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甘肃凉州狮子舞

甘肃凉州狮子舞


凉州狮舞精彩表演

  

鞭炮响,狮子舞


舞狮子者闲暇休息

  

凉州狮子舞表演

  
  第一次在武威看表演,确切的只有四个字来形容:“惊艳”、“震撼”。看过凉州狮子舞以后,再看其他地方的舞龙耍狮子时,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追溯历史,原来,早在唐朝时,凉州狮子舞就曾经“长啸”长安城,雄浑万丈。再看近前,凉州狮子舞不仅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褪色,相反,今天的凉州狮子舞光彩夺目、欢跃腾飞,那迅疾万里、扑天掀地的一幕,已成为武威人民充分表达文化和个性,反映愉悦心情、揭开美好生活的一种最简捷的方式。
  唐朝时凉州狮子舞赫赫有名
  传统舞狮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但是“狮”却是外来之物,它最早是作为贡品从西域引进的。从印度到波斯,狮子被涂上了浓重的神话色彩,成为神力和王权的象征。关于狮子的名称在中国主要有两种:在汉代以前称为“狻猊”,汉代始称为“师子”。后来,“师”字加“犬”旁,才出现了“狮”。此外中国古代还将狮子称为“虓”。汉武帝开通西域以后,狮子这种猛兽开始传入中原地区。
  狮子舞在凉州很早就盛行了,到唐代流传到长安,成为宫廷乐舞中不可缺少的节目。当时,无论是宫廷宴会、迎送使节,还是庆功祝捷等仪式中,都以《西凉乐》中的凉州狮子舞为主要节目之一。“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西凉伎》中的诗句,它真实地描写了当时的凉州狮子舞。从这些精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当时凉州狮子舞那光彩夺目、欢跃腾飞的形象,那绚丽多姿、镀金贴银的化妆,还有那迅疾万里、扑天掀地的气势。
  狮子舞,又叫“耍麻狮子”
  凉州人把“舞狮子”又叫做“耍麻狮子”。这也是有来历的。武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天民介绍,从前凉州民间所舞的狮子,一般都是自制的。狮子头是由纸浆、胶水、浆糊、麻纸等在黄胶泥塑成的狮子模型上一层层糊贴而成,晒干后贴金镀银描画彩绘,再配以能转动的铜铃般大小的眼球、腥红的能伸缩的舌头,用麻染成的长长的彩色鬣毛,威武雄壮,煞是好看。而狮身也是将麻染成黄色、红色或绿色,然后缀在布匹上做成。耍狮子时由二人钻成狮身,一人耍头,一人耍尾,互相配合,默契自如,颇有特色。
  在凉州,除春节外,在其他喜庆的日子里也常有舞狮助兴。一般的狮子舞,是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俗称“太狮”;一人扮一头小狮子,俗称“少狮”;另一人为武士,起指挥调度作用。武士的扮相似“胡人”,手拿绣球作引导,并先开拳踢打,翻腾跃扑,是引诱狮子起舞的意思。耍绣球的武士和扮演狮子的人,都要有健壮的体魄、精湛的武功和熟练准确的协调配合,才能得心应手、表演自如。狮子舞在表演前和表演过程中,都要放鞭炮为狮子助威。一阵鞭炮响过之后,在烟雾腾飞中,狮子随着锣鼓点的轻、重、快、慢,忽而翘首仰视,忽而低头回顾,忽而回首匍匐,忽而摇头摆尾,忽而又与少狮追逐奔突,千姿百态,妙趣横生。高明者甚至能模仿狮子的许多动作,如舐毛、擦脚、搔头、洗耳等,动作惟妙惟肖,十分逼真。
  高台狮子舞,让人怀念
  凉州的狮子舞还有一种惊险绝妙的耍法,即高台狮子舞。旧时的高台狮子舞一般都在正月表演,城里由商会出面组织,农村由社火会组织。表演前,先用特制的长条木凳搭起一座约十米高的方塔。为了保持稳定,凳脚都垫着厚厚的麻纸。表演开始,先由舞狮人手执绣球,在塔下空场中翻一串跟头,耍几样拳脚,然后引出狮子。在锣鼓鞭炮声中,舞狮人攀塔而上,边攀边舞,以各种动作逗引狮子。狮子昂首纵身,在绣球引导下登上木塔,拾级而上,做出各种惊险动作。尤其在攀上塔顶之后,更有一番高难度的精彩表演。表演过后,舞狮人翻下塔顶,狮子口衔木凳,逐层拆卸而下,下面有人手接木凳,犹如耍杂技一般,十分惊险好看。“这种高台狮子舞,今天已经看不到了。”
  狮子舞另有一种表演形式,即两头大狮子,一雄一雌,雄狮全身为金毛,雌狮全身为绿毛,各领两头小狮子表演。这种表演到高潮时,雌狮子有一场“产仔”的表演。“产仔”之前,雌狮会有各种“产前征兆”,如直立、翻滚、摇头、甩尾、动睛、抖毛等动作,表现其分娩前的阵痛。紧接着,雌狮俯卧在地,浑身颤抖,显得痛苦万分。此时,引狮的武士将绣球摆到雌狮头前,放炮人手提鞭炮,点燃后绕狮身疾速游走。表演场内锣鼓声更急,鞭炮声齐鸣。只见雌狮在瑟缩抖动中渐渐站起,抬腿前行。一抬腿,胯下便滚出来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狮子,欢跃奔腾,四蹄乱动,脖子上一串金灿灿的小铃铛清脆作响。紧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一连可以产下五六只小狮子。“产仔”后的雌狮,满怀做母亲的欢悦之情,与众小狮逗弄嬉戏,异常亲热。而观看的人们欢呼雀跃,人狮相亲。人狮共同享受天伦、心灵沟通之乐。
  采访后记
  看过凉州狮子舞以后,对舞狮者充满了深深的好奇。乘他们闲暇休息之余,简单寒暄了几句。原来,这些身手矫健,龙腾虎跃的舞者都是当地地地道道的农民,之所以舞狮子,完全出于一种爱好和自娱自乐。他们没有武功功底,也没有接受过正规化的训练。用凉州小伙张金山的话说,平时忙于农活,也没有师傅指点。但是从小看惯了祖辈们的舞狮子表演,心里面不知不觉多了几分感悟和揣摩。当狮子舞的道具披在身上时,不知不觉就多了几分豪气万丈、感天动地的龙马精神。于是,心底里、手脚间也就多了几分劲道和力道……也许,这就是一种中国人的精神吧,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去做,就没有做不到的。(晚报记者雒焕素)
稿源: 兰州晚报       编辑: 马田雨

TOP

TOP

一直想去武威,可惜没能成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