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千万次庆典”征文活动

引用:
原帖由 山田小子 于 2010-4-24 08:54 发表
我与民俗学的结缘很偶然。
     我本来准备考古代文学专业,在查询学校专业信息时,发现竟有个民俗学专业也招研究生(孤陋寡闻的很呐),一看名字就莫名的喜欢,感觉很亲切。男友是个很爱看书的人,他告诉我图书馆有 ...

文学女青年没什么不好,我初接触民间文学也是从文学进入的,呵呵~~
祝考研顺利!

TOP

引用:
原帖由 刘慧 于 2010-4-24 10:44 发表
近段时间由于比赛事宜,时间紧迫,不得不远离论坛这个每次我上来就下不去的地方了!但不来心里又痒痒滴!痛苦啊!今日长江非遗社周岁纪念日,虽然还有三千字的比赛材料没写,还是忍不住来这里看看了!
整整一年了! ...
祝长江非遗社周岁快乐!越办越红火~~~

TOP

在路上:不问收获,但需耕耘


                             我与民俗学
                                    (一)
    其实,因为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所以,对于故乡的一切问题自己都是如此的关心,在关心故乡的命运、思考故乡的未来的时候,自己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从何而来,故乡为何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这样的问题一直在折磨着我,这个问题也是促使我去不断读书来回答自己的追问,阴差阳错的是自己一天在书店里看到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与王铭铭先生《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这两本书,买下来看了以后,觉得自己是有点明白书中的道理,但也有很多的不明白地方。
    受这两本的书启发,两三年间,自己陆续地买下了很多书籍,历史学的角度:郑振满、陈春声主编的《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一书,此书的一个重点是把民间信仰作为理解乡村社会结构、地域支配关系和普通百姓生活的一种途径来进行研究的。赵世瑜的《狂欢与日常》则是其近十年来对民间文化与基层社会历史的初步成果。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还专门召开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历史学方法与立场”的小型座谈会,并出版了《民间何在,谁之信仰》一书。朱海滨的《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则从国家祭祀政策变化来看待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陈进国的《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则尝试从生活史、宗教史、家族史、思想史糅合在一起,来讨论作为一种文化系统和民众的生活方式的风水文化现象,是如何参与构建近世乡土社会的认同、分类意识,并影响社会文化秩序的整合。另外,陈进国的《隔岸观火:泛台海区域的信仰生活》跨越台海两岸的宗教文化现象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情况进行分析。滨岛敦俊的《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就江南农村社会共同体得以维系的“共同祭祀”问题进行分析。潘朝阳的《台湾汉人通俗宗教的空间与环境诠释》则将台湾汉人的通俗宗教现象以个案形式,呈现或彰著它们在台湾大地上面具现的空间结构以及与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杜赞奇在《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的华北农村》中为我们指出遍布华北的关帝庙将乡村精英及国家政权联络到一个政治领域之中。而《中国大众宗教》则可以被看成是海外研究中国民间信仰的优秀成果。
    人类学的角度:王铭铭的《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从象征与仪式的角度对民间宗教与大传统的关系、民间宗教的社会与文化分析、民间宗教与区域历史中的社会、民间宗教与现代化理论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王斯福的《帝国的隐喻》则提出地方性仪式和崇拜与政府及其正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入手以及讨论了地方崇拜所经历的改变。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推出了中山大学人类学文库,其中,陈晓毅的《中国式宗教生态:青岩宗教多样性个案研究》提出了青岩宗教生态系统的“三层楼结构”的解释路径。刘志军的《乡村都市化与宗教信仰变迁》则从山西平陆县张店镇为目标社区,思考乡村都市化与宗教信仰变迁的内在关联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推出了社会学人类学论丛,其中,回访再研究中张宏明的《土地象征:禄村在研究》分析了公共仪式的实践方式及其背后的观念,才是主导宗教仪式变迁的关键。梁永佳的《地域的等级:一个大理村镇的仪式与文化》展现了大理白族地域崇拜现象的等级结构。褚建芳的《人神之间:云南芒市一个傣族村寨的仪式生活、经济伦理与等级秩序》分析了傣族社会文化的经济伦理与等级秩序。
    自己在读了以上的书籍的同时,也深受我的一位中大人类学朋友的鼓励,07年,在他的引领下,自己在中大旁听了历史人类学的暑假班课程,一周的课程给自己的冲击应该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震撼。在他的鼓励之下,自己开始对故乡进行田野调查。
                                  (二)
    每一次走进不同的村子自己都会有不同的感受,07年开始到现在,自己的足迹遍及故乡的每寸土地,自己的心灵就不断的丰韵,自己的灵魂在不断的失重状态里慢慢找到了支点,自己的心灵、灵魂也终于让自己坚强。在自己的慢慢变得坚强的过程中,我对故乡、故乡的人们也相信一切会在故乡的人们的手中变好,因为,在我足迹所到过的地方,我看到了他们在艰苦的生活的里面隐藏着他们最最质朴的生活道理:不管生活是如何的艰难,都不要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在他们看来:“命长才能吃得饭多,而生活中的一切苦难都不过如此”。因此,故乡的人们也教会了我该用如何的态度来看待生活的苦难与挫折。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故乡的人们,是属于生活在这个社会最底层的群体,他们是属于被言说、被实验、以及被解剖和被误解得最厉害的群体,但他们不管是被被言说、被实验、以及被解剖和被误解,但他们依然按照自己的生活信念、生活方式生活——生活是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生计的奔波、操劳所组成——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账本,踏实质朴勤劳坚强忍让是这本账本最核心的内容,而这本账本最核心的内容也回答了什么是幸福、以及人生的意义。因此,在一些事情的外面,外人可能会想当然地想象乡村的人们的思想是如何的认识低下、乡村的人们的生活是如何的没有质量,乡村的人们的一些行为是有些不可理喻,但不管外人是如何的理解,对于故乡的人们来说,这些都不是最重要,在故乡的人们看来,生活的继续才是最重要的,关于什么是质量、什么是底下、什么是不可理喻,故乡的人们自有自己的看法。也许,用心底无私天地宽来说说故乡的人们会是贴切的。
    我很幸运,我有幸在不同的村子里倾听到乡人们的声音,并且,这些声音将会在我身上越聚越大,它们终将汇成一条声音的河流来洗涤我身上的俗世尘埃,灌溉我已将干涸的心灵,浸润我那本已麻木的灵魂,它们让我得到升华,我相信,我将重新回到乡人们的行列中去,一起喜怒哀乐、一起生老病死,最后,我的血液里充满了浓浓的乡愁,而那将是一种境界。
    虽然我不能完全回答什么是人生,但故乡、故乡的人们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
                                   (三)
    自己独自行走在乡间的田野,与耆老深度访谈、收集地方传说与碑刻、观察民间信仰;同时自己又伏案研读,沉迷于民间信仰、地方传说以及宗族的相关书籍,一些问题是渐渐地变得清晰,这些最终让自己提起笔来就地方民俗、民间信仰进行记录与叙述。
    在这个记录与叙述的过程中,疑惑与不解常常相伴随,例如,能不能把民俗放在地方社会历史的长时段之下来考察地方民俗,这样的考察可否得出地方民俗的内在传承机制;地方民俗的复兴是不是应该把在具体的时空中进行考察,在这些地方民俗复兴的背后是否有什么值得我们反思的呢;同时,地方民俗的复兴是一个各方博弈的过程,这个博弈的过程有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再次进入了书海中以及田野中。幸运的是,自己在2009年在田野调查中得一地方长者不吝,赐一民国地方宗教科仪书抄本予翻阅,这抄本加深了我对地方民俗与民间信仰的认识与把握,而自己的疑惑与不解也开始慢慢有了一个答案。
    同时,自已因缘际会,有幸参加了民俗学界于2009年8月在珠海召开的第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的议题从地方民间信仰的个案研究、民间信仰的文化遗产化问题、口头传统与文献中的民间信仰对民间信仰进行讨论研究,这次会议给予我最大的收获是让自己的视野进一步扩大,并且会议提供了一些颇有意味的问题。“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公共文化? 我们今天建构公共文化的努力,是否最终会与我们谋求个人福祉的努力相违背? 在文化遗产化的时代,民俗学究竟能做什么?应该如何参与到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怀之中?同时又不丧失民俗学自身的主体性?”让我明白自己行走田野的意义会是什么!
    回想过去,细看未来,伏案研读与行走田野依然是我人生道路的无悔选择,正如马克斯•韦伯在《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的演讲中所言:“我们唯一还能做的或许只能是:为一个更伟大的时代之来临驱马先行!我不知道这是否就是我们这一代在历史上的地位,我所能说的只是:催人苍老的并不是岁月,一个人只要时时具有天赋我辈的伟大激情他就能永葆青春。”
   而这不知道以上这些事情是否可以算得上是我和民俗学故事或缘分。


[ 本帖最后由 zjhong1978 于 2010-4-24 13:16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zjhong1978 于 2010-4-26 14:59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回复 48# 的帖子

又是一篇好文,越来越精彩了

TOP

回复 49# 的帖子

龙哥的雄文呢?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回复 49# 的帖子

不敢不敢,请多指教。
只因追问,也因为喜欢而误打误冲进这片田野,而被田野中的风景迷住了。

TOP

民俗学真的是博大精深!可供畅游的空间实在是太广阔了!瞻仰雄文,血不由得要沸!我们这些小辈们脚下的路还长的很呐!热情期待更多雄文!给童鞋们前行的路上多竖几根标杆吧!

TOP

学生认为研究民俗学最大的好处在于了解自己以及周围的生活,正确给自己人生价值做出定位,了解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受着什么样的衣食住行习俗熏染,应该怎样过好自己的生活。不管是物质的民俗还是精神的民俗都能为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指明道路,使人们更好地生活,民俗学是一门很实际和实用的学问,我想学好它不是为了达到什么功成名就,金钵满盈,利益驱使只会亵渎这一神圣高尚的学问,我最渴望的是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了解生活给予我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足够了,  我从民俗学学习中重拾了自信,找回了自我,非常愉快,荣幸之至。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能挖好自己的那口井,走得更远!   
切身体会。  请各位老师同学包涵包涵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引用:
原帖由 zjhong1978 于 2010-4-24 12:25 发表

                             我与民俗学
                                    (一)
    其实,因为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所以,对于故乡的一切问题自己都是如此的关心,在关心故乡的命运、思考故乡的未来 ...
细细读来,很为学长的诚挚打动
“这些声音将会在我身上越聚越大,它们终将汇成一条声音的河流来洗涤我身上的俗世尘埃,灌溉我已将干涸的心灵,浸润我那本已麻木的灵魂,它们让我得到升华,我相信,我将重新回到乡人们的行列中去,一起喜怒哀乐、一起生老病死,最后,我的血液里充满了浓浓的乡愁,而那是将一种境界。”
田野不仅丰富了案头研究,更丰富了学者的人生啊

TOP

我想学好它不是为了达到什么功成名就,金钵满盈,利益驱使只会亵渎这一神圣高尚的学问
这位童鞋一看就知道是个好孩子,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你这样的
坚持下去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木兰山人 于 2010-4-24 14:47 发表
龙哥的雄文呢?
小波说的是,龙哥你也来写写嘛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志娟 于 2010-4-26 12:47 发表


小波说的是,龙哥你也来写写嘛
活动发展到今天,我才发现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
龙哥貌似一直都在加柴火把火往别人身上引,自己咋就没怎么燃烧嘞
某人称得上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初试身手 于 2010-4-26 01:54 发表
学生认为研究民俗学最大的好处在于了解自己以及周围的生活,正确给自己人生价值做出定位,了解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受着什么样的衣食住行习俗熏染,应该怎样过好自己的生活。不管是物质的 ...
民俗学确实能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历史及日常生活
但“了解自己”,“正确给自己人生价值做出定位”“应该怎样过好自己的生活”大约很难,也不是民俗学题中之义
参悟人生问题么,需要的是阅历和机缘

TOP

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岚浅小弟总喜欢把火往我身上烧啊。。。

我写东西不好看啦,不想脏了你们那澄澈的眼。。。

TOP

回复 55# 的帖子

好孩子谈不上    不是装嫩  莫怪莫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