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神奈川大学讲座:《后钟敬文时代的中国现代民俗学》

引用:
原帖由 西北狼 于 2010-8-15 18:14 发表
所以,许多问题的见地还有待提高。
     像爱东兄讲的这个第三代学者对第二代和第一代学者的“反动”,这个产生了什么样的重大影响呢?现在的民俗学学科好像是群雄逐鹿中原,谁都可以来圈一块地盘。钟老离开之后,民 ...
很简单,这个反动所产生的影响,就是像你和我这样的小人物都可以在学术界发言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西北狼 于 2010-8-15 18:19 发表
有很大一部分是钟老的弟子,这个反叛最终能进行下去吗?比如叶涛。
一直以来北师大和中山大学是中国民俗学南北两个中心(当然中央民大等学校也不错),但相对来说,北师大好像实力更强一点。现在民俗学界稍微有点名 ...
呵呵,看来狼兄对中国民俗学现状的了解还停留在20世纪。
如今群雄逐鹿,哪里还有什么南北中心?

TOP

引用:
原帖由 西北狼 于 2010-8-15 18:52 发表
只有找到自己明确的研究领域,民俗学才能有大的发展前途。而和社会学的差别就比较明显了。这个无须多言。
这一点我不大同意。
什么叫“自己明确的领域”?这个领域是凭什么做出的划分?

我的答案比狼兄的答案简单得多:
1,民俗学永远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前途。
这门学科的非实用性,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是冷门学科。我们永远不可能让这门学科获得大的发展,我们只能力保它不死去。
2,民俗学永远不会找到明确的研究领域。
民俗学从一开始就只有一个大致的、模糊的领域,这个领域过去没有被明确过,将来也很难被明确。
民俗学能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只在于这些自称为民俗学者的人,能不能做出好的成绩,而不在于你划定一个所谓的领域。任何领域都是别人能进来,我们能出去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西北狼 于 2010-8-15 19:03 发表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爱东兄在讲座中提到的:
问题的提起
“他们首先是通过学术史的反思,否定了钟敬文时代对于民俗学史所作出的许多定论。”这句话具体指哪些内容,虽然能想到一些,但是感觉其中包含的内容不少 ...
呵呵,21世纪之初,还是出现了不少学术史的论文。
按照日本讲座的规矩,得列几篇参考书目,由于我手头资料不足,只好将自己随口能背得下来的几篇简单列了一下:
吕微:《“内在的”和“外在的”民间文学》,《文学评论》2003年03期。
吕微:《顾颉刚:作为现象学者的神话学家》,《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2期。
陈泳超:《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研究》,《民俗研究》2004年01期。
刘宗迪:《从书面范式到口头范式:论民间文艺学的范式转换与学科独立》,《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02期。
户晓辉:《论顾颉刚研究孟姜女故事的科学方法》,《民族艺术》2003年04期。
施爱东:《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北京: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
可以罗列的当然远不止这些,上列只是为了应付个形式。

TOP

引用:
原帖由 西北狼 于 2010-8-15 19:03 发表
“那么,这个新的学术时代,中国民俗学的研究范式将如何转型?缺少了强势领袖的中国民俗学,学术格局将会发生什么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带给中国民俗学怎样的未来?”这个也比较好,能不能说一下。...
菅丰教授有一段很精辟的话,刚好可以用来回答狼兄这个问题,兹摘录如下:

根据施爱东博士的直率的说明来看,寻求变革中的第三代研究者,正可以说是舍小异而求大同团结的。似乎现在完成了巨大的变化以后,这些小异又再度显在化了。在研究的方法、兴趣、目的、领域等任何一方面,合而为一都是困难的。因为在中国,学科界线今后也会不断溶解,民俗学的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如果以日本民俗学为他山之石的话,可以看到,统一对学术发展来说是反效果的。

处于这种变动期中的中国民俗学,今后各个小异之间也许将会发生获得主导权的竞争。如果没有发生的话,只会像日本民俗学这样陷入各自断裂的扩散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应该做的是与其他学科进行获得研究上的主导权的竞争。在这当中如果没有得到一定的成果的话,也许结果会是以下两种情况中的一种,即只能获得在学术界的边缘地位,或者从学术界被淘汰。日本民俗学正面临这样的危机。同时,美国民俗学等,也面临着完全相同的危机。在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学院化,进行学术的标准化,那以后被固定化而没有变革,因此陷入了民俗学的危机。另一方面,美国在20世纪中叶推进学院化,进行学术的标准化,进而在20世纪后半叶也发生了变革。即使是尝试了变革的美国,也在20世纪末陷入了不得不疾呼民俗学的危机的状况。

虽然在不同的国家,围绕着民俗学的历史、社会、学术状况、研究环境不同,不能进行完全相同的判断,但是从世界的民俗学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巨大学术革命以后产生的状况,也不能单纯乐观地看待。但是,我认为至少选择了“变革”的中国第三代研究者的行动是正确的。同时,我确信这将是有助于今后的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历史性事件。进而,变革不应该停留在发言权从第二代研究者转移到第三代研究者,以及民俗学的学院化、体系化上,今后应该也有不断继续的必要。同时,我从施爱东博士的报告里强烈地感受到了继续这种变革的决心。我认为,这次运动的轨迹,是日本民俗学应该从中国民俗学学取的重要课题。

TOP

引用:
原帖由 西北狼 于 2010-8-15 19:03 发表
钟敬文先生去世之后,一批青年学者很快结成一个新的学术共同体,开始了对传统学术史的反思。这种反思带有明显的反叛的意味。他们首先选择了将钟敬文先生拉下神坛,并由此瓦解了建立在钟敬文民俗学体系之上的既定格局。他们通过会议和宣传,重新划定了新的学术版图,掀起了一次学术革命。
这一部分所讲的“重新确立的学术版图”到底是怎样的?...
失去了强势领袖的中国现代民俗学,不断分化。
后钟敬文时代进入一个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
强势学术领袖一统江湖的局面目前还看不出端倪。

TOP

引用:
原帖由 5681968 于 2010-8-15 20:44 发表
“有很大一部分是钟老的弟子,这个反叛最终能进行下去吗?比如叶涛。一直以来北师大和中山大学是中国民俗学南北两个中心。”------这句话有点民俗学的自我意淫的味道,学术反思不要总搞些江湖划地盘的低级反叛。
“ ...
别的不说,研究对象的追究只怕不是做多了,而是根本就没做,或者没做到吧?如果汤姆斯气活过来了,我倒想问问他的意见。

TOP

第三代民俗学者的结盟主要是出于一种学术革命的需要,他们彼此之间在学术兴趣、研究领域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所以,这种结盟不是一种学术流派的结盟,他们在学术之外是非常好的朋友,可是,彼此却很能 在学术范式上达到充分认同,因此也很难 在学术对话中互相呼应。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必然分化。

可能是打快了,但一字之差,区别很大,虽然看看后文,可以猜出意思。

TOP

给个不成熟的也很难办到的建议

把所谓的第一二三代的有影响的,正在成长中的,列个谱系,大家给他们排个座位,不然的话,虽然人还是那些人,可是,一个研究者给他们的标签都是不同的话,研究的对话也就不太能够细化下去!
有多少个划分体系,就来多少个谱系,能让人一目了然,也好具体针对某个人展开对话!
既然是研究了,也就不要去理会那个被讨论的人的感受了,最好让他们也来说一说!当然,汤姆斯就不要打扰了!

TOP

学派,我一直欣赏芝加哥学派,一个众多学科互相结合的团队!
何必要为民俗学划一个地盘呢?只要它实实在在地有用于社会,能真真实实地反映研究者的学术追求就可以了!
第一二三代中各个人的研究的社会价值或许可以从其文字中系统的得到总结,但是研究者的学术追求和具体的社会思想呢?这是文字之外的东西!
他们可能都是思想大师,我们或许更应去发掘他们的思想内涵!
如果,民俗学界中的大师的思想被发掘出来了,还用思考民俗学的生存问题吗?哪一个学科不是这样的!牛顿先生和费孝通先生都是这样的!
但是,成为思想大师了,可能影响也就超出一个学科的范围了,牛顿先生和费孝通先生都是这样的!这样,社会影响自然也就有了!

TOP

班门弄斧,各位请勿见怪!欢迎板斧!

TOP

终于通过了注册申请,有幸在现场听到施老师的讲座,并在会后得到施老师的指点,找到了中国民俗学的大本营,激动!
施老师当天的讲座让初涉民俗学的我比较清晰地了解到现在中国民俗学的现状,受益匪浅。没想到在这里还可以更进一步从施老师和菅丰老师等前辈的讨论中学习到很多知识。
那么,在此想请教施老师一个问题:菅丰老师现在仍在运用历史民俗学的手法进行研究,那么我们中国的民俗学的的研究范式方法和日本的历史民俗学研究手法的区别在哪里,您做为第三代民俗学者中的“革命派”代表,试图提出的新的研究范式方法又是什么呢?请不吝赐教!

TOP

引用:
原帖由 sunny2010 于 2010-8-19 02:44 发表
终于通过了注册申请,有幸在现场听到施老师的讲座,并在会后得到施老师的指点,找到了中国民俗学的大本营,激动!
施老师当天的讲座让初涉民俗学的我比较清晰地了解到现在中国民俗学的现状,受益匪浅。没想到在这里 ...
羡慕啊!!!  欢迎小鱼儿来大本营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后溪男孩 于 2010-8-18 09:20 发表
把所谓的第一二三代的有影响的,正在成长中的,列个谱系,大家给他们排个座位,不然的话,虽然人还是那些人,可是,一个研究者给他们的标签都是不同的话,研究的对话也就不太能够细化下去!
有多少个划分体系,就来 ...
后溪兄的建议确实很难实行。
学术研究并不像外界所想像的,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尺度和标准,用这种尺度一量,就能把彼此的高下层次给量出来。
学术传承也不像曲艺界,入了这个门派就不能再入那个门派,接受了这种理论就不能再吸纳另一种理论。

定不了谱系,量不出高下,当然也就不能给人排座次。
就算你排出了座次,这个谱系或座次又由谁来发布?

就算你发布了,那些排在前面的未必买你的账,那些排在后面的,更是对你恨之入骨,下回见了面,大家都拿屁股给你看,那又何苦?

TOP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0-8-19 03:04 发表
羡慕啊!!!  欢迎小鱼儿来大本营
同贺!
欢迎小鱼儿MM加入民俗学论坛,还希望你能将自己见识到的日本民俗学的信息发到网上来,与大家共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