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婚嫁迎娶风俗
婚姻嫁娶,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自古以来倍受重视、讲究,既是一桩值得庆贺的喜事,又是非常注重礼仪的过程,表现的形式和手段非常隐喻,简单而深刻,鲁拙而不俗,风趣而文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现象。
平遥婚礼过程,多行“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俗称提亲。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如女方同意议婚,男家则以礼物相赠。古代以活雁为纳采物,雄雌雁永随相伴,择一而终,故取其象征忠贞不二,白头偕老之意。后来则以鸡鹅等代替,再后来演变为钱财物品。女家如接受,则可进行第二步问名”。
问名:男家请媒人询问女方性名及出生年、月、日、时命相八字取庚贴,再请星相士占卜双方生辰八字,如得吉兆,则可定婚。如双方生辰八字相克,则将女方庚退还。
纳吉:俗称订婚、定聘。问名后男方托媒人到女家通知定婚并赠送定婚物品,如戒指、玉镯、衣料等,一般以四件为宜,俗称
“四色礼”,取意“四喜”。男方长辈女亲还可随媒人到女家相亲。
纳征:也称纳币,俗称彩礼。即根据女方家提出的条件、要求,媒人从中通说撮合,男方送女方一定数量的钱币或各种礼物。之后,双方家长就可以亲家关系往来了。
请期:俗称送日子。纳征后男方家人选吉日,由媒人携往女家征求意见,双方一致同意后即娶嫁之日确定。
亲迎:俗称娶媳妇,即择良辰吉时,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旧时,亲迎的形式和程度较为繁琐。迎亲之日,新郎以羊羔美酒为礼,乘坐花轿,轿前有绫旗、红纱灯笼、吹鼓手,最前面有鸣放鞭炮等人,红旗挑大铜锣,鸣之以开通,后又加“状元及第”出巡仪伏,即华盖伞一,回避惮二,金瓜、铖斧、朝天蹬各一对,龙凤扇一双分列两旁,路遇婚嫁者遮之以避。新郎穿状元及第之帽服,还有盛妆打扮的男女各二人相随“叫娶客”,气派万千。明洪武皇帝曾传谕朝野:“文武百官路遇民间还亲之伍,应避于侧”。亲迎之日,女家要宴请亲友,至黄昏时,给新婚胸佩红花,肩披红绸。新娘着凤冠霞帔之诰命夫人服,同样盛妆打扮男女各二人,出叫做“送客”。并带赠送婆婆的礼物,其中手绢必须有,意在堵住婆婆的嘴,少讲闲话。新娘的父亲或哥哥抱新娘上轿,有“哥哥抱妹妹好活一辈子”之说。新娘上轿后向外抛撒嵌有硬币的馒头(下轿时亦然)。轿至新郎家门时,礼房人员一边向轿上方抛撒五谷,一边口中的吉庆语言念念有词,如“头撒天门开、二撒地门开、三撒新人下轿来,五子登科新郎官,苗条淑女是新娘……”。大门旁放置两把谷草,上面包上红绸,点燃草束以消除不祥之气。新娘背挂小镜,踏着口袋往回走,意为代代相传。新郎手执木制弓箭至院中央。新郎的父母跪拜先祖牌位,新郎新娘站定不拜。洞房门槛上平放马鞍,以祈求平安。床头预先放一柳条斗,新郎新娘进洞房后,把手抓之物都放进去。新郎新娘入睡前要喝拌汤,整夜不熄灯。三日内忌打扫。次日早晨新娘要拜见全家及村堂邻居。婚后十日新娘回娘家探望父母。
婚礼食品
①媒人馒头俗称媒人馍子,也称合婚馍子:迎亲前一日下午,女方送嫁妆到男方家。同时,要带上一个媒人馒头交付男方家,礼房人员将男方预先准备好的一个媒人馒头与女方带来的用红绳捆在一起,用红布包好,赠送予媒人带回家食用。意在感恩媒人撮合配对。媒人馒头个大,一般0.7公斤白面粉一个,中间放入一小块石头,即有心有意,实心实意。顶上模压一个红双喜字。
②贡日:女方送嫁时还要赠送男方家父母、爷爷奶奶“贡日”,平遥土语把高兴称为“贡”。男方家则同样以贡日回赠,一则表示亲家之间互相道贺,二则显示亲家母的面食手艺,以窥闺教之高.
③换面:女方送嫁妆时,要携用红纸包着的六两一包白面送给男方,男方以同样形式回予一包,当地叫“亲家换面”,供对方亲手捏岁岁饺子。
④净面鸡蛋:新娘出嫁时要修饰嫁妆脸面,称绞脸,女子一生只绞一次,表示已婚。以细丝线绞去脸、额头、脖颈上的汗毛。绞完后,还要用剥皮后的熟鸡蛋满脸滚动擦拭一番。
⑤面喜字:新郎新娘家均要在院内正面摆一“插屏”,设花堂或喜堂上面彩画着精致的“福禄寿”三星图,插屏前置“八仙桌”,上面靠着屏摆放一个约一尺见方的面粉蒸的“喜喜”字,有的喜字还配有龙凤。表示喜结良缘,双喜临门。
⑥油糕、糕小、糕灯:在平遥当地以糕来表示谐音高的意思,人往高处走,步步登高。办婚事,家家都制作“油炸糕”,要请亲朋好友的宴席上必上一盘。大家都吃糕,人人都能高。“糕小”,即用糕面捏制成一个坐着的大
⑦抱宝坐富:新郎迎亲启程后,新郎母亲要请坐在插屏前,新被子围身一只手端“岁岁糕”,一只手用筷子夹着吃,要有人专门问:“坐什么咧?”答:“坐富咧”,又问:“抱的什么咧?”答:“抱的宝咧”,又问:“吃什么咧?”答:“吃福咧”。女方也有这一仪式,但坐于闺女房,,怀抱女儿旧衣。岁岁糕,用糕面包红糖,捏成小圆饼状,经油炸而成。数量较新人年龄多几个即可。
⑧岁岁饺子:新婚之日双方家庭在天明之时都要吃“家饭”,合家团圆围坐一桌,庆贺喜事临门,长辈们并祝新人一些新婚礼节、新的家庭组成做人的要点。“岁岁饺子”是家饭席上的主要食品。岁岁饺子的形状不是过年时的两棱两角“相公帽”状,而是将圆形皮放上福子折成半圆形合口即成。数量上大大超过新人的年龄,不但全家吃,还要有一部分专门让帮忙的和邻居们“咬扎”。
⑨拌结汤:新婚之日的第二或第三日,请女婿与亲家登门唤女时,本族各户皆大欢喜,前来祝福,并设宴款待。设席时,先上齐凉菜,暂不上酒具,接着是每人一茶碗清汤面条,内有小饺子六个,面条象征铜钱串,饺子象征元宝。意为“新婿或亲家钱串套元宝,一年更比一年好”。按礼之规,本族有几门,上几次,但很不实际,第一次食毕,即由媒人说:“谢谢,都有了,说知了,后面的请拦下。”置司汤尝封于捧盘中,司礼人也乘势应答,随即撤茶碗而上酒具、热菜。
⑩叩喜菜:新婿或亲家宴席,捧盘人上菜时,捧盘人代表厨房师傅给新人或亲家声言叩喜,索讨喜洋,媒人将已备好的叩喜尝封给予。
⑾喜菜:荤厨在婚礼宴中为新人、亲家及贵客专门增上一道拿手菜肴,谓之加菜,借以讨取喜菜赏封,最多以三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