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小曲也登大雅之堂

小曲也登大雅之堂

利川小曲是流行于我州利川南坪、茶兴一带的曲种,据最早在茶兴发现的曲目《盼闯王》推断,约在清初传入,经与本土民歌、小调融合而成为流行于民间的曲种之一。

  利川小曲属于说唱兼备而以唱为主的联曲体,有《龙台头》、《龙摆尾》、《银纽丝》、《垛子》等近30个曲牌。演唱形式有坐唱行唱两种。坐唱时有2人或多人分别击鼓或击板演唱,曲调悠扬流畅,诙谐而又风趣,节奏明快,跳跃起伏自如。主要乐器有木鱼、梆鼓、跳板、二胡、三弦等。

  利川小曲中的似唱似说与当地民间流行的“碎咀子”说唱相似,而唱曲中的某些曲牌又极似民歌中的《五更调》;小曲中的《三脚凳》曲牌也与当地传唱的《三声子》、《扬歌子》、《喊声子》等三句式结构的山歌相仿佛。曲牌的可塑性大,长于叙事抒情,表现力强。传统代表曲目有《打王兄》、《十二月》、《骂保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挖掘整理和创作了不少现代新曲目,其中于1972年李元道等人创作的《书记三住青松塝》,说唱与演出同台进行,借鉴了元杂剧的演唱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和肉连响.利川灯歌一起被喻为利川三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