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讲座信息:常向群:《锤炼中国的概念工具,贡献于人类的知识体系》

讲座信息:常向群:《锤炼中国的概念工具,贡献于人类的知识体系》

人类学前沿讲座
Anthropological Frontier Seminar
二零一五年秋学期  第四讲  总第四十八讲
Lecture 5, Autumn 2015, Total 48th

时间(Time):12月15日(星期二)晚六点—九点(18:00-21:00)(15th, Oct.)
主持人:赵旭东  教授(Chaired by Prof. Xudong Zhao)

主讲人(Key Speaker):

常向群 博士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荣誉教授)

讲题(Topic):
锤炼中国的概念工具,贡献于人类的知识体系

地点: 中国人民大学 科研楼A座 212会议室(因装修在北门口进入电梯上二楼)
Venue: Room 212, Building of Keyan, A-Wing, Renmin Univesity of China
联系人:张文潇,18811759195;  wenxiao_ruc@163.com
Contact: Zhang Wenxiao,  Tel: 18811759195,    Email: wenxiao_ruc@163.com
内容摘要:锤炼中国的概念工具,贡献于人类的知识体系
提要:“礼尚-往来”(lishang-wanglai or recipropriety)这一概念工具的锤炼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讲座者以中西方社会学和社会人类学的训练为基础、基于长期、深入和多频次的对江村的田野作业,以“互惠、社会支持和社会创造”为主题词,结合中国的关系、面子、人情,更新了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和民间的“礼尚往来”的用法。“礼尚往来”涵盖了赠与性、表达性、工具性和否定性等往来的形式以及道德判断、人类感情、理性算计和信仰因素等交往原则,整合了静态模型和动态网络,并以“社会创造”作为其运作机制的深层动力。“礼尚往来”这一概念的锤炼,是把中国社会文化的核心问题----“关系”的深度的、全方位的研究成果融入人类社会科学的知识大厦的一个尝试。近年来,“礼尚往来”概念在一系列的项目中接受了检测,如:社会支持、村民自治、乡镇社区的崛起、中国政府治理模式、中国和英国企业家的关系,以及对“金砖四国”新移民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的比较研究。这次讲座将把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结合起来,探讨对中国社会的研究成果如何贡献于人类的知识体系。

讲座者:常向群,社会学与社会人类学博士、社会学硕士、政治学学士, 全球中国比较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研究》主编,全球中国出版社总编,全球中国智库资深顾问。她也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荣誉教授; 中国北大、人大、复旦和中山等多所大学客座或兼职教授、荣誉或特聘研究员。作为英国唯一的一位受过中国和英国的社会学双重训练的社会学者,从事跨社会学、社会人类学和中国研究诸学科的华人学者,她开创中国比较研究这一研究领域,成为该领域在全球的领军人物,并跨入‘知识企业家’(intellectual entrepreneur)和‘知本家’(intellectual capitalist)的行列,以生产全球性的公益事业和全球公共物品为学术和社会双重使命,致力于搭建中外沟通之桥梁,服务于全球社会。 其研究及其成果有:从1984年成 为社会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来,在国内外参加了20余项研究项目,发表的中英文著述(含会议论文以及编辑作品)近100项,约200余万字,包括:《马克 思主义社会学论稿》(46万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中国农村十个村庄社会支助研究的统计报告(1979-91)》(与王斯福Stephan Feuchtwang合著),英国城市大学出版,1996年; 参与主编《经济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妇女》,麦克米兰公司,1999年;专著《“礼尚往来”: 江村互惠、社会支持网与社会创造研究》中文简体字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英文版和中文繁体字版于2010年由台湾华艺学术著作出版社出版; 主编《社会建设: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作者均为国外社会科学家),英国剑桥学者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英文版,新世界出版社和全球中国出版社于2015年再版中英文两个版本;与王斯福、周大鸣共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全球化:费孝通诞辰105周年文集》(3卷),全球中国出版社2015版。目前,正在主持编辑六套系列丛书(均为英汉双语):《读懂中国与世界》,《中华思想》,《中华视野》、《中华话语》、《社科汉语》,以及 《“三只眼”超文化丛书》。
一只从小对虾过敏的虾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