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向地方史誌工作者致敬

向地方史誌工作者致敬

最近,因為用寫論文的緣故,翻看了很多史誌資料。
有很多地方的學者,一輩子皓首窮經,做了大量的資料搜集、整理、校注、梳理等工作。
比如寫到平度一地,李樹的著作《平度史話》怎麼也繞不過去。他們是最早釀蜜的人,我們現在入手就有基本的文獻可以參考,是他們的大量工作在先的緣故。
像這樣默默耕耘的學者致敬!!!

TOP

我也是一个地方文史工作者。在此我首先要感谢理解地方文史工作者的所有老师和朋友。搞地方文史工作非常艰难,一是资料太少,可查阅的图书几乎是零;二是理解的人太少,嘲笑的人太多;三是有点行政职权的人太少,更多的是孤苦伶仃的求索者;四是稍有点成绩,打、卡、压的太多,扶助支持的太少;等等等等,我不想列举了,总之,他们所取得的成绩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本来就很贫穷,为了使命般的文史工作,往往最终落得异常的贫穷,贫穷得就如柳公权的神君策书法一样。从某种意义来说,他们个个的精神境界,并不比敦煌的常书鸿低。我的一个邻县的忘年交朋友,已快70岁了,为了挖掘、保护、弘扬地方文化遗产,他把自己的退休工资全部搭配上,还动员老婆也把退休工资全部搭配上,三个儿子也支持他,可是当地文化部门不但什么事都不做,反而还打击、污蔑他是精神病、文化盲。幸亏当地老百姓支持他,自愿支持的群众有300多,每人每年拿出20元,支持他的工作。在他的多年的努力工作下,保护了很多濒危的文化遗产。这些人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 本帖最后由 张润平 于 2010-3-8 21:31 编辑 ]

TOP

脊梁!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在此传统春节来临之际,我提前向地方史誌工作者致敬!他们就如铺路石一样,平凡而坚硬,值得我们深深地纪念!

TOP

在此传统春节来临之际,我提前向张老师这样的地方史誌工作者致敬!他们就如铺路石一样,平凡而坚硬,值得我们深深地纪念!

TOP

的确,用地方志达人韩振京的话说,编写地方志这个活,好汉子不原意干,赖汉子干不来。
能坚持下来的留在这个领域的,都是些有理想主义理念的人。
他们有丰富的地方性知识,与经院学者的分析问题方式和思路不同。若能互补,可以双赢。

TOP

回复 5# 的帖子

谢谢!谢谢!

TOP

回复 6# 的帖子

对呀,确实是这样。“若能互补,可以双赢。”说得好!我今年已经与社科院的老师开始合作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