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说philodoxy的译法

说philodoxy的译法

作者 李海默

   发表于上海书评 2011-05-22 02:44

  近来读徐志跃(心岳)先生翻译的沃格林《自传性反思》,在中译本第95页有这样一句:在对柏拉图的常规解释中,实际上遗忘了一点:柏拉图的主要概念是二分的。哲学(philosophy)这一术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从它的这个对立面获得了意义,即占据优势的意见爱好者(philodoxy)。在此,徐先生用“意见爱好者”来译philodoxy,在同书第153页,则有这样一句,哲学探索致力于区分爱智慧(philosophy)与爱意见(philodoxy)。徐先生的译法是自相统一的,让我想起郇建立先生在译鲍曼的《后现代性及其缺憾》时,曾遇有这么一句:摆脱科学的束缚,即把劳动变成运动,把确定性变成意见,把哲学变成常理(philodoxy)。我初读时颇困惑,把哲学变成常理?如果运用徐先生的译法,这句实在应该译成,摆脱科学的束缚,即把爱智慧(philosophy)变成爱意见(philodoxy)。网友中亦多取徐先生之译法,以philodoxy为“爱意见”。

  较之philodoxy,philodox这个词在英语中更为常见。关子尹(Tze-wan Kwan)著《语默无常:寻找定向中的哲学反思》书里,将philodox译为爱意见者。何南林著《横行的英文》一书中曾引用了Charles Harrington Elster和Jack Hitt等人的书,其中提到自以为是、什么都对,不妨称为philodox。使用网络英文辞典,一般解释为dogmatic person,即教条的人,或者person fond of opinions, especially their own,即爱提出意见(特别是他们自己的主张与意见)的人。Online Encyclopedia也解释为:One who loves his own opinion(爱自身意见者); an argumentative or dogmatic person(一个好辩或教条的人)。这样看来,philodox诚然是爱提意见、自以为是的人,而且可能尤其重要的是所提这些意见往往没有建设性,只是陈词滥调而已。有些网友将philodox译为爱正义者,虽乍一看不知所云,其实倒揭示了深刻的东西:为什么明知是陈词滥调却还能自以为是?核心原因就是因为相信自己所云乃绝对之正义。从这个角度回看philodoxy,我们对其所知应又深了一层。

  我核对回Ellis Sandoz编的The Collected Works of Eric Voegelin: Autobiographical Reflections,得知在沃格林的语境中,philodoxy倾向于宣称,在最终的真实与用之以对它进行表现的那些概念与解释性模型之间,存在一种完美的一致性,同时,philodoxy表现了一种终止质询的意愿,并借此逃离关于存在的紧张关系,philodoxy是“封闭的存在”的一个主要表达。这些信息进一步深化了“爱意见者”的形象,他们相信他们的意见已经完全映射出了整个事实,并因此不需要受到任何进一步的诘问。这不是教条又是什么?Elliot R. Wolfson等人在New directions in Jewish philosophy书中解释philodoxy为拥抱意见与论辩,却不接受这个过程必然牵涉进的证实或证伪程序。Michael Gelven则曾在他的The quest for the fine书中说:为什么philodoxy是粗俗的?我们不妨将提问与回答倒置,为什么当粗俗未受到抑制时往往会趋向philodoxy?

  综上,笔者以为philodoxy宜译为固守成见,亦即所谓深陷于“俗谛之桎梏”,似乎更佳。

TOP

philodoxy宜译为固守成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