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乡土文学是否面临低潮?专家称作家没体现独立经验

乡土文学是否面临低潮?专家称作家没体现独立经验

中新网 2011年11月02日 14:49 来源:文学报 

  “地方性、流动性与现代性:乡土文化与文学”研讨会在沪召开,与会者争论———

  乡土文学是否面临低潮?

  本报记者张滢莹

  自新文学发端以来,乡土文学一直在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乡土文学究竟在我国拥有怎样的文学传统?发展至今的乡土文学,又是否能准确、深入地表现社会发展进程中乡村之痛?日前,在上海大学召开的“地方性、流动性与现代性:乡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就乡土文学的发展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作家左建明梳理了建国以来乡土文学的发展轨迹,并指出,把乡土文学等同于乡村记忆并不完全准确,乡村经验、相当的意识高度和作家的深度情感介入这三要素的共融才是对于中国乡土文学的界定标准。“建国初期许多对于乡土的写作是作家蹲点式、主动调研和后天形成的,这些政策和理念介入下所写就的作品可以说背离了乡土文学的根本,”他说,“而改革开放后,农村题材很多情况下成为一种概念化写作:由农村变革、人际变革来反映现实生活,凭借着对于农民的一点悲悯情怀,而不是依据自己的生命经验来创作,这种写法铺天盖地,如今看来肤浅、经不住时间考验。”他也痛心于当下功利性和花哨式的乡土题材写作,并认为过多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会伤害此类作品的真实性。

  在去年任鲁迅文学奖评委期间,《文艺报》总编辑、评论家阎晶明阅读了百余篇来自各地的短篇小说,其中接近半数作品的描述对象都是乡村的生活与变革:“不是写农村人和城市人紧张的关系,就是写两个农民工之间临时的这种精神取暖的关系。”他认为,此类写作符合人口高度流动过程中的特殊生存状态和精神感受,但从文学更大的背景来说,主题相对单一,对于社会中的差异、城乡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并没有非常饱满地、深厚地表现出来。“很多作家其实已经不掌握生活最主流的东西,作家身份已经很难代表我们社会主流、前沿位置的群体,脱离了深层体验,在创作中也就无法深层次地加以呈现。”他说,“对比于‘五四’时期的作家,我们今天的文学怎样把现在特别丰富的生活、特别复杂的社会状况表现出来,确实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对于乡土文学是否面临低潮的问题,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王光东教授认为,在鲁迅等一大批知识分子走出乡村,并以各自的理解回望和反思乡村开始,乡土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历程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并不存在所谓创作上的高潮、低潮之分。其概念和书写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以至于今天我们依旧要讨论什么是乡土文学:“并非乡土文学本身出了问题,而是我们以前所理解的概念在今天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无法涵盖其本质。”他指出,上世纪90年代至今,都市与乡村之间的界限被全盘打破,城乡间的巨大流动使得原来乡村的语境不复存在,各地区、乡村的整体拆迁也让农村文化传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因为工作需要,他曾逐本翻阅《小说选刊》新世纪以来长达十年的作品,惊讶地发现,除了部分名家作品外,许多乡土题材小说语言结构雷同,掩卷之后几乎很难明确回忆作者所写的是什么地方。“除了作品文化语言地方性的弱化之外,以往所形成的乡土经验也在持续变化中,面对这种变化,当代作家中很少能用文学作品来体现,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他表示。

  在讨论中,南京大学中文系黄发有教授指出,同样面对在社会变迁中乡村的衰败问题,“五四”时期的作家充满了追问意识,这一点在当代作家身上却较少体现,并与社会科学范畴上的研究相比,文学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展现相对薄弱。对于这个问题,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徐德明认为,文学是对于素材带有生命力、记忆和想象力的表述,在写实层面上拥有多少想象空间、如何用文学手法加以把握是作家必须考虑的。他认为:“以纪实的东西带上点文学的手法,这种写法其实非常危险。更本质的问题在于,我们究竟能给今天的乡土文学注入多少活力?”

  在写作中,由此衍生出的问题也值得关注———“我们的作家过分游走在已有的经验上,而没能体现一个作家独立的个人经验,对于社会变革没能进行独立的发掘和阐释”,阎晶明表示,“很多人所做的,无非是将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又演绎了一遍,比拼谁的故事更胜一筹,这种写作是很令人担忧的。”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马春花则更尖锐地指出,在当下的乡土文学写作中,来自生命内部的地方性已经丧失。用诗情画意来重构乡土社会,或者是所谓的“残酷书写”,都对于真实的乡村社会有所掩盖。“这些关于乡土诗意的想象更像是城市中产阶级乐于编织的一种幻想,”她说,“它本身疗救、点缀了城市中产阶级苍白的生活,但在反思现代生活时却无情遮蔽掉一个真实复杂的乡土世界。”

  在小说呈现地方性缺失的同时,诗歌创作则在乡土文学范畴上提供了有益经验,不少中青年诗人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记录着乡村在现代化浸润下的变革。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言宏认为,与小说家相比,诗人常常具有一种“偏执”,不少以地方为基点的诗人一直坚持着方言写作,并将自己的地方立场进行了强化和拓展。“与小说相比,诗歌的方言写作更为常见,”他表示,“一些无法用普通话传达的经验以诗歌的方式得以记录和流传,将小说没法体现的文学经验推向极致,这对我们是很好的启发。”

  《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林建法,韩国木浦大学教授林青成,复旦大学教授栾梅健、张新颖,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副教授陈力君等学者出席并参与讨论。

TOP

非常复杂的理论概念,其实问题根源很简单。-----
会说真话 敢说真话 像小孩子一样老老实实说自己个生命经验
去掉无产阶级文艺腔。老说现实主义过时了,可真有多少人称得上现实主义呢

TOP

还是刘老师讲得通俗易懂!就是这个样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