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称“过年”是中国宗教节是无知的谬误!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称“过年”是中国宗教节是无知的谬误!

称“过年”是中国宗教节是无知的谬误


老陶/文


春节俗称“过年”。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是除夕,它与春节(正月初一,古称元旦)首尾相连。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另外还有“夕”是危害人间的恶兽,除夕夜要放鞭炮除“夕”的民间传说。春节前后的农历腊月和新年正月有众多过年习俗,民谚称: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过年是老百姓祈福除晦的喜庆日子。
据古籍记载,“年”的最初含义与农业生产有关,古人把谷物的生长周期叫“年”。《说文》中称:“年,谷熟也。”《谷梁传》中称:“五谷大熟为年”“谷子一熟为一年”。后来,人们为了合理安排农时,“年”也有了具体规定。夏代产生了夏历纪年,以月亮圆缺周期而定,一年十二个月,一年之始(正月初一)为年;商代的年为十二月初一;周代的年为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十月初一为年。到了公元前104年的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恢复夏历(即今农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这一天也叫年。从此农历持续至今,农历新年成为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
今年是农历癸巳年,一年一度的春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大人小孩喜气洋洋。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盛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每年春节前后,大家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传递亲情友情,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年的风俗有了很大变化,形成观看春晚、短信拜年、旅游过年、酒店年夜饭等新民俗。过年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集中表现,展现着普通民众最真实的生活情感。
近年来,有些人抛出了“春节是中国综合性宗教节日”“春节是中国人的宗教”等谬论,这些言论将民俗与宗教混为一谈,特别是某市民俗学会负责人称“过年是中国宗教节,是华人独特的宗教信仰”,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民俗文化是民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包括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岁时节日、民间信仰等等。而宗教信仰是有组织的、有固定活动场所的、规范的文化活动。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五大宗教。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对民间习俗有一定的影响,但民俗文化中具有宗教色彩的文化活动绝不是宗教,而是民间信仰自发的表现形式。称“过年是中国宗教节”是无知的谬误,让人耻笑!


[ 本帖最后由 老陶成局 于 2015-1-30 09:05 编辑 ]

TOP

某市民俗学会负责人称“过年”是华人的独特的宗教信仰方式,真是个无知的笑话!

宗教理念与民族风俗习惯的区别(转自百度文库)
宗教与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宗教属于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宗教与民族的联系就是宗教的民族性,每一种宗教的产生,总是同某些民族的社会历史条件联系在一起的。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是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尚习俗,它反映了民族的特点和形式,反映了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感情,是构成民族“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质”这一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风俗习惯具有传承性、社会性、自发性等特点,是民众自发重复的行为,由某些指令所规定的行为在演变为民众自觉行为前,虽已广泛流行社会,也不能列入风俗习惯之范围。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虽然对于信仰它的民族的社会生活各方面有着深广的影响,与这些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其与民族风俗习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在几乎全民信仰宗教的民族里,人们的衣食住行、文化节庆、婚丧嫁娶、生儿育女等风俗习惯虽不属于宗教教义教规,但由于宗教属意识形态的范畴,它会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使某些久远的风俗也掺杂了些宗教的色彩。
它们的不同区别在于:
一是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宗教信仰更具有广泛性。每一个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自己的风尚、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充分反映了各民族的特点。而宗教对于民族或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主要局限在宗教教义教规范围内。以汉族为例,同一民族中有人信仰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多数人不信教,信奉不同宗教的群众生活习惯只是部分因受宗教教义教规影响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大多数风俗习惯同不信教的人是一致的,这些受宗教教规影响而带有宗教色彩的生活习惯,因为有很强的指令规定性,并未成为民众的自觉行为,因此根本就不是汉族的风俗习惯,也不能反映汉民族的特点。多民族信仰的同一种宗教,教义教规都是一样的,但这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同是几乎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我国维、哈、回等十个少数民族,他们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风俗习惯是各不相同的,虽然他们的信仰是一致的,由于受宗教的影响,他们的部分生活习惯已趋于接近,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分别出他们是哪个民族。如这些民族在服饰上就各有自己的特点。
由于生活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同一民族的风俗习惯往往也有很大的差异。这方面突出的例子就是汉族,南方与北方、山区与平原、海岛与大陆、省与省之间风俗习惯就有很大的不同,有些甚至同住一个地方仅隔一条河或一座山,风俗习惯就有许多不同之处。我们新疆的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南疆与北疆、地区与地区间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二是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新疆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地区,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必须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要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平等、互助,共同繁荣进步的民族关系,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也是新疆民族工作与宗教工作的实际所要求的,关系到新疆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
三是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下,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它反映了各民族的民族感情、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是各民族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对待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其中也包括那些带有宗教色彩的风俗习惯,是关系到尊重民族感情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大问题,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就要积极支持、提倡和发扬光大那些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风俗习惯,并尽可能地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供应富有民族特色的物资和商品,满足他们的需求。各少数民族在文化、娱乐、体育等方面的风俗习惯绚丽多彩,要积极组织,正确引导,充分尊重,慎重对待。风俗习惯在各民族人民的感情中地位十分重要,具有强烈的敏感性,忽视或不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会被视为对一个民族的歧视与不尊重。我们绝对不能认为各民族互相尊重风俗习惯是小事,它是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的大事。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保持与改革,由各民族人民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对于那些不利于群众身心健康,影响生产,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落后习俗,则要正确引导各族人民在自愿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改革,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加于人,否则,就违背了党的民族政策和相关的法律,将会给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本帖最后由 老陶成局 于 2015-1-30 08:28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过年(转百度百科)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

TOP

中国有哪些宗教信仰(转百度知道)
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信众共计一亿余人,现有宗教活动场所约10万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这些宗教团体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6所。在中国,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如拜佛、诵经、祈祷、讲经(道)、弥撒、受洗、受戒、封斋、过宗教节日等,都由宗教教职人员和教徒自理,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干涉。各个宗教的经典书籍均由各宗教团体负责出版、发行,各宗教都办有全国性期刊,并在海内外发行。 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中国都有传播;此外,还有中国固有的宗教——道教,以及萨满教、东正教、东巴教等。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东乡、撒拉、保安十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藏、蒙古、珞巴、门巴、土、裕固族信仰藏传佛教(也称“喇嘛教”);傣、布朗、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应为“南传上座部佛教”);苗、瑶、彝等民族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汉族中部分人信仰佛教,也有部分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和道教。 佛教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前后传入中国,公元四世纪后开始广为流传,逐渐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宗教。藏传佛教属于中国佛教的一支,主要流传于西藏和内蒙古等地。现在,全国共有佛教寺庙1.3万余座。伊斯兰教约在七世纪中叶传入中国,至元代,伊斯兰教兴盛起来。现在,全国共有清真寺3万余座。天主教自公元七世纪起逐渐传入中国;基督教(新教)于十九世纪初传入中国。现在,全国共有天主教堂、会所4600余座,基督教堂1.2万余座、简易活动场所(聚会点)3万余处。道教形成于公元二世纪,奉春秋时期的道家老子为教祖,以其《道德经》为主要经典。现在,全国共有道教宫观1500多座。

[ 本帖最后由 老陶成局 于 2015-1-26 11:08 编辑 ]

TOP

中国宗教节日有哪些?(转百度知道)

佛教节日诸佛菩萨圣诞(阴历)正月初一日:弥勒佛圣诞
正月初六日:定光佛圣诞
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十五日:释迦牟尼佛涅盘
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
二月廿一日:普贤菩萨圣诞
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萨圣诞
四月初四日:文殊菩萨圣诞
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十五日:佛吉祥日——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涅盘三期同一庆(即南传佛教国家的卫塞节)
五月十三日:伽蓝菩萨圣诞
六月初三日: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圣诞
六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成道——此日放生、念佛,功德殊胜七
月十三日:大势至菩萨圣诞
七月廿四日:龙树菩萨圣诞
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圣诞八月廿二日:燃灯佛圣诞
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九月三十日:药师琉璃光如来圣诞
十月初五日:达摩祖师圣诞
冬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
腊月初八日:释迦如来成道日
腊月廿九日:华严菩萨圣诞


[ 本帖最后由 老陶成局 于 2013-2-9 19:18 编辑 ]

TOP

中国宗教节日有哪些?(转百度知道)

无遮会
意思是贤圣道俗上下贵贱无遮,平等行财施和法施的法会。七世纪戒日邀请玄奘参加在曲女城举行的无遮大会,印度每五年举行一次,倾竭府库惠施群有。大会进行75天,分别向佛教、婆罗门教、耆那教等教徒以及乞丐布施。中国无遮大会始于大通元年(529),梁武帝于重云殿为百姓设救苦斋,以身为祷。复幸同泰寺,设四部(四众)地遮大会,披法衣行清净大会,素床瓦器乘小车,亲升法座为众开涅盘经题,皇帝设道俗大斋五万人。


[ 本帖最后由 老陶成局 于 2013-2-9 19:18 编辑 ]

TOP

中国宗教节日有哪些?(转百度知道)

藏传佛教节日
传大召

是藏传佛教一种仪式,意为“大祈愿”法会。法会从藏历正月初三至二十四日,拉萨三大寺僧众及卫藏、安多和康区各地信众(多至数万人)齐集大昭寺进行各种宗教活动。正月十五日夜拉萨八角街陈列酥油灯、酥油花,歌舞庆祝,称为灯节。法会上举行辩经,考选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格西。法会最后以送鬼仪式结束。
传小召
藏历每年二月下旬,为期十天,进行有关宗教活动。法会期间三大寺僧侣在大昭寺参加辩经,选拔二等格西,由于规模小于传大召法会,故名。


[ 本帖最后由 老陶成局 于 2013-2-9 19:18 编辑 ]

TOP

中国宗教节日有哪些?(转百度知道)

浴佛节
浴佛节,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日,是我国佛教徒纪念教主释迦牟尼佛诞辰的一个重要节日,亦名佛诞节。相传在2600多年前,释迦牟尼从摩耶夫人的肋下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于是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因此各国各民族的佛教徒通常都以浴佛等方式纪念佛的诞辰。浴佛节前,佛教徒早已将寺院打扫一新,殿堂佛像搽拭一净。一般在四月初七日,许多善男信女即已云集佛寺准备参加于次日清晨举行的纪念法会。只见寺院幢幡宝盖招展,香花灯烛及各色供品林立。香花丛中的几案上安放着一个铜盆,盆中注满了用旃檀、紫檀、郁金、龙脑、沉香、麝香、丁香等配制成的香汤,汤中立着一尊铜质童子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即释迦太子像。沐浴开始前,寺院住持率领全寺僧众礼赞诵经,随后持香跪拜、唱浴佛偈或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僧众和居士们一边念一边依次拿小勺舀汤浴佛。浴完佛像后再用一点香汤点浴自己,表示洗心革面,消灾除难。若参加的人太多,则采取由僧人手持杨枝醮浴过佛的净水为信众点浴的方式。整个仪式庄严隆重,洋溢着一片吉祥喜庆的气氛。这一天,僧人在早斋或午斋前都要举行供佛祭祖仪式。善男信女都愿意在这一天来寺院烧香还愿,或礼佛诵经,或布施钱物,或打斋供众,或烧吉祥疏、荐亡疏,或听法师讲经,或请僧人做佛事等等;而在寺外,各种经贸和文娱活动亦丰富多彩。由于围绕浴佛节的这类活动往往持续多日,参加的人众多,以至年复一年,在许多寺院形成了传统的庙会。


[ 本帖最后由 老陶成局 于 2013-2-9 19:17 编辑 ]

TOP

中国宗教节日有哪些?(转百度知道)

盂兰盆节
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节”是我国佛教中两个最大的节日之一,又称为僧自恣日、佛欢喜日,是佛教徒举行供佛敬僧仪式及超度先亡的节日。根据戒律的要求,僧尼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必须结夏安居,即在此动植物生长繁衍期间,定居一处,一者可免伤虫蚁,二者可专心诵经或禅修。至七月十五日则须各作自我批评或介绍修行经验,称为“僧自恣”。经过三个月的专修,僧众的功行必然大有提高,令诸佛欢喜,因此此日被称为“佛欢喜日”。那么这一天怎么又成了盂兰盆节呢?这还得从西晋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说起。该经说:以神通第一著称的目犍连尊者于禅定中见其亡母生饿鬼道中,虽使尽神通亦解除不了其母的饥饿倒悬之苦,于是向佛哭述。佛为说救济之法:七月十五日是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你应在那一天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自恣僧,仗十方众僧的威神道力救脱你的母亲。目犍连依言而行,他母亲果然脱离了饿鬼之苦。当目犍连问佛将来佛弟子是否也可以通过盂兰盆供救度各人的父母时,佛说:从今以后,凡佛弟子行慈孝者,都可于七月十五僧自恣日、佛欢喜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以使现世父母增福延寿,过去父母脱离恶道。这里的盂兰盆,为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救倒悬”,意为救度亡灵倒悬之苦;盆是华言,指盛食供僧的器皿。此经一译出,立刻受到敬祖先讲孝道的中国人的喜爱。南北朝时,梁武帝首次在汉地创办盂兰盆会。如义楚在《释氏六帖》四十五云:“《宏明》云:梁武每于七月十五日普寺送盆供养,以车日送,继目连等。”由于梁武帝的极力提倡,各阶层人士无不效法遵行。此后的历代皇帝以及百姓也都比较热衷于这一佛事活动,并不断丰富其内容,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盂兰盆节,不妨称之为“孝亲节”。如在唐代,盂兰盆供极为奢丽,往往饰之金翠,。当时长安城中诸寺七月十五日作花蜡、花瓶、假花果树等,各竞奇妙。常例皆于殿前铺设供养,并伴有音乐仪仗,倾城巡寺随喜,甚是壮观;入宋以后,盂兰盆会逐渐由以盆供僧转变为以盆施鬼、放焰口超度亡灵的佛事活动,由孝亲变成祭鬼,寺僧于是日募施主钱米,为之荐亡,后世更有放河灯、焚法船之举,逐渐变成了一种民间习俗;元明时期,这类习俗仍十分流行,盂兰盆会亦成为寺院每年重要行事之一。如元明本《纪住庵清规》云:“七月十五日解制人事。此夜分启建盂兰盆胜会以济幽爽,以报劬劳。此会亦须预出经单,请大众随意披阅。此会有开甘露门一坛,请依而行之。”明袾宏《正讹集》中曾加以辩正云:“世人以七月十五日施鬼神为盂兰盆大斋会,此讹也。兰盆缘起目连,谓七月十五日,众僧解夏自恣,九旬参学多得道者,此日修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也。施食自缘起阿难,不限七月十五。所用之器是摩竭国斛,亦非兰盆。盖一则上奉贤圣,一则下济饿鬼,严可得混!”从中可看出明代以后与前说法有别,仪式内容与形式亦有些差别。对此,清代仪润曾欲两全其道,谓日献兰盆,恭敬三宝;夜施斛食,普渡鬼神。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结夏安居制在我国未能得到全面有效地实行,僧自恣活动就更罕见了。而随着僧人素质及地位的下降,道风不振,盂兰盆会的徒具形式,由敬僧变为祭鬼的佛事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腊八节很早以来,我国老百姓即有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过“腊八节”的风俗,这是由中国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一个风俗。相传当年释迦牟尼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后来他发现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供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据此传说,汉传佛寺每年的腊月初八都要以各种形式予以纪念。如《百丈清规》卷二中说“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馐,以申供养。”其中熬粥供佛成为常仪。佛教认为食粥有很多好处,因此寺院一般在早晨都有食粥的习惯。至于腊月初八煮腊八粥就更讲究,通常都用莲子、红枣、薏仁、云豆、白果、黍米、白糖花生等八种东西一起煮,称为“八宝粥”。不仅粥煮得好,而且煮得特别多,以满足前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善男信女的需要。有的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过佛的粥特别吉祥,不仅自己食用,有时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这样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值得一提的是,南传佛教国家一般认为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成道、涅盘都在5月的月圆日并于这一天举行浴佛等盛大的纪念活动。因此,腊八节吃腊八粥可以说是在中国形成的一个节日风俗。

[ 本帖最后由 老陶成局 于 2013-2-9 19:17 编辑 ]

TOP

中国宗教节日有哪些?(转百度知道)

道教的节日
正 月 初 一 日 天 腊 之 辰
初 三 日 郝 真 人 圣 诞 孙 真 人 圣 诞 初
五 日 孙 祖 清 静 真 人 诞 初
九 日 玉 皇 上 帝 圣 诞
十 三 日 关 圣 帝 君 飞 升
十 五 日 上 元 天 官 圣 诞
十 九 日 长 春 邱 真 人 圣 诞
二 月 初 一 日 勾 陈 神 圣 诞 刘 真 人 圣 诞
初 二 日 土 地 正 神 诞 姜 太 公 圣 诞
初 三 日 文 昌 梓 潼 帝 君 圣 诞
初 六 日 东 华 帝 君 圣 诞 十 三 日 葛 真 君 圣 诞
十 五 日 太 上 老 君 圣 诞 十 六 日 天 仙 娘 娘 圣 诞
十 八 日 玉 阳 王 真 君 圣 诞 十 九 日 慈 航 观 音 圣 诞
二 十 五 日 玄 天 圣 父 明 真 帝 诞
三 月 初 一 日 谭 祖 长 真 真 人 诞
初 三 日 玄 天 上 帝 圣 诞 王 母 娘 娘 圣 诞
初 五 日 玄 天 上 帝 圣 诞 初 六 日 眼 光 娘 娘 圣 诞
十 五 日 财 神 赵 公 元 帅 圣 诞
十 六 日 三 茅 真 君 得 道 之 辰 中 岳 大 帝 圣 诞
十 八 日 王 祖 玉 阳 真 人 后 土 娘 娘 圣 诞
十 九 日 太 阳 星 君 圣 诞 二 十 日 子 孙 娘 娘 圣 诞
二 十 三 日 天 后 妈 祖 圣 诞
二 十 六 日 鬼 谷 先 师 诞
二 十 八 日 东 岳 大 帝 圣 诞
四 月 初 一 日 长 生 谭 真 君 成 道 之 辰
初 十 日 何 仙 姑 圣 诞
十 四 日 吕 祖 纯 阳 祖 师 圣 诞
十 五 日 钟 离 帝 君 圣 诞
十 八 日 北 极 紫 微 大 帝 圣 诞 泰 山 圣 母 诞 华 佗 神 医 先 师 诞
二 十 日 眼 光 圣 母 娘 娘 诞
二 十 八 日 神 农 先 帝 诞
五 月 初 一 日 南 极 长 生 大 帝 圣 诞
初 五 日 地 腊 之 辰 南 方 雷 祖 圣 诞
十 一 日 城 隍 爷 圣 诞 十 三 日 关 平 帝 君 圣 诞
十 八 日 张 天 师 圣 诞
二 十 日 马 祖 丹 阳 真 人 圣 诞
二 十 九 日 紫 青 白 祖 师 圣 诞
六 月 初 十 日 刘 海 蟾 帝 君 圣 诞
十 五 日 王 灵 天 君 圣 诞
十 九 日 慈 航 观 音 诞 扁 鹊 高 真 人 诞
二 十 三 日 火 神 圣 诞
二 十 四 日 南 极 大 帝 中 方 雷 祖 圣 诞 关 圣 帝 君 圣 诞
二 十 六 日 二 郎 真 君 圣 诞 妙 道 真 君 之 诞
七 月 初 七 日 道 德 腊 之 辰
十 二 日 西 方 雷 祖 圣 诞
十 五 日 中 元 地 官 大 帝 圣 诞
十 八 日 王 母 娘 娘 圣 诞
十 九 日 值 年 太 岁 星 君 圣 诞
二 十 日 刘 祖 长 生 真 人 圣 诞
二 十 二 日 马 元 帅 圣 诞
二 十 三 日 诸 葛 武 侯 诞
二 十 五 日 齐 天 大 圣 诞
二 十 六 日 张 三 丰 祖 师 圣 诞
八 月 初 一 日 许 府 真 君
初 三 日 九 天 司 命 灶 君 诞 北 斗 下 降 之 辰
初 五 日 北 方 雷 祖 圣 诞
初 八 日 瑶 池 大 会 初 十 日 北 岳 大 帝
十 五 日 太 阴 星 君 诞 曹 国 舅 祖 师 圣 诞
二 十 七 日 北 斗 下 降 之 辰
九 月 初 一 日 南 斗 星 君 下 降
初 一 至 初 九 日 北 斗 九 星 降 世 辰
初 九 日 斗 姥 元 君 九 皇 星 君 重 阳 帝 君 玄 天 上 帝 飞 升 中 坛 元 帅 丰 都 大 帝 圣 诞
二 十 二 日 增 福 财 神 诞
二 十 三 日 萨 翁 真 君 圣 诞
二 十 八 日 显 灵 官 马 元 帅 圣 诞
十 月 初 一 日 民 岁 腊 之 辰 东 皇 大 帝 圣 诞 初
三 日 三 茅 应 化 真 君 圣 诞
初 六 日 天 曹 诸 司 五 岳 五 帝 圣 诞
初 十 日 张 果 老 圣 诞 十 五 日 下 元 水 官 大 帝 圣 诞
十 八 日 地 母 娘 娘 圣 诞
十 九 日 长 春 邱 真 君 飞 升
二 十 日 虚 靖 天 师 诞
二 十 七 日 北 极 紫 微 大 帝 圣 诞
十 一 月 初 六 日 西 岳 大 帝 圣 诞 初
九 日 湘 子 韩 祖 圣 诞
十 一 日 太 乙 救 苦 天 尊 圣 诞
二 十 三 日 南 斗 下 降 之 辰
二 十 六 日 北 方 五 道 圣 诞
十 二 月 初 八 日 侯 王 腊 之 辰
十 六 日 福 德 正 神 之 诞 南 岳 大 帝 圣 诞
二 十 日 鲁 班 先 师 圣 诞
二 十 一 日 天 猷 上 帝 圣 诞
二 十 二 日 重 阳 祖 师 圣 诞 丹 阳 马 真 君 成 道
二 十 四 日 司 命 灶 君 上 天 朝 玉 帝 奏 人 善 恶
二 十 五 日 天 神 下 降
二 十 九 日 清 静 孙 真 君 成 道 冬 至 元 始 天 尊 诞 夏 至 灵 宝 天 尊 诞


[ 本帖最后由 老陶成局 于 2013-2-9 21:31 编辑 ]

TOP

中国宗教节日有哪些?(转百度知道)

基督教主要节日:
1,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为庆祝耶稣诞生,定于每年的12月25日为圣诞日.12月24日通常称为圣诞夜,一般教堂都要举行庆祝耶稣降生的夜礼拜(根据圣经耶稣降生于晚上),礼拜中专门献唱《圣母颂》或《弥赛亚》等名曲.像国际礼拜堂,沐恩堂,景灵堂都以圣诞夜音乐崇拜水准较高而闻名于基督教界.又如清心堂,华东神学院等每年圣诞节都有朝圣表演,再现耶稣诞生时的情景.
2,复活节:为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据《圣经·新约全书》载:耶稣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第三天复活.根据公元325年尼西亚公会议规定,复活节在每年春分后第一个圆月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基督教多数教派都纪念这个节日.庆祝活动的具体内容各地不一,最流行的是吃复活节蛋,以象征复活和生命.每逢圣诞节前后几日,上海各教堂都举行丰富的礼拜活动,参加人数也极多,气氛热烈.
3,受难节: 受难节是纪念耶稣受难的节日.据《圣经·新约全书》:耶稣于复活节前三天被钉在十字架而死.这天在犹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规定复活节前二天星期五为受难节.基督教多数教派都纪念这一节日.
4,圣灵降临节: 圣灵降临节,亦称五旬节.据《圣经·新约全书》载:耶稣复活后第50天差遣圣灵降临,门徒领受圣灵后开始向世界各地传布福音.教会规定每年复活节后第50天为圣灵降临节.基督教多数教派不守此节.
5,感恩节:感恩节为美国基督教的习俗节日,起源于1621年,初为迁居美洲的清教徒庆祝丰收的活动,后经美国总统华盛顿,林肯等定此节为全国性节日.具体日期多经更改,1941年起定为11月第四个星期四举行,教堂在这一天举行感恩礼拜,家庭也举行聚会,通常共食火鸡等.中国基督教部分教派守此节,并举行感恩礼拜.情人节:即圣瓦伦丁节.在每年的2月14日,这是一个情侣们的节日,富有浪漫色彩.充满了友谊和快乐.年轻的恋人一起到郊外旅游或去参加舞会.有的俱乐部还为年轻的朋友举行非常有趣味的化装舞会.恋人们互赠有纪念意义的礼品或精美别致的贺卡,印有象征爱情的图案.礼品的装饰大多是心形的糖盒,香水或饰物.也有的送系着红丝带的玫瑰花或郁金香花束.有的老年夫妇在这天也互赠鲜花.以表达他们持久的爱情.

TOP

中国民俗节日有哪些?(转百度知道)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二月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6.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9.冬至节: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10.腊八节: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 11.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


[ 本帖最后由 老陶成局 于 2013-2-9 21:5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老陶成局 于 2013-2-9 14:35 发表
某公称“过年”是华人独特的宗教信仰,真是个无知的笑话!
宗教理念与民族风俗习惯的区别(转自百度文库)
宗教与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宗教属于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

华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48232.htm

TOP

春节
作者:萧放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内容简介
    春节,俗称大年,是中华民族第一大节,其前身是上古的丰收祭与新岁首。作为正月岁首的春节,在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内容,主要包括腊八、祭灶、扫尘、年节食品备办、洗浴、装饰门庭、团年、守岁、压岁钱、爆竹迎年、拜天地祖先、拜年、贺年、送穷与祭财神、人生日、迎春、阉元宵等。结合简明的史志文献与生动鲜活的地方节俗调查报告,《春节》系统梳理了春节传统民俗:从节俗起源、典故、诗文,到节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沿着春节的时间进程,对各项节俗逐次展开叙述,是春节民俗志写作的新尝试。读者品味着浓浓的年味,会清晰地看到一份文化传承的责任。
作者简介
    萧放,男,1960年生,湖北黄冈英山人,民俗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民俗学、文化史、岁时节日民俗等。先后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代表著作:《荆楚岁时记研究——兼论传统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时间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华书局,2002初版,2004再版,2006年由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出版韩文版)。协助钟敬文主编完成六卷本《中国民俗史》,并撰写其中的明清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