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张怀群)不及格的《老农民》必须改正的百多处错误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张怀群)不及格的《老农民》必须改正的百多处错误

无意间看电视剧《老农民》,所演竟然不像老农民。2015年1月6日,有网友贴出《《老农民》像老农民吗?》博文,很有同感,不妨转抄如下:
“ 最近在断断续续看一部被称作跨年大戏,很火也很争议的电视剧,叫《老农民》。这部戏编剧是高满堂,主演有大腕儿陈宝国、冯远征、高明等,但这部电视剧确实很粗糙,失真的地方很多,剧中很多故事情节和生活细节、历史细节都经不起推敲。网上对这部戏的政治倾向争议最大,互相攻击激烈。但俺觉得吧,现在的年轻人对那个年代的认识,基本停留在一些真假难辨的文字描述上,这些文字描述普遍情绪化,标签化,考证并不严谨,很难说全是史实。顺便声明一下,敝人也是老农民出身,上世纪50年代初生人,70年代也当过村干部,在农村生活到四人帮覆灭前夕,对当年农村那点事儿毫不陌生。
   就高满堂来讲,这部戏比起前些年他写的《闯关东》,艺术上差距巨大,很多人物性格发展和故事结构不合逻辑,破绽连连,真难想象是同一个人的作品。导演也是个半吊子,从一些细节处理即可发现,其对农村生产生活都极为生疏,而且对演员表演的要求也极为宽松,你演成啥样算啥样,所以笑话就比较多。
   最难为也最可惜的是陈宝国,他演农村人气质根本不符,基本是在装模作样、装腔作势(20集以后稍稍好一些),不论是同为农村基层干部的生产小队长还是生产大队长,言行举止都不是他那个做派(俺怀疑他没在农村生活过,因为俺相信俺演都比他强)。尽管俺是陈多年的粉丝,陈是俺一直崇拜的著名演员,曾塑造过太多优秀艺术形象,但看他扮演这个角色,越看越别扭,三观尽毁的感觉。他说他多年了一直想演农民,这样他演的社会角色就全乎了,但接这个戏是个错误。”
   因为此剧始终调动不起细看的心情,只能粗看,边看边在心中记了如下细节的错误或可推敲之处,有的未记在哪一集,但失实的、错误的细节总忘不掉。未记的不及格细节还多。当然,我说错的,请批评。
     第1集
   1.牛大胆在山上挖分到的耕地,全是石头地而非耕地,虚假。
    2.河边比武,1948年的麦香村已经有磅秤?其磅秤的陈旧程度在己用百年以上。即使有磅秤也太陈旧了。不真实
    3.黄河岸边众看比武,老驴子打得牛三鞭吐血,众乡亲眼睁睁看着,不劝不挡,不符合人性。
         第2集
.   4.三棵枣树下,牛家3座祖坟崭新如初,几十年、百年的坟是什么样,老农民都知。虚假。
   5.接着,牛三鞭在祖坟上屙一泡后吐血而死。老农民的后人在祖坟上拉屎尿尿,犯了大忌,是侮辱老农民。
   6.牛大胆揭棺盖看父亲遗容,牛三鞭在棺内双眼圆睁,虚假。中华民俗是,老人刚殁,亲人要及时抚死者双眼和口,因身体还热,可以闭目闭口。一旦尸凉,即不能合眼闭口,此为大忌。而牛家后人不知此俗,家族中老年人也不知,不符合人性。纯粹是编导为“艺术个性”而有意安排。
  7.当牛大胆大呼“不娶灯儿”时,死了几天的父亲合了眼,牛三鞭没有真死?艺术真能让死人听活人指挥而动作?
               第4集
   8.马仁礼在建国初喝酒的酒瓶与2000年喝酒的酒瓶形状、包装相同,应该有变化,或许山东有一种60多年未变过包装的酒。
               第5集
    9.玻璃罩子灯在此不宜出现,因为没有煤油。应该用清油灯才真实。
   10.1951年,韩美丽上市买牛,其装扮约二十七八岁,1968年应该40多岁了,还当红卫兵,被化妆的年龄与现实不符 。
                 第6集
11.1951年,互助组买来一头牛。之前,全村无一头牛?地主的牛入社了,哪里去了?此村有史以来无一头牛,地怎么种?全村农民无一人会养牛?这是假农民。
12.吃不饱养牛,用长稻草喂牛,不铡草,无牛槽。
13.二爷爷在自已卧室养牛,无牛圈。二爷爷打两个鸡蛋喂牛?此非老农民做派。名星演假农民,实是侮辱农民。
   14.1951年,牛大胆叫马仁礼每天“早请示、晚汇报”,这是“文革”语言,1951年的人不会如此说。
   15.三人拉一犁,动作怪异,虚假,此虚假动作见于全剧多集中。
   16.此时己开始记工分了?
   17.牛大胆掉进粪坑,虚假,概念化。
   18.二爷爷用手掰粪,虚假,恶心。农民最经典的动作是用脚研粪。
                   第7集
  19.要饭女人给老干棒洗头,虚假,当时己用塑料脸盆,哪里买的啊?稀罕。
    20.碌碡是水泥的,虚假,哪里去买水泥?当时只能用石头碌碡。
   21.锄麦子、压麦子的戏里,都是“带状种植”麦子,行距相当宽,宽的空白带中还要种作物,这一种法当时还未出现,应该是70年代初才有。当时的真实是耧播小麦。拍戏时,该村有“带状种植”麦地,导演就用,而不分时代,导演无时间概念,编剧也不懂。
   22.媒婆婆说“首富”,非当时语言。
   23.麦香村农民拿铁铣,都垂着手、横着拿,虚假。农民拿铁铣的真实动作是,铁铣扛在肩上,柄在前,铣头在后,统一规范动作。这才像个农民。垂手、横着拿铣,称懒汉、二流子,会遭老年人呵斥。
         第8集
    24.牛大胆带领农民担水浇地,动作凑合,虚假处是一律挑着铁桶,且有上大下小的铁桶,山东的这个偏僻小村真能穿越时空发展!整个50、60年代,农村几乎都用木桶,哪里去买铁皮?第8集反映的时代,最缺的是钢铁啊,农民焉能家家用铁桶?如果一律挑木桶,那才叫老农民史诗。
   25.搅水车的动作应是两人顺着水车轮站,面对面,一前一后搅,怎么能面向水车轮搅呢?
   26.小转儿叫牛大胆“队长”,当时己经有了生产队或大队?应是合作社,叫社长。对话中,又说“咱们组”,“咱们组的牛队长”,又称“咱们牛组长”?演员顺口叫什么就是什么?编导、文学编辑也不校对?
   27.割麦子的动作全错,一把攥了麦子,割。再攥了麦子,割。这是割韭菜动作。割麦子的真实动作是,众人同方向,一人跟一人,每人割6至9行,前人边割边打腰(置捆麦之系),后人捆麦,两人合作。女人蹲下去割,叫刨镰。男人弯腰割,叫走镰或踢镰,动作规范,极其优美,又苦辛之极。小脚或“解放脚”中老年妇女跪着割,其苦今人焉知?
    28.过年时,牛大胆用塑料盆洗碗,样子是90年代的。
                     第9集
    29.1953年,灯儿——一个大姑娘跑到别人家里喝酒大醉,这是“高于生活”的描写,效果是弄巧成拙。   
                 第10集
   30.王区长说话中,村长、支书称谓出现,叫马仁廉干,原村长当区长。1953年,区下面到底称乡、称村、称社、称组准确,待订正。支书是有了,无错。
               第11集
    31.只要是集体劳动,就是锄麦子,(显然是为省钱,戏多是在一个季节的一个时段内赶拍的)。
    32.牛大胆抓两口猪养,全是白猪,当时白猪品种还未普及,养黑猪才真实。
   33.马社长与一女农民劳动,用圆头铁铣,当时无圆头铁铣,而用方头铁铣,最多用的是木铣板铁铣刃即一半木一半铁的铣。只因为缺钢铁啊!
             第12集
    34.灯儿割干草,应在冬季,而镜头大环境中出现的是绿色葱郁的季节,不相符。割草动作不像农家女子。
   35.牛大胆摇耧后,倒鞋内土,当时无满口松紧布鞋式样,与扎紧裤口穿法不谐调,此时穿圆口鞋最宜。
   36.马仁礼此时当社长,当时是不可能的,因为是地主儿子,是否是党员不清楚,当一把手上级是批不准的。
   37马社长叫筛草,俩人穿大口鞋、袜子,真实是赤脚穿大口鞋,哪里穿得起祙子啊。
   38.牛大胆与韩美丽当了劳模,一起吃饭,方知韩还未结婚,化妆年龄已经30多岁了,当时当地农村女子真能晩婚至此?是作家写出的晚婚,虚假。
   39.1957年,开社员大会,决定早割麦子,众农民席地而坐在20世纪末才有的水泥砖铺地上,虚假。应该坐在黄土地上。
   40.麦子全部是芒麦,当时芒麦还未普及,多种齐头、秃头被称为齐麦、红麦的麦子,应该是芒麦、秃头麦兼有。
   41.当时用马灯,煤油哪里买?真实是大量用纸糊的清油灯。
   42. 二爷爷在本剧中一直留着理发推子推出的“洋头”“洋楼”“教授头”。真实是,清末出生的人不愿全剪辫子,无奈中齐脖根剪去长辫,脑勺留着厚厚的长发,根部剪成齐茬,脑顶稀疏的头发用手向后抹平整,这样的老人70年代还很多,此发型留至去世。二爷爷发型不符合其身份。
  43.50年代初,此村的年轻农民多留理发推子推出的洋头,即“干部头”“教师头”,虚假。发型应该是刀子剃的长发加短发,长短接茬处很生硬,秃头者更多。当时老农民哪去买也买不起理发推子啊!
    44.割麦子全是“割韭菜”式,老农民不如此割。虚假。
   45.马仁礼不会打连枷?碾麦为何不用牛拉碌碡碾而全用连枷打,农业社无一头牛?
              第13集
   46.村长称谓冒出,1957年又成了村?
   47.1957年,老驴子喝土信子后住进乡上医院的钢管床上。1957年,乡级医院已用上钢管床?钢材太少啊!否则,1958年怎能全民大炼钢铁呢?真实是,两个板凳上搁一床板就不错了。
             第14集
  48.1957年,乔月在医院生孩子还在钢管床上,1957年山东麦香村农妇己经能进医院生小孩?稀罕。
              第15集
49.1958年,绿色的小四轮拖拉机拉电杆,奇迹。其型其款分明是八九十年代还未普及的型款。真实是,1965年,我国第一台小四轮拖拉机在山东潍坊拖拉机厂诞生,从此拉开了小四轮产业的序幕。从发展历程看,小四轮真正开始起步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1999年首次突破100万台大关。这等于1980年农村己用上电脑,1997年农村己己连通互联网。
50.1958年,麦香村的电灯亮了,是真实的,幸运。但此村是最典型的偏远落后闭塞小村。大量的农村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电灯才进农户的。
               第16集
   51.1958年公社成立,两个高级社合成一个大队?应该是,两个高级社先变成两个生产队,再合成一个大队,才是准确的。生产队长、大队长此时才出现,这之前称队长是错的。全剧对农村的区、乡、组、社、生产队、大队、革委会、管委会、村委会的行政体制序例混乱运用,无一个明白人去订正就播出了。
  52.又一次集体劳动,又是锄麦子。
  53.1958年,大队队部挂着毛泽东在延安头戴八角帽的彩色铜版印刷照片。应该说,这幅照片在“文革”中才发表并大量发行。同时,大队队部贴的毛泽东老年标准像也是“文革”后才出现的,1958年还无。
                第17集
   54.大炼钢铁中,架子车、铁桶在此地很常见,不真实。应该是木桶、牛车、驴车很多。
   55.1959年,全年亩产创高产总结大会上,王书记站在桌上讲话,大幅红色标语上的金色黑体字,是电脑体而非手写美术字。
   56.拔麦子、捆麦子、割麦子的动作,无一像老农民所做。
             第19集
   57.灯儿家的锅台方向反了,风箱用左手拉。应该是,农家无论房窑厨屋的方向,只要是右手拉风箱,左手添柴,灶台方向就是正确的,符合庄向、风水讲究,也便于操作。除非山东农民用左手拉风箱,那就例外了。全剧中出现多家农民用左手拉风箱及锅台。
   58.灯儿夜上牛大叔坟,人己殁十多年,坟还是新坟。
   59.王书记主持开会,办公室挂的毛主席像版本时代准确,但一换镜头,大队部的毛主席像版本是“文革”中才出现的。
              第20集
  60.1960年,周书记住医院睡着钢管床,此时应是木板床。
                 第21集
  62.牛大胆自称:“来县城里办点事。”但明明是在省城啊!1960年的县城里,有如此阔绰的领导干部家庭小楼吗?而这个领导干部,还不知道农村饿死了人,而这偏偏是常将军,为何住在县城?
                 第22集
   63.1962年,王书记办公室挂的“奋发图强……”等标语是繁体字?
   64.牛大胆给王书记说办庙会是“民俗”,此“民俗”一词,当时的农民还不会说。此时挂的毛主席像版本又是“文革”中才出现的。
   65.有田不脱鞋就上炕吃饭,老农民未肮脏如此。全剧不脱鞋上炕坐炕镜头多,可能山东老农民习惯如此,也只是有限数量的老农民习惯。
                  第23集
    66.大队己经成立革委会了,生产队成立革命领导小组了,韩美丽还叫牛大胆为队长。
              第24集
    67.韩美丽讲:“宁要社会主义的草……”,此话1968年还未出现。
   68.牛大胆与众拉碌碡碾麦,这个生产队一直不养牛,无一头牛,这在全国农村是奇迹或唯一。
              第26集
    69.王书记对牛大胆说“大队长”“小队长”,此时均称革委会主任、革命领导小组组长,简称某主任、某组长。
    70.此时牛大胆对马仁礼说“大队长”,“大队长”又出来了。
   71. 磨大锯锯条一般用锉,老干棒用磨石能磨吗?虚假。
   72.马仁礼家的立柜是新时期式样,1968年无如此造型立柜。
              第27集
    73.窨子里开会,众全部着冬装,但吃不饱在绿树成荫、树叶繁茂处站岗,内外季节不符。
   74.众在地里改土,牛韩激烈冲突,众干活全是假动作,做样子。
  75.1969年的大队部院子里有棱型水泥小花园,非当时景物,虚假。
         第28集
   76.春上麦地用镜头中办法施土肥,虚假。
   77.韩美丽坐小四轮拖拉机回家,拖拉机其型其款式与故事发生时间不符。
            第29集
   78.灯儿在城里卖枣,小四轮拖拉机跑来跑去,拖拉机其型其款式与故事发生年代不符。
   79.韩美丽坐小四轮拖拉机追牛大胆的马车,小四轮拖拉机的型款非当时所有。
   80.城里又有与故事发生年代不符的小四轮拖拉机型款。
                   第30集
   81.王书记叫牛大胆当队长,又是队长,此时应叫主任。
                第32集
   82.1977年,麦香东村、西村的牛大队长、马大队长出现,此时应称主任。自1958年有大队长起,至1968年成立大队革委会止,大队长至今再未出现过。全剧中,大队长时不时冒出。历史是,大队支书从建国至今一直存在,农民称大队干部最喜称某支书,而社长、大队长一职在1968年就废止了。1968年后,多称支书、主任。1979年前后至今,大队(村)干部称村支书、村委会主任,简称某支书、某主任。也无村长。如此低级常识,编剧号称釆访了数百乡村与农民、有关领导直至副省长,就没有人给编剧讲此常识?而全剧中,大队(村)支书未出现过。实际上,中国农村的农业社、大队或村里一把手是支书,牛大胆是一个大队长,根本无权决定全村的事。这一个角色职务的虚假,已使《老农民》完全脱离了中国农村和老农民的历史实际,是罕见的不合格、不及格长篇电视剧,竟然能正式播出,确实不值得浪费时间去看。
                 第33集
    83.1977年,马仁礼还在任麦香西村的大队长。此时无大队长一职。
                 第34集
    84.牛和杨两人锄玉米,称大队长不在,此时无大队长一职。此时还未包产到户,为何只有两个人劳动,众社员哪里去了?是剧情需要?
             第35集
   85.1977年10月21日,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狗儿知道此事后,请教马仁礼,牛、马、狗儿谈了大半夜,屋外的知了热烈鸣叫,时间应在10月底,北方的麦香村却还如此炎热?接着的镜头里,灯儿着棉袄、头巾,有田着棉袄,分明是在春天的田野里劳动,正谈狗儿高考事,而公社干部却一身夏装。这一场戏,屋内屋外的季节整个儿黏糊了。
                第45集
   86.麦子出穗了,还担着农家尿粪用勺灌麦子,是否太迟?
87.灯儿一次喝了一斤酒,好酒量。
88.过年时,牛大胆用崭新棉大褂祭广田?虚假。
89.二爷爷90岁了,黑天一个人能挖一个大坑?
             第46集
90.90岁的二爷爷在周书记办公室一直站着,直到站死,死后不倒,神了。屋内的人也不扶着90老人坐下,如此不符合人性,这真是艺术创作能高于人性。
  91.打连枷的动作虚假。
  92.吃不饱脖子里挂一圈饼子吃,以至吃死,反映老农民几十年间吃不饱非要如此概念化处理吗?
                 第51集
    93灯儿做的产品有核心竞争力,开店却不办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真有如此愚蠢吗?
             未注明集数的错误
94..牛大胆要借地种粮,多次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最初是记者、专家的话,这句话,当时的老农民还未人人皆知,也说不到如此完整准确,编剧硬让身在山东的牛大胆说出来,牛大胆真是先知先觉。
  95..有田如此之笨,非要在楼上跳下摔死?剧情让有田必须死,再无其他死的方式吗?
   96.全剧中,地委、县委、公社党委书记在一地任职时间如此之长,违反规定。怎能为剧情需要而长期在一地任职?
   97.1977年前后,公社大门外还有醒目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大字标语?
   98.1977年后,农村基本上不存在不让养母猪而且己经养了干部上门处罚的事,太夸大事实了,这样的事发生不少,但这场戏发生的年代弄错了。
   99.猪浑身是宝,老农民爱猪如命,不可否认。但在人睡的炕上,安排了一炕大猪小猪。后来,炕上的衣柜里藏着猪。此犯了中国伦理与美学大忌。中国民间舆论以猪喻某人,此人必是道德沦丧者。农民骂不堪之人,“你和猪一样”!“那人是猪”,“那家是一窝子猪”,寓意是,(1).猪是乱伦的动物。(2).猪是最脏的动物,因为猪不仅吃屎。还有,猪身上的猪窝子气,长时期消散不尽。猪的哈喇子流淌不止,随时屙尿。编导让这一家满炕是猪,不知人如何在炕上吃饭、睡觉?动物的寓意重大,文学作品以牛、马、鸡等赞美人的美德,罕见以猪喻人赞美。这部戏里满炕是猪的故事,难兔会引出让人误读的潜台词,老农民和猪一样?仅这一个情节安排,让观者恶心、不齿,使此剧自我沦为低俗的代表作之列。为何以满炕是猪恶心老农民?
    100.牛大胆、马仁礼长期当大队长,实际干着生产队长的事。全剧讲的仅是十几户、十几个人的故事。一个大队,一般以三五个至十几个生产队组成,大队长的工作是,常年往返在每一个生产队里,上门入户调查,排忧解难,访贫问苦,在田间地头看庄稼,检查督促生产进度,开大会小会,主持社员学习政策,主持决算,参加劳动是间断的。而牛大胆领着十几户、十几个人劳动了几十年,大队长在自己家中开社员大会,也仅仅是麦香东村生产队的会议,其他生产队呢?如此领导十几户农民的大队长和农村村级行政机构,实属罕见。
    101.牛大胆的形象是,秃头、一年四季对襟褂子,大档裤之裆大得吓人,布鞋不分晴天雨天,60多年不变的这一穿着,正好帮了陈宝国的倒忙。导演、编剧梦想塑造现代中国老农民的典型形象,让“这一个”人物入文学艺术画廊戓史册,实际是陷入早己过时的脱离实际的概念化思维不能自拔,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使陈宝国未能入愿。因为中国近六七十年里,并无如此神经质的老农民如此不变装束,本质是农民最讲实惠,最知实用,以牛大胆如此思想解放、理念超前之人,应该是最讲实际的人,而非死守着“中式国学符号”的服饰不改装。二爷爷式的农家读书人才如此固执,识字不多的牛大胆并不拒绝新事物。比如扎裤口,可以防风、保暖,收麦时可防麦毒之尘入侵而免皮肤过敏,但除此之外的盛夏或雨中,老农民最喜欢挽裤腿于膝下,那才舒坦。比如布鞋,好处多多,但在雨中泥泞中,布鞋仅能穿十天半月即报废,远不如军用运动鞋耐实,因此北方农民在冬季之外多赤脚入田。冬天穿军用大头毛皮鞋,远比棉窝窝暖和。在布票、棉票时代,农妇几年间买不到作鞋面用的灯芯绒、松紧布,既缺钱,也缺货。有的农民一生未首穿过一件新衣、一双新鞋祙,全是轮流着穿。凡当几十年大队长的人,都推荐过本村孩子成为军人、工人、干部,为报恩,这些孩子多送的确良军帽、军装、劳动布工作服、中山装、大众服、军用运动鞋、军用大头毛皮鞋、工厂的翻毛皮鞋于大队干部,支书、大队长一般和中式衣裤搭配着穿上述服装,这才符合实际,几十年扎着特大大裆裤裤口、穿着布鞋的大队长,真有神经质之嫌。牛大胆如果以中式为主,适时适地改一下装束,不就可以引出更多的戏吗?
     102.全剧演的几十年间,麦香村里无履带式、轮胎式拖拉机和播种机出现于田野,也无拖拉机碾场、运粪、运柴草等近二三十年的实际。而以面包车、小型公交车进入农村客运市场时,1958年就通上电的麦香村却用四轮拖拉机跑客运,一跑就是几十年,也少见摩托车,确有半吊子之嫌。
   103. 全剧的劳动场面,几乎是虚假动作,以种、锄、割、碾麦子为主,冬春田野戏太多,麦香村就不再种、养其它?实际上,可拍的农活太多了,比如可种可锄可收玉米、高梁、糜子、谷子、豆子、西瓜、甜瓜,还有洋芋、大葱、白菜、萝卜等大田蔬菜。可以挖粪、溜粪,以担、推车、架子车、拖拉机运粪,田野里有序的粪堆是风景。有田拿着铁铣,在有苗的地里不知铲什么,就不会随便干个得心应手的农活?应该是这样,请几个当地老农民“农活把式”为顾问,请几十个当地能干的农民做群众演员,劳动时让他们真劳动,扎扎实实、泼泼辣辣地干,让演员的假动作不出镜,不就是真正的老农民?老农民不会劳动,何谓老农民?《开国元帅朱德》里,南泥湾开荒大生产,在坚硬的荒地里未真实挖松挖透一镢头黄土,所谓大生产是在敷衍,可见电视剧表现土地、耕作、农业生产场面的虚假已习以为常。
   124.东北的《乡村爱情曲》中,农民多是口吃(结锅子)。《老农民》中,因生产劳动的动作虚假,农民多有二干子、懒汉、二流子之嫌。
  125.因为概念化,因为粗制滥造,因为满炕是猪,使《老农民》成为丑化老农民的最长的电视剧,会让太多的70后、80后、90后、00后们以为,农民就是如此丑陋,如此愚昧,如此恶心。这样就有忽悠农业、农民、农村历史之嫌,一旦播出,其负能量很难消解。
  126.因为粗制滥造,剧中的老农民没有回到现场,老农民都在局外,编导者焦燥不安、慌乱、草率、凑合、不安详,心不定,心不平,老农民缺少释然、安然、放心、放松、自信。本来,千百年间,无论发生过什么,我们的老家、精神家园、我们的根始终在农村;千百年间,无论发生了什么,老农民始终是活在当下、走进现在、回到现场,是最安详的人,结果适得其反。
  127.罕见的是,打造全剧的参与者,竟无一个人懂全部农活的技术,不知道民俗禁忌,不知道1948年至2007年期间,乡村行政体制、农业机械、农业技术、大社会环境、民风世相演变过程的真实,以至到审片最后一个环节,还无一个人懂得这一切,竟然通过了,播出了。可见,目前确实不是产生经典作品的时候.,因为人们如此浮躁、焦虑不安。心不定,心不平。
    128.正如卫星发射,一个数据算不准确,一个无法形容的小零件不合格,都会引发发射失败或不能返回,一部六十集电视剧,有上百处虚假、错讹、失实的细节,诚如一篇文章有上百个错别字,竟然能被通过而正式播出,这绝非“暇不掩玉”,这绝非是“艺术创作”,这绝非是“大师只讲大主题,关注大进程、大事件”,绝非导演只是导演“戏”,“戏”好就是经典,细节暇疵属于技术性区区小事。错了,现代农村特长篇电视剧,细节必须是百分百准确,因为能做到百分百准确而是你未做到百分百准确。如果静下心来,请个农民顾问,再打磨一年半载,其价值会发生质变。
  129.可以预期的是,目前状态的《老农民》,肯定会在各种评奖中,将获各种大奖,但却是有上百处错误的戏。
  130.投资如此之大,数十、数百人花数年光阴,众多明星投入了无法计算、形容的激情、感情、才华、天分,观众绝不是抨击、找茬,观众无半点恶意,而是与人为善。为此特别建议:请几个顾问,一集一集、一个一个镜头看过去,一个一个错、别、误、差都修改,校订精确,此剧或可成为体量最大、跨年代最长、反映历史比较全面真实的老农民经典之作。
    改正了错误,《老农民》就是经典之作。
不改正错误,目前的《老农民》只能是不合格之作、不及格之作、最差之作。
正如网友说,我们随便看一眼,可以看出大错,可以纠错,可以导演,可以表演,可以教你做各种农活,这是观众得心应手的事。正在创作的人,不一定能出经典;能出经典者,只是未干而己。要知道,农村、农民、农业长篇巨制最难创作。常言说,当农民是最后一个职业,“我什么都干不了,我回老家当农民去”。其实,老农民最难当,表现现代老农民的长篇电视剧最难拍,因为现代老农民生活正在进行之中,因为有太多的人非常熟悉真正的老农民而能看出破绽。  

                              2015.3.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