,然而不明白这个道理的,往往被境界迷惑。这孽畜!连我的拐棒也偷来也!寿量也是有婉转义的,智慧亦如此,阿弥陀佛的白毫婉转五须弥也是这个道理。因果相续,也是这个道理。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都是寿星拐杖的内涵所在。

一身如玉简斑斑,两角参差七汊湾。一身皆是性德里的相分,因此简斑斑;两解是因果,相似相续,有循环之数。七汊湾,比喻循环之道。

几度饥时寻药圃,有朝渴处饮云潺。相关乎性,乃药师之道,佛家的药师如来即表此理。相续之相,乃德之交也,这里称云潺,即如云之缓流。

年深学得飞腾法,日久修成变化颜。法相有二大特征,一是生灭,二是相似相续。

今见主人呼唤处,现身珉耳伏尘寰。相由相分之体而成,得体则得一切法相。


寿星谢了行者,就跨鹿而行,被行者一把扯住道:“老弟,且慢走,还有两件事未完哩。”寿星道:“还有甚么未完之事?”行者道:“还有美人未获,不知是个甚么怪物;还又要同到比丘城见那昏君,现相回旨也。”寿星道:“既这等说,我且宁耐。你与天蓬下洞擒捉那美人来,同去现相可也。”行者道:“老弟略等等儿,我们去了就来。”


还有美人未获,不知是个甚么怪物;相伏了,识要除根才不会退转。还又要同到比丘城见那昏君,现相回旨也。还要还主宰一个清净,如何能清净?事理都要亲见。


那八戒抖擞精神,随行者径入清华仙府,呐声喊叫:“拿妖精!拿妖精!”那美人战战兢兢,正自难逃,又听得喊声大振,即转石屏之内,又没个后门出头,被八戒喝声:“那里走!我把你这个哄汉子的臊精!看钯”!那美人手中又无兵器,不能迎敌,将身一闪,化道寒光,往外就走,被大圣抵住寒光,乒乓一棒,那怪立不住脚,倒在尘埃,现了本相,原来是一个白面狐狸。呆子忍不住手,举钯照头一筑,可怜把那个倾城倾国千般笑,化作毛团狐狸形!行者叫道:“莫打烂他,且留他此身去见昏君。”


即转石屏之内,又没个后门出头,众生邪见识心的问题在于没有出头的地方,只能在里面轮回,现在科学发现的心理周期性就是这种心的根本特殊。从大的方面看,劫有增减;从小的方面看,人有生老。从社会的方面看,分分合合,这些都是用心的外显。外显的规律就是内在心理状态的镜像,心在境界里轮回,境界则必定轮回。那美人手中又无兵器,不能迎敌,阴神之用并无对立之面,只在我们用与不用。阴阳并不是对立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现在哲学里的对立,是人为产生的,解释成相互依存才对。一切境界都是道理的表现,哪有道理和道理作对的道理?迷惑和迷信才是造成对立的根源。教育的魅力正在于此,懂道理的众生是不会和任何境缘搞对立的。将身一闪,化道寒光,寒光,表明体性,与暖对应。暖是与众生相干,寒是不相干。与众生不相干,则必然背离慈悲之真实,必是假。,表明作用。原来是一个白面狐狸。什么样的作用?原是世智辩聪,在明明白白的境界里搞投机取巧的神用。呆子忍不住手,举钯照头一筑,可怜把那个倾城倾国千般笑,化作毛团狐狸形!心所把世智彻底转化了,是修行成果。倾城倾国千般笑,世智是千夫共瞻的才华;化作毛团狐狸形!其本质不过是自作聪明,自作自受的逻辑思维。行者叫道:“莫打烂他,且留他此身去见昏君。”这一句说得轻松,行得悲凉。我们凡夫又有多少能观察到自己用心的问题?世界上有几人能片刻远离思维和逻辑?芸芸众生求解脱,了解唯识的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很大的方便门。


那呆子不嫌秽污,一把揪住尾子,拖拖扯扯,跟随行者出得门来。只见那寿星老儿手摸着鹿头骂道:“好孽畜啊!你怎么背主逃去,在此成精!若不是我来,孙大圣定打死你了。”行者跳出来道:“老弟说甚么?”寿星道:“我嘱鹿哩!我嘱鹿哩!”八戒将个死狐狸掼在鹿的面前道:“这可是你的女儿么?”那鹿点头幌脑,伸着嘴闻他几闻,呦呦发声,似有眷恋不舍之意,被寿星劈头扑了一掌道:“孽畜!你得命足矣,又闻他怎的?”即解下勒袍腰带,把鹿扣住颈项,牵将起来,道:“大圣,我和你比丘国相见去也。”行者道:“且住!索性把这边都扫个干净,庶免他年复生妖孽。”八戒闻言,举钯将柳树乱筑。


那鹿点头幌脑,伸着嘴闻他几闻,呦呦发声,似有眷恋不舍之意,功夫好练,习气难除。即解下勒袍腰带,把鹿扣住颈项,牵将起来,腰带,比喻中道;扣住颈项,比喻即一切法离一切法。


行者又念声“唵”字真言,依然拘出当坊土地,叫:“寻些枯柴,点起烈火,与你这方消除妖患,以免欺凌。”那土地即转身,阴风飒飒,帅起阴兵,搬取了些迎霜草、秋青草、蓼节草、山蕊草、篓蒿柴、龙骨柴、芦荻柴,都是隔年干透的枯焦之物,见火如同油腻一般。行者叫:“八戒,不必筑树,但得此物填塞洞里,放起火来,烧得个干净。”火一起,果然把一座清华妖怪宅,烧作火池坑。


搬取了些迎霜草、秋青草、蓼节草、山蕊草、篓蒿柴、龙骨柴、芦荻柴,都是隔年干透的枯焦之物,见火如同油腻一般。习气,就是生心之缘。是生心,是此业。用什么来转化?得无住生心的世出世间中道了义。迎霜草,向着凝然相生心,此是无住生心之宗趣;秋青草,秋天是收敛时,草多枯黄,这里比喻生灭灭已,生即不生,不生即生,还是如如之趣。蓼节草,节制谬误之心;山蕊草,楞严大定之心;这里是四种发心,后面是三种果德。篓蒿柴,竹娄,艹高,相清净,即是功德境的高楼。龙骨柴,与性德相应之净业;芦荻柴,艹卢艹犭火,卢,是毗卢遮那的清净法身佛,即出世间义;犭火,是业习之心,即世间义;合而为世出世间中道义。隔年干透,比喻佛佛相传转识成智的道法。干透,比喻一点含糊也没有的纯净道义。见火如油,比喻用心即得的现成。不必筑树,但得此物填塞洞里,放起火来,烧得个干净。这一句重要!佛法不是破坏,而是转化。任何众生,任何文化都有其合理的成分,不是要消灭一个文化,而是转化一个文化。佛家讲教化众生,不是消灭异己。众生有了佛法,也就有了和平和安乐。果然把一座清华妖怪宅,烧作火池坑。一般讲转火海为莲池,这里成火池,指把一切相都看成活泼,有形无质的火云。虽然科学在理论上已经做到了,但是世人习气很重,还是依从外相来生活。很少关心波粒二相的境界本质,总以为境界是实有。


这里才喝退土地,同寿星牵着鹿,拖着狐狸,一齐回到殿前,对国王道:“这是你的美后,与他耍子儿么?”那国王胆战心惊。又只见孙大圣引着寿星,牵着白鹿,都到殿前,唬得那国里君臣妃后,一齐下拜。行者近前搀住国王笑道:“且休拜我,这鹿儿却是国丈,你只拜他便是。”那国王羞愧无地,只道:“感谢神僧救我一国小儿,真天恩也!”即传旨教光禄寺安排素宴,大开东阁,请南极老人与唐僧四众,共坐谢恩。三藏拜见了寿星,沙僧亦以礼见,都问道:“白鹿既是老寿星之物,如何得到此间为害?”寿星笑道:“前者,东华帝君过我荒山,我留坐着棋,一局未终,这孽畜走了。及客去寻他不见,我因屈指询算,知他走在此处,特来寻他,正遇着孙大圣施威。若果来迟,此畜休矣。”


又只见孙大圣引着寿星,牵着白鹿,都到殿前,唬得那国里君臣妃后,一齐下拜。这就是佛家讲的作证转,把事实罢在面前,让众生反省。即传旨教光禄寺安排素宴,大开东阁,请南极老人与唐僧四众,共坐谢恩。光禄寺,比喻佛光给众生带的福禄。得光禄,就有照见五蕴皆空的成果了。三藏拜见了寿星,沙僧亦以礼见,师徒四众都见了寿星,说明功夫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东华帝君过我荒山,我留坐着棋,智照与东华着棋,演化心生万法的道义。一局未终,这孽畜走了。一念无明,就是没有观透全局,一孔之见,以为是天地分,迷惑了,生三细,以为相分是分离的,因此分离下界了。若果来迟,此畜休矣。行者行悟空之理,即将一切尘相扫除。然而,心能如一,相即性也。因此不必执着空而无相,需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叙不了,只见报道:“宴已完备。”好素宴:

五彩盈门,异香满座。桌挂绣纬生锦艳,地铺红毯幌霞光。宝鸭内,沉檀香袅;御筵前,蔬品香馨。看盘高果砌楼台,龙缠斗糖摆走兽。鸳鸯锭,狮仙糖,似模似样;鹦鹉杯,鹭鹚杓,如相如形。席前果品般般盛,案上斋肴件件精。魁圆茧栗,鲜荔桃子。枣儿柿饼味甘甜,松子葡萄香腻酒。几般蜜食,数品蒸酥。油札糖浇,花团锦砌。金盘高垒大馍馍,银碗满盛香稻饭。辣煼煼汤水粉条长,香喷喷相连添换美。说不尽蘑菇、木耳、嫩笋、黄精,十香素菜,百味珍馐。往来绰摸不曾停,进退诸般皆盛设。


好素宴,种种素菜,比喻无为清净受用。动物的名,体是素质,比喻大道之理,相上动,体上静,动静不二。

五彩盈门,异香满座。什么叫平等?现在社会上讲平等,都是名义上的,没有办法享受到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平等就是五彩光华,当一个人的心平等,他的身相就会放出五彩的光明来。当心彻底彻底之后,就会放出无量光。阿弥陀佛称无量光佛,内涵极丰富。平等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异香,世间无故称异,香是和谐。和谐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香光庄严,只有极乐世界真正现实了这个目标。桌挂绣纬生锦艳,地铺红毯幌霞光。觉悟过来之后,不只是心里有光,而是境界皆转化成光,因此在密宗里特别强调光化的实证。东密空海大师称之为“秘密庄严心”,这个心量打开的时候,炽身光耀,可以照亮整个宫殿。为了教化众生的需要,佛菩萨都把这样的光明收敛起来了。佛用脚趾按地,大地皆成金色光明,也是这个道理。最近的报导,黄念祖老居士曾经被弟子看到了他在打坐时显示的观世音菩萨光明身相,今人以此称其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因为心境一如,表现出的神通能力不可思议,曾有报导,佛门密宗的隐世高僧空海法师的弟子李宁当众表演过如“无形神剪”、“虚化精火”、“五雷精火”、“隔空盖印”、“雪山法”、“遥距烧物”等绝世神功。宝鸭内,沉檀香袅;御筵前,蔬品香馨。这里描写香气的由来,一是宝鸭香爐,二是蔬品,二者比喻理事皆香。看盘高果砌楼台,龙缠斗糖摆走兽。既然一切和谐,理事又是如何圆融的呢?重重辉映而成的,性德婉转之趣。鸳鸯锭,狮仙糖,似模似样;鹦鹉杯,鹭鹚杓,如相如形。这四个动物,一个是,表达一切利益之定性,如同鸳鸯一样,性相用不能分离。一个是,米唐;代表与唐僧相应的道义。米,都道义也;,乃百兽之王,代表智,智是仙,可以与事又即又离。这二个是觉,似模似样,并非有一定的模样,然而又不离诸模样。后二个,一个杯,一个杓,代表器,众生世界分为有情和器物。二个木字旁,代表是识种子而成的。鹦鹉,代表效法,唯心所现。鹭鹚,代表脚上无肉,境界里不要生情。如相如形,器世界的随心应量的,因此如如之形相。席前果品般般盛,案上斋肴件件精。一切法皆如实性,如实展现。魁圆茧栗,鲜荔桃子。栗,西木;,仙果;二种鲜果,当下之利益,极乐仙境之享受。一者圆,一者荔,功德也。枣儿柿饼味甘甜,松子葡萄香腻酒。枣柿松子葡萄,都是世间法,转变成了饼和酒,皆济世法喜也。几般蜜食,数品蒸酥。油札糖浇,花团锦砌。种种密义,总不离性德。内外皆甜,表里皆酥。金盘高垒大馍馍,银碗满盛香稻饭。金银代表性相为利益之本。辣煼煼汤水粉条长,香喷喷相连添换美。香辣代表和谐与激励是事用之貌。说不尽蘑菇、木耳、嫩笋、黄精,十香素菜,百味珍馐。如此百界千如,重重无尽。往来绰摸不曾停,进退诸般皆盛设。因果果因,相续不断。


当时叙了坐次,寿星首席,长老次席,国王前席,行者、八戒、沙僧侧席,旁又有两三个太师相陪左右。即命教坊司动乐,国王擎着紫霞杯,一一奉酒,惟唐僧不饮。八戒向行者道:“师兄,果子让你,汤饭等须请让我受用受用。”那呆子不分好歹,一齐乱上,但来的吃个精空。一席筵宴已毕,寿星告辞。


当时叙了坐次,寿星首席,长老次席,国王前席,行者、八戒、沙僧侧席,旁又有两三个太师相陪左右。这个座次,按理事排开。寿星是理,长老是未得之理,国王是事,三徒是即理行事,其它是事相。八戒向行者道:“师兄,果子让你,汤饭等须请让我受用受用。”心王是实,心所是虚。虚者活泼,比喻汤饭之征。那呆子不分好歹,一齐乱上,但来的吃个精空。八戒是心能,一切法皆属心能显现,所以可以吃个精空。


那国王又近前跪拜寿星,求祛病延年之法,寿星笑道:“我因寻鹿,未带丹药。欲传你修养之方,你又筋衰神败,不能还丹。我这衣袖中,只有三个枣儿,是与东华帝君献茶的,我未曾吃,今送你罢。”国王吞之,渐觉身轻病退。后得长生者,皆原于此。八戒看见就叫道:“老寿,有火枣,送我几个吃吃。”寿星道:“未曾带得,待改日我送你几斤。”遂出了东阁,道了谢意,将白鹿一声喝起,飞跨背上,踏云而去。这朝中君王妃后,城中黎庶居民,各各焚香礼拜不题。


只有三个枣儿,是与东华帝君献茶的,火栆,相当于今天中医养生的意守丹田,自然有袪病和生长的作用。栆,取义是赤心,核是红的。比喻赤子之心,必遵孝道也。身之道在丹田,因此意守丹田,可以长生。国王吞之,渐觉身轻病退。当下守住身之本,三个丹田,一切病都得愈了。寿星道:“未曾带得,待改日我送你几斤。”八戒修佛法,以尽虚空遍法界为身,因此不能以三个丹田来守,要论斤来称。


三藏叫:“徒弟,收拾辞王。”那国王又苦留求教,行者道:“陛下,从此色欲少贪,阴功多积。凡百事将长补短,自足以祛病延年,就是教也。”遂拿出两盘散金碎银,奉为路费。唐僧坚辞,分文不受。国王无已,命摆銮驾,请唐僧端坐凤辇龙车,王与嫔后,俱推轮转毂,方送出朝。六街三市,百姓群黎,亦皆盏添净水,炉降真香,又送出城。


从此色欲少贪,阴功多积。凡百事将长补短,自足以祛病延年,就是教也。这是立命安性之道。命摆銮驾,请唐僧端坐凤辇龙车,王与嫔后,俱推轮转毂,方送出朝。真正要改造命运,只有好好修行,把自性的三宝向前推进,才是真福。六街三市,百姓群黎,亦皆盏添净水,炉降真香,这些就是境界改变的成果。


忽听得半空中一声风响,路两边落下一千一百一十一个鹅笼,内有小儿啼哭,暗中有原护的城隍、土地、社令、真官、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护教伽蓝等众,应声高叫道:“大圣,我等前蒙吩咐,摄去小儿鹅笼,今知大圣功成起行,一一送来也。”那国王妃后与一应臣民,又俱下拜。行者望空道:“有劳列位,请各归祠,我着民间祭祀谢你。”呼呼淅淅,阴风又起而退。


忽听得半空中一声风响,路两边落下一千一百一十一个鹅笼,内有小儿啼哭,暗中有原护的城隍、土地、社令、真官、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护教伽蓝等众,心境转化了,功德利益与此心形影不离了,清净心就得到了全面保护。


当时传播,俱来各认出笼中之儿,欢欢喜喜,抱出叫哥哥,叫肉儿,跳的跳,笑的笑,都叫:“扯住唐朝爷爷,到我家奉谢救儿之恩!”无大无小,若男若女,都不怕他相貌之丑,抬着猪八戒,扛着沙和尚,顶着孙大圣,撮着唐三藏,牵着马,挑着担,一拥回城,那国王也不能禁止。这家也开宴,那家也设席。请不及的,或做僧帽、僧鞋、褊衫、布袜,里里外外,大小衣裳,都来相送。如此盘桓将有个月,才得离城。又有传下影神,立起牌位,顶礼焚香供养。这才是:

阴功高垒恩山重,救活千千万万人。


行者叫城里人家来认领小儿。还心于民,这一层理义较深。佛为什么能千处乞求千处应,心佛众生同一法身也。放下情执,清净自在,返本归元。这家也开宴,那家也设席。请不及的,或做僧帽、僧鞋、褊衫、布袜,里里外外,大小衣裳,都来相送。利益众生就是最大化地利益自己。佛在菩萨树下成道,妖魔来扰害,射向佛陀的箭全部自然变成莲花了。这是佛在因地无量劫中以肝目脑髓无数次供养每一微尘众生的结果。我们的福报为什么小?比一比我们对待众生的心愿就明白了。又有传下影神,立起牌位,顶礼焚香供养。物供有价,神养无价。做好事不求留名,不求得利,必能得众生心的神养,此是修行人应当关注的道德规律。

阴功高垒恩山重,救活千千万万人。阴德没有时空效应,因此可以同时利益芸芸众生。修行就是积功累德,德高功自高,真正能利益一切众生。


毕竟不知向后又有甚么事体,且听下回分解。

TOP

很好、很精彩!!

TOP

回复 2# 的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