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正月初一  乡村记忆之54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正月初一  乡村记忆之54

正月初一  乡村记忆之54
  
  地炉子边围坐着一家子,炉火渐渐地弱下去,又一次炉钎在煤块硬炭中扎一扎,把火红的炉眼摇大一些,细细铺一层灰煤石,那早烧过的硬煤炭块,从炉坑通里捡出,轻轻捏去表层的白灰,里面依旧是黑色的煤咧,还可以再交烧火的,只是时间较短,火略小。平时我们也有到一些单位倒煤渣的坡弯角落里,专门捡这些煤渣,用以接火,上新煤早了点,不上又会熄灭的。毕竟煤炭较贵的,很多农村农户,平时都舍不得烧煤块,甚至于有的把这些煤块放在箱子里,等同于家里最贵重的物品,到了春节三天年,才生火烧地炉子,让堂屋亮起来的。低声交谈的我们,在父母声音里迷迷糊糊的睡着啦,直到一阵阵鞭炮声响起,哦,子时到,新年来,开门放鞭炮,迎接新年到。电匣子里铛铛铛几声响还没有结束呢,院落远近的声响就淹没了。一挂鞭炮,那是五毛钱的,一百响炮仗,电光炮,声音震荡着墙上年画一阵乱抖呢。我们悄悄地摘下几粒,放在衣袋里,紧紧捏着,关紧的大门外,电光白红间断,明灭不定,好大一会儿,才渐渐暗弱,走出门外,拿出衣袋里的零散鞭炮,一粒粒在掌心转动,堂屋正中大桌子,供着三根香,乘父母不注意时摸出一支,做点鞭炮的引火咧。一声近一声远,一声沉闷一声清脆,在菜园子响起,一直到天色大亮。放毕几粒鞭炮的我们,在父母眼色里,乖巧地把香插入方桌正中那节箩卜,红皮白心如车轮,墙上是五位伟人,四位外国大胡子,正中是毛主席咧,他们紧密地团结在我们领袖周围的。爬上床,沉沉地入睡。直至又一阵鞭炮声,惊醒我们,这次不再是五毛钱的百响鞭炮,是一块钱的,二百响电光炮,昨晚上送旧年,今天迎新春么?
  武陵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门之说,老一辈人基本如此。随着他们渐渐老去,这些规则松动多啦。七零年代就处于这个过度阶段的。有整日一家子坐在家中,闲谈去年收成开支,今年的安排打算,也有拜拜家门父辈老人的做法,也仅仅限于四合院内一个街檐坎下,从东墙院串到西墙院,大爷二爷三爷四爷一至幺爷,我们这一辈份的小孩子,飞快的串门拜年,跑完了几家好放鞭炮啦。
  一斤酒,那种医院打吊瓶后留下的圆瓶,装上散酒,那种几毛钱一斤的苞谷酒,也是武陵最好的辣酒,劲高味淳散发的香味,经久不消的。两手挂面,也是筒子面的,西门内粮食局加工厂生产的,精美的包装让你眼气。再加上一斤点心或冰糖,也有白糖红糖的,价钱稍稍便宜一些啦。二块多钱的拜年货,也是最昂贵的新年礼物,敲敲大门,拜年拜年啦,喊叫着大爷二爷三爷爷,大奶二奶三奶奶,挨门挨户一家走过去。每家堂屋正中供着三柱香,正墙上五位或只有毛主席一位,磕头,三下,脑袋在方桌边咚咚响,转身向着爷爷奶奶又是一阵乱磕,却没有数次数的。等着,没有动静啊,转身拎起拜年包,长悠悠地声音,细细尖尖地,从高昂到低沉转而又拉起来,拜年拜年,包包上前啦,一步步朝门外方向挪着脚步,不给我——我——,好啦,脑袋上几下轻轻的敲击,一张崭新挺刮的票子,一角或两角钱,递在手心,不给你烫甜酒,拎起包包就走么?奶奶问。不,怎么会咧,我准备给您拎到那个桌子上,随手指着一个方向,胡乱的应一声,钻进叔叔的小屋子,要鞭炮去了。嗯,给你这一节,叔叔把早早准备好的鞭炮,拆散零放的,一节对排七八粒,一节对排八九粒的,又武陵鞭炮厂的小鞭,也有浏阳的电光炮,粒粗个大,却是九分钱一节,对排十粒的,价钱相当于小鞭炮五十响咧。门外又传出一阵拜年声,是哪一位堂兄弟来啦,急忙抢过堆头最大的一串,当然,电光炮里的一串啦。又跑到下一家,另外一位爷爷家去啦。一圈子转悠后,一次次回家拎着包包,一次次唱响自己的歌曲,总算让口袋里塞满了鞭炮,鼓鼓瓤瓤地,拿着一支香,点燃的,跑到院落,大声叫嚣着,谁个有我的鞭炮多咧?
  我,钻出一位堂弟或堂兄,一群拥挤着比赛看谁胆子大,香火触在鞭炮引上,滋滋滋地声响,细弱微小的火苗,灰色的细钱在火药窜动急速的燃烧中,一点点化灰,小节细杆样的鞭炮前,引线越来越短,直到要进入炮眼那一瞬,才丢开手,高高的扔出去,鞭炮的响声大小,距离手的远近,都是我们评价厉害不厉害的标准。终于比不出来高下后,拿出一小挂职鞭炮,点燃引钱,不放开,那响亮清脆的声音,阵阵窜起的浓烟,火药香味弥漫开来,手指尖上颤动的麻感,让我们坚持着,盯着伙伴的手,看谁个最先丢开,丢开后又响了几下声音的。这又是我们评价胆量的另一个标准啦。只是,这一场没有输赢没有固定对手的赛事,终究也没有结束的时间的,从初一早晨开始,直到元宵节过后开学,甚至于开学后还有悄悄地赛高低比输赢的。
  甜酒好啦,是哪一位爷爷奶奶在喊咧,院落里几位老辈子,招呼着我们,似乎每年都安排好的次序,早中晚饭,一家接一家的排着,我们却不记得,听到喊叫声,唉,哦,好咧,怏怏不乐地收好鞭炮,一窝蜂地涌进去,大桌上一排大碗,清烟袅袅,香味阵阵,乳白色的甜洒,雪白色的汤元十几粒,或元宵三四个,高高的堆起一碗,呼噜噜地三口两口拨下嘴,仰起碗一气喝光甜得粘嘴的米酒,又跑到外面院落里。
  不出门是为了团聚,一家人一年到头难得清闲的缘故么?平时没有时间或心情,谈谈天,聊聊心事,交流感情?而拜家门,是千年古旧传统承续,接连亲族同一血缘的关系,让它始终保持一种高涨激昂的状态,不至于淡薄弱化么?
  三十余年的今天,这些古旧的方式,早就被丢在不知哪个角落里,再也没有记得它,并持续的做下去啦。

  乡村记忆之一  差点成为演员?
  乡村记忆之二  砚盘里的香味
  乡村记忆之三  一泡鸡屎
  乡村记忆之四  学校大院
  乡村记忆之五  一池荷花
  乡村记忆之六  火柴盒里的世界
  乡村记忆之七  冰棍
  乡村记忆之八  榆钱儿
  乡村记忆之九  鸟语
  乡村记忆之十  小河沟
  乡村记忆之11  拾麦穗
  乡村记忆之12  守青
  乡村记忆之13  晒场
  乡村记忆之14  露天电影
  乡村记忆之15  队屋屋基下
  乡村记忆之16  队屋二楼
  乡村记忆之17  折杨柳
  乡村记忆之18  捉知了
  乡村记忆之19  河堤
  乡村记忆之20  梨园
  乡村记忆之21  自留地
  乡村记忆之22  同桌1
  乡村记忆之23  赤脚板
  乡村记忆之24  十月初一
  乡村记忆之25  茅草棚
  乡村记忆之26  同桌2
  乡村记忆之27  算盘珠
  乡村记忆之28  砍柴禾
  乡村记忆之29  古墓葬群
  乡村记忆之30  眼泪
  乡村记忆之31  毁果园
  乡村记忆之32  黄家滩
  乡村记忆之33  江西馆
  乡村记忆之34  郭家梁子
  乡村记忆之35  艾蒿
  乡村记忆之36  篦子
  乡村记忆之37  棕叶蓑衣桐油伞
  乡村记忆之38  大河涨水
  乡村记忆之39  小白杨
  乡村记忆之40  摇窝儿
  乡村记忆之41  接客
  乡村记忆之42  泥砖胚
  乡村记忆之43  肉片
  乡村记忆之44  雪野
  乡村记忆之45  腊八粥
  乡村记忆之46  过小年
  乡村记忆之47  打扬尘
  乡村记忆之48  磨豆腐
  乡村记忆之49  杀年猪
  乡村记忆之50  上街赶大集
  乡村记忆之51  发面蒸糯米
  乡村记忆之52  大酥小酥
  乡村记忆之53  大年三十
  乡村记忆之54  正月初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