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游纪行】
马普社会人类学研究所
我这次来德国访学,得到了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的资助,具体邀请和接待单位则是位于哈勒市的马普社会人类学研究所。
马普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是德国马普学会下属的学术研究机构。关于马普学会,综合网上资料介绍如下:马普学会的全称为“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简称MPG),是德国政府资助的全国性学术机构。其前身是成立于1911年的威廉皇家学会。目前,该学会下设生物和医学部、化学、物理和技术部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部,拥有80多个研究所。目前拥有约12000多名雇员,这其中有3500名科学家,还有约8000名博士生、博士后、客座科学家在马普各个研究所里进行科研工作。马普学会是一个独立的非盈利性研究组织,科研经费来自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拨款、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和私人捐助。学会的主要任务是支持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支持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与高等院校合作并向其提供大型科研仪器。学术带头人可以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工作。学会的标志为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蜜涅瓦。
马普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是马普学会中最年轻的研究机构。在我这次访学期间,适逢该所成立10周年,我将有幸可以参加该所于6月28日举办的建所10周年庆典。该所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研究机构,现任所长Dr.Christopher Hann是英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以研究东欧后社会主义而享誉人类学界。该所的工作语言是英语,全所现有80余名研究和工作人员。
5月27日上午,我在吴秀杰的陪同下,拜访了所长Dr.Christopher Hann,对他邀请我来所里访学表示感谢。Dr.Christopher Hann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且告知我在访学期间,可以参加所里举办的各项学术活动,可以使用所里的公共学术资源。该所对于来访的学者有不同的待遇,给我配备的钥匙,是可以自由出入并使用该所的图书室等各种公用设施的。
在我之前,中国学者到马普社会人类学研究所访学的,曾经有清华大学的郭于华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的杨圣敏教授。马普社会人类学研究所能够与中国学术界建立学术交往,这主要得益于该所的吴秀杰女士。
吴秀杰现任马普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我这次来德国访学,邀请函虽然是由所长签署的,但前前后后多亏了吴秀杰从中张罗。吴秀杰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从师于乌丙安先生。来到德国后,又师从当时在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任职的傅玛瑞教授攻读民族学博士学位,受到了严格的民俗学和民族学的训练。来到马普所工作以后,按照社会人类学的要求,她又回到中国,在河北省定州的乡村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田野作业,通过了人类学的入门仪式。现在,吴秀杰是德国学术界屈指可数的在科研机构从事中国民间文化研究的学者之一。
研究所的门房
研究所的招牌
新建的办公楼
利用原有的老建筑改造的办公楼
研究所的小庭院
研究所的公寓,有8套设施齐全的房间供来访
的学者们租用,我住在三楼的4号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