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赵世华】纤夫祭祀河神

【赵世华】纤夫祭祀河神

纤夫祭祀河神

赵世华

神农溪纤夫对河神看得很神圣,河神是他们必祭祀的重神。我们所称的河神,纤夫们称为龙王爷。他们祭祀河神的风俗源于古代。

古人定期或不定期祭祀上苍、大地、龙王等神,祈求风调雨顺、驱凶避邪,天旱时祭祀祈雨、水涝时祭祀祈晴的活动更是十分常见。相传汤商时期曾遭7年大旱,赤地千里,民不堪命,汤作为天子,不惜“以身为牲,祷于桑林之野,以引咎自责”。乃积薪焚身以感动上苍降雨。他面向苍天,痛心疾首:“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这苍凉的声音穿越历史的时空,至今仍使人感受到当时的悲壮气氛。据史料载:唐代的国家祭祀中专设五龙祠。在祈雨巫术中,有舞五色龙(青、赤、黄、白、黑)配五方(东、西、南、北、中)祈雨的仪式,这种仪式到唐代逐渐演化为祭五龙的典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人们用土垒龙。《宣室志》记载:“合土为偶龙……蜿蜒鳞鬣,曲尽其妙,虽丹青之巧,不能加也……里中有旱涝,祈祷之,应若影响。”后来,还衍化出一种画龙祈雨巫术,据唐人郑处诲《明皇杂录》记载:“唐开元中,关中大旱,京师阙雨尤甚,亟命大臣遍祷于山泽间,而无感应。上于龙池新创一殿,因召少府监冯绍正,令于四壁各画一龙。绍正乃先于西壁画素龙,奇状蜿蜒,如欲振跃。绘事未半,若风雨随笔而生。上及从官于壁下观之,鳞甲皆湿,设色未终,有白气若帘庑间出,入于池中,波涌涛汹,雷电随起,侍御数百人皆见。白龙自波际乘云气而上,俄顷阴雨四布,风雨暴作,不终日而甘霖遍于畿内。”这是一个带有神话性质的故事,或许是巧合,但却反映了唐代画龙祈雨的习俗。由于龙池祈雨灵验,唐玄宗还在位于西京兴庆宫的龙池畔“诏置坛及祠堂”,命太常卿韦绍草祭仪。韦绍奏曰:“龙者四灵之畜,亦百物也,能为云雨,亦曰神也……其飨之日,合用仲春之月……飨之法,请用二月。有司筮日,池傍设坛,官致斋,设笾豆,如祭雨师之仪,以龙致雨也。其牲用少牢,乐用鼓钟,奏姑洗,歌南吕……今享龙亦请三变……以一献。”诏从之。又命太常寺以右拾遗蔡孚及王公大臣所献《龙池篇》等一百多篇,“考其词合音律者,为《龙池篇乐章》,共录十首……每仲春将祭,则奏之。”从此以后,祭龙祈雨成为国家祭祀中的重要祭典。甚至雩祀也在龙堂举行,如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四月,上以自春以来,时雨未降,正阳之月可雩祀,遂幸兴庆宫(龙)堂祈雨……相率蹈舞称庆。后大雨果下”。唐玄宗还在东都凌波池畔置龙女祠,亲作《凌波曲》,“每岁祀之”。正是由于统治者的倡导,龙王逐渐成为后世所有水神中最具权威性的祈雨对象。但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我们仔细读一下古代的《告雨神文》便知究竟。文曰:“天以风雨寒暑付于神,亦如人君之设官置吏以治刑也。人君未尝不欲民之安,天亦何尝不欲岁之丰乎。……今淫雨弥月,农工告穷,岁之丰凶,决于朝夕,而并走群望,莫肯顾答。惟天之所以畀天神,神之所以食于民者,庶其在此。尚率厥职,俾克有秋,尚飨。”这段话明白地表现出对神恩威并举的意思,一方面对雨神晓之以理,大讲其职责与使命;另一方面语中含锋,指出一旦农业歉收,人民无衣无食,老百姓就不能对雨神给予牺牲贡献了。

神农溪纤夫因常年在险恶的环境中劳作,需要心理上的平衡与慰藉,因此每年需到龙王庙举行许愿与还愿活动,乞求龙神和其他神保佑平安。因为这里是神偶像的所在地,庙是圣福的资源库,到这里祭礼,可以索取福气。每年除夕,纤夫们将所杀年猪的头尾洗净煮熟,一点也不能残破,然后用干净的木盆盛好猪头和猪尾,猪尾横放在猪嘴里,怀着虔诚的心,带着香、纸、蜡烛、白酒,背着猪头上龙王庙。祭礼首先从天上的玉皇大帝敬起,接着是龙王、土地山神等都要分别烧香、燃烛、烧纸、叩头。敬酒是象征性地在心中的“神”前倒一点。所有礼仪完毕之后,再背着猪头和猪尾往回走。到家之后,再敬家神,特别是祖先。一切完毕之后,全家人才能享用。倘若没有猪头和猪尾,猪身上其他部位的肉亦可,这叫背刀首肉敬神或敬菩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纤夫的观念中,人们的现实生活仰仗于龙王爷的赐予,因此,人们与龙王爷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联系与沟通,祈求龙王保佑一年平安发财。其祭文如下:

惟公元某年某月某日,……吾等桡夫们以虔诚敬仰之心仪,三牢时鲜之珍馐,钟磬和谐之雅乐,致祭于苍天、大地、神灵、龙王、祖先之灵前。曰:

天地之界,八方万里,心怀虔诚,桡夫禀唱,千秋祭祀,万代景仰;

一祭苍天,元亨利贞,光泽寰宇,柔刚阴阳,风调雨顺,凤舞龙翔;

二祭大地,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兆民乐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三祭神灵,道济天下,智周万物,利济梓桑,禳灾祈福,诸事助襄;

四祭龙王,云行雨施,月皎星辉,泽被四方,江河安澜,扶风息浪;

五祭祖先,自天佑之,福运并行,图盛图强,天人合一,和谐共享;

敬畏而来,溯史渊源,感恩而聚,寻祖信仰,追古述今,矢志不忘;

佳肴珍馐,奠酒上香,敬慰告拜,源远流长,厚礼洁诚,伏维尚飨。

(网络编辑:阿炜)

(赵世华 恩施日报)
竹林青青,微风徐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