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思想和开始的行动:走近冯骥才先生(七)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思想和开始的行动:走近冯骥才先生(七)

31



“抢救与普查: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我们要抢救的民间文化遗产时指农耕时代所创造的文化财富。不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心产生的民间文化。这一点很严格,不能含糊。民间文化包含得很广泛。它包括农耕时代民间的文化形态、文化方式、文化产品,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遗存。”先生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尽管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不断推进,这样的问题也在日益深化,但总还没有解决好。关键是,大众对为什么做了解了,但怎样去做,做什么都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即使是知道了做什么,怎样去做,也因为各地情况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去对待。在这个问题上,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保护者的思想意识问题。这个“保护者”应该包括几个方面:政府、专家学者、传承人、大众。目前这样复杂的一个保护团体,最难解决的莫过于大众了。如何让大众接受你的保护方法,如何让大众参与保护,如何让大众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并对文化遗产产生情感的接受。这非常重要,如果只是动用了前三者的力量,有了政府支持有了专家学者的指导,有了传承人的传承,但大众却不接受,一切的保护工作都没有完成,或者说这样的保护将是很不彻底的。所以,怎么保护一定要从大众哪里征求意见,并从大众那里获得支持。而支持的根本在于大众对文化遗产内心的认同和文化自觉。




32



先生说:“我们的古村落不仅有它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价值、见证价值、学术价值、审美价值、欣赏价值,多方面的价值,最重要的一个价值是它的精神价值。”这可谓道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质。如果说历史文化价值、研究价值、见证价值都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那么审美、欣赏则都属于精神价值范畴,这两个范畴对古村落的保护都能提出很多要求。而且古村落也可以为它们提供很多宝贵的资源。两者都不可或缺。没有了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古村落,它本身就会缺少审美价值和能够带给人们的精神价值。我们通过对古村落的考察体悟了其古老的历史,通过对它实地的认识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故,以及其中留下的故事包含的悲欢离合,我们从理智到感情都受到了重大的感染。通过一个古村落我们就能懂得文献懂得文字里的智慧。


所以,我们明白当我们留住了这些古村落的时候,我们实际上留住了整个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的历史。我们是在未来做功德。




33



“全球化就是一种文化的同质化,就是要把你的文化都变成它的样子。”事实就是这样。当大街上都是红头发绿头发的时候,我们觉得我们离自己远了;当到处都是当众亲嘴接吻的行为时,你觉得自己的文化远了;当洋节在不断地进入我们的文化,当我们对自己的传统节日已经没有多少激情时,我们的文化远了。全球化打开了我们的眼界,也开启了世界进入中国的大门。地球在成为村落,人们的交往如此便捷和方便,文化的交流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统一化一体化同质化的文化正在大面积生长。


我们文化的独特性在哪里?我们文化的多样性如何得到体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