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致高校论坛各版主的建议

致高校论坛各版主的建议

致高校论坛各版主的建议




        民俗学今日气象有赖于几代学人筚路篮褛,上下求索,尤其是上世纪初期由北大发起的歌谣运动,影响深远。学术根脉,薪火相传。黄钟大吕,迄今余音未绝。至今仍有不少现实启示,一门新学科的建立,除了需要民间情怀,国际视野,学术情操,以高校为基础的学科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现今国内一些高校开设了民俗学,民俗薪火,已成燎原之势。但因囿于一地一校,各高校之间互动联合明显不足,并日渐成为阻碍中国民俗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基于此,我们发起了民俗学论坛中的校际联盟版块,惟愿提供一个交流沟通整合的平台,共同营造中国民俗学健康持续发展的学术氛围。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增进相互了解和加强互动,建议本校版块陆续开出主题系列贴,其中应包括和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① 学科点简介,此主题要求置顶。

② 招生专业和研究方向简介,含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③ 相关专业硕士导师和博士导师简介。

④ 本校民俗学社、民俗学会、民俗学沙龙等学生团体的简介(如有)。

⑤ 在校硕/博研究生简介,含个人基本情况、所学专业和研究方向、学位论文选题或选题意向、田野实践或经历。

⑥ 本校民俗学科研教学活动、田野实践或动态资讯的即时发布。

⑦ 本校师生的研究动态,含专著题录、论文摘要或全文、田野研究报告等。

⑧ 本校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精品课程简介。

⑨ 本校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阅读书目或推荐书单等。

⑩ 建议版主适时组织问题讨论和学术对话,可以在本校版块或校际联盟版块发起讨论和辩论活动。



        欢迎各位版主和高校师生补充和完善本建议。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2009年1月1日



TOP

此帖根据ADMIN提供建议修改而成,主要是向大家提供一个版块主题设计,其实也是一个民俗学学科点应备的特质。

当然,有些不好听的话就没说了,譬如网络道德、学术道德之类的,相信大家!让我们共同来呵护这方美丽的家园!

TOP

还是英古下手快,这个帖子做得很及时。希望各版主都能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出点东西来。我们愿意为大家提供一切能提供的帮助!
祝各高校版块09年都能折腾出个新气象来!

TOP

相信每个真正热爱民俗的学子都会向两位所希望的那样,为中国民俗学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TOP

嗯,支持版大的建议,等于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术,沟通研究的平台。

TOP

严重同意!大家牛年都折腾起来吧!

TOP

学校是基地,教师是导师,关键是激活,重在参与,畅所欲言,碰撞争鸣,成为一个磁场……

TOP

为了民俗的明天,让我们大伙共同努力吧!

TOP

引用:
  欢迎各位版主和高校师生补充和完善本建议...
高校论坛尚处初创期,真地需要大伙儿集思广益,共谋发展。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都有本校的民俗学会或民俗学社,北大的陈泳超老师和几位民俗学界的老师联手创办的【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和华东师大田兆元老师创立的【海上风民族民间文化论坛】开风气之先(应该还有我们不怎么熟悉的校内团体和校内BBS),许多学友和师生都投身其间,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心得,可以进一步交流和共享。

此外,民俗学界这几个论坛怎么互动、呼应和发展,以期形成各自的特色和风格,相得益彰,也是大家需要协力和共谋的。

诚然,论坛需要日积月累,坚持和恪守也非常重要……

TOP

回复 1# 的帖子

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TOP

借用胡总书记的指示,“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建设好民俗学论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民俗学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

大家都加油!

TOP

响应楼止号召!
趁油价大跌时多加点油呵!

TOP

强烈支持!

TOP

愿民俗学的明天更加辉煌!

愿民俗学的明天更加辉煌!
新手刚上路,现在处于熟悉阶段。

TOP

你是家园!
这也是家园!
是你的家,也是我的家,大家的家。
家园欢迎家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