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西游记》第四十八回大义与精解

《西游记》第四十八回大义与精解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上回讲述了保任过重关,即保任大乘中道正观所面临的问题,中道正义不能带有丝毫的夹杂和污染。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观照初发之心,这个心是不是能完全做到心心所同心协力,所谓入流亡所,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种事理,理解上已属不易,做到更是难上难。原因就是无始劫来,我们习惯于对境界做出下意识的反应。比如,眨眼这样生理反映尚且难以控制,何况心理上更加快捷的连锁反应呢?在《西游记》的西行路上,讨论的就是这些问题,属于实实在在的修行过程中出现的心境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种种现象和理事。当然,解决的方法也可以从小童的名字上来体会,在用心上就是如一地相称理性之道德,即是将心所一心一意地皈依自性三宝。这一回进一步将故事深层的问题展开,指出了错误的应对方法,走上冰河是一种错误的心态。心是活泼的,就像水是活泼的一样。自性的活水,一旦有执着,就好比结了冰的水一样。虽然是属于水,但是不能得水之用,不能滋润生命。
从生活的角度看,这个教育的意义也是非常深刻的。科学是一种通俗的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方法,但是佛家根据科学的运作本质把科学归于意识形态的理与事。原因是科学从理论到方法都是意识心在起作用,其对现象认识都是视觉残留和意识分别在起作用的,比如桌子、椅子等等事物在人的心意中成像。简单讲,真实上一切物质都已经被科学证实没非是一个坚固的物质,而只是基本粒子在运动中的复合体,可是眼睛看成了一个整体物像,这个整体像是一个假相。虽然科学实验中是物物之前的事,而科学研究者和学习者是面对影像里存在着事实,即在事实当中,人们心里取了妄想的影像或者是意识形态里进行的逻辑推理,如此等等。不论这个影像研究得多么透彻,人自身的身心都没有办法摆脱影像的反作用。这回故事就是用天河里的水和鱼来讲述现在科学中认识到的问题,只是比科学早了很多年,而且比科学认识得更加深入。故事基本上将事物的本质揭示出来了,而科学似乎永远还不能做到这一点,原因是科学忽视了更加重要的精神层面的后台程序。被信科学的人看成神话小说的《西游记》,如果真正读懂了故事的原形内涵,的确比科学还要科学,比哲学还要哲学。正如科学看待万物的本质,呈现波粒二相性一样。《西游记》中的水代表波动之道,鱼是道中之物的粒子之德。鱼水的运作过程就是代表了世道人心的变化。有智慧的人曾将认识世界的用心比喻成水和冰的二种状态,虽然都是各有其道德和规律性,但是由于对本质理解上丝毫的错误,导致人生方向的极大偏差。很多人心中的活水像是结了冰的水一样,不能说他有心,也不能说他无心,是有一个执着的心。很多人把物质看成是实有,并不是物质是实有,而是有一个让物质实有的心在起作用。就像人们误认为生命只是每时每刻随时间延续的肉体一样,导致生活紧张的态度和心灵折磨的苦难。真实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的,物质本质是一种生灭法的影像,根本不存在一个延续的实在之物,生命也并不是仅仅物质条件而得以存在的。就像电脑屏幕上的物质影像一样,现实中的物质只是一种影像的交替而已。但是人们意识不到这样的错误,即使是科学界已经发现了电磁激发延续的现象,人们在生活中还是执着粒子的实在性,还在不断地追求这些梦幻泡影。甚至将错误的认识当成一种定理,《西游记》借助于世俗的见解,将在这种影像事物的延续变化比喻成天河里的鱼一样,希望吃唐僧肉就是代表用这种认识的方法来探求真理。在这种错误的前提下,希望寻求到真理的本来面目,则必然会不知不觉地掉进意识形态的错误之中。即使全世界的意识形态领域都赞同这种错误是可以让人类得利益的,然而本质上的错误会误导人类的身心解放。六道轮回存在的根本原因和事实真相,就是意识形态中的种种逻辑链的表现形式。科学界已经发现了食物链,但是还没有能力发现生命的轮回链,有理由相信总有一天科学家们会意识到轮回链的存在。
《西游记》故事的理智深度,远超科学所能解释的范围。这一回故事是描述修行人已经能意识到起心动念的过错,进行改过的体验过程。由于把握不住用心的中道正义,取了完全静止心的方法,还是落在了二边相对见中,这样还是不能获得中谛一如的。只要落入相对的范畴,都不可能圆满地解决问题。这些理论在前面的故事里都已经说明了,但是由于世人都是习惯于采用相对的心,因此对《西游记》里跳出相对,融于中道的修行理事都是非常难理解的。《大智度论》云:“若人见般若,是则为被缚。若不见般若,是亦为被缚。若人见般若,是则为解脱。若不见般若,是亦为解脱。”像这样的话,可能就非常难理解了,因为人类习惯于用相对的见解。修行人贵在转变用心,并不是在于得失与否。同样的道理,放下是非和得失的观念,真正用心去体会人生,用心眼去观察境界,可能就容易读懂《西游记》。不应当太在意《西游记》的写作艺术问题和著者是谁的问题,艺术和成就都是意识中的妄想而已,包括其中所涉及的物质层面的内容都是不值得花费精力去研究的,最需要知道的是生命本质的大问题。就像故事里的主人一样,如果只是执着从河的表面上通过,那就极有可能被看似平坦的而实质上极其深邃的大河所吞没。人的一生也往往是这样的,很多人可能很希望有一个平坦顺利的人生旅程,但是一个没有智慧的人生,无论如何也不能被称作明白的人生。将人生在梦中睡过,不论梦里如何奇幻都不能说是一次有意义的人生体验,何况梦中意识轮回的因果之苦更是人类常常忽略的人生大事。故事在这里面讨论得更加细致,心动的过程往往在修行中是觉察不到的。修行的难点正是在这个地方,《西游记》生动地将调心的过程写成了降妖除魔的故事。冰雪较之于河水,一静一动。境界中的静若是变现的静态,是相对之静,则属虚妄。波动生相,虽不离性之相,随缘而现,但是以众生心是难以依止性相的。何况做到随静而动,随动而静。一般是采用放下的方法,但是放下很容易被误解成放弃。就像佛家讲“厌离娑婆,欣乐极乐。”往往被误解成与地球生活中的事物对立一样,导致其它文化的人不愿意接受佛教。正确的度河方法不过是归元之道,归元方可明心。然而明心之后,好像是于死灰中蹦出活豆子来,绝对不是一片枯寂,更不是一潭死水,如故事里一条冰冻的天河。佛家追求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死亡,恰恰是活到永远。涅槃不是死寂,而是活得生动。人类是喜欢运动的,奥运会比赛的项目还是有限的,成绩也是有限的。如果真正学会了流露自性,一切相动都没有极限,而且动得非常自如。心相一如的缘故,万法随心的道理圆满展现。
魔弄寒风飘大雪, 魔,就是执着于错误的那种用心的状态。弄,被自己的错误所捉弄。寒,比喻无情,不执着于动相。风,比喻痴迷于静定之功,这里是指依此静定想见证活泼自在的自性。飘,随风而走的状态,比喻随心的迷而变现的境界。大雪, 指能遮盖事物本来面目的冰晶,即变化了的水。从我们现在的生活看,我们所见到的山河大地,宇宙星系,其实只是我们在特定心态下变现出来的道德的面目。如果在这个变现的境界里追求完美,永远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完美的。正相反,如果了解到了宇宙本来的完美和圆满,只需要学会将自己固执的见解放下来完善生活的境界,因为一切境界本不需要改造,本就是完美无缺的。从这里让我们体会几分人类努力的徒劳和悲哀,在错误方向上的努力和奋斗,得到的都只是梦幻泡影而已,宣扬错误即是误导众生。
僧思拜佛履层冰, 僧,指清净心的追求者和实践者。思,指界定心念的活动范围。拜佛,指彻底地觉悟自心,让自性里圆满的般若智慧展露出来。履,履行,实践。层冰,因为意识作用而产生固化物事形态的虚假表面现象。这一层的理义相当深奥,六道众生都是这个情况,离不开色受想行识的表面现象,没有办法享受自性本具的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根本的原因就是起心动念都是被表面虚假的影像牵着走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前面曾经讨论过的,要入正定。正定是入流亡所,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做到不被能觉和所觉的对立境界表面误导,才能开发出道种智。理解了这些内容,就会深刻领会到佛在《金刚经》中开示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不诳语的真实慧。智慧非是凡夫逻辑思维所能认知的自性功德。感应是生动,冰雪是静止,二者都不可依止。修行之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就是难在理解离一切动静二相,达一切动静法的大道理性才是自己的本来面目。有一念即过,无一念不足。中道,正是妙观察智,不即不离,含容万法又自在常住的真心。

话说陈家庄众信人等,将猪羊牲醴与行者八戒,喧喧嚷嚷,直抬至灵感庙里排下,将童男女设在上首。行者回头,看见那供桌上香花蜡烛,正面一个金字牌位,上写灵感大王之神,更无别的神象。众信摆列停当,一齐朝上叩头道:“大王爷爷,今年今月今日今时,陈家庄祭主陈澄等众信,年甲不齐,谨遵年例,供献童男一名陈关保,童女一名陈一秤金,猪羊牲醴如数,奉上大王享用,保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祝罢,烧了纸马,各回本宅不题。

将猪羊牲醴与行者八戒,喧喧嚷嚷,直抬至灵感庙里排下,将童男女设在上首。猪羊牲醴,即是指心所法,牲醴就是指生灭的作用。生灭心则必有感应道交的境界相来应现,在修行中必须先是成就对境无心的正因,才能得入流亡所的果德。对境无心,就是陈关保和一秤金的作用,因此将这样的纯净的初发心,每时每刻都放在感应交道的大道理中来检验,就是这里的将童男女设在上首。秤,就是严格地检验,与清净心相称。

那八戒见人散了,对行者道:“我们家去罢。”行者道:“你家在那里?”八戒道:“往老陈家睡觉去。”行者道:“呆子又乱谈了,既允了他,须与他了这愿心才是哩。”八戒道:“你倒不是呆子,反说我是呆子!只哄他耍耍便罢,怎么就与他祭赛,当起真来!”行者道:“莫胡说,为人为彻,一定等那大王来吃了,才是个全始全终;不然,又教他降灾贻害,反为不美。”

行者道:“你家在那里?”八戒道:“往老陈家睡觉去。”这一句内涵甚深,修行者很多人修不成大道,原因正在于此。家,正是屋檐下的小猪,在意识心求安乐。行者道:“呆子又乱谈了,既允了他,须与他了这愿心才是哩。”既然发了大愿,就当将此身心奉持广大无尽的佛法,不为自己求安乐,只为众生得解脱。只哄他耍耍便罢,怎么就与他祭赛,当起真来!这是修行人中得道者如凤毛麟角的根本原因,当今佛教界也是如此,把佛法当消遣的人很多。

正说间,只听得呼呼风响。八戒道:“不好了!风响是那话儿来了!”行者只叫:“莫言语,等我答应。”顷刻间,庙门外来了一个妖邪,你看他怎生模样:
金甲金盔灿烂新,腰缠宝带绕红云。眼如晚出明星皎,牙似重排锯齿分。足下烟霞飘荡荡,身边雾霭暖熏熏。行时阵阵阴风冷,立处层层煞气温。却似卷帘扶驾将,犹如镇寺大门神。

看这段对妖邪的描写,了解感应是怎么出问题的。金甲金盔灿烂新,符合真实之理,刹那生灭,时时更新。腰缠宝带绕红云。理上看是有为法,也是无明法,生相无明。眼如晚出明星皎,通性达本,智慧显露,感应道交,丝毫分明。牙似重排锯齿分。《首楞严经》中开示,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三界难出,佛道难成,恰恰是我们用自己的聪明和知见。足下烟霞飘荡荡,心地不真,业习染污,问题出在把飘渺幻象当真。身边雾霭暖熏熏。无始劫来的情识习气未断所致,心境相熏,互为因果。行时阵阵阴风冷,情见之心动还是痴迷之阴受作用。立处层层煞气温,立知见之过,蚕食了天下十方众生本具的清净。却似卷帘扶驾将,真亦假来,假亦真显,都是随性识而变化的感应交道,悟此便能揭开大道本来面目。犹如镇寺大门神,感应之道就是超凡入圣的入道关口,凡夫常常不相应,修到相应切莫迷。

那怪物拦住庙门问道:“今年祭祀的是那家?”行者笑吟吟的答道:“承下问,庄头是陈澄、陈清家。”那怪闻答,心中疑似道:“这童男胆大,言谈伶俐,常来供养受用的,问一声不言语,再问声,唬了魂,用手去捉,已是死人。怎么今日这童男善能应对?”怪物不敢来拿,又问:“童男女叫甚名字?”行者笑道:“童男陈关保,童女一秤金。”怪物道:“这祭赛乃上年旧规,如今供献我,当吃你。”行者道:“不敢抗拒,请自在受用。”怪物听说,又不敢动手,拦住门喝道:“你莫顶嘴!我常年先吃童男,今年倒要先吃童女!”八戒慌了道:“大王还照旧罢,不要吃坏例子。”

那怪物拦住庙门问道:“今年祭祀的是那家?”行者笑吟吟的答道:“承下问,庄头是陈澄、陈清家。” 祭祀,就是修行中所行的布施功德,所谓“看破与放下”。很多人放下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前面的看破。佛家讲六度万行,六度的基础是般若,没有般若度,就没有真正的布施。这个问题在当今修行人当中非常严重,只求捐款给所谓的功德,其实效果可能恰恰相反。是自己的贪嗔痴三毒在增长,而不是清净功德在增长。庄头是陈澄、陈清家。这里就是点睛之笔,祭祀的目的是澄清此修道之心。这童男胆大,言谈伶俐,常来供养受用的,问一声不言语,再问声,唬了魂,用手去捉,已是死人。这一句写得生动,读着伤心,将修行人与迷惑人的本质区别被描写得淋漓尽致了。修行知道舍的利益,懂得舍的必要,因此舍的大胆而又潇洒。凡夫不明道理,只贪得,不愿舍,失掉的不仅是肉体,更是死掉了法身慧命!行者道:“不敢抗拒,请自在受用。”怪物听说,又不敢动手,这一句重要,当修行人的心量大开之时,一切法都离开了生灭的妄想作用,回归到如如之常在之德,反而成全了不生不灭的自性功德利益。“你莫顶嘴!我常年先吃童男,今年倒要先吃童女!”这里精彩!众生迷惑,当然是心上迷,才会在境界里不知回头。修行人是心不迷,但境界未转,所以,这里妖怪是从八戒下手。即凡夫是心王被魔王吃掉了,所谓“死了心眼”,修行人觉悟到心王的功德,处处从心所法上戒除习气,检验用心。简单讲,没有认识到境界是心现识变的,就等于被灵感大王吃掉了。

那怪不容分说,放开手,就捉八戒。呆子扑的跳下来,现了本相,掣钉钯,劈手一筑,那怪物缩了手,往前就走,只听得当的一声响。八戒道:“筑破甲了!”行者也现本相看处,原来是冰盘大小两个鱼鳞,喝声“赶上!”二人跳到空中。那怪物因来赴会,不曾带得兵器,空手在云端里问道:“你是那方和尚,到此欺人,破了我的香火,坏了我的名声!”行者道:“这泼物原来不知,我等乃东土大唐圣僧三藏奉钦差西天取经之徒弟。昨因夜寓陈家,闻有邪魔,假号灵感,年年要童男女祭赛,是我等慈悲,拯救生灵,捉你这泼物!趁早实实供来!一年吃两个童男女,你在这里称了几年大王,吃了多少男女?一个个算还我,饶你死罪!”那怪闻言就走,被八戒又一钉钯,未曾打着,他化一阵狂风,钻入通天河内。

行者也现本相看处,原来是冰盘大小两个鱼鳞,喝声“赶上!”二人跳到空中。不被境界迷惑的正因是什么?明了因果相续的道理,这就是粒子所谓的移动,只是因果相续的感应之道。科学为什么还揭不开空有之谜?正是因为科学不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把一切动相还错误地看作是外动,没有发现一切外运的本质是内感。虽然当今的电信通讯已经如此发达了,还是没有能将同频共振的本质搞彻底。因此,如果真正读懂了这一回的故事内涵,将对科学的进步有着不可思议的促进作用。不仅仅境界如此,一切见闻觉知的本质,都是同体同频,同心同德而显露的。然而,要明了这个本质,必须跳出境界,即是悟空和八戒二人跳到空中的必要性。我等乃东土大唐圣僧三藏奉钦差西天取经之徒弟。昨因夜寓陈家,闻有邪魔,假号灵感,年年要童男女祭赛,是我等慈悲,拯救生灵,捉你这泼物!佛家讲普度众生,正是这里讲述的故事。向众生开示佛之知见,告诉众生失去真心的祸患。究其根本原因,初发心不真是也。若能心不迷惑,自然境界里做得了主。但要开发显露真实智慧,并不容易。非得捉住河中的妖怪才行,也就是知道外相真实的理义。

行者道:“不消赶他了,这怪想是河中之物。且待明日设法拿他,送我师父过河。”八戒依言,径回庙里,把那猪羊祭醴,连桌面一齐搬到陈家。此时唐长老、沙和尚共陈家兄弟,正在厅中候信,忽见他二人将猪羊等物都丢在天井里。三藏迎来问道:“悟空,祭赛之事何如?”行者将那称名赶怪钻入河中之事,说了一遍,二老十分欢喜,即命打扫厢房,安排床铺,请他师徒就寝不题。

八戒依言,径回庙里,把那猪羊祭醴,连桌面一齐搬到陈家。这里是强调了舍即是得,只有舍才能得。虽然智慧未开,只要守住正念,受用也是凡夫不能比,绝对不会冤枉受苦。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正所谓:“进门来消灾增福慧,往里走吉祥得自在。”

却说那怪得命,回归水内,坐在宫中,默默无言,水中大小眷族问题:“大王每年享祭,回来欢喜,怎么今日烦恼?”那怪道:“常年享毕,还带些余物与汝等受用,今日连我也不曾吃得。造化低,撞着一个对头,几乎伤了性命。”众水族问:“大王,是那个?”那怪道:“是一个东土大唐圣僧的徒弟,往西天拜佛求经者,假变男女,坐在庙里。我被他现出本相,险些儿伤了性命。一向闻得人讲:唐三藏乃十世修行好人,但得吃他一块肉延寿长生。不期他手下有这般徒弟,我被他坏了名声,破了香火,有心要捉唐僧,只怕不得能彀。”

常年享毕,还带些余物与汝等受用,今日连我也不曾吃得。对常常沉迷在境界之中的众生之类而言,将心先是迷在境界上,身也在境界里生死流转。心若不迷,身自安祥。是一个东土大唐圣僧的徒弟,往西天拜佛求经者,假变男女,坐在庙里。一个真正发心要觉悟的人,把一切分别执着都放下了,男女之身从来不放在心上。法身何来男女和生死呢?因此可以从容应对境界。坐在庙里,安然享受生活的利益和功德,发心上是供养众生,同时也获得一切众生的供养。这是真正意义上人们倡导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完美境界。

那水族中,闪上一个斑衣鳜婆,对怪物跬跬拜拜笑道:“大王,要捉唐僧,有何难处!但不知捉住他,可赏我些酒肉?”那怪道:“你若有谋,合同用力,捉了唐僧,与你拜为兄妹,共席享之。”鳜婆拜谢了道:“久知大王有呼风唤雨之神通,搅海翻江之势力,不知可会降雪?”那怪道:“会降。”又道:“既会降雪,不知可会作冷结冰?”那怪道:“更会!”鳜婆鼓掌笑道:“如此极易!极易!”那怪道:“你且将极易之功,讲来我听。”鳜婆道:“今夜有三更天气,大王不必迟疑,趁早作法,起一阵寒风,下一阵大雪,把通天河尽皆冻结。着我等善变化者,变作几个人形,在于路口,背包持伞,担担推车,不住的在冰上行走。那唐僧取经之心甚急,看见如此人行,断然踏冰而渡。大王稳坐河心,待他脚踪响处,迸裂寒冰,连他那徒弟们一齐坠落水中,一鼓可得也!”那怪闻言。满心欢喜道:“甚妙!甚妙!”即出水府,踏长空兴风作雪,结冷凝冻成冰不题。

闪上一个斑衣鳜婆,这个实在是妙不可言。闪,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生灭法;斑衣,指一合相,众生为什么迷惑,不明白一合相的道理,所谓生相无明。鳜婆,又称妾鱼,是食肉鱼,凶猛鱼类。斑衣,就是眼前境界的真实情况,现在科学也发现,一切事物的本质就是波粒二相性。波,就是这里讲的闪字,粒,就是这里的斑字。宇宙万象何出这斑点的排列组合呢?如我们眼前的屏幕,皆是点阵来展示的。对怪物跬跬拜拜,更是把生灭过程描写得十分生动,事物的变化还是本质,根本上没有运动的存在。跬,在这里表示遵守同频共振之理;拜,表示符合感应交道之义。那怪道:“你若有谋,合同用力,捉了唐僧,与你拜为兄妹,共席享之。”其实,这二个妖怪本来就是兄妹的关系,这是《西游记》写作的规律之一。看似江湖义气,实质人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感现的宇宙万象。感应为兄,万象为妹。兄者阳也,妹者阴也。阳者,虚中之实也;阴者,实中之虚也。众生迷惑阴阳之本,至今还是此兄妹的盘中餐呢!这个自然变化之像,就是故事中妖怪的呼风唤雨之神通,搅海翻江之势力,何况水、冰、雪之间的变化?着我等善变化者,变作几个人形,在于路口,背包持伞,担担推车,不住的在冰上行走。这就是世间法,世间种种有情无情还是不离这闪斑二法,多少有志之士也被其迷惑真是可惜,所谓江山如此多娇。妖怪和闪斑,只是迷惑的深浅有不同,一是净境,一是浊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要破四见四相,必当佛来斩佛,魔来斩魔。如佛家《金刚经》中的开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能从容应对此二魔。那唐僧取经之心甚急,看见如此人行,断然踏冰而渡。人们站在地面上做这做那,自然会以为地面坚固实有,如同唐僧站在冰面之上一样。这样的生活心态人人皆有的,只是无人反省实在何处,虚在哪里。

却说唐长老师徒四人歇在陈家,将近天晓,师徒们衾寒枕冷。八戒咳歌打战睡不得,叫道:“师兄,冷啊!”行者道:“你这呆子,忒不长俊!出家人寒暑不侵,怎么怕冷?”三藏道:“徒弟,果然冷。你看,就是那:
重衾无暖气,袖手似揣冰。此时败叶垂霜蕊,苍松挂冻铃。地裂因寒甚,池平为水凝。渔舟不见叟,山寺怎逢僧?樵子愁柴少,王孙喜炭增。征人须似铁,诗客笔如菱。皮袄犹嫌薄,貂裘尚恨轻。蒲团僵老衲,纸帐旅魂惊。绣被重裀褥,浑身战抖铃。”

出家人寒暑不侵,怎么怕冷?这一句理义较深,修行人修德有成时,则必然不被境界转动,冷热皆是境界之表象。徒弟,果然冷。这个冷并不是世界上的物理境界,而精神中固执的一面,不是物质作用能够化解的。因此诗句之中的词语尽其夸张之能。
重衾无暖气,袖手似揣冰。心灵的活泼一旦被僵化了,穿戴不能解决问题,世俗的富贵不能让人充满爱心,慈悲之心不是表面装饰能诠释的。此时败叶垂霜蕊,苍松挂冻铃。树木枝叶都是随心应量的,心里的灵活性没有展现出来,世界上万物的灵性似乎也被冻结了。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对环境如此冷漠和残酷?心里没有慈悲的结果。地裂因寒甚,池平为水凝。这句更深奥了。人类在地球上,星球彼此远离是由于人心的偏执造成的。地球表面的水平,是万有引力造成的。万有引力又是众生执着造成的。佛回答众生世界是依何而立的呢?即讲宇宙依什么而成立的?佛说是依众生不可思议的业力而立的。极乐世界的水是活泼自在的,正是在众生心中的执着放下之后,水的流体力学原理都完全不同了,因此可以向上流动,向任何一个方向流动。科学是建立在意识形态的基础上的,若是从这个方面去看,可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渔舟不见叟,山寺怎逢僧。这一句是说主人翁的问题,我们面对的境界中,谁是无位真人?渔舟上真正的渔夫去了哪里?山寺之中哪个是修行的僧人?修行到底是修什么?当人们心中有丝毫的执着时,哪里还有那无始劫来常在常醒的自性清净灵觉呢?樵子愁柴少,王孙喜炭增。如果在修行中失去了般若这个主人翁,修德再多也无济于事,修行再猛也不能明心见性。樵子,指善于砍伐的人,比喻消业的修行人。王孙,喜欢增福报的人。征人须似铁,诗客笔如菱。修行的人若是用意识心则没有真实智慧,只是俗谛的短见,因为智慧只能从清净心中流现出来,而偏执的修行人用的心还是凝结在偏执之中。看上去似乎能潇洒应对生活中的事物,但还是不能称作般若之智慧。须,比喻表面的思维逻辑,笔,象征表达出来对境界的理解。皮袄犹嫌薄,貂裘尚恨轻。用动物的毛皮来取暖,比喻是痴迷于自己的感觉,而不能获得如实的大智大慧。蒲团僵老衲,纸帐旅魂惊。有一个固定的观点和立场,就会让见解僵化;如果执着表面的现象,则灵觉就坠落为虚假的魂魄。绣被重裀褥,浑身战抖铃。没有智慧的人即使很会掩饰自己,加上重重华丽的装饰,还是会曝露出种种迷惑和愚昧的。

师徒们都睡不得,爬起来穿了衣服,开门看处,呀!外面白茫茫的,原来下雪哩!行者道:“怪道你们害冷哩,却是这般大雪!”四人眼同观看,好雪!但见那:
彤云密布,惨雾重浸。彤云密布,朔风凛凛号空;惨雾重浸,大雪纷纷盖地。真个是六出花,片片飞琼;千林树,株株带玉。须臾积粉,顷刻成盐。白鹦歌失素,皓鹤羽毛同。平添吴楚千江水,压倒东南几树梅。却便似战退玉龙三百万,果然如败鳞残甲满天飞。那里得东郭履,袁安卧,孙康映读;更不见子猷舟,王恭币,苏武餐毡。但只是几家村舍如银砌,万里江山似玉团。
好雪!柳絮漫桥,梨花盖舍。柳絮漫桥,桥边渔叟挂蓑衣;梨花盖舍,舍下野翁煨榾柮。客子难沽酒,苍头苦觅梅。洒洒潇潇裁蝶翘,飘飘荡荡剪鹅衣。团团滚滚随风势,迭迭层层道路迷。阵阵寒威穿小幕,飕飕冷气透幽帏。丰年祥瑞从天降,堪贺人间好事宜。
那场雪,纷纷洒洒,果如剪玉飞绵。

外面白茫茫的,原来下雪哩!前一诗句讲述了修行偏于中道,则不能见真的道理。这二段诗句,讲的是真俗二谛都没有办法看清。不论出于何种追求,都应当自觉真我,造福天下。四人眼同观看,好雪!四人同观,表示修行中观的真实体验,会心如一。稍稍定下心来,则境界随之变化不可思议。
彤云密布,惨雾重浸。丝毫的分别和执着,必然导致对事物通透的洞察力的丧失。彤云密布,朔风凛凛号空;惨雾重浸,大雪纷纷盖地。起心动念,则背道而驰,乾坤颠倒,时空转换,万物皆被心意的业力盖覆。真个是六出花,片片飞琼;千林树,株株带玉。六出花,非常巧妙,雪花的六瓣与植物的五瓣花叶有鲜明的不同,代表六根门头的固化作用。根尘识相互牵连,结结相缠,一凝则都凝,一结则俱结。须臾积粉,顷刻成盐。心意转变,更是快捷致极,凡夫哪里能察觉到。白鹦歌失素,皓鹤羽毛同。清净妙音失去了清净的本色,高明的见地与情见相差无几,飞羽类的众生情执较重。平添吴楚千江水,压倒东南几树梅。本来心与境没有相对的,起心动念使得清净心里出现了大千世界,因缘果报的原理,心心所流转变现。东南,比喻巽风,这里比喻觉悟的道心。梅,过去曾发的修道之心。却便似战退玉龙三百万,果然如败鳞残甲满天飞。好像是心转变子境界,获得了体相用三德的成就,战胜了不良习气,定修的功德已处处可显。那里得东郭履,袁安卧,孙康映读;更不见子猷舟,王恭币,苏武餐毡。不再是缚地凡夫的境界了,希望坚持到底证得圣境。但只是几家村舍如银砌,万里江山似玉团。但是功夫的利益只是很少一部分与道德同相,绝大多数境界还都是处于相似的境界。
好雪!柳絮漫桥,梨花盖舍。这样一种有为的定功,还属于业力上的攀缘。柳,业上的阴阳平衡;梨,业上的利益。此岸到彼岸的桥是建立在业力平衡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那个彼岸不是究竟解脱之地。成就的归宿也是业利中的暂时所在,不是究竟涅槃的圣境。柳絮漫桥,桥边渔叟挂蓑衣;阴阳平衡,是修行者暂时的避风港,也是以心业用功证道的悲哀。梨花盖舍,舍下野翁煨榾柮。世利为本,犹如煨树根做菜汤,不能成珍馐。这一句来自于《首楞严经》,经上用煮砂作饭来比喻。客子难沽酒,苍头苦觅梅。这一句是经中的因地不真,果遭迂曲。用有为的心,不可能证得无为的道。洒洒潇潇裁蝶翘,飘飘荡荡剪鹅衣。蝶,虫世木,指在世业里钻行;鹅,我鸟,我见也。这样的修行看上去潇洒,不过是世业里一点点自由之利,修来修去,只是我见多多少少,不能根除谬见。团团滚滚随风势,迭迭层层道路迷。只是随着痴迷之风囫囵而修,必定在重重无尽的维层境界里迷惑不解。阵阵寒威穿小幕,飕飕冷气透幽帏。道之无情,还是会时不时地穿透这种利益而透露出苦的因缘。丰年祥瑞从天降,堪贺人间好事宜。不管怎么样,从人间的层次来看,还是修出了祥瑞福报的。
那场雪,纷纷洒洒,果如剪玉飞绵。这一句是总结,这种定功是拆东墙补西墙,一般修行人常常在其中缠绵难断。

师徒们叹玩多时,只见陈家老者,着两个僮仆,扫开道路,又两个送出热汤洗面。须臾又送滚茶乳饼,又抬出炭火,俱到厢房,师徒们叙坐。长老问道:“老施主,贵处时令,不知可分春夏秋冬?”陈老笑道:“此间虽是僻地,但只风俗人物与上国不同,至于诸凡谷苗牲畜,都是同天共日,岂有不分四时之理?”三藏道:“既分四时,怎么如今就有这般大雪,这般寒冷?”陈老道:“此时虽是七月,昨日已交白露,就是八月节了。我这里常年八月间就有霜雪。”三藏道:“甚比我东土不同,我那里交冬节方有之。”

只见陈家老者,着两个僮仆,扫开道路,又两个送出热汤洗面。须臾又送滚茶乳饼,又抬出炭火,这里又回到故事的特殊性里,心清净到这里,是感应之关口。虽然心有偏执,活泼的境界总是生动不静的。所谓“圆陀陀,光灼灼。” 热汤洗面,喻境界活泼;乳饼,指圆陀陀;炭火,比喻光灼灼。此间虽是僻地,但只风俗人物与上国不同,至于诸凡谷苗牲畜,都是同天共日,岂有不分四时之理?这里的特殊性讲解得非常生动。同天共日,岂有不分四时,指还是在生灭法之中。我这里常年八月间就有霜雪。心地境界中的转化要迅速得多,如同电磁感应一样生灭几乎是同时来的。凡夫只看到一个虚假的表相,错误地认为物质是实在的。

正话间,又见僮仆来安桌子,请吃粥。粥罢之后,雪比早间又大,须臾平地有二尺来深。三藏心焦垂泪,陈老道:“老爷放心,莫见雪深忧虑。我舍下颇有几石粮食,供养得老爷们半生。”三藏道:“老施主不知贫僧之苦。我当年蒙圣恩赐了旨意,摆大驾亲送出关,唐王御手擎杯奉饯,问道几时可回?贫僧不知有山川之险,顺口回奏,只消三年,可取经回国。自别后,今已七八个年头,还未见佛面,恐违了钦限,又怕的是妖魔凶狠,所以焦虑。今日有缘得寓潭府,昨夜愚徒们略施小惠报答,实指望求一船只渡河。不期天降大雪,道路迷漫,不知几时才得功成回故土也!”陈老道:“老爷放心,正是多的日子过了,那里在这几日?且待天晴,化了冰,老拙倾家费产,必处置送老爷过河。”
自别后,今已七八个年头,还未见佛面,恐违了钦限,又怕的是妖魔凶狠,所以焦虑。修行不能着急,因为着急用的是妄想分别和执着心。要赶时间成就,就必定是执着了时空二相。

只见一僮又请进早斋。到厅上吃毕,叙不多时,又午斋相继而进。三藏见品物丰盛,再四不安道:“既蒙见留,只可以家常相待。”陈老道:“老爷,感蒙替祭救命之恩,虽逐日设筵奉款,也难酬难谢。”

三藏见品物丰盛,修行在禅定之中得到的喜悦很多,所谓法喜充满。

此后大雪方住,就有人行走。陈老见三藏不快,又打扫花园,大盆架火,请去雪洞里闲耍散闷。八戒笑道:“那老儿忒没算计!春二三月好赏花园,这等大雪又冷,赏玩何物!”行者道:“呆子不知事!雪景自然幽静,一则游赏,二来与师父宽怀。”陈老道:“正是,正是。”遂此邀请到园,但见:
景值三秋,风光如腊。苍松结玉蕊,衰柳挂银花。阶下玉苔堆粉屑,窗前翠竹吐琼芽。巧石山头,养鱼池内。巧石山头,削削尖峰排玉笋;养鱼池内,清清活水作冰盘。临岸芙蓉娇色浅,傍崖木槿嫩枝垂。秋海棠,全然压倒;腊梅树,聊发新枝。牡丹亭、海榴亭、丹桂亭,亭亭尽鹅毛堆积;放怀处、款客处、遣兴处,处处皆蝶翅铺漫。两篱黄菊玉绡金,几树丹枫红间白。无数闲庭冷难到,且观雪洞冷如冰。那里边放一个兽面象足铜火盆,热烘烘炭火才生;那上下有几张虎皮搭苫漆交椅,软温温纸窗铺设。

那老儿忒没算计!春二三月好赏花园,这等大雪又冷,赏玩何物!对凡夫境界而言,这段是正确的。但是对一个修行有证的人来讲,则大不相同。修行界称为自家风光,或者本地风光。功夫越高,风光越殊胜。本回故事是要过通天河,过河是修慧,慧是观慧,自然是一种赏玩,只是与世人有不同,是转识成智的过程。雪景自然幽静,一则游赏,二来与师父宽怀。慧离不开定,冰雪可以比喻禅定,禅定有层次上的差别的,首楞严大定才是自性属性,所谓性定。若是性德则自然能使唐僧宽怀,也就是开发显露自发功德。下面的诗句,就是讲解当下定中已经获得成就。
景值三秋,风光如腊。境界里收敛功夫已经相当成熟,处处都出现了定心所呈的境界。苍松结玉蕊,衰柳挂银花。业力种子与道义相感应,三心之所生的境界都有道体之征兆,三心归一之状态;业力的阴阳平衡之中也流现出道德之征兆,业力转化于始终。阶下玉苔堆粉屑,窗前翠竹吐琼芽。阶下窗前都是眼前的境界,已经绽放出道德的初芽,即前面所述的初发心的真实感应之德。巧石山头,养鱼池内。石,是众生阿赖耶识的执着对应的境界,巧石,比喻与众生的执着于阿赖耶识不同,修行人不分别,不执着,虽然境界未转彻底,但用中道之心,因此称巧妙之执持状态。养鱼,比喻在生灭道中养心,则能与法自在,不离不即,又即又离。山头,风光之处;池内,心道之水。巧石山头,削削尖峰排玉笋;不分别心,虽然阿赖耶识的境界相没有断掉,但是这些影像也会化作光明的道义。养鱼池内,清清活水作冰盘。修心养性,虽然活水未得证,冰盘也会变得通透无极。临岸芙蓉娇色浅,傍崖木槿嫩枝垂。似悟未悟的境界远非凡夫境界可比,相似即佛也是不可思议的。就像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地疑城的福报,也是一切众生界难以相提并论的。秋海棠,全然压倒;腊梅树,聊发新枝。秋海,收敛之海;棠,尚木,崇尚有为法,造业之途。全然压倒,指已经被伏住了。梅,木母,心所;腊,祭祖,或者借腊八佛成道之趣,代表心所向着觉悟。聊发新枝,又有了新的进步。牡丹亭、海榴亭、丹桂亭,亭亭尽鹅毛堆积;牡丹、海榴、丹桂,三种名植物,代表道家修行的三个过程,修道,结丹,成仙。鹅毛堆积,只是我见的增长而已。放怀处、款客处、遣兴处,处处皆蝶翅铺漫。放怀、款客、遣兴,三种心境,代表人情里三种放逸形态,蝶翅铺漫,不过是世道轮回而已。修行到这个阶段,这二种境界已经不再问津了。两篱黄菊玉绡金,几树丹枫红间白。黄菊,代表发大心量;丹枫,代表转识成智;玉绡金,红间白,都是表示有几分相应的成果。无数闲庭冷难到,且观雪洞冷如冰。还有很多的境界没有证得,但观万法本来清凉之趣。那里边放一个兽面象足铜火盆,热烘烘炭火才生;兽面,指幻想之境界相;象足,比喻普贤菩萨的中道正定;铜,与道同体的作用;火盆,代表功行。火才生,比喻刚刚入道的初心状态。那上下有几张虎皮搭苫漆交椅,软温温纸窗铺设。主要还是虎皮椅,代表虚妄未尽,但已是搭苫如漆,代表已经有几分清凉;用心已经保任柔软温绵,只与明心见性的境界还有隔纸之遥。

四壁上挂几轴名公古画,却是那:
七贤过关,寒江独钓,迭嶂层峦团雪景;苏武餐毡,折梅逢使,琼林玉树写寒文。说不尽那家近水亭鱼易买,雪迷山径酒难沽。真个可堪容膝处,算来何用访蓬壶?

四壁上挂几轴名公古画,代表过去的公案,十方诸佛都是从这个境界而得开悟成佛的。
七贤过关,寒江独钓,迭嶂层峦团雪景;七贤,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大乘所谓之七贤,即(一)初发心人,(二)有相行人,(三)无相行人,(四)方便行人,(五)习种性人,(六)性种性人,(七)道种性人。此七贤皆于地前调心顺道,故称为七贤。寒江独钓,比喻与清净之中独尊性德。迭嶂层峦团雪景;虽然在种种境界里,但心能自知自觉,自行调伏。《西游记》自从过了双叉岭,得中道之趣,后面的妖魔鬼怪都是境界之变化过程,过关是没有悬念的。只是故事写得很生动,可惜《西游记》常被不懂修行的人误解为造作之神话小说,比如被金圣叹误解为作者无能,其实是由修行境界发展的必然性决定的。苏武餐毡,折梅逢使,琼林玉树写寒文。机缘成熟,必须会有大彻大悟的时刻到来的,只管一路涅槃门向前。说不尽那家近水亭鱼易买,雪迷山径酒难沽。鱼,代表境界相;功夫达到这个境界,境界随心所欲,已经达到了很大的解脱和自在之德。酒,氵酉,比喻法喜,法喜广大,很难以世俗喜乐来进行估量。如《观无量寿经》中云:“佛告 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令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华 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珍珠网,以为校饰。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幔, 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珍珠网、或作杂华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是为华座想,名第七观。”这些境界都是佛菩萨的本地风光,世俗之人难思难量。真个可堪容膝处,算来何用访蓬壶?如此美妙的境界只在狭小之地就可以尽享,何须再去参访蓬莱仙境?其实功夫到此早已远超道家崇尚的仙境宝岛了,只是要指明佛家修行的果证更加殊胜而已。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对佛道二家的境界高低一直含糊不清。

众人观玩良久,就于雪洞里坐下,对邻叟道取经之事,又捧香茶饮毕。陈老问:“列位老爷,可饮酒么?”三藏道:“贫僧不饮,小徒略饮几杯素酒。”陈老大喜,即命:“取素果品,炖暖酒,与列位汤寒。”那僮仆即抬桌围炉,与两个邻叟各饮了几杯,收了家火。

就于雪洞里坐下,对邻叟道取经之事,表示在境界里不忘终极目标和修行宗旨。陈老问:“列位老爷,可饮酒么?”三藏道:“贫僧不饮,小徒略饮几杯素酒。”这是一句禅机,陶醉在境界中吗?非也,对境无心才是真。陈老大喜,对境无心是澄清妙行,因此大喜。

不觉天色将晚,又仍请到厅上晚斋,只听得街上行人都说:“好冷天啊!把通天河冻住了!”三藏闻言道:“悟空,冻住河,我们怎生是好?”陈老道:“乍寒乍冷,想是近河边浅水处冻结。”那行人道:“把八百里都冻的似镜面一般,路口上有人走哩!”三藏听说有人走,就要去看。陈老道:“老爷莫忙,今日晚了,明日去看。”遂此别却邻叟,又晚斋毕,依然歇在厢房。

把八百里都冻的似镜面一般,路口上有人走哩!未达理者,只能在冰面上行走了。今日晚了,明日去看。宇宙人生真相不可在黑暗中摸索,只应当在明了处会通。

及次日天晓,八戒起来道:“师兄,今夜更冷,想必河冻住也。”三藏迎着门,朝天礼拜道:“众位护教大神,弟子一向西来,虔心拜佛,苦历山川,更无一声报怨。今至于此,感得皇天祐助,结冻河水,弟子空心权谢,待得经回,奏上唐皇,竭诚酬答。”礼拜毕,遂教悟净背马,趁冰过河。陈老又道:“莫忙,待几日雪融冰解,老拙这里办船相送。”沙僧道:“就行也不是话,再住也不是话,口说无凭,耳闻不如眼见。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陈老道:“言之有理。”教:“小的们,快去背我们六匹马来!且莫背唐僧老爷马。”

虔心拜佛,苦历山川,更无一声报怨。今至于此,感得皇天祐助,结冻河水,这一句重要,是错误的开始。很多人修行有这种心态,以为佛菩萨会用境界相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其实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怎么可能用虚妄来接引你呢?注意净土法门的佛来接引理义深奥,坐莲花台是必须的,根本上属于清净心呈现出现的自在功德。莲花化生,是不能被理解成胎卵湿化四生之中的化生的,是生而无生的,因此,祖师讲“花开见佛悟无生”。待几日雪融冰解,老拙这里办船相送。船度,是离开了水和鱼的干扰,代表达到中道正义。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一样,要花开在水面之上。都是远离空有二边的执着,将此心归还本来的清净自性。小的们,快去背我们六匹马来!且莫背唐僧老爷马。陈老兄弟代表澄清之心,是比喻渡众之方便法船。不愿唐僧等履冰,履冰比喻浮于事而疏于理,是挺而走险的方法。六匹马,澄清六根之意可以用,与前面的六瓣雪花相呼应。且莫背唐僧老爷马,意马不能用。

就有六个小价跟随,一行人径往河边来看,真个是:
雪积如山耸,云收破晓晴。寒凝楚塞千峰瘦,冰结江湖一片平。朔风凛凛,滑冻棱棱。池鱼偎密藻,野鸟恋枯槎。塞外征夫俱坠指,江头梢子乱敲牙。裂蛇腹,断鸟足,果然冰山千百尺。万壑冷浮银,一川寒浸玉。东方自信出僵蚕,北地果然有鼠窟。王祥卧,光武渡,一夜溪桥连底固。曲沼结棱层,深渊重迭沍。通天阔水更无波,皎洁冰漫如陆路。

就有六个小价跟随,一行人径往河边来看,用清净六根来观察,了解境界里的事实真相。
雪积如山耸,云收破晓晴。种种清净道业的累积方能达到此地,必须将境界相破掉,本性的清净才能现前。寒凝楚塞千峰瘦,冰结江湖一片平。清净心中诸苦楚的营寨已经消除或者减轻了,定境之中影像都是随心应量的,因此也是一种平等功德相。朔风凛凛,滑冻棱棱。相上的平等,是归元的功德;而作用的差别却被隐没了,智慧失了。池鱼偎密藻,野鸟恋枯槎。智慧是活水,水不活是因为心执着于过去曾有的感受,即所知障。塞外征夫俱坠指,江头梢子乱敲牙。开发智慧能力不足,无心过问动静运行的规律。裂蛇腹,断鸟足,果然冰山千百尺。蛇腹、鸟足都是触地的,裂断比喻触而不及,未达一体。冰山,比喻识业种子;千百尺,比喻转变不易。万壑冷浮银,一川寒浸玉。境界不离道德,规律出自道体。这里是说境界里的万象都是道德的一种变相图。东方自信出僵蚕,北地果然有鼠窟。这句最妙!东方,是起心,自信若依错觉,最终必被僵缠在境界里;北地是果地,鼠窟喻无大心量,求道悟道,再造人生,若只是为了自己的安乐,最多是建造一个鼠窟而已。僵蚕和鼠窟都是白色的,看似雪景一般,仿佛是清净的修行一样。王祥卧,光武渡,一夜溪桥连底固。王祥卧,是为求鲤(理);光武渡,是为兴汉(德);溪桥,时空之桥,凡圣之隔;一时通达诸境,看破时空障碍,得理兴境。曲沼结棱层,深渊重迭沍。弯曲不流,深渊不测。比喻深奥变浅薄,弯曲成直达。通天阔水更无波,皎洁冰漫如陆路。通天智慧失去了通达一切法性之功,清净定中隐没了种性之德。这段诗词有点深度,将功夫中的利弊都写出来了。从自度一面看,已经功德殊胜了,但从度人的一面看,则力量显露不出来。因此不能和一切众生打成一片,心性的活水还不能普济众生。佛家讲“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执着于清净境,还是一种偏执。

三藏与一行人到了河边,勒马观看,真个那路口上有人行走。三藏问道:“施主,那些人上冰往那里去?”陈老道:“河那边乃西梁女国,这起人都是做买卖的。我这边百钱之物,到那边可值万钱;那边百钱之物,到这边亦可值万钱。利重本轻,所以人不顾生死而去。常年家有五七人一船,或十数人一船,飘洋而过。见如今河道冻住,故舍命而步行也。”三藏道:“世间事惟名利最重。似他为利的,舍死忘生,我弟子奉旨全忠,也只是为名,与他能差几何!”教:“悟空,快回施主家,收拾行囊,叩背马匹,趁此层冰,早奔西方去也。” 行者笑吟吟答应。

河那边乃西梁女国,这起人都是做买卖的。众生都是买卖之人,急忙过的都是利益之河,而不是过生死之河,也不是过智慧之河。利重本轻,所以人不顾生死而去。这段总结的实在,众生皆为名利而有生死,甘愿往生西方的有几个人?见如今河道冻住,故舍命而步行也。都是被表面现象迷惑住了,舍性命而践行。我弟子奉旨全忠,也只是为名,与他能差几何!这一句沉重!信佛之人若也是名存实亡,与生死凡夫又有什么不同呢!

沙僧道:“师父啊,常言道:‘千日吃了千升米’。今已托赖陈府上,且再住几日,待天晴化冻,办船而过,忙中恐有错也。”三藏道:“悟净,怎么这等愚见!若是正二月,一日暖似一日,可以待得冻解。此时乃八月,一日冷似一日,如何可便望解冻!却不又误了半载行程?”

常言道:“千日吃了千升米,千日斫柴一日烧。”相当于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沙僧代表解行,提醒唐僧多住在陈家澄清此心,等待机缘成熟,坐船过河,即如功到自然成。若是正二月,一日暖似一日,可以待得冻解。若是开春之时,一日一日变暖。此时乃八月,一日冷似一日,如何可便望解冻!却不又误了半载行程?现在仿佛要一日冷过一日,越等越是麻烦。这些话都显示唐僧急功近利的表现。没有觉察到因果问题,冰河是由于对治灵感大王,而导致偏在了清净相的一边。

八戒跳下马来:“你们且休讲闲口,等老猪试看有多少厚薄。”行者道:“呆子,前夜试水,能去抛石,如今冰冻重漫,怎生试得?”八戒道:“师兄不知,等我举钉钯筑他一下。假若筑破,就是冰薄,且不敢行;若筑不动,便是冰厚,如何不行?”三藏道:“正是,说得有理。”那呆子撩衣拽步,走上河边,双手举钯,尽力一筑,只听扑的一声,筑了九个白迹,手也振得生疼。呆子笑道:“去得!去得!连底都锢住了。”

双手举钯,尽力一筑,只听扑的一声,筑了九个白迹,用心所来试清净境界到底清净与否,境界与心所不相应了,而称之为清净。这种清净是个假相,不关心故。真相事事关心,凡夫在境界里所见的境界都不随心,因此用的是妄心。哲学上所谓的客观事实,境界为客,妄心为主。其实是二种不实,无一是真。在这当中,谈实事求是,是非常荒唐的事。

三藏闻言,十分欢喜,与众同回陈家,只教收拾走路。那两个老者苦留不住,只得安排些干粮烘炒,做些烧饼馍馍相送。一家子磕头礼拜,又捧出一盘子散碎金银,跪在面前道:“多蒙老爷活子之恩,聊表途中一饭之敬。”三藏摆手摇头,只是不受道:“贫僧出家人,财帛何用?就途中也不敢取出。只是以化斋度日为正事,收了干粮足矣。”二老又再三央求,行者用指尖儿捻了一小块,约有四五钱重,递与唐僧道:“师父,也只当些衬钱,莫教空负二老之意。”

贫僧出家人,财帛何用?就途中也不敢取出。是因为当年释迦牟尼佛给弟子们立了金钱戒,僧人之手不允许沾钱。师父,也只当些衬钱,莫教空负二老之意。这是指给众生积福和结法缘。

遂此相向而别,径至河边冰上,那马蹄滑了一滑,险些儿把三藏跌下马来。沙僧道:“师父,难行!”八戒道:“且住!问陈老官讨个稻草来我用。”行者道:“要稻草何用?”八戒道:“你那里得知,要稻草包着马蹄方才不滑,免教跌下师父来也。”陈老在岸上听言,急命人家中取一束稻草,却请唐僧上岸下马。八戒将草包裹马足,然后踏冰而行。

那马蹄滑了一滑,险些儿把三藏跌下马来。清净六根之上,哪里有清净相呢?因此只是滑行而已。稻草,必须方便之心而行。就像清净心中绝无一相为实,但不妨借此一相而行方便。净土法门的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是这种方法,指方立向。

别陈老离河边,行有三四里远近,八戒把九环锡杖递与唐僧道:“师父,你横此在马上。”行者道:“这呆子奸诈!锡杖原是你挑的,如何又叫师父拿着?”八戒道:“你不曾走过冰凌,不晓得。凡是冰冻之上,必有凌眼,倘或躧着凌眼,脱将下去,若没横担之物,骨都的落水,就如一个大锅盖盖住,如何钻得上来!须是如此架住方可。”行者暗笑道:“这呆子倒是个积年走冰的!”果然都依了他。长老横担着锡杖,行者横担着铁棒,沙僧横担着降妖宝杖,八戒肩挑着行李,腰横着钉钯,师徒们放心前进。这一直行到天晚,吃了些干粮,却又不敢久停,对着星月光华,观的冰冻上亮灼灼、白茫茫,只情奔走,果然是马不停蹄,师徒们莫能合眼,走了一夜。天明又吃些干粮,望西又进。

这呆子奸诈!锡杖原是你挑的,如何又叫师父拿着?锡杖,又称有声杖、禅杖、鸣杖、智杖、德杖、金锡、杖。八戒挑着,是要将这些功德利益在心所里流现出来。归于唐僧,虽然能让唐僧浮于冰上,确定无法获得通达智慧的德能。行者横担着铁棒,沙僧横担着降妖宝杖,八戒肩挑着行李,都是大致相同的意思,不失则不得。烦恼即菩萨,分别即烦恼,融通成智慧。世人都是这般横担着自己的心性而成为意识,走在自心凝想的冰面之上,越担心闪失,失去得越多。对着星月光华,观的冰冻上亮灼灼、白茫茫,只情奔走,这种修行方法还是有深度的,心地光明,显露是境界里的光亮,并不是自性功德的无量光。

正行时,只听得冰底下扑喇喇一声响喨,险些儿唬倒了白马。三藏大惊道:“徒弟呀!怎么这般响喨?”八戒道:“这河忒也冻得结实,地凌响了,或者这半中间连底通锢住了也。”三藏闻言,又惊又喜,策马前进,趱行不题。

只听得冰底下扑喇喇一声响喨,险些儿唬倒了白马。但要用心,则有感应。感应交道,是不可思议的事。

却说那妖邪自从回归水府,引众精在于冰下。等候多时,只听得马蹄响处,他在底下弄个神通,滑喇的迸开冰冻,慌得孙大圣跳上空中,早把那白马落于水内,三人尽皆脱下。

那妖邪自从回归水府,引众精在于冰下。凡夫的任何用心都是包含二个方面的事,一方面感应,一方面交道。感应随心应量,交道实实在在。随心应量,善恶二报总会现前。他在底下弄个神通,滑喇的迸开冰冻,因果永远是如影随形的,机缘成熟,则展现出来。慌得孙大圣跳上空中,修行当中用心离诸法相,这是师徒们已经获得的功德利益。用人世间的生活来谈此理,事事都有阴阳二面,当我们对待生活依肤浅之见,即没有真正看到事物的阳面,阴用的负面效应必然会按时机成熟而起作用。若是小心谨慎,遇事不慌不乱,能跳出世相来看问题,还是能得到很多的安慰的。如果还执着自己的情见,那就全军覆没了。

那妖邪将三藏捉住,引群精径回水府,厉声高叫:“鳜妹何在?”老鳜婆迎门施礼道:“大王,不敢不敢!”妖邪道:“贤妹何出此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原说听从汝计,捉了唐僧,与你拜为兄妹。今日果成妙计,捉了唐僧,就好昧了前言?”教:“小的们,抬过案桌,磨快刀来,把这和尚剖腹剜心,剥皮剐肉,一壁厢响动乐器,与贤妹共而食之,延寿长生也。”鳜婆道:“大王,且休吃他,恐他徒弟们寻来吵闹。且宁耐两日,让那厮不来寻,然后剖开,请大王上坐,众眷族环列,吹弹歌舞,奉上大王,从容自在享用,却不好也?”那怪依言,把唐僧藏于宫后,使一个六尺长的石匣,盖在中间不题。

把唐僧藏于宫后,使一个六尺长的石匣,盖在中间不题。佛在经中常常开示,如果有人发心去救自己的本性,那就必然有一天会成佛。这一段故事就是这个说法,不去救,自性相当于被妖怪吃了。若去救,自性要在六根门头去体会。在石匣中间,就是指六根门头的中观正道里。

却说八戒、沙僧在水里捞着行囊,放在白马身上驮了,分开水路,涌浪翻波,负水而出。只见行者在半空中看见,问道:“师父何在?”八戒道:“师父姓陈,名到底了,如今没处找寻,且上岸再作区处。”原来八戒本是天蓬元帅临凡,他当年掌管天河八万水兵大众;沙和尚是流沙河内出身;白马本是西海龙孙:故此能知水性。大圣在空中指引,须臾回转东崖,晒刷了马匹,靦掠了衣裳,大圣云头按落,一同到于陈家庄上。早有人报与二老道:“四个取经的老爷,如今只剩了三个来也。”兄弟即忙接出门外,果见衣裳还湿,道:“老爷们,我等那般苦留,却不肯住,只要这样方休。怎么不见三藏老爷?”八戒道:“不叫做三藏了,改名叫做陈到底也。”二老垂泪道:“可怜!可怜!我说等雪融备船相送,坚执不从,致令丧了性命!”行者道:“老儿,莫替古人耽忧,我师父管他不死长命。老孙知道,决然是那灵感大王弄法算计去了。你且放心,与我们浆浆衣服,晒晒关文,取草料喂着白马,等我弟兄寻着那厮,救出师父,索性剪草除根,替你一庄人除了后患,庶几永永得安生也。”陈老闻言,满心欢喜,即命安排斋供。

却说八戒、沙僧在水里捞着行囊,放在白马身上驮了,分开水路,涌浪翻波,负水而出。虽然现在未悟,只要有戒律在,懂得佛家因果之理,自然就不会沉沦在境界法中。师父姓陈,名到底了,如今没处找寻,且上岸再作区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回到清净心里,是修行的重要原则,不怕有境界,就怕不清净。大圣在空中指引,须臾回转东崖,将世道看空,自然不会染着,反省发心之过。决然是那灵感大王弄法算计去了。还是对心境交道的领悟不透,或把持不住所致。索性剪草除根,替你一庄人除了后患,修行就应当在根本上着手,在源头里仔细勘验道心。

兄弟三人,饱餐一顿,将马匹行囊交与陈家看守,正是:
误踏层冰伤本性,大丹脱漏怎周全?

各整兵器,径赴河边寻师擒怪。学佛之难,就在疏忽于毫厘之间,已经背道于千里之遥了。如果还执迷不悟,那就是沉到底了。修道悟道,不可有丝毫疑惑,必定是将恶习斩草除根才行。发露自性功德,必须是即法即理,即事而真。
误踏层冰伤本性,稍微有着相用心即是伤到本性;大丹脱漏怎周全?既然已伤了本性,如何能周全的自性功德显露出来呢?

毕竟不知怎么救得唐僧,且听下回分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