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日报 》( 2012年05月28日 16 版)
CFP
CFP
CFP
CFP
区别于欧洲文化、美国文化,中国文化被一些学者称为世界文化的“第三极”。面对当代文化缺乏足够的定力,模仿、照搬之风盛行,如何弘扬、传承中国文化成为高校不可回避的任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利用新媒体奏响了高校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序曲。
《侠》——“中国功夫”是一招一式还是一种智慧和精神?《茶的传统》——中国茶文化的前世今生究竟是怎样的面貌?近日,几部有关中国文化的DV短片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学生中掀起一股“中国风”。这些热映的短片并不是中国人拍摄的,而是由波士顿大学的学生们在2011年首届“看北京”中美青年DV计划中拍摄的。短片的热映使得今年报名“看北京”的美方学生骤增,组委会不得不临时增加名额。
“看北京”:
一条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新路
2011年8月,北京的夏天酷热难耐。
在宏伟庄严的故宫大殿外,在青砖黛瓦的老胡同里,在什刹海车水马龙的喧嚣中,在雍和宫烟气缭绕的静谧下,有那么一群人让人好奇。他们都是两两一组,一中一洋,扛着摄像机,背着照相机。他们时而迅速地用镜头记录最不起眼的市井俚俗,时而停下来趴在地上拍摄人来人往的匆促脚步,时而将视线转向天空,捕捉转瞬即逝的云光霞影……
他们就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和美国波士顿大学联手举办的品牌活动——“看北京”中美青年暑期DV计划的参与者。
2011年8月23日,9位美国青年拍摄的“美国青年眼中的北京”短片作品,在百老汇电影中心举行了展映。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茶香四溢的北京,是侠文化下的北京,是传统和现代交融的北京……“看北京”搭建起了中美青年交流的桥梁。
2012年8月,第二届“看北京”中美青年DV计划又将拉开帷幕。
“这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行动的序曲之一。通过新媒体的力量,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送出国门,这相当于另辟了一条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北师大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谈起活动的收获时说。黄会林是北师大资深教授,是第三极文化理论首倡者,更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身体力行的先锋。
第三极文化:
为中国文化定一个坐标
“有超过1/3的外国观众一点也不了解中国电影,仅有1/5的被调查者较为关注中国电影,最受欢迎的中国电影类型只是功夫片和动作片,最喜欢的演员还是成龙和李小龙……”
这些乍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的数据,源自今年黄会林面向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2011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报告”。
“中国电影基本还是在家门口徘徊,海外市场式微!”在国人沉迷于中国电影频频现身海外各大电影节而喜不自胜时,黄会林如此告诫电影人。同时她深刻意识到,电影作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最生动的媒介都如此“黯淡”,其他传播途径更让人不容乐观。
实际上,黄会林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思考早在上世纪末就开始了。早在1999年,黄会林就在业界呼吁“中国文化进入了复兴时代,希望能早日汇成一股澎湃的春潮,引发全民族的文化自觉”。
黄会林目睹了现今中国当代文化缺乏足够的定力,模仿、照搬之风盛行所带来的一系列乱象。一种危机感让她几乎坐立不安——中国文化似乎找不着北了!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中国文化重新定一个坐标!这是黄会林头脑风暴的产物。很快,2010年7月,一个崭新的概念被提了出来——第三极文化。
何谓第三极文化?“如果认为欧洲文化、美国文化为世界文化之两极,则中国文化可称为世界文化之‘第三极’。”黄会林如此解释。
在黄会林看来,第三极文化的内涵,体现在今天依然有着鲜活生命力的传统文化的几个方面:尊重和维护人的价值之人文精神;标举“君子为上”的道德品格、精神气节;强调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道义担当;崇尚“和合”的世界观、人生观、宇宙观等。
美行天下:
打开通向世界的窗户
在黄会林提出“第三极”文化理论之后,北京师范大学接连有了几个“大动作”:举办第三极文化国际论坛并出版“第三极文化”论丛;召开“从孙中山到乔布斯:新媒体时代中华文明的现代传播”国际研讨会,美国前总统卡特应邀出席;携手法国电影学院启动“法中艺术教育项目”……即将发布的首部中国电影“银皮书”——“2011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更是引来业界期盼的目光。
黄会林看准了中国电影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最好的“放大镜”,所以格外重视电影的传播力量。然而,这个“放大镜”也有自己的短板和瓶颈。
“首先在于剧本,其次就是文化、精神层次的提升。这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是同一个道理。”在黄会林看来,学术和创作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两只手,通过这两只手,中国文化才能打开通向世界的窗户。
学术这只拳头由影视以及文史哲等一系列社会科学学科合力攥成。北师大优化资源,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
由北师大领衔推动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正在加快步伐。在美国创办的英语杂志《今日中国文学》已于2010年创刊,面向全球发行。现在汇集中国最优秀文学作品的“今日中国文学”英译丛书的翻译、审读工作也在紧张筹备中。
对此,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副校长、文理学院院长博文理曾说:“从中国的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中,我们能听到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进述自己的中国,通过中国的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的视野来审视中国人的中国。”
2006年创刊的我国第一本面向海外发行的全英文哲学类专门期刊《中国哲学前沿》也已成为世界学者了解中国哲学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重要平台。
2012年4月,由北师大与美国威廉玛丽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正式揭牌,这象征着北师大播撒的又一颗中华文化的种子,在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落地生根——这已经是北师大在海外合作建立的第七所孔子学院了。
“传承九派,美行天下”。这已然成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傲然姿态,也成为了北师大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所践行的文化精神。对此,黄会林感慨道:“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更是我们心中一个美丽的中国梦!”
本报通讯员 祁雪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