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英国人类学家Michael Rowlands教授参与北大课题研究

英国人类学家Michael Rowlands教授参与北大课题研究

  来源:中国人类学评论

  经过大量前期准备,北京大学“多民族聚落与文化互动研究:以藏彝走廊为例”课题组已在四川平武、康定、黑水、凉山、茂县;云南大理、丽江、诺邓、德钦;西藏热贡等地设立了调研地点,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课题现进入理论提升阶段,如何对经验材料进行整合,从其内在关联总结出中国社会科学自己的文明理论,是这一阶段的关键问题。这需要对社会理论的学理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需要比较研究的视野,拓展已有的区域研究。

  罗兰(Michael John Rowlands)教授是英国伦敦大学大学院(UCL)著名人类学家,他自本课题立项之后,即参与课题的研究,对课题研究提出了大量指导性意见。

  2009年5月,课题组与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协同邀请罗兰教授来京参与本课题组织的以下学术活动:

  1.发表课题研究论文及相关学术讲座

  罗兰教授为这次来京准备了两篇长文,其中“Towards a long-term macro-geography of cultural substances: food and sacrifice traditions in East, West and South Asia”(with Dorian Q Fuller)一文约1万字,发表于《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2期(2009年6月出版);另一文“作为对照的宇宙秩序的文明-西非和中国”(Civilizations as contrasting cosmocracies--West African and China)约5千字,目前已翻译完毕,拟刊载于《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4期。这篇文章脱胎于5月22日罗兰教授会同“藏彝走廊”课题组举办的同名主题讲演。

  此外,在5月29日,罗兰教授又应课题组和西南民族大学邀请举办讲座“遗产与记忆再思考”(Reconsidering Heritage and Memory )。西南民族大学与本课题组长期进行友好合作与交流, 为课题组成员深入藏彝走廊地区提供了许多帮助。罗兰教授的这个讲座对增进双方的研究共识、加强双方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2.参与课题组举办的学术会议,进行主题发言和评议

  罗兰教授这次来华重点是参加由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文化论坛与“藏彝走廊”课题组共同举办的“跨社会体系:历史与社会科学叙述中的区域、民族与文明”研讨会。会议于2009年5月20日-5月25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康斯威辛大学等高校和研究单位的45名学者和14名研究生参会,来自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等在川高校的一批研究生也纷纷前来听会。

  罗兰教授作为主题讲演人和特邀国外学者,全程参与了会议的研讨活动,主持了5月24日下午召开的以“博物馆与历史记忆”为主题的圆桌会议,在大会上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和评议。

  此次会议的圆桌会议录音整理和会议纪要6万多字已经整理完毕,将在《中国人类学评论》上发表。

  3.通过参加实地调研活动,在田野现场指导课题组的调查研究

  2009年5月26日-5月29日,由课题组成员组成团队,进行“藏彝走廊穿行及实地考察”活动。罗兰教授作为课题指导全程参与。这次穿行历时4天,经过甘孜州磨西古镇、康定、泸定等地,翻越折多山垭口,抵达新都桥,考察了汉藏交界地带的民族、文化、宗教、历史遗迹、房屋建筑等,并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圆桌讨论。罗兰教授听取了课题组成员各自的田野调查点情况和研究进展,就具体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等与团队成员进行密切交流。

  这次穿行的团队日志已经整理完毕,此外,还有影像记录近10盘,照片数百张均已存档。

  4.联系西南地区的相关研究机构,为促进“藏彝走廊”研究的国际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2009年5月25日,罗兰教授和部分课题组成员一起与金沙博物馆的王毅馆长进行会谈,商议下一步合作计划,拟共同推动藏彝走廊研究。博物馆研究正是罗兰教授的专业特长,由他联系和推动我们与英国皇家博物馆的未来合作,将为本课题带来更多的国际学术资源。

  (“多民族聚落与文化互动研究:以藏彝走廊为例”课题组)

      http://www.cranth.cn/0906/0002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