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西游记》第六十八回大义与精解

《西游记》第六十八回大义与精解

《西游记》第六十八回大义与精解

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上一回说明师徒们学会了陀罗尼总持法,即八戒代表的心所合于真实,这是获得了修行中决定性的进步。修行就是修心,修正所生之心,入流亡所,所入既寂,能所对立就彻底打破了,从此见到真实利益。这接下来的四回故事,又是紧接上回的内容,讲解依正庄严的道理。心是正报,境是依报。依报必定是随着正报转的。接下来的四回故事描写入流亡所的真实效果,彻底转变了功夫和境界。由此可见,学佛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在意识形态里建立一个信仰。意识形态里的信仰是对心所作用的迷惑,正是这种迷惑让众生沉睡于生死苦海而不能自觉。为一个意识形态里的信仰而努力,去奋斗,最终必定是黄粱一梦,谈何真实成就?如果将意识里的信仰标榜成为了自由,岂不知这自由的境界是虚构出来的,自由何来实义?恰恰相反,信仰者被自己所妄想的境界牢牢地束缚了真心,是迷上加痴而已。正所谓:“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现实社会大众的福报浅,也是依正的道理。人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是心灵的因果报应所变现的。宗教里说人生来就是受苦的,也是有道理的。生来就接受的教育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教育太重要了。比如,西方哲学没有看到意识形态是火坑,没有理解做人最大的麻烦是意识形态的作用。现在人肯定是读不懂《西游记》的,原因就是现在人十有八九都是在西方哲学上建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是这种结果对于中华民族来讲,实在是很冤枉。佛在《首楞严经》里开示,众生如此在六道里冤枉受苦,就是认贼为子的结果。有情众生天天以意识为先导,起心动念有个自我。不知自我的念头正是凶狠的盗贼,念念破坏自性功德,是轮回因。如果心所转过来了,自性功德就要康复了,因此有这四回国王求医的故事。谁来行医?真心本自清净,心里本来没有病,那众生何以生病?又当如何病治?生病就是一念妄想的我和我所需要的生活条件。人们天天努力奋斗的人生目标,哪一条不是为了妄想而建立的条件。了解了这个情况,治病就非常简单了,吃泄药就可以了。把一切错误的思想统统泄掉,烦恼漏尽即可。佛家修行上讲:“看破,放下。”真正放下了,观行就提升了,因此后面必是观世音菩萨来收伏妖怪。

一切不清净的境界都是在心所里建立的,亡所是修行入道的关键。亡所是心境打成一片,不是凡夫在境界里谈种种感受。凡夫心境不统一,因此凡夫有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立场和信仰的声明。比如,有些人误认为只要声明了自己是信仰什么哲学思想的,似乎就有资格来反对自己看不懂的事实了。信仰只是学习的一种准备心态,认真学习,实践检验,才得到了信仰的真实利益。可悲的是,全世界的信仰者常常止步于门槛之外,大谈信仰的善恶与功德。信仰佛教的人,应当以实践心境如一来生活。有了成果,就可以无中生有,现不可思议的神通自在。老子的《道德经》:“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一般的读者都理解不了这一章,原因就是没有修行的体会,用意识去猜测。恍惚是什么内涵啊?就是物我二忘的状态。唯有亡所,才能会于真实。不能与境界合一,都是胡思乱想,张嘴就是胡说八道。有人甚至把老子的道看成是女性生殖器,这已经荒唐到了何等地步?有些人不学传统,又要表达自己有学问。以为自己真有学问和道德。依西方的思维逻辑来理解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就像女人生孩子一样的。岂不知,传统说的道是恒常的,既然是恒常,哪里有生灭?因此“生”,是生“相”,不是生“物”。西方哲学的本质是无中生有的,只是这个无中生有与中华传统的无中生有不是一个内涵。西方认为人是物质里生的,物质是人类的祖先,物质是灵魂的本体。然而,他们又坚定不移的宣扬物质是没有生命的,甚至动物都是应当给人类吃食的。这就是西方的无中生有,无灵魂的物质生出了有灵魂的人类。而中华传统里的生,是生相,是无关生死的。死只是人相灭,此人相灭,必定有其它的相生。西方哲学的生物,是物可以生物。应当注意:相与体是同,物与空是异。因此西方哲学搞一分为二,西方医学上也是分离技术。东方哲学与其有本质上的差别,东方哲学是合而为一,中华医学是和合技术。西方哲学是无情的,是自私自利的;东方哲学是道德的,是自利利他的。西方哲学必定引发分裂的思想,团结只是一种策略,没有发现人与人的生存之间的必然联系。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没有消亡,国家也基本完整,原因就是一直宣扬儒释道三家文化。这三家文化引导众生和合为本,这是国家安定团结的根本。有些文人只看到利益的一面,而看不到大道的一面,竟然认为历史上皇帝宣扬三家文化,只是为了愚弄百姓,强化自己的统治利益。这几回的《西游记》或许对他们在道德层面上会有所启发,人活着不可能都是唯利是图的。一个心胸狭隘于名利的人往往总是以名利思想来测度他人的。真实的情况是人间就有十法界,每个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有极大差别的。

心境本来是一,功夫的目的是实现心境打成一片,所谓“念兹在兹”,体证全境即心,全心即境。《西游记》不是神话,是真实的生活。可以说,把《西游记》当神话的人,一定是生活在神话之中的人。可以肯定,只有把错误的生活哲学当神话崇拜的人才会用自己的信念来判断生活中的是非问题。比如有人反对空中取物的真实性,不遗余力地把这个事实打上虚假的标签,其理由竟然是他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还有搞魔术的人,对看不懂的事物都当成魔术?难道说,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都是以看不懂就否定的方法来实事求是的吗?有人甚至以科学的名义来否定在科学上有成就的人,这些事情的背后,只是声明了他自己是迷信科学的人。众生为什么会在六道里轮回?为什么修到六道顶的众生往往会直坠地狱?就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把握了真理。当然,如果像老子这样心与道相通的人,有能力看清六道轮回,传出《道德经》的世间圣人,有这样的想法,似乎情有可原。一个障碍深重的凡夫竟然如此狂妄,实在是可怜。祖先讲:“知耻近乎勇”。勇而不知耻,实在是悲剧。佛家常讲,破戒有救,破见没救。就是做坏事,还以为是行善,那是彻底没救了。从这里要警醒,做教学工作的因果很大。一般人想下十八层地狱不容易,搞教学的人容易。从《西游记》看,要是悟空做错了,唐僧就没有救了。如果只是八戒做错了,还是有救的。

中华传统的儒家文化的确很高明,他们找到了正确的人生大道,并且对中华子孙的影响最大。这一点在《大学》里写得最直接明了:“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从治心到治天下的人生艺术。这种高度的生活艺术是中华传统的精髓,几千年来的中华文明少不了这个基础。然而,近代西方的学院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的兴起,给祖宗的文化带来了灭顶之灾。文革期间的全民批孔政治运动,所产生的影响至今依然还很大。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已经有很多仁人义士在极力主张恢复中华传统,希望让中华传统的精华造福人类社会。然而恢复传统真正是不容易,首先,倡导者要能明确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华传统,要了解传统到底能给人类什么样的利益,要给国家和百姓讲清楚。如果只是教条主义的,甚至是形式主义的东西,那恰恰是与传统背道而驰了。中华传统是道德教育,而不是过去的生活形式。道德就是真理,道德教育就是真理的传播,不是坚定一个意识形态哲学。人在规律中,应当接受真理的教育。人是可以教育好的,这是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人之所以有别于畜生,正是因为人是接受教育的。孔子之所以被尊为至圣先师,正是因为他高度的智慧观察,看到了教育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反观当今社会各种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教育问题。其中,哲学教育又是最大的问题,所谓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大是大非的大问题。现在全民道德大倒退,是黄赌毒盛行的时代,这个悲哀要从哲学教育里找原因。大力宣扬竞争文化的背后,其实是鼓励了自私自利,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道德。一方面在教课书里有道德品质的内容,另一方面却用事实行动来反对道德,这就是当今精神文明的现状。本质上是哲学问题,哲学上空洞的教条主义和生活上思想行为相矛盾的必然结果。只有看到了这个问题,才会真正肯定孔子“克己服礼”的高明,克己服礼是哲学与人生的统一,是保持人类还能处于人的道德行为底线。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是落实道德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手段。现在人不理解很正常,没有道德又要冠冕堂皇地遮羞,就来批判传统道德伦理,标榜其进步。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朱,是正红色,代表赤,即活泼自在;,是红与蓝的混色,这里是表达恶紫夺朱的事情。当然,紫,还有其它的内涵,老子的紫气东来,佛的紫磨金色,紫光是从清净寂静里发出的吉祥之色。这里的问题是偏向于寂静,与赤的活泼形成对应法。本有功德不能享受,好比国王与国后不能相守。我们凡夫现在就是这个情况,虽然真实上众生本来成佛,但是因为凡夫有妄想和执着,有功德也等于没有,当下能享受的还是幻化的境界。比如,有人把手压在眼睛上,眼前一片混乱,如果手拿下来,境界就正常了。难就难在,手拿不下来。唐僧,众生的自性功德。论前世,唐僧论前世,论中华历史,取经因缘。讲述普度众生与安邦治国的关系问题,度鬼神必有治国平天下之功。鬼神有自心鬼神和境界鬼神,都要度化。其实,是讲觉悟的过程,通过李世民的生死问题,发起修道的心。李世民代表了世间之主,即我们的世间心有生死轮回的事。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孙行者,即生道德之心者;施为,施展神通。三折肱,比喻久经磨练而富有经验的良医;另外,,是重要的理数,在道家一般指天地人,在佛家一般指体相用,这里是依正的体相用对应问题。这个说法也是出自佛家说法,佛有很多名号,其中有大医王的称号。已经有很多事实证明,念佛可以治愈很多疑难杂症。佛家为什么可以不用药而能治愈疾病?这是根据因果报应的道理。故事里非常重要的一句话:“他如今是个病君,死了是个病鬼,再转世也还是个病人,却不是一千年也还不好?”这就是佛家常讲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治国的故事在《西游记》里都是代表修行获得的依正庄严。国王,就是过去心的代表。通过师徒四人的帮助,即全心全意的功德,把过去心的过失转变过来。真心,才是真正的良医。当知教育的重要性,世间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正心诚意来解决。可见,孔老夫子的儒家思想的确是治世所必需,只是现在人心中无道德,读不懂人间道德的儒家思想,常常对孔夫子也是先误解再批判。现在人要自由和解放,本质上就是要放纵,自由解放只不过是张遮羞布。孔子的伦理道德和佛家的戒律要大家放下为所欲为,都必定令纵欲的人反感。

善正万缘收,名誉传扬四部洲。智慧光明登彼岸,飕飕,叆叆云生天际头。诸佛共相酬,永住瑶台万万秋。打破人间蝴蝶梦,休休,涤净尘氛不惹愁。

这诗写得真是巧妙,把故事说得生动活泼,蝴蝶梦还可以这么理解。善正,善于修正此心,若能心达体性,则和合一切缘。比如,阿弥陀佛是佛家的根本佛,能摄受十方一切众生之缘。阿弥陀佛是中道了义的代表,所谓妙观察智。万缘收,如何来正此心呢?就是放下万缘。名誉传扬四部洲,能通达体性,则众生界的一切法必是此心体现之相。善若正可以名扬天下,何止四大部洲?此故事说,世间只此四大洲有善缘也。智慧光明登彼岸,彼岸即是智慧光明,有智慧光明自然就是登彼岸了。飕飕,叆叆云生天际头。智慧是顿法,没有时空的束缚,虚空法界,皆得遍现。心一旦归正,极乐顿现。诸佛共相酬,佛佛一体,相互加持。永住瑶台万万秋。诸佛常相赞叹供养,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此乃瑶台景象也。人修行就是认可一切事物里的真实,与真实相酬,就是获得了永恒的利益。打破人间蝴蝶梦,人间种种情想,如蝶恋花之梦,不懂得安分守心,到头来一切皆休。蝴蝶梦,蝴蝶,虫古月,虫世木,都是妄动变现了性德和世业。在这上面建立的梦想,就是情见。必须打破,才能还原真心的体相用。休休,涤净尘氛不惹愁。清净此心,莫让自己为了不必要的事情发愁,这就是生活的艺术。

话表三藏师徒,洗污秽之胡同,上逍遥之道路,光阴迅速,又值炎天,正是:

海榴舒锦弹,荷叶绽青盘。两路绿杨藏乳燕,行人避暑扇摇绔。

又值炎天,夏天是长养善根之时节,城池是拨乱反正之故事。

海榴舒锦弹,海,自性功德海,在众生界成了苦海,比喻无穷无尽,广大无边际。,木留,心意的残留性。现在科学已经发现了视觉残留,佛家指出地球人耳根最利,就是说耳的残留最少。残留是一种眠态,是迷惑。修行从耳根下手,就比较容易获得成功。佛家讲:“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科学将来也会慢慢发现这个问题,会给佛教做证明。科学虽然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确实是人类没有办法的办法,佛家会随着科学发展而渐渐地被更多的人接受。这一句通俗的理解是石榴花开得很鲜艳,只是这里接着上一回的故事,有特定的内涵。以前境界的残留影像对身心有障碍,现在转变成了法喜。学佛的魅力就出现了,同样的境界,截然不同的感受。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但是受用来了个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切境界都是锦秀好河山了。荷叶绽青盘。荷叶让世间境界变得清香绽放,不再是五浊景象了。荷,清净;,艹世木,世间心;在世出世间心。两路绿杨藏乳燕,绿,纟录,束缚的记录;,木日一勿,业习开释之义。,这里是宴的意思。见相二分,都变成清净的法喜。,代表初得。行人避暑扇摇纨。行人,行者;,日者,比喻自性光明;修行人应当也不着清净,要下化众生。纨扇,是细绢扇。这里还是强调了世出世间的中道义。比如,观世音菩萨成佛之后又倒驾慈航,留有一品无明,这样才能下化众生。按禅宗的说法,修行人不能堕落在法身量里,要修法身向上,才能与一切众生圆融无碍,这就是继安住法身之后的第三关。密宗红教的大圆满法也是如此,一切皆成佛。法身之外还是佛境界,众生界也还是佛境界。佛法不可思议,在入门的时候,告诉你什么是众生法,什么是佛法。等你修行到法身境界,又入五浊恶世,修众生法。因为一切法究竟坚固,无一法不是佛法。因为众生没有中道的心,行不了中道的世出世间法,因此佛用种种方便来引导众生成正觉。

进前行处,忽见有一城池相近。三藏勒马叫:“徒弟们,你看那是甚么去处?”行者道:“师父原来不识字,亏你怎么领唐王旨意离朝也!”三藏道:“我自幼为僧,千经万典皆通,怎么说我不识字?”行者道:“既识字,怎么那城头上杏黄旗,明书三个大字,就不认得,却问是甚去处何也?”三藏喝道:“这泼猴胡说!那旗被风吹得乱摆,纵有字也看不明白!”行者道:“老孙偏怎看见?”八戒沙僧道:“师父,莫听师兄捣鬼。这般遥望,城池尚不明白,如何就见是甚字号?”行者道:“却不是朱紫国三字?”三藏道:“朱紫国必是西邦王位,却要倒换关文。”行者道:“不消讲了。”

忽见有一城池相近。城池,在《西游记》代表与修行阶段所对应的功德庄严。三藏道:“我自幼为僧,千经万典皆通,怎么说我不识字?”这一句如果遇到较真的人,会认为是《西游记》的失误。去西天取经,经还没有取到,怎么会千经万典皆通呢?三藏的名号决定了自性功德里本来就是圆满具备了经,律,论三藏法宝的。众生只是因为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西游记》是体证真实,不是去拿几本书回来。八戒沙僧道:“师父,莫听师兄捣鬼。这般遥望,城池尚不明白,如何就见是甚字号?”行者道:“却不是朱紫国三字?”这一段也是很不容易读懂的。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会相信人类本身是有天眼的呢?很多人在那里争论,不相信特异功能是真。为什么不相信?因为不相信的人都是死心眼啊!外国人不信,这个很自然,他们相信人是猴子变来的。中国人不信,是因为没有受到祖宗的教诲。中国人常常告诫孩子学习要用心,这里面的道理很深的,就是从小就让孩子开心眼。西方文化用肉眼,东方文化用心眼。肉眼,又叫凡胎。心眼,才是圣道。肉眼有时空障碍,心眼没有。即便是用心从肉眼见,也能见到物质内部的景象。这在气功界里叫肉眼功能,人的内部器官有病了,从身外就能看到那块有黑气散发出来。开发肉眼功能的方法要点是,用心于肉眼又放下肉眼的执着,传统上称定睛凝神。可见,用西方文化把中华全民族的心眼给遮盖了,这个罪过太大了。朱紫国,是以紫夺朱之国,恰恰正是当前国民的情况。崇洋媚外的心理状态,不知道自己福田里的西瓜,整天乞求外人地里的芝麻。

不多时,至城门下马过桥,入进三层门里,真个好个皇州!但见:

门楼高耸,垛迭齐排。周围活水通流,南北高山相对。六街三市货资多,万户千家生意盛。果然是个帝王都会处,天府大京城。绝域梯航至,遐方玉帛盈。形胜连山远,宫垣接汉清。三关严锁钥,万古乐升平。

入进三层门里,真个好个皇州!三层门,就是指离二边,入中道。现在人很少细细去思维大道之理,整日里只在境界里求安逸。理与体是一回事,理是规整的,通畅的,事上怎么会有凌乱?肯定是我们看错了。科学现在已经发现物质越到内部,看得越是精细,就发现越是严密。功夫到了高处也是一样的,会发现自然本来是圆满的,没有一丝一毫需要人为的改造。

门楼高耸,垛迭齐排。周围活水通流,南北高山相对。事如理,条条整齐。法对应,相辅相成。法与事的存在,都是随缘而应的现象。六街三市货资多,万户千家生意盛。事事相通,法法相应。感应交道,通畅无极。果然是个帝王都会处,天府大京城。境界之事与理不相违背,果然是陀罗尼大总持应对之境。绝域梯航至,遐方玉帛盈。绝妙的境界,没有登天的梯子,度众的慈航,哪里可以见到?妙境的享受实在是不可思议。玉帛盈,指财富无尽。在这个世界的首富,到那里连乞丐也不如。这里财富拥有得再多,也买不到真实,得不到智慧,求不到健康,更做不到神通。怎么得真实?神要能与真实沟通,这就是智慧。为什么不健康?神不通啊,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神如何能通?放下欲望,舍弃所知,清净身心,心物和合即可。因为名利之心,严重障碍了神通。用小神通来获得名利的人,不仅神通路上不会再进步,而且现有的小神通也会渐渐失去。魔王有小神通,他为什么必将坠落到地狱?执着于小神通。世智辩聪的人为什么不愿意修行?以为小聪明高于大智慧。那些反对神通的人是没有缘分和福分遇到神通,遇到了只有跪拜的身份。形胜连山远,宫垣接汉清。形态庄严,境界广大,福报深厚,清净安泰。三关严锁钥,万古乐升平。这一句精彩,需要认真对待。很多人报怨说,佛不慈悲啊,为什么那么大的神通不化一些财富给贫穷的人呢。极乐世界那么好,为什么不把众生都带去啊,那么好的地方谁去了会犯罪啊,去了都会变好的。可见,世人宁愿投靠黑社会都不会相信佛的。不知道一事的存在,都是依理而显的。三关严,空假中三关非常严格,有一点不合格都是次品,一点商量的余地也没有的。从这里理解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容易了。也正是由于那里是通三关的大士才能拿到开锁的钥匙,极乐世界里没有恶人,连恶趣的名字都没有。因此不要小看了一句阿弥陀佛名号的作用,用清净心念佛时,是三关齐破的。那里是中道,自然没有时空,因此寿命无量,再加上智慧广大,财富无尽,只有乐升平了。极乐,是因为一切无尽,一切圆融,这是真正的平等。这些利益是没办法通过竞争,斗争乃至战争获得的。

师徒们在那大街市上行时,但见人物轩昂,衣冠齐整,言语清朗,真不亚大唐世界。那两边做买做卖的,忽见猪八戒相貌丑陋,沙和尚面黑身长,孙行者脸毛额廓,丢了买卖,都来争看。三藏只叫:“不要撞祸!低着头走!”八戒遵依,把个莲蓬嘴揣在怀里,沙僧不敢仰视,惟行者东张西望紧随唐僧左右。那些人有知事的,看看儿就回去了。有那游手好闲的,并那顽童们,烘烘笑笑,都上前抛瓦丢砖,与八戒作戏。唐僧捏着一把汗,只教:“莫要生事!”那呆子不敢抬头。

但见人物轩昂,衣冠齐整,言语清朗,真不亚大唐世界。用总持的心,看一切境,虽然与过去面对的世界一样,但更加轩昂,齐整和清朗。这就是境随心转的证明,现实中虽然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也会有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感觉。八戒遵依,把个莲蓬嘴揣在怀里,沙僧不敢仰视,惟行者东张西望紧随唐僧左右。心得平正,要把欲望收敛起来,把心态虚化,要用心在境界里时刻守护性德。

不多时,转过隅头,忽见一座门墙,上有“会同馆”三字。唐僧道:“徒弟,我们进这衙门去也。”行者道:“进去怎的?”唐僧道:“会同馆乃天下通会通同之所,我们也打搅得,且到里面歇下。待我见驾,倒换了关文,再赶出城走路。”八戒闻言,掣出嘴来,把那些随看的人唬倒了数十个,他上前道:“师父说的是,我们且到里边藏下,免得这伙鸟人吵嚷。”遂进馆去,那些人方渐渐而退。

会同馆乃天下通会通同之所,我们也打搅得,且到里面歇下。这里有佛家的共业和别业的道理,前面是相貌差别大,后面有会同馆。这就是佛家讲的因缘问题,有缘就是会同。这个道理现在科学已经证实,就是同频共振。只是现在理解得还不彻底,不知道眼前一切都是与心里的固有频率相同时,才显现的。如果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就可以改变自己生活的环境。这也是佛家普度众生不采用大力发展科学和物质的根本原因,通过调整心理频率,达到全频态,十方世界全部展现,身体的滋养问题也全部转化了。这就达到心身解放的作用,而不是依赖于对当前这个狭义物质范畴。科学没有考虑到全频率相互制约的问题,科学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引发一系列的平衡因素。同则相长,异则相扰。我们且到里边藏下,免得这伙鸟人吵嚷。这句话是指心念深藏在会同馆,不在境界生是非。共业会相互赞同,别业会相互抵毁。如果功德圆满,与一切众生是应所知量,即与一切众生别业都能很圆满的和合。

却说那馆中有两个馆使,乃是一正一副,都在厅上查点人夫,要往那里接官,忽见唐僧来到,个个心惊,齐道:“是甚么人?是甚么人?往那里走?”三藏合掌道:“贫僧乃东土大唐驾下,差往西天取经者,今到宝方,不敢私过,有关文欲倒验放行,权借高衙暂歇。”那两个馆使听言,屏退左右,一个个整冠束带,下厅迎上相见,即命打扫客房安歇,教办清素支应,三藏谢了。二官带领人夫,出厅而去。手下人请老爷客房安歇,三藏便走,行者恨道:“这厮惫懒!怎么不让老孙在正厅?”三藏道:“他这里不服我大唐管属,又不与我国相连,况不时又有上司过客往来,所以不好留此相待。”行者道:“这等说,我偏要他相待!”正说处,有管事的送支应来,乃是一盘白米、一盘白面、两把青菜、四块豆腐、两个面筋、一盘干笋、一盘木耳。三藏教徒弟收了,谢了管事的,管事的道:“西房里有干净锅灶,柴火方便,请自去做饭。”三藏道:“我问你一声,国王可在殿上么?”管事的道:“我万岁爷爷久不上朝,今日乃黄道良辰,正与文武多官议出黄榜。你若要倒换关文,趁此急去还赶上。到明日,就不能彀了,不知还有多少时伺候哩。”三藏道:“悟空,你们在此安排斋饭,等我急急去验了关文回来,吃了走路。”八戒急取出袈裟关文。三藏整束了进朝,只是吩咐徒弟们,切不可出外去生事。

怎么不让老孙在正厅?大乘佛法讲的闻思修,就是这个过程。修,就是修正心境彻底的和合。思,相当于给国王治病的过程。当下处于闻的状态,心与境还没有和合。这里的故事很长,其实真正在这个境界的菩萨,闻思修几乎是同时完成的。这是无住生心的道理,以一切众生为心,是修证大悲心。现在唐僧师徒正向着无住生心的果位前进。柴火方便,请自去做饭。境界里的利益是现成的,修行人自修自得。西房里有干净锅灶,用清净心是功德之本。一盘白米、一盘白面、两把青菜、四块豆腐、两个面筋、一盘干笋、一盘木耳。这里把食物交代得很详细,必定是有内涵的,需要细心体会。与后面国王吐出糯米团一样,都是有特定意义的。《西游记》的精妙之处正在于此,是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白米,在《西游记》唐僧化斋时,多次出现,应当理解为禅悦对应之道。白面,应当理解为清净的境界。,表示无为。一盘白米、一盘白面,因此表示为道无为,境界无为。两把青菜,青,情字少心;菜,艹采。两把,正是道性与境界二个方面,于无心处体验心境之义。四块豆腐、两个面筋,这二个食物都不是自然的,是人工取其精华的产物。,是境界,,是精华,就是在境界里体会物事的体性。,是四大和空有。一盘干笋、一盘木耳。这二个食物都是天然的精华,笋,出自竹,代表缘起性空;木耳,出自木,代表转识成智。用几种食物把修行的内涵全盘托出,都是用盘子送来的,岂不妙哉!我万岁爷爷久不上朝,今日乃黄道良辰,正与文武多官议出黄榜。比喻众生心不在正位,在求法治心。你若要倒换关文,趁此急去还赶上。要想在境界里经得起验证,才能通关。佛法在社会生活中也是一样需要检验的,很多人要等到科学证明了佛法的真实性才会反省自己的真理观。

不一时,已到五凤楼前,说不尽那殿阁峥嵘,楼台壮丽。直至端门外,烦奏事官转达天廷,欲倒验关文。那黄门官果至玉阶前启奏道:“朝门外有东土大唐钦差一员僧,前往西天雷音寺拜佛求经,欲倒换通关文牒,听宣。”国王闻言喜道:“寡人久病,不曾登基,今上殿出榜招医,就有高僧来国!”即传旨宣至阶下,三藏即礼拜俯伏。国王又宣上金殿赐坐,命光禄寺办斋,三藏谢了恩,将关文献上。

国王闻言喜道:“寡人久病,不曾登基,今上殿出榜招医,就有高僧来国!”这一句内涵极深。唯物主义者不相信有上帝,更不相信有佛菩萨的本愿之力,当然也就不相信寺院里有求必应的说法。这个国王算是个开明的人,知道高僧是有智慧的人。

国王看毕,十分欢喜道:“法师,你那大唐,几朝君正?几辈臣贤?至于唐王,因甚作疾回生,着你远涉山川求经?”这长老因问,即欠身合掌道:“贫僧那里:

三皇治世,五帝分伦。尧舜正位,禹汤安民。成周子众,各立乾坤。倚强欺弱,分国称君。邦君十八,分野边尘。后成十二,宇宙安淳。因无车马,却又相吞。七雄争胜,六国归秦。天生鲁沛,各怀不仁。江山属汉,约法钦遵。汉归司马,晋又纷纭。南北十二,宋齐梁陈。列祖相继,大隋绍真。赏花无道,涂炭多民。我王李氏,国号唐君。高祖晏驾,当今世民。河清海晏,大德宽仁。兹因长安城北,有个怪水龙神,刻减甘雨,应该损身。夜间托梦,告王救迍。王言准赦,早召贤臣。款留殿内,慢把棋轮。时当日午,那贤臣梦斩龙身。”

国王闻言,忽作呻吟之声问道:“法师,那贤臣是那邦来者?”三藏道:“就是我王驾前丞相,姓魏名徵。他识天文,知地理,辨阴阳,乃安邦立国之大宰辅也。因他梦斩了泾河龙王,那龙王告到阴司,说我王许救又杀之,故我王遂得促病,渐觉身危。魏徵又写书一封,与我王带至冥司,寄与酆都城判官崔玨。少时,唐王身死,至三日复得回生。亏了魏徵,感崔判官改了文书,加王二十年寿。今要做水陆大会,故遣贫僧远涉道途,询求诸国,拜佛祖,取大乘经三藏,超度孽苦升天也。”那国王又呻吟叹道:“诚乃是天朝大国,君正臣贤!似我寡人久病多时,并无一臣拯救。”长老听说,偷睛观看,见那皇帝面黄肌瘦,形脱神衰。长老正欲启问,有光禄寺官奏请唐僧奉斋。王传旨教:“在披香殿,连朕之膳摆下,与法师同享。”三藏谢了恩,与王同进膳进斋不题。

你那大唐,几朝君正?几辈臣贤?至于唐王,因甚作疾回生,着你远涉山川求经?这里是问了二大问题,一个是君正臣贤的治世之道,一个是病死与取经的济世之法。唐僧回答十分精彩,治世如何与取经有如此密切的关联呢?

三皇治世,五帝分伦。尧舜正位,禹汤安民。三皇五帝是君正,后面都不正,倚强欺弱,却又相吞。各怀不仁。涂炭多民。这些话是后面君王全部否定。当今世民,河清海晏,大德宽仁。李世民,又是正君。可见,君正的标准是有没有道德,能不能安民,是用宽仁来安民,不是用暴力。那贤臣梦斩龙身。斩龙身者,是贤臣。他识天文,知地理,辨阴阳,乃安邦立国之大宰辅也。贤臣的标准是有才。亏了魏徵,感崔判官改了文书,加王二十年寿。有才须是德才,有感天动地之德行。今要做水陆大会,故遣贫僧远涉道途,询求诸国,拜佛祖,取大乘经三藏,超度孽苦升天也。如何能感天动地?普度众生。如何能普度众生?拜佛取经。似我寡人久病多时,并无一臣拯救。境界里无真心,全凭情感做事,则无贤臣。

却说行者在会同馆中,着沙僧安排茶饭,并整治素菜。沙僧道:“茶饭易煮,蔬菜不好安排。”行者问道:“如何?”沙僧道:“油盐酱醋俱无也。”行者道:“我这里有几文衬钱,教八戒上街买去。”那呆子躲懒道:“我不敢去,嘴脸欠俊,恐惹下祸来,师父怪我。”行者道:“公平交易,又不化他,又不抢他,何祸之有!”八戒道:“你才不曾看见獐智?在这门前扯出嘴来,把人唬倒了十来个;若到闹市丛中,也不知唬杀多少人是!”行者道:“你只知闹市丛中,你可曾看见那市上卖的是甚么东西?”八戒道:“师父只教我低着头,莫撞祸,实是不曾看见。”行者道:“酒店、米铺、磨坊,并绫罗杂货不消说,着然又好茶房、面店,大烧饼、大馍馍,饭店又有好汤饭,好椒料、好蔬菜,与那异品的糖糕、蒸酥、点心、卷子、油食、蜜食,无数好东西,我去买些儿请你如何?”那呆子闻说,口内流涎,喉咙里啯啯的咽唾,跳起来道:“哥哥!这遭我扰你,待下次趱钱,我也请你回席。”行者暗笑道:“沙僧,好生煮饭,等我们去买调和来。”沙僧也知是耍呆子,只得顺口应承道:“你们去,须是多买些,吃饱了来。”那呆子捞个碗盏拿了,就跟行者出门。有两个在官人问道:“长老那里去?”行者道:“买调和。”那人道:“这条街往西去,转过拐角鼓楼,那郑家杂货店,凭你买多少,油盐酱醋、姜椒茶叶俱全。”

沙僧道:“油盐酱醋俱无也。”这一句与前面的食物联系起来读就有味道了。烹调学,在这里就是修行的方法了。修行,要从根本上修。什么是根本?治国,当然从治国王的病下手。看似无关的话题,其实是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你才不曾看见獐智?在这门前扯出嘴来,把人唬倒了十来个;从这段文字看,《西游记》里八戒的猪牙应当像牙獐那样的,有二个牙齿露在外面,就更加生动了。当然獐智在故事里都是取义的。八戒的莲蓬嘴代表獐智。獐,犭章,误解了境界,错用了心。獐智,自然就是愚痴了。这条街往西去,转过拐角鼓楼,那郑家杂货店,凭你买多少,佐料既然代表修行的方法和艺术,那郑家杂货店就有了内涵了。(鄭)奠邑,祭奠之人也。追念死者是。杂货店,就成了生死的大杂烩了,修行方法中有多少能真正了生死?油盐酱醋、姜椒茶叶俱全。酸甜苦辣,样样俱全。鼓楼,信息发布中心。

他二人携手相搀,径上街西而去。行者过了几处茶房,几家饭店,当买的不买,当吃的不吃。八戒叫道:“师兄,这里将就买些用罢。”那行者原是耍他,那里肯买,道:“贤弟,你好不经纪!再走走,拣大的买吃。”两个人说说话儿,又领了许多人跟随争看。不时到了鼓楼边,只见那楼下无数人喧嚷,挤挤挨挨,填街塞路。八戒见了道:“哥哥,我不去了,那里人嚷得紧,只怕是拿和尚的。又况是面生可疑之人,拿了去,怎的了?”行者道:“胡谈!和尚又不犯法,拿我怎的?我们走过去,到郑家店买些调和来。”八戒道:“罢罢罢!我不撞祸。这一挤到人丛里,把耳朵躧了两躧,唬得他跌跌爬爬,跌死几个,我倒偿命哩!”行者道:“既然如此,你在这壁根下站定,等我过去买了回来,与你买素面烧饼吃罢。”那呆子将碗盏递与行者,把嘴拄着墙根,背着脸,死也不动。

二人携手相搀,是故事的要点,表明心心所不二之禅心。径上街西而去。向西,就是追根问源。那呆子将碗盏递与行者,把嘴拄着墙根,背着脸,死也不动。在境界里不犯错误,就是不可以用獐智,这八戒还没有办法应付如此热闹的场面,只好依杖悟空来体证境界。与你买素面烧饼吃罢。这用清净心应对的方法叫素面烧饼,属于他力法门。心所若能合于心德,则是自力法门。最后八戒成就了叫净坛使者,成就了自他不二之力。

这行者走至楼边,果然挤塞,直挨入人丛里听时,原来是那皇榜张挂楼下,故多人争看。行者挤到近处,闪开火眼金睛,仔细看时,那榜上却云:

朕西牛贺洲朱紫国王,自立业以来,四方平服,百姓清安。近因国事不祥,沉疴伏枕,淹延日久难痊。本国太医院,屡选良方,未能调治。今出此榜文,普招天下贤士。不拘北往东来,中华外国,若有精医药者,请登宝殿,疗理朕躬。稍得病愈,愿将社稷平分,决不虚示。为此出给张挂,须至榜者。

览毕,满心欢喜道:“古人云:‘行动有三分财气。’早是不在馆中呆坐。即此不必买甚调和,且把取经事宁耐一日,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

朕西牛贺洲朱紫国王,注意,佛家讲的一个单位世界四大部洲中的东西二洲,是东胜身洲和西牛货洲。一个是指东方部洲身形殊胜,一是指西方部洲货牛为业。《西游记》把身改成了神,与悟空代表的心神对应起来;把货改为贺,代表进入可喜可贺的境界。这绝对不是作者的疏忽,反而是小说描写修行理事严谨立义的需要。现在有人在百科知识里解释佛家四大部洲时,采用了《西游记》里的名词,这才是真正的疏忽与错误!后来有人把中华文化称作神洲文化,抑或也是这种影响的结果。其实,佛说的东胜身洲并不在地球上,是银河系里的其它星球生命现象。当然,从另一面表达了《西游记》的影响力,也表现出知识界的不严谨。为什么可贺?纠正在境界里以紫夺朱之乱也。紫者静也,定也;朱者赤也,动也。比喻我们凡夫看桌面是一个静止的平面,真正用显微技术看到真相,则是粒子的波动性在视觉中的残留影像。还原一个活泼自在的宇宙人生真相,难道还不可喜可贺吗?自立业以来,四方平服,百姓清安。本来是清净庄严的。近因国事不祥,沉疴伏枕,淹延日久难痊。被情识所牵,用心成病。本国太医院,屡选良方,未能调治。用情识来治情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就像哲学家用说理来阐明真理一样,纯粹是戏论。今出此榜文,普招天下贤士。还有其它的方法吗?比喻现在人在科学之外看不到还有真理的代言人了。不拘北往东来,中华外国,若有精医药者,请登宝殿,疗理朕躬。君王不昏,真能解决问题才是大道。科学不能解决生死的问题,就应当敞亮心胸。自己不能解决,又不相信其它的解决方法,甚至打上伪科学,这不是明智的选择。稍得病愈,愿将社稷平分,决不虚示。这一句有内涵。佛家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不是要你分社稷,而是你才是境界的真正的主人。平分,是一切众生皆有份。我们现在不会用真心,虽然有份,也没有办法享受。古人云:“行动有三分财气。”悟空讲出来,味道就不同了。生活,世界有几个人懂得生心必须活泼呢?现在人学习都是用知识和信息把心眼压死了,哪里还有才气?心眼要活,才有三才之气象。人的一生真正的财富在心田里。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心作心是,心是医王。

好大圣,弯倒腰丢了碗盏,拈一撮土,往上洒去,念声咒语,使个隐身法,轻轻的上前揭了榜,又朝着巽地上吸口仙气吹来,那阵旋风起处,他却回身,径到八戒站处,只见那呆子嘴拄着墙根,却是睡着了一般。行者更不惊他,将榜文折了,轻轻揣在他怀里,拽转步先往会同馆去了不题。

这一段很有趣味,悟空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做法要传达二重理义。一是三心不可得,用心医病时,必须要明白这个道理。二是心的行为表现出来都是心所法。修行上要求放下万缘,不起心,不动念即此。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唯物主义者求实精神的边界性,不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就一概否定其实存性。即使唯物主义者天天都在用的精神,也不承认其客观存在性。并且坚定地认为只要肉身死了,精神就彻底熄灭。他们反对的事都需要证明其实在性,他们坚信的事则不需要证明真实性,因为他们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信仰者!搞奥运会,实在是劳民伤财。不知道超越人类极限在于看到那眼不及的,行在那想不到的。

却说那楼下众人,见风起时,各各蒙头闭眼。不觉风过时,没了皇榜,众皆悚惧。那榜原有十二个太监,十二个校尉,早朝领出,才挂不上三个时辰,被风吹去,战兢兢左右追寻,忽见猪八戒怀中露出个纸边儿来,众人近前道:“你揭了榜来耶?”那呆子猛抬头,把嘴一噘,唬得那几个校尉踉踉蹡蹡跌倒在地。他却转身要走,又被面前几个胆大的扯住道:“你揭了招医的皇榜,还不进朝医治我万岁去,却待何往?”那呆子慌慌张张道:“你儿子便揭了皇榜!你孙子便会医治!”校尉道:“你怀中揣的是甚?”呆子却才低头看时,真个有一张字纸,展开一看,咬着牙骂道:“那猢狲害杀我也!”恨一声便要扯破,早被众人架住道:“你是死了!此乃当今国王出的榜文,谁敢扯坏?你既揭在怀中,必有医国之手,快同我去!”八戒喝道:“汝等不知,这榜不是我揭的,是我师兄孙悟空揭的。他暗暗揣在我怀中,他却丢下我去了。若得此事明白,我与你寻他去。”众人道:“说甚么乱话,现钟不打打铸钟?你现揭了榜文,教我们寻谁!不管你!扯了去见主上!”那伙人不分清白,将呆子推推扯扯。这呆子立定脚,就如生了根一般,十来个人也弄他不动。八戒道:“汝等不知高低!再扯一会,扯得我呆性子发了,你却休怪!”

他暗暗揣在我怀中,他却丢下我去了。若得此事明白,我与你寻他去。从表面看问题,自然要抓住八戒不放,就是在社会上讲得思想有问题。思想只是精神的作用,精神若不是实在的,思想怎么会时时起作用?可见,不承认精神的实在性,就是死心眼的表现。带众生去找心,也就是走上修行之路了。佛家也有类似的修行方法,比喻念佛的时候问自己,念佛者是谁?你现揭了榜文,教我们寻谁!现在有心理学专业,讲究心理的健康,但不研究清净心。世人就是这样的,只看表面,不求本质。表现有善恶,就有了主张,各个都道是天下善良的代表。怎么能理解佛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恶。”

不多时,闹动了街人,将他围绕,内有两个年老的太监道:“你这相貌稀奇,声音不对,是那里来的,这般村强?”八戒道:“我们是东土差往西天取经的,我师父乃唐王御弟法师,却才入朝,倒换关文去了。我与师兄来此买办调和,我见楼下人多,未曾敢去,是我师兄教我在此等候。他原来见有榜文,弄阵旋风揭了暗揣我怀内先去了。”那太监道:“我头前见个白面胖和尚,径奔朝门而去,想就是你师父?”八戒道:“正是,正是。”太监道:“你师兄往那里去了?”八戒道:“我们一行四众,师父去倒换关文,我三众并行囊马匹俱歇在会同馆。师兄弄了我,他先回馆中去了。”太监道:“校尉,不要扯他,我等同到馆中,便知端的。”八戒道:“你这两个奶奶知事。”众校尉道:“这和尚委不识货!怎么赶着公公叫起奶奶来耶?”八戒笑道:“不羞!你这反了阴阳的!他二位老妈妈儿,不叫他做婆婆奶奶,倒叫他做公公!”众人道:“莫弄嘴!快寻你师兄去。”

不羞!你这反了阴阳的!他二位老妈妈儿,不叫他做婆婆奶奶,倒叫他做公公!太监这里代表无阳之人,婉转地讽刺凡夫不破无明,没有自性功德。还要在境界里称王称霸的,不知羞!另外,境界乃心现之境,应当从属于心性,因此称婆婆奶奶更合适。

那街上人吵吵闹闹,何止三五百,共扛到馆门首。八戒道:“列位住了,我师兄却不比我任你们作戏,他却是个猛烈认真之士。汝等见了,须要行个大礼,叫他声孙老爷,他就招架了。不然啊,他就变了嘴脸,这事却弄不成也。”众太监校尉俱道:“你师兄果有手段,医好国王,他也该有一半江山,我等合该下拜。”

我师兄却不比我任你们作戏,他却是个猛烈认真之士。众生可以在心所上胡思乱想,但是在心体上确不可能有所作为。这一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佛为什么能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因为佛看到了这个真相。蚊虫蚂蚁的心体和我们没有二样,我们现在比他们境界高,如果做对不起他们的事,将来一定是要还的。所以,佛的前世修常不轻菩萨,在一切众生面前保持足够的低位心,尊重供养一切众生。成佛后还是不改初心,普度众生是诚心诚意地无条件地帮助一切众生。现在,佛教为什么会分裂成多种文化?出现了传统的、宗教的、哲学的、迷信的和外道的佛教。就是因为很多人学佛不学低位心,反而取高位来轻慢一切众生。等着众生来供养自己,这是把大方向搞反了。他也该有一半江山,我等合该下拜。境由心生,心境二分,心分可谓一半。

那些闲杂人都在门外喧哗,八戒领着一行太监校尉,径入馆中,只听得行者与沙僧在客房里正说那揭榜之事耍笑哩。八戒上前扯住乱嚷道:“你可成个人!哄我去买素面、烧饼、馍馍我吃,原来都是空头!又弄旋风,揭了甚么皇榜,暗暗的揣在我怀里,拿我装胖!这可成个弟兄!”行者笑道:“你这呆子,想是错了路,走向别处去。我过鼓楼,买了调和,急回来寻你不见,我先来了,在那里揭甚皇榜?”八戒道:“现在看榜的官员在此。”说不了,只见那几个太监校尉朝上礼拜道:“孙老爷,今日我王有缘,天遣老爷下降,是必大展经纶手,微施三折肱,治得我王病愈,江山有分,社稷平分也。”行者闻言,正了声色,接了八戒的榜文,对众道:“你们想是看榜的官么?”太监叩头道:“奴婢乃司礼监内臣,这几个是锦衣校尉。”行者道:“这招医榜,委是我揭的,故遣我师弟引见。既然你主有病,常言道:‘药不跟卖,病不讨医。’你去教那国王亲来请我,我有手到病除之功。”太监闻言,无不惊骇,校尉道:“口出大言,必有度量。我等着一半在此哑请,着一半入朝启奏。”

常言道:“药不跟卖,病不讨医。”这一句道理很深。众生难度,众生病难治,根源是众生心难平。所以,佛法度众生,要先平其心。这和治病是一个道理,求着病人买自己的药,会让病人感觉,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以药换钱。高名的医生也是一样的,让病人来求医,医患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病人的心理因素是治病效果的关键因素。原理上讲,一切病不论出于心,还是出于境,都是心现识变的,心是大医王。佛家一句“有求必应”,这里面的道理太深了。口出大言,必有度量。这句在现在骗子盛行的年代不适用了,在道德规范的古代或者在佛教界还是有效的。着一半在此哑请,着一半入朝启奏。哑请启奏正是一对体用平衡,这一回的依正纲领,是理事圆融的道理。比如,我们看到的一切境界,为什么会现?因为道有此理故。道体就好比是哑的,现象就好比是启奏。启奏谁?启奏给我们的见闻觉知。觉悟人生,要从这个地方深入。一切显露出来的,都是心性功德的随缘显现。用液晶显示器的原理解释也非常好,显示器上所显现的,必定是液晶能显功能可表达的。

当分了四个太监,六个校尉,更不待宣召,径入朝当阶奏道:“主公万千之喜!”那国王正与三藏膳毕清谈,忽闻此奏,问道:“喜自何来?”太监奏道:“奴婢等早领出招医皇榜,鼓楼下张挂,有东土大唐远来取经的一个圣僧孙长老揭了,现在会同馆内,要王亲自去请他,他有手到病除之功,故此特来启奏。”国王闻言满心欢喜,就问唐僧道:“法师有几位高徒?”三藏合掌答曰:“贫僧有三个顽徒。”国王问:“那一位高徒善医?”三藏道:“实不瞒陛下说,我那顽徒俱是山野庸才,只会挑包背马,转涧寻波,带领贫僧登山涉岭,或者到峻险之处,可以伏魔擒怪,捉虎降龙而已,更无一个能知药性者。”国王道:“法师何必太谦?朕当今日登殿,幸遇法师来朝,诚天缘也。高徒既不知医,他怎肯揭我榜文,教寡人亲迎?断然有医国之能也。”叫:“文武众卿,寡人身虚力怯,不敢乘辇;汝等可替寡人,俱到朝外,敦请孙长老看朕之病。汝等见他,切不可轻慢,称他做神僧孙长老,皆以君臣之礼相见。”

我那顽徒俱是山野庸才,只会挑包背马,转涧寻波,这里对山野庸才作了解释。挑包背马,是随着性德转的;转涧寻波,在事相里起作用的。可以伏魔擒怪,捉虎降龙而已,是作用之本质,属不偏不倚的。更无一个能知药性者。未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得此心,便是医王。断然有医国之能也。这一句点题,医一国之王,则必能医天下。能回心转意,则能转境界。文武众卿,寡人身虚力怯,不敢乘辇;汝等可替寡人,俱到朝外,敦请孙长老看朕之病。这一句重要。我们凡夫都是见不真心的人,如何去请真心出来做主?如何让真心来医治无始劫来的业障?文武众卿,俱到朝外,这就是“放下万缘”真实理义,佛家讲,要让熟处转生,生处转熟。习惯的,常识的,必须放下。这对众生来讲就是吃苦头。苦行,是指这个,不是要往身上扎针穿骨,讨苦吃不是觉悟的方法。皆以君臣之礼相见。放下万缘才是对佛有真正的恭敬心。

那众臣领旨,与看榜的太监、校尉径至会同馆,排班参拜。唬得那八戒躲在厢房,沙僧闪于壁下。那大圣,看他坐在当中端然不动,八戒暗地里怨恶道:“这猢狲活活的折杀也!怎么这许多官员礼拜,更不还礼,也不站将起来!”不多时,礼拜毕,分班启奏道:“上告神僧孙长老,我等俱朱紫国王之臣,今奉王旨,敬以洁礼参请神僧,入朝看病。”行者方才立起身来对众道:“你王如何不来?”众臣道:“我王身虚力怯,不敢乘辇,特令臣等行代君之礼,拜请神僧也。”行者道:“既如此说,列位请前行,我当随至。”众臣各依品从,作队而走。行者整衣而起,八戒道:“哥哥,切莫攀出我们来。”行者道:“我不攀你,只要你两个与我收药。”沙僧道:“收甚么药?”行者道:“凡有人送药来与我,照数收下,待我回来取用。”二人领诺不题。

唬得那八戒躲在厢房,沙僧闪于壁下。真正恭敬了真心,心所和情识自然就放下了。就持名念佛来讲,真正能一念单提这一句佛号,就是万缘放下了。诚所谓“暗合妙道,巧入无生。” 行者道:“我不攀你,只要你两个与我收药。”心所和情识在念佛时转化,是指一心念佛时产生的一切归正的作用,照数收下,不分别不执着即可。如果出现了各种感受,对其产生执着就完了。比如,有人念佛眼前显现了佛像,以为是佛来接引,这就是随了幻觉。佛来是清净平等觉现前,不是图像现前。一切图像是平等的,出现了不平等的心,就不合乎正觉了。

这行者即同多官,顷间便到。众臣先走,奏知那国王,高卷珠帘,闪龙睛凤目,开金口御言便问:“那一位是神僧孙长老?”行者进前一步,厉声道:“老孙便是。”那国王听得声音凶狠,又见相貌刁钻,唬得战兢兢,跌在龙床之上。慌得那女官内宦,急扶入宫中,道:“唬杀寡人也!”众官都嗔怨行者道:“这和尚怎么这等粗鲁村疏!怎敢就擅揭榜!”行者闻言笑道:“列位错怪了我也。若象这等慢人,你国王之病,就是一千年也不得好。”众臣道:“人生能有几多阳寿?就一千年也还不好?”行者道:“他如今是个病君,死了是个病鬼,再转世也还是个病人,却不是一千年也还不好?” 众臣道:“人生能有几多阳寿?就一千年也还不好?”行者道:“他如今是个病君,死了是个病鬼,再转世也还是个病人,却不是一千年也还不好?”众臣怒曰:“你这和尚,甚不知礼!怎么敢这等满口胡柴!”行者笑道:“不是胡柴,你都听我道来:

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

那两班文武丛中有太医院官,一闻此言,对众称扬道:“这和尚也说得有理。就是神仙看病,也须望闻问切,谨合着神圣功巧也。”

那国王听得声音凶狠,又见相貌刁钻,唬得战兢兢,跌在龙床之上。故事到这里趣味开始横生了。国王不认悟空,就像世人不接受境界就是此心一样。很多人进不了佛门,就是怎么也不愿意放下肉体的感受和见解,即便是这个感受痛苦不堪也不愿意放下。想那地狱众生,若能放下自我,怎么可能在地狱里辗转受苦,无有出期。这个我知我见实在是一切苦难的根源,然而,真正明白又能放下的,实在是世间罕见。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些人,没有一个是有我知我见的。这就是娑婆与极乐的根本差别。这和尚怎么这等粗鲁村疏!怎敢就擅揭榜!不识本心,自立尊卑有别,起傲慢心,远离真实。若像这等慢人,你国王之病,就是一千年也不得好。其实何止千年,永远也不会好。只是众生多是不明白永远是什么概念。众臣道:“人生能有几多阳寿?就一千年也还不好?”这些话都是作者要启发读者扪心自问的。现在人敢于胡作非为者,不就是以为人生百岁,不享荣华富贵,岂不亏待了自己?他如今是个病君,死了是个病鬼,再转世也还是个病人,却不是一千年也还不好?这个非常重要,现在人尤其需要认真关注这个问题。因果通三世,不是一生一世以后就不存在了,影响深远。懂得这个道理,才会知道因果是何等可怕。现在世界上流行自杀,问题解决不掉就自杀。如果知道自杀只能增加问题而不能减少问题,谁还会选择自杀来解决问题?这个说法也帮助人们理解先天性疾病的原理,帮助理解同一对父母生出的孩子有时差别非常大,仅仅从遗传学解释是不可能圆满的。虽然医学找到了基因,基因还是表面现象。任何现象不论大小,都是表象。小到中微子,都还是属于相。

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医学是道德最重要的实践学问,一个人是不是有道德,也可以从生老病死来判断。所以,医学比科学要高明太多了。现在有人学了几天的科学有以为有资格来评价中医的合理性问题,真是滑稽可笑。中华传统医学的境界比儒还要高,科学怎么能企及?治病就是治心。心微玄故,医微玄。心执而有病故,治病定要患者心理要转变。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理事圆融和心境不二故,必有望闻问切四般事。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人有三宝精气神,精是体,但是精若不足,气神皆不足。润枯肥瘦是精,起和眠是神;色是气。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言为心声,这里还是精气神,真语和狂言是神魂是否错乱;清浊是神气足不足。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病之因果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饮食和便是出入之道,当然有反应。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经络是精气神是作用通道。精,是神之体;神,是精之用;气是精和神的混合形式。精亏则神昏,神足则精生。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这些是传统医学诊病的方法,诊断正确,才能治疗到位。不过,这是悟空对世人的方便说,从后面的诊断看,这些只是世间医学的范畴,圣人并不是用这些方法。一般讲,圣人不用望闻问切,圣人有同体大悲之功德。如观世音菩萨,可以观众生音声令其了苦,这是上乘医道。佛家这类的佛菩萨非常多,药师佛、药师菩萨等。这些大医圣治病不问不闻不用药,愿力治病,见不见面都行。中乘是法力层次,用神通治病,治好病,不留痕迹,也不用药。下乘医术是慧力以下的层次,又可分为上士、中士、下士。上士慧眼,中士天眼,下士肉眼。下士里又可分三品,现在上中二品失传的很厉害。甚至下下品,都快失传了。世人很难理解中华医学的奥妙,也难遇到圣手,只能说明现在的世人没有福报。这里描写的四事,都是属于下乘下士里下品的方法。现在神医治病的方法可能会引起医学纠纷,没有行医的资格,没有科学依据,可能会被追究非法行医。即使把病人治好了,也是非法的医学骗术。世间法毕竟是世间法。圣人尊重世间法,因此都隐而不显,只给有缘的人开示。就是神仙看病,也须望闻问切,谨合着神圣功巧也。这一句十分幽默!就好像一个大教授还需要幼儿园孩子的肯定才行。这里也说明了度众生之难,只能讲他们能接受的东西。

众官依此言,着近侍传奏道:“长老要用望闻问切之理,方可认病用药。”那国王睡在龙床上,声声唤道:“叫他去罢!寡人见不得生人面了!”近侍的出宫来道:“那和尚,我王旨意,教你去罢,见不得生人面哩。”行者道:“若见不得生人面啊,我会悬丝诊脉。”众官暗喜道:“悬丝诊脉,我等耳闻,不曾眼见。再奏去来。”那近侍的又入宫奏道:“主公,那孙长老不见主公之面,他会悬丝诊脉。”国王心中暗想道:“寡人病了三年,未曾试此,宣他进来。”近侍的即忙传出道:“主公已许他悬丝诊脉,快宣孙长老进宫诊视。”

若见不得生人面啊,我会悬丝诊脉。这段写得精彩,国王是凡夫,喜欢做秀。悟空不做秀,他就以为平常。佛家也有“和尚不作怪,众生不来拜。”的方便。唐僧要去西天取经,问题也在这里,众生根据常识办事。在佛家把常识称所知障,是无明根本。一路冤枉悟空是很正常,不冤枉不正常。其实这里是暗示世人的执着和愚痴。

行者却就上了宝殿,唐僧迎着骂道:“你这泼猴,害了我也!”行者笑道:“好师父,我倒与你壮观,你返说我害你?”三藏喝道:“你跟我这几年,那曾见你医好谁来!你连药性也不知,医书也未读,怎么大胆撞这个大祸!”行者笑道:“师父,你原来不晓得。我有几个草头方儿,能治大病,管情医得他好便是。就是医死了,也只问得个庸医杀人罪名,也不该死,你怕怎的!不打紧,不打紧,你且坐下看我的脉理如何。”长老又道:“你那曾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这等胡说散道,会甚么悬丝诊脉!”行者笑道:“我有金线在身,你不曾见哩。”即伸手下去,尾上拔了三根毫毛,捻一把,叫声“变!”即变作三条丝线,每条各长二丈四尺,按二十四气,托于手内,对唐僧道:“这不是我的金线?”近侍宦官在旁道:“长老且休讲口,请入宫中诊视去来。”行者别了唐僧,随着近侍入宫看病。正是那:

心有秘方能治国,内藏妙诀注长生。

我有几个草头方儿,能治大病,管情医得他好便是。唐僧与悟空的对话,反应人们对医学的认识问题。重要的医典还不是神医的心得体会。医术和其它事物一样,根本上讲应当是活泼的,不能一概而论。悟空恰是如此,天生是大医王,不读书就比写书的人强百倍。真心里没有病,就能力治一切病了。现在社会上多有用理论否定实践的,这是大错特错。其实理论是以实践为前提的,变成了实验的方便,不能代替实践,更不能否定实践。世界上执理废事的人都多,当然也有执事废理的。悟空没有办法,只能说他有几个草头方,这样唐僧就会相信他还是有点医术的。其实,众生不晓得病的根子在心上,穷得心源,何病之有?就是医死了,也只问得个庸医杀人罪名,也不该死,你怕怎的!这一句重要!拿到行医执照的,合法行医的人,一年要医死多少人?医死也合法。《素问》、《难经》、《本草》、《脉诀》,这是当时医学的经典,是医学的标准。会甚么悬丝诊脉!国家标准里没有,科学技术里没有,那一定是伪科学,是江湖骗术!我有金线在身,你不曾见哩。心里有性,也。线者,因果相续之规律也。尾上拔了三根毫毛,这里的意思很深。 猴子的尾巴曾经在于二郞真君赌斗变化时,被二郞神识破。尾巴者,众生的缺陷也。然而,众生依此缺陷为生计,执着此缺陷为实。比如知识分子,卖弄知识和概念,从学而论是进,从道而论是退。因此,要接引这样的众生,只能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每条各长二丈四尺,按二十四气,二十四气,是因果变化的周期规律,本质上道德在世间法的综合表现。

心有秘方能治国,内藏妙诀注长生。心是本源,国是法相。心虽不可得,确是实存在。相法虽然可得,但必须依不可得而能彰显。若要获得长生之道,必须入于不可得之体。因为不可得,不可坏,所以长生。

毕竟这去不知看出甚么病来,用甚么药品。欲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 本帖最后由 莲池溪音 于 2013-8-24 12:08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