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a-哪吒网友:
您对卜元、刘婷《新闻民俗学》一书发帖点评:“赶明儿大伙儿都写,厕所民俗学、马桶民俗学、建筑民俗学、音乐民俗学、餐馆民俗学啊,泡妞民俗学……选题多啊!”
此帖已由“豆瓣网”网友转达于我,现简答如下:
由来帖内容判断,君不是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学者或从事民俗采风实务的工作者,也没有读过拙著《新闻民俗学》。这样,就不能不先说几句民俗学常识方面的话。
我们在《新闻民俗学》里指出:“民俗学并不是以经济学的视点研究物质文化的,也不是以文化学来关照精神文化的。民俗学的硏究对象不是、也不可能无所不包。民俗学是以搜集、记录、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域民族的人民大众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中所蕴含的独特文化习俗及其稳定、传承、交融、变异规律的科学。”
Deva-哪吒网友所说的“厕所民俗学、马桶民俗学、建筑民俗学”,属于居住民俗范畴。中国的如厕习俗文化,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村人与家畜粪便过去露天加黄土沤化,为庄稼施有机肥料的生活方式,由于沼气、天然气、太阳能、电能的逐渐普及与推广,已转上或将转上绿色的循环经济轨道。城市家居凡130平方米以上住宅设主卫、客卫;城市公共卫生间,提出为女性增加蹲位;马桶的样式、结构、功能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等,民俗学学者不仅要研究如厕习俗的传承,也要关注如厕习俗的变异。如厕习俗的变异的事实,凡具有新闻价值者,记者和媒体理所当然应加以报道。新闻民俗学探索其中的传播规律,将其作为选题,没有什么可回避的。
关于建筑民俗新闻题材,我们在《新闻民俗学》第六章天人合一报道原则的第四节天人合一的建筑风水报道,有较为系统的论述。我们认为,“建筑居住空间,是人类抵御风寒、野兽侵袭,解决生存与安全条件的必然选择。建筑空间样式的变化、创造、革新与传承,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社会生活的群体智慧与习惯。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在居住布局形制与建筑民俗上有着充分的展现。‘建筑就是凝固为物体的人生。人生在客观事物中体现得最全面、最完整、最生动具体的,莫过于建筑’中国传统的建筑体系与阿拉伯系、南亚系、西欧系、北非古代系(含西亚、北非、古埃及等)有显著不同的民俗文化个性,外形为上栋下宇、前后两坡、木架大屋顶,内涵则贯穿的是有生命的哲学——天人合一的风水学。中国传统建筑体系是中华建筑天人合一观的物化形态。天、地是客观的自然界,人是融入、参入天地的有主体意识的人;主体(通过居住)融入客体(自然界),‘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客观浑然一体的和谐状态,便是天人合一的风水佳境。世纪之交,中国在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宏观规划失衡、生态负荷超载、城市功能紊乱、人居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积累,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房地产市场利润最大化与公共权力高度私人化的相依相傍、亦步亦趋和否认、蔑视、违反天人合一的建筑风水学规律,是其中举足轻重的因素。报道城乡规划、城市建设、人居环境和建筑新闻需要猛醒与回归,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轨道上来。”
Deva-哪吒网友所说“餐馆民俗学”,属于饮食民俗范畴。中国的城镇化、市场化正在以前所未有规模推动各民族各地域饮食文化的越迁、交流、融合。饮食民俗文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我们不光要关注“洋餐”的进口与风靡,更有系统整理、研究、传承、推广中华民族各种菜系特色的重大历史责任。对于中国饮食民俗文化的变动、成果,媒体作为新闻加以报道,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Deva-哪吒网友所说“音乐民俗学”,属于非物质形态的民族娱乐风俗文化范畴,中国各民族各地域的戏曲、民歌、舞蹈与民间乐器、音乐等,都与音乐习俗文化相关。
中国的音乐、歌舞,由来极久。1973年,考古人员在清理青海大通县孙家一座新石器时代马家窑型墓葬时,出土了一只绘有舞蹈纹饰的彩陶盆。陶盆内壁上部,均匀地画着三组原始人类的舞姿。每组五人,皆头垂发辨,腰条兽皮而后股骨部位拖兽尾,正并列挽手起舞。舞蹈者脚下画着四条平行带纹,三组舞蹈者之间用弧形带纹相隔。如若盛水晃动,会给观者以舞蹈者摇曵曼烂之感。它是对中国原始先民歌舞娱乐的写真。此外,1984年—2001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遣址发掘出土的30多支截取仙鹤(丹顶鹤)尺骨(翅骨)制成骨笛,迄今已有7800—9000年的历史,其中M282—20、21号骨笛出土时分置于墓主人的左股骨内、外侧,“骨质最精美、制作最精湛、工艺水平最高、音质最优美”。这30枚骨笛,隐伏着中国原始人类音乐、咏歌的文化信息。
传说,“伏羲作琴”。([唐]徐坚《初学记.乐部下》358页引《琴操》)“女娲作笙簧”。(《世本》张澍稡集补注本)。相传黄帝时代的乐官叫伶伦。《国语.周语下》:“伶人告和。”韦昭注:“伶人,乐人也。”《诗.邶风.简兮序》:“卫之贤者仕于伶官。”伶官,就是乐官。黄帝时代已经有鼓。“舜作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史记.乐书》)。“舜作箫,其形参差,以象凤翼”。([汉]应劭《风俗通》)《尚书》记载舜提出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以及夔回答的“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顾宝田、洪泽湖注译本第17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是中国最早的诗(有韵而可吟诵)、歌(以声腔唱)、音乐(击磬)、舞蹈(表演动作)四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并有歌舞、戏曲行动组织者(乐官䕫)的文字记载和理论阐述。诗表达的志向,歌咏的言语,乐声与歌声相依,音律与歌声相和。八音相克相谐,不失去伦序,神与人借此应和交融。“石”,即中国民乐—磬。翩翩起舞的“百兽”,笔者以为是戴着兽面或以兽皮为装饰物(如青海彩陶的原始人系兽皮舞蹈那样)的表演者,也可能杂以经过人工驯化、训练的动物(如马、猴、虎、象等)。我们研究中华民族的音乐、歌舞的习俗文化传承,也研究与异质民族音乐、歌舞交流中的变异,包括古代的胡乐、胡歌、胡舞及近现代西洋音乐、歌舞对华夏音乐、歌舞的影响。音乐民俗学、歌舞民俗学的存在,反映学术进步,并没有什么不好。
中国各民族的歌舞、戏曲、音乐、书法、国画等,都是中华文明特有符号,是提升中国在世界的文化“软实力”的重量级文艺领域。新闻民俗学研究这些领域的报道规律,义不容辞。
Deva-哪吒网友所说“泡妞民俗学”,属于社会民俗学范畴,如有学者撰写的《中国娼妓史》,即在以纵向视角,研究婚姻制度变迁中的婚外习俗。娼妓在对外开放与市场经济下的死灰复燃,不仅是党政机关、公安司法机构要严肃面对的课题,也是一个社会学、民俗学、医学、伦理学、新闻民俗学要研讨的问题。不良富高、贪腐官员中出现的“二奶”、“三奶”、“四奶”丑闻,似乎亦属于您说的“泡妞民俗学”。诸如此类社会丑恶现象,媒体不是站在欣赏的立场,而以揭露、鞭挞、监督、警示的角度加以报道,新闻民俗学探讨其中的报道规律和社会效果,并没有什么犯忌讳的。不过“泡妞民俗学”的提法,带有戏谑味道,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学术概念。
新闻民俗学是一门刚刚由中国学者提出并建构初步学术体系的崭新学科,其完善、成长需要一个中外学者、同好参与其中的长期的过程。Deva-哪吒网友愿意参与讨论,很值得欢迎。如果有兴趣,请阅读《新闻民俗学》后,我们再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学术层次上交流。
由于卜元刘婷《新闻民俗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牟8月版)共三编20章100节83万字,涉及一系列独立的学术范畴,因此,对于一些议题,本帖不可能详述见解。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至于有网友“哈哈,狗屁都能吹成气球了”云云,毫无学术含量,纯系人身攻击,恕不作答。其实,一门学科能否在时光流逝中得到社会承认,关键在于社会是否需要它,以及该学科是否建构在认识、提炼科学法则的基点上。“狗屁”不仅臭,注入“气球”也上不了天;勉强在空中晃晃游游,也只能以破败告终。而科学,是谩骂不垮的,甚至愈骂愈显光辉。若“狗屁都能吹成气球了”的网友能提出否定新闻民俗学的科学依据,而不是乱骂一通,新丰醉翁愿意与之平等讨论,不知此君可有此雅量?
《新闻民俗学》作者卜元
2010年2月9日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04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