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2015年08月01日 08:56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王茜
比起“吃人”的妖,我胡巴是最萌萌哒的哦!孔祥辉作
□口碑与票房齐飞的《捉妖记》,是继《大圣归来》后再度引爆网络和社交的新话题□电影中人妖共处的世界,小妖王、捉妖师之间的纠葛故事,也引起许多读者的好奇
【编者按】
《大话西游》唐僧有句话: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这似乎是暗示我们,任何的事物只要跟亲情沾了边,就会有感情。
妖精也是有感情的。哥斯拉、半兽人、史茅戈……提及电影里的怪兽,你是不是首先想到这些?长期由好莱坞占据的魔幻电影江山,如今也有国产怪兽来跑马圈地了。
最近火爆暑期档的国产电影《捉妖记》,让人看到了中国风“萌妖”胡巴萌翻大众,堪称史上最萌的小妖精。
不管是《捉妖记》,还是即将上映的《刺客聂隐娘》,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民间文化土壤里尤其是市井传说、白话小说极具生命力、影响力的“妖的世界”。
那些曾经激发我们无穷想象力的妖的故事,那些在凡尘世界有着不同命运的异类形象,都无声地伴随了我们的成长,也将继续影响我们对真善美和诡谲人世的认识和再创造。
有观众认为,《捉妖记》的故事和《大圣归来》和《聂隐娘》不同,它并不是植根于传统的故事和人物,在这个基础上演绎发挥,它是一个全新的故事。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谭伟教授的话说,就是用喜剧的方式讲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小妖王“胡巴”以外,在银幕上还有很多“妖”,比如《画皮》里的小唯,雷峰塔下的白娘子,魅惑商纣王的狐狸精妲己,而这些“妖”,都是在传统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故事里的典型妖怪代表。
这个夏天,除了《捉妖记》,八月下旬即将要上映的侯孝贤新作《刺客聂隐娘》,其女主角聂隐娘也是一个妖气十足的女精灵。
千百年来根植于中国民间文化土壤的“妖”,似乎回来了。它的归来,说明什么呢?
白话小说中的“妖”更知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谢谦教授介绍说,妖、怪、魔、鬼的故事,自古就是文人采用的一个题材之一,最早能看到的是晋朝干宝所作的《搜神记》,而在以后,从唐、五代时期的笔记体文言小说到明清时候的白话小说,这类志怪小说也有不少体量。
不过,就这些小说中塑造的形象的知名度和流传度而言,传说和白话小说中的“妖”要知名得多。
有网友对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妖怪”做了一个分类,其中,狐狸、蛇、花草都是常见的妖的原形。而这里面,最知名的就是“狐狸”,“狐狸精”也已经成为了一个专门的词汇。最有名的狐狸精,就是《封神榜》里面的妲己了。故事里的妲己挑唆纣王不事朝政、残害忠良、鱼肉百姓,纣王的昏君形象有一半要归在那条九尾狐狸身上。
说起另一类蛇妖,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白娘子。南宋年间,白娘子找到许仙报恩。在后来的传说里,白娘子是有情有义的善女子,和一般妖“邪”的形象相去甚远。而同一个故事里的小青,一开始是男妖,后来化作女身,作为白娘子的侍女随侍左右,到底算男妖还是算女妖就见仁见智了。
四大名著里的《西游记》中,妖更多。在孙悟空被封神以前,以“灵猴”身份在花果山占山为王,和牛魔王称兄道弟的那个时期,也挺像“妖”的。
故事里的“妖”形象丰富多彩
谢谦介绍,从《搜神记》后的笔记小说到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志怪类的题材一直都有一席之地。宋朝时编纂的《太平广记》里也按“妖”“神”等专门列了一类。故事里的“妖”形象丰富,有的侠义,有的妩媚。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千把字的小文总能看得读者浮想联翩。
为什么志怪类的题材一直存在而且一直在民间传说里有一定的市场呢?谢谦说,因为在古人的眼里,这些事情都是真的,历代的笔记小说里的志怪故事都不是作者编纂杜撰的,而是听说、耳闻、目睹,然后记载下来,听到的故事是什么,便是什么。
换句话说,以白娘子的故事为例,民间百姓和作者都相信,在雷峰塔下面,的确真的有湖妖。蒲松龄写《聊斋志异》,自己也相信书生在荒郊野外,会有女妖找上门来。
而志怪类的小说创作,最简单的动力就是对这些道听途说的、超自然的故事的好奇。而在这些故事里都是女妖比较多,也跟当时人尤其是读书人的审美情趣有关,“这都是中国男人的白日梦嘛”。
对现实人生和人性的反思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谭伟教授认为,在志怪类的小说里,仍然能通过妖的故事看出作者对现实人生和人性的反思和反照。妖亦正亦邪,有善有恶,妖和人的故事能不直接批判现实,却也能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也比较容易让读者接受。
但是对民间百姓来说,妖、怪的传说代代相传,可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故事是现实问题的折射。古人并非无神论者,尽管《论语》有云“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古人总体来说是泛神论者,相信万物有灵。
谭伟认为,这种信仰也是对自然的一种敬畏,“古人对不能解释的现象进行了分类,是一种认知,也是一种敬畏和尊重。”比如古人认为山里有山精树妖,为了不让山精树妖之类的对人有危害,就不要去过度破坏山里的环境,不要遭受自然界的惩罚,也是对自然的一种尊重。
妖精怪魔 莫要傻傻分不清
【妖】
《说文解字》里,“妖”指“地反物也,从示,和神同类”,所以“反常怪异的事物和现象”,就是“妖”最初的含义。在志怪类小说里,妖常指自然界的任何动物、植物甚至是工具,吸收天地精华,能够幻化成为人形,甚至得到人智。
【精】
“精”常常和“妖”连用,称为“妖精”,也就是说,在很多时候,妖和精是不分的。如果硬要分的话,有人认为妖是动物修炼而成,而精是植物修炼而成;也有人认为精是还不能幻化成为人。
【怪】
“怪”就是违常规的意思。《说文解字》中,怪,就是异。怪是负面的形象,一般不是幻化成人,所以才叫怪。也有人认为,“怪”一直被视为不祥之物,但和“妖”“魔”等比较,其危害力似乎不及其他。
【魔】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魔就是鬼的意思。在佛教里,习惯将一切扰乱身心修行,破坏行善积德的人以及心理活动均称作“魔”。虽都为异己的代表,但妖与魔还是有些许区别,“妖”还有正有邪,而“魔”则全是负面的形象了。
【鬼】
根据《礼记》的记载: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为鬼。一般被认为是人死之后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