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高小康:《市民、士人与故事:中国近古社会文化中的叙事》

高小康:《市民、士人与故事:中国近古社会文化中的叙事》

中文名: 市民、士人与故事:中国近古社会文化中的叙事
作者: 高小康
图书分类: 文学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书号: 9787010032924
发行时间: 2001年2月1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市民、士人与故事:中国近古社会文化中的叙事》分为三编,对中国近古社会文化中的叙事进行研究,包括通俗叙事艺术与市民文化的新地位、市民文学中的士人趣味、从《金瓶梅》看叙事意图的演变、精神分裂的时代、清代的文人与文学等内容。
作者简介:
高小康,男,1954年2月4日出生于西安,祖籍陕西延长,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1987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中国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学位,1998年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文艺学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999年被评为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现为中山大学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

目录:


导论:中国叙事观念的演变
一、从历史到叙事
二、从道德意识到悲剧精神
三、从即兴讲唱到案头文本

上编
第一章 通俗叙事艺术与市民文化的新地位
叙事中世界的变迁
市民文学中的市民地位
市民形象的演变

第二章 市民文学中的士人趣味
凌 初与士人的二重性
从市民的兴趣到士人的兴趣
士人气与市民气的交融
士人道德与市民道德

第三章 文人叙事中的士人梦
传统社会关系中的士人
进入市井社会的士人形象
才子佳人与士人中心的幻想
才子梦及其幻灭

第四章 士人与市民地位的倒易
士人的尴尬处理
士人与市民的倒易
士人在叙事中的退席

中编
第五章 从《金瓶梅》看叙事意图的演变
在暖昧的叙事意图背后
叙事结构与世界秩序的分裂
性格与视角的矛盾

第六章 从《桃花扇》看悲剧精神的形成
中国古典叙事中的悲剧
走向悲观主义
历史/哲学主体悲剧的产生
情境悲剧与悲剧的典雅化

第七章 金圣叹与叙事作品评点
金圣叹批评理论的文化背景
叙事艺术的美学性质
人物性格理论的成熟
“文法”理论的发展

第八章 李渔与戏曲叙事理论
结构第一:戏曲叙事的新观念
机趣与性灵
演出与戏曲的商业性

第九章 王国维与悲剧理论的蜕变
《红楼梦评论》:传统的悖离
痛苦与解脱
传统文化精神的衰颓

下编
第十章 精神分裂的时代
“心”的困扰
君子与小人
雅俗的淆乱
自娱与自虐

第十一章 明清之际文艺思潮的转折
“如剥春笋”的复古思潮
走向悲观主义
艺术自律观的产生

第十二章 清代的文人与文学
心学与清代士气的凋落
盛世的凄风苦雨
未世的剑气箫声

[ 本帖最后由 民俗学梁聪 于 2015-6-11 20:25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耿羽 宝葫芦 +9 2010-6-28 00:0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