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黄陂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

黄陂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

黄陂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

武汉综合新闻网 www.cjn.cn

发表时间:2008-11-18 14:59  来源:长江网   

【长江网讯】  (记者 邹丹)黄陂区是武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新兴城区,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该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上,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采取“全面普查,深入挖掘,多措并举,重点打造”的工作方针,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千百年来,在黄陂这片丰美而多情的土地上,世代传诵着“盘龙筑城”、“木兰从军”、“程门立雪”等脍炙人口的动人故事,演绎出精妙绝伦的民间传说,凝结成宝贵无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财富。经过普查、收集和整理,黄陂区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共有16个类别,包括民间文学(传说)、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习俗和礼仪、民间技艺等共300余项,其中《木兰传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湖北大鼓》等2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木兰武术”、“黄陂泥塑”等12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区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共50项。

  2006年,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该区制定下发了《关于黄陂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实施方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保护工程”,用14年的时间进行长远打造,使之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法制化,并将“保护工程”分为3个阶段,建立长效责任机制、运作机制和奖励机制,着力载体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几年来,该区投入数亿万元,打造出以木兰山为中心的“木兰生态旅游区”,修建了“木兰将军庙”、“花木兰收藏馆”、“木兰文武学校”等旨在弘扬木兰文化的场馆。对大余湾民俗文化村和田家湾土家风情村进行了全面规划、整理修缮和宣传推介,让民俗风情得充分延续与展示。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类型,在乡镇建起了一批传统手工技艺展示厅,如李集街的“黄陂泥塑”展示厅,武湖街的“重糖烘糕”展示厅,长岭街的“木版年画”展示厅,王家河街的“八卦行炉”展示厅等。先后举办了两届黄陂民俗展演、三届舞龙舞狮大赛、两届农村“金秋文艺”会演,并举办了黄陂区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和首届木兰群星奖评选活动,流传久远的“西陵劳动号子”、“双龙武术”、“木兰武术”、“高桥故事亭子”、“黄陂花鼓戏”、“竹马”、“虾子灯”、“鳌鱼灯”、“锣鼓牌子家业”、“弹弓绝活”等一一登台亮相,近万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活跃在全区的民俗舞台上,既丰富了城乡文化生活,也使一系列的优秀民间文化形式在传承和弘扬中焕发出新的艺术活力与人文光彩。

  黄陂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对优秀传承人的关注、支持与保护,充分调动传承人的传承积极性和艺术创造力,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魅力和切身感受其精湛的艺术成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不竭力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