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郑杭生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隆重举行

郑杭生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隆重举行

郑杭生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隆重举行 刘延东同志赠送花篮以示祝贺

文/学生记者:刘华章 李龙

2012年2月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郑杭生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刘延东同志专程派人赠送了花篮,以示祝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校长陈雨露教授出席了庆祝典礼。
这一全国社会学界的盛会分为学术研讨会与庆祝典礼两个阶段进行。在上午召开的郑杭生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七十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展开学术交流,进行学术研讨;在下午举行的郑杭生教授从教50周年暨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成立庆祝典礼中,来自北京市委、中国社会学会、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等我国政界、学界、企业界的代表座无虚席,同贺郑杭生教授从教50周年,共庆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的成立。
上午9时,郑杭生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逸夫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正式拉开序幕。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务处处长洪大用教授主持。齐齐哈尔大学哲法学院董驹翔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教授、华东理工大学人文学部主任曹锦清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少杰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做主题发言。他们在发言中从社会学学科发展的角度回顾了郑杭生教授从教50年来在社会学领域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强调了他对社会学学科发展创新做出的卓越贡献,并表达了对郑杭生教授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祝福。
开幕式结束,全体与会者合影留念。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在逸夫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和第二会议室展开分组发言。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教授,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吴忠民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龚维斌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思斌教授等数十位社会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就社会学前沿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对社会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期望。分组发言分别由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副主任李路路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向德平教授主持。


下午的逸夫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隆重热烈,伴着来自郑杭生教授家乡的浙江民歌《采茶舞曲》清新悠扬的旋律,精致翔实的幻灯片集中展现了郑杭生教授从教50年来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15时,郑杭生教授从教50周年暨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成立庆祝典礼正式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校长陈雨露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郑杭生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宋林飞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史秋秋,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张建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马俊杰教授,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谢延智等出席典礼并在主席台就坐。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众多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郑杭生教授的朋友、学生等400余人参加典礼。庆祝典礼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党委书记兼社会学系主任郭星华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教授首先代表学校向郑杭生教授献上诚挚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他说:“郑杭生教授是我们的老领导、老教师,是我校新时期社会学学科的奠基人,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社会学界的一面旗帜。他为我校社会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人民大学的事业发展,也为中国社会学乃至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表示今年春节期间,李长春同志曾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大学能够继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进程当中持续地走在全国前列的希冀。陈雨露校长认为郑杭生教授多年以来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对于实现这一期望,并推进人民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和世界一流的大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陈雨露校长在致辞中强调,中国人民大学一直十分重视和支持社会学科的发展,学校持续地支持由郑杭生教授主持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报告项目。该项目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围绕中国社会建设的主题,依托全国综合社会调查的资料,已连续出版发布了十部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成为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的重要政策咨询型研究报告。最后他表示,今后学校将继续加大力度支持社会学学科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协助做好学术团队建设工作,努力为社会学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陈雨露校长最后说道:“人大的社会学学科就像一只虎,学校要为这只虎添上双翼,使它跑得更好,跑得更快!”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宋林飞教授代表中国社会学会向郑杭生教授表示诚挚的祝贺。他表示郑杭生教授从教50年来为恢复和重建中国社会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创建并长期从教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是我国社会学教育与科研的重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社会学专业人才,输送到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以及工商企业,成为我国社会学界活跃的生力军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郑杭生教授还在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出了众多有影响的学术观点,近几年来,他组织编写的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工程项目《社会学概论》,为促进新时期我国社会学学科建设再立新功。赴京前,宋林飞教授为郑杭生教授专门定制了一幅云锦,题为“万紫千红”,借以表达两层含义:“一是郑杭生教授培养的学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桃李满天下,可谓‘万紫千红’;而今天将启动的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又将奖励一批又一批社会学优秀的学子和学者,共同迎接中国社会学事业更加万紫千红的明天!”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史秋秋代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向郑杭生教授表示崇高的敬意。她表示郑杭生教授在50 年漫长的从教生涯中,一直兢兢业业,辛勤耕耘,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郑杭生教授海纳百川、融会贯通的博大胸怀,勇于探索、锐意求新的治学精神,谦逊平易、奖掖后进的学者风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她还强调尽管郑杭生教授学术造诣很高,但从不拒绝做社会服务这样的平凡小事,他曾经长期担任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的工作,对社科联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不少实事求是、科学允当的建议,为我国社会学研究和公益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德之人,必得其寿”,史秋秋最后用这句话表达了对郑杭生教授健康长寿的祝愿。

北京市社会学会会长李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谢立中教授、上海大学副校长李友梅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雷洪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蔡禾教授先后致辞。他们在致辞中都代表各自所在的单位对郑杭生教授从教50周年及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的成立表达了最热烈的祝贺,并对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高瞻远瞩的理论视角、不断求索的治学精神、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表达了由衷的肯定。

作为郑杭生教授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张建明教授对郑杭生教授多年来的教育、指导、帮助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他将郑杭生教授为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贡献总结为两点:一是对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有重大贡献;二是对中国社会学的调查实践,对研究中国社会问题有重大贡献。他将郑杭生教授比喻为一座丰碑,使得人民大学在社会学系学习的学生得到了去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献出自己力量的鼓舞和动力。

作为郑杭生教授多年的同事和晚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回顾了郑杭生教授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他提到:“郑教授在勤奋程度上,在研究投入上,甚至在身体健康锻炼上,我们许多年轻的教师都自叹不如。”翟振武教授对于学院和学生能有郑杭生教授这样一位大师在身边工作、在学院里教学引以为自豪和光荣。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黄家亮博士与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本科生李维特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对郑杭生教授的谆谆教导表示诚挚的感谢。
而后,为表达对郑杭生教授从教50周年的祝贺,陈雨露校长为郑杭生教授披挂绶带,学生代表上台敬献鲜花。会上还展示了刘延东同志为庆祝典礼专程派人赠送的花篮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亲自为郑杭生教授特地题写的贺词:“教授恰恰半世纪,作育青年英才无数;著述刚刚五十载,研究社会问题有术”。会场内顿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随后,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谢延智致辞并宣布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和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陆学艺教授共同为基金会揭牌。程天权教授还点击启动了基金会网站。

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李战刚上台介绍基金会及慈善项目。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是于2011年10月18日注册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旨在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学进步。基金会目前的项目有 “青年学术论坛”公益项目、“幼苗甘霖——从小就有好书读”慈善项目、“幼苗甘霖——冬天读书有温炉”慈善项目和“学子学者”项目等等。项目计划通过对老少边穷等地区提供资助,援建图书馆等方式支持社会学教育与研究事业的发展。三位来自企业的代表随后上台发言,表达了对郑杭生教授的敬意和服务社会、支持公益事业的意愿。
郑杭生教授随后在热烈的掌声中上台致答谢辞。在致辞中,郑杭生教授饱含深情、几度哽咽,他感谢出席会议的所有领导、同事和同学,并称今天这个日子是自己76年岁月中最大的日子、最值得珍惜的日子。讲话中,他首先感谢了我们这个时代,他认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快速转型的时代,就不会有中国风格的社会学,也不会有社会运行学派这样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学派。随后,他重点感谢了培育了自己的中国人民大学,他指出如果没有学校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遇,自己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他还感谢了社会学界,他强调没有社会学前辈的关爱和学界的良性互动,就不可能做出今天这样的成就、获得这样的殊荣。最后,他对全体负责会务工作的志愿者们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最后,郭星华教授在总结中表达了对郑杭生教授从教50周年的敬意和对全体与会者的感谢。庆祝典礼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背景资料:郑杭生教授简介
郑杭生,浙江乐清人。2009年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1984年初创建现代西方哲学教研室,1984年创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1986年建立“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专业硕士点,1987年创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1993年作为学术带头人建立“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专业博士点,担任博士生导师,1998年建立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
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1987-1997),兼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北京市社会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评审组成员和召集人。
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学部委员,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市社会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务。
郑杭生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学理论及其应用,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含独著、合著、主编)60余部。郑杭生教授提出,社会学应该以“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与机制”为研究对象,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和创新要遵循“立足现实、开发传统、借鉴国外、创造特色”的路径,社会学应以“增促社会发展减缩社会代价”为深层理念,社会学者要有“顶天立地”的精神和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
郑杭生教授及其学术团队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和发展了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社会互构论和实践结构论等社会学理论,形成了相对系统的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郑杭生教授1991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01),四次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次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奖(2004)、国家精品课程奖(2006)、北京市精品教材奖(2004)、国家精品教材奖(2007)等。多次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009年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团委宣传部供稿)

(编辑:刘华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