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波兰文版《人类学家》出版,内收中国人类学家费孝通、黄现璠

波兰文版《人类学家》出版,内收中国人类学家费孝通、黄现璠

2011年7月31日,国际Books LLC 推出波兰文版《人类学家》。本书主要收录了世界各国一些知名人类学家,其中包括民族学家、人种学家和民俗学家。按书封面(下图)列名排序有匈牙利民俗音乐泰斗贝拉·巴托尔(Béla Bartók);波兰人种学家伯纳德·塞兹塔(Bernard Sychta );芬兰东方学家乔治·瓦林(Georg August Wallin);中国现代人类学奠基人之一黄现璠(Huang Xianfan);乌克兰民族学家阿哈垣赫尔·克里米斯基(Ahatanheł Krymski);马达加斯加人类学家欧仁·曼加拉扎(Eugène Régis Mangalaza)等。除书封面列名之外,书中还收有瑞典民俗学大师、北欧博物馆创始人阿图尔·伊曼纽尔;中国人类学家费孝通;罗马尼亚民俗学家埃莱娜·吉卡;加拿大人类学的创始人查尔斯·巴比奥;拉脱维亚民俗学创始人杰里纳·巴库勒;澳大利亚马克思主义人种学家戈登·柴尔德;意大利裔阿尔巴尼亚民族学创始人吉罗拉莫· 拉达;俄罗斯人类学家尼古拉·马克雷;英国文化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意大利人类学家约瑟夫·科克奇拉;外蒙人种学家宾巴·仁亲;挪威民俗学家彼得·阿斯比乔森;捷克民族学先驱扬·加里克;奥地利民族学家弗朗茨·米歇尔·韦拉姆;丹麦科学院院长、人类学家基尔斯顿·布林凯伯格;美国民族学家爱丽丝·坎宁安·弗莱彻;南斯拉夫人类学家伊万·考洛维克;法国民族学家马塞尔·格里奥尔;匈牙利人类学家弗里西塔斯·.古德曼;波兰民族学家索菲亚·斯塔兹扎克;波兰人种学家利奥波德·豪普特;墨西哥人类学家所罗门·纳马德;日本人类学家长谷部言人等40余人传记。现将封面列名部分学者传记摘要译介如下:


(波兰文版《Antropolodzy》封面图)
(说明:本书封面图不是从百度下载的,而是直接来自外国网站。)



出版信息
书名:《人类学家》    
语言:波兰语
出版社:Books  LLC    
出版日期:2011年7月31日   
装帧:平装
分类:人类学,民族学
书号:ISBN-10: 1231811684    ISBN-13: 978-1231811689


内容摘介

1.巴托克·贝拉·维克托·亚诺什(匈牙利语:Bartók Béla Viktor János,1881年3月25日-1945年9月26日)生于匈牙利的纳吉圣米克洛斯(今罗马尼亚境内),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是匈牙利现代音乐的领袖人物。同时还是一流钢琴家、民间音乐学家。他的很多创举剧烈震动了整个20世纪艺术圈, 一些专家们甚至坚信他的精华可以与贝多芬相提并论。巴托克曾在匈牙利布达佩斯音乐学院任教30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公开反对法西斯而被迫流亡美国,虽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整理民间音乐,生活则缺乏保障。他的作品很少演出,没人请他演奏,加上他母亲去世的双重打击,在异乡的生活十分孤独贫困,疾病缠身,最终因白血病于1945年在纽约病逝。在他逝世后,他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世界各地广泛上演。1988年7月7日,他的遗骨归国时,匈牙利对其举行国葬。生前著有《罗马尼亚民俗音乐》五卷。
(匈牙利民俗音乐泰斗贝拉·巴托尔)


2.伯纳德·塞兹塔(格但斯克语:Bernard Zëchta,1907年3月21日-1982年11月25日)是波兰天主教神父,格但斯克社会活动家,人种学家,语言学家,剧作家。早年在波兰波美拉尼亚省的省会格但斯克学习,二战前曾撰写过几部反映格但斯克社会的戏剧。二战期间波兰被德国战领后,他受到纳粹通缉,逃回格但斯克的家乡卡舒比人(波兰北部人)聚集地,开始从事有关卡舒比人的民族文化和语言研究,1946年4月9日,他在波兹南大学(创立于1519年)学习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波兰史前史,后获博士学位。1947年成为波兰天主教神父。1949年7月5日在格但斯克医科大学完成精神病学与精神病理学研究。1960年,他被教皇约翰二十三世授予秘密教皇内侍称号。1964年被任命为海乌姆诺大教堂神父。1966年被授予了波兰国家千年奖章。1968年获得了“卡舒比文化奖章”。自1969年后,经过主教同意,他开始完全投入到学术科研工作中,著述甚丰,为保护卡舒比人的民族文化危濒临灭绝作出了巨大功献。
(波兰人种学家伯纳德·塞兹塔)


3.乔治·瓦林(又名阿卜杜勒 - 瓦利〈Abd al-Wali〉,1811年 10月24日- 1852年10月23日)是芬兰东方学家和探险家。出生在奥兰波罗的海岛屿市桑德。1829年就读于赫尔辛基大学,专门研究东方语言,1836年硕士毕业后,开始写有关阿拉伯和波斯的论文。1839年前往圣彼得堡,他在那里会见穆罕默德·坦塔维,了解到许多有关中东的情况。1843年他到中东地区进行第一次探险远征。1846年-1848年间,他访问了巴勒斯坦和波斯。1850年返回欧洲,在皇家地理学会发表了有关北部阿拉伯之旅的文章,被皇家地理学会授予“阿拉伯研究创始人勋章”。1851年完成博士论文,随后被任命赫尔辛基大学东方文学教授,同时致力于阿拉伯民族文化研究。他是欧洲最早反对欧洲文化压迫阿拉伯文化的著名学者之一。著述主要涉及阿拉伯民族文化。
(芬兰东方学家乔治·瓦林)


4.黄现璠(1899年11月13日~1982年1月18日)是中国现代人类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人类学田野调查先驱之一,生活人类学概念的提出者。1943年8月,他组织“黔桂边区考察团”,任团长,带领中山大学学生赴广西龙胜和贵族三江等县考察黔桂边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状况,从事对当地瑶族、苗族和僮族的实地调查和收集史料;1945年4月,他组织“黔南边民考察团”,任团长,带广西大学学生深入贵州榕江大有乡一带考察苗民社会历史现状,收集到大量史料;同年9月,又带领私淑弟子张寿祺(后来成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创建者之一)深入融县苗族山区作学术考察,收集史料。这一系列田野调查结束后,1947年他将实地调查所得资料整理成苗族民族志,并抽出部分内容先后以《黔桂边区教育散记》、《黔桂边民社会组织的民主政治》为题发表在报刊上,着重介绍了黔桂边区苗族人的教育实况和社会组织。1951年6月,他被任命为中央民族访问团中南访问团广西分团副团长,与团长费孝通等人一行深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慰问和调查。他为广西壮族的民族识别做了大量具体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他是第一位向政府提出成立广西桂西僮族自治区和广西僮族自治区的重要建言者。黄现璠在人类学、民族学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于壮族史研究中推出的几部开创性名著《广西僮族简史》、《僮族女将瓦氏领兵抗倭》、《侬智高》和《壮族通史》等,皆为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界开山之作,由此开拓出壮学研究的一代风气,从而被尊为“壮学之父”。同时,他在长期的民族学研究和实地调查中,培养和影响了大批学有所成的民族学者,从而形成了一个“黄派”,并开创出了中国第一个民族学派——“八桂学派”。黄现璠后半生一直生活和工作在广西这一少数民族地区,会讲日语、英语、官话(普通话)、粤语、壮话、侗话、瑶话。他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面的语言能力以及他采访人物涉及面之广和收集口述史料的数量之多,可说在中国现代文化人类学界屈指可数,因此被尊为中国现代少数民族文化人类学奠基人之一。与此同时,他在对人类学和中国生活学长年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类学理论概念,即“生活人类学”,他计画研究的“生活人类学”包括这些规划:生活学与生活人类学的概念及其区别;生活学与生活人类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区别;生活人类学的方法论等。遗憾的是“生活人类学”在黄现璠这里是一项未竟事业。在这点上,他与“哲学人类学”概念提出者马克斯•舍勒具有相似之处。
(中国现代人类学奠基人之一黄现璠)


5.阿哈垣赫尔·克里米斯基(乌克兰语:Агатангел Юхимович Кримський,1871年1月- 1942年1月25日)是乌克兰民族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学者,翻译家,社会活动家,语言学家。1871年出生于弗拉基米尔,他的父亲是一个鞑靼人。1889年至1892年, 他就读于莫斯科拉扎列夫东方语言学院,主要从事阿拉伯语言学,伊斯兰和阿拉伯文学,波斯和土耳其语言和文学学习。毕业后成为莫斯科大学历史和语言文学研究生,1896年于莫斯科大学毕业后获得了拉扎列夫学院为期两年的奖学金,前往叙利亚和黎巴嫩,两年多来他在黎巴嫩完善了阿拉伯语知识。1898年回国后任教于扎列夫东方语言学院研究所,讲授阿拉伯语,开办阿拉伯文学史讲座。1901年后成为拉扎列夫学院阿拉伯语言学系主任,讲授阿拉伯文学和穆斯林历史。1918年十月革命后,他回到了基辅,任基辅国立大学大学东方语言文学教授,成为乌克兰的东方学师祖。同年当选为乌克兰科学院院士。1921年他还担任乌克兰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1929年他被冠以“资产阶级民族学家”受到布尔什维克迫害,被迫脱离教职。1939年始恢复工作,1941年任教于基辅国立大学。1941年7月20日,因被指控参加反苏维埃的民族主义活动被NKVD官员逮捕入狱,随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关押于NKVD所属的监狱,1942年1月25日被折磨致死于监狱7号牢房。他的家属于他死后半个多世纪方知其死讯。克里米斯基的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乌克兰民族文化和鞑靼语言方面,同时对阿拉伯文学、波斯和土耳其历史深有研究,尤在突厥语文学造诣精深。他是乌克兰语言大词典的主要编辑之一,他开发了乌克兰正字法,从而成为乌克兰民族语言学和历史学的最杰出学者,他的私人图书馆藏书达3万册,为乌克兰之最。他精通波兰语,法语,英语,德语,希腊语,意大利语,土耳其和拉丁美洲语,毕生致力于乌克兰科学和民族文化研究,为唤醒乌克兰人的民族意识贡献卓著,故乌克兰共和国独立后曾发行了纪念他的邮票。
(乌克兰民族学家阿哈垣赫尔·克里米斯基)


6.欧仁·曼加拉扎(Eugène Régis Mangalaza,1950年 7月13日)是马达加斯加人类学家、政治家。1977年获得波尔多第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图利亚拉大学教授,讲授人类学和哲学。1980-1986年任图利亚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1988年获得在波尔多第二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1989-2002年任塔马塔夫大学校长,同时讲授人类学和哲学。2009年10月10日他被任命为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政府总理。他撰写的有关哲学和人类学的论著甚丰。
(马达加斯加人类学家欧仁·曼加拉扎)


7.阿图尔·伊曼纽尔(Artur Immanuel Hazelius,1833年11月30日 - 1901年5月27日)是瑞典民俗学大师、北欧博物馆创始人。他出生在斯德哥尔摩,其父为瑞典政治家。1854年进入乌普萨拉大学,1860年获得博士学位。1869年任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斯堪的纳维亚的正字代表大会(DET nordiska rättstavningsmötet)秘书,1871年发表改革建议,引发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激烈反对。教书之余,伊曼纽尔热心研究瑞典民俗文化,并于1872年建立瑞典人种学博物馆,收集了大量的斯堪的纳维亚民俗藏品。1880年改名“北欧博物馆”。1891年,他创立斯坎森露天博物馆,开创出北欧模式的露天博物馆,使得斯坎森露天博物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露天博物馆。北欧博物馆购买或设法得到捐赠的对象为 家具,衣服,玩具等,主要来自瑞典和其他北欧国家。伊曼纽尔对农村民俗文化兴趣浓厚。他的女儿为瑞典著名诗人和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瑞典北欧博物馆创始人阿图尔·伊曼纽尔)


[ 本帖最后由 周公民 于 2011-10-23 03:29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