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第二屆 福全台灣民俗文化研討會
民俗與空間: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對話
詳細事件資訊
時間:2013年09月28日,09:00至17:30
地點: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設計學院設計館 853視聽教室
一、緣起
《文化資產保存法》包含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兩大範疇,其中「民俗及有關文物」類別,概可分成風俗、歲時及信仰三大項,內容涵括了台灣不同族群的生活習慣,如結婚、生育、成年、喪葬之「生命禮俗」;或過年、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五年祭、豐年祭等「歲時節令」;以及最具台灣地方特色之「信仰習俗」,如宗教、民間信仰所屬之祭典科儀及祭器、文物等。
透過對生命的尊重,將個人所經歷的不同人生階段,逐漸衍生並約定俗成地成為豐富的生命禮俗。而配合自然節氣與傳統生活的各種節日,反映出族群作息與四時互動而生的的民俗活動。加之最具包容特色的宗教信仰文化,如進香遶境、暗訪、建醮搶孤、送王船、矮靈祭、平埔夜祭…等慶典,都充分反映出台灣社會豐富而多元的文化生命。
截至2013年4月止,各地方政府完成登錄之「民俗及有關文物」計有:雞籠中元祭,平溪天燈節,頭城搶孤、竹塹中元城隍祭典,褒忠亭義民節祭典,苗栗賽夏族巴斯達隘-矮靈祭、白沙屯媽祖進香,台中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鹿港魯班公宴、邵族年祭,口湖牽水狀、鄒族戰祭、七娘媽生作十六歲、大目降十八嬈、佳里北頭洋平埔夜祭、傀儡戲謝土出煞,東港王船祭、台東卑南族大獵祭,澎湖傳統蒙面等。
作為有形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本次會議將以「民俗與空間: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對話」為主題,擬以「空間」作為聯繫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橋樑,期望透過跨域的交流與討論,對於台灣傳統空間文化的多元豐富特色,銜接起「民俗」等無形文化資產與「建築」、「聚落」或「城鎮」等,甚至跨都市間的內在關聯。希望藉由本次研討會議的舉辦,提供跨領域的專家學者一個溝通平台,藉以激盪、並引領出新的文化資產保存思考與價值。
二、研討會時間:2013年9月28日(六)
三、研討會地點: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設計學院設計館 853視聽教室
四、主辦單位:福全文化學院、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台灣文化資產學會
五、參加資格: 國內外相關民俗、文化資產、空間研究之學者專家、政府機關相關單位、及各大學相關系所師生者優先錄取。
參考網址
http://www.arch.ntut.edu.tw/bin/home.php
活動地圖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設計館853:10608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一號
會議網址:
http://www.arch.ntut.edu.tw/files/14-1055-38662,r173-1.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