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宗教与政治
[ 来源:壮侗网
1、佛教与政治泰国是世界闻名的佛教国家,宗教(主要是佛教)和政治的关系十分密切。当今虽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但佛教在泰国仍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自1932年以来的各部宪法都承认信仰各种宗教的自由,但又规定佛教为国教,国王必须是佛教的最高赞助人,必须是虔诚的佛教徒,全国通行佛历。泰王国三色国旗中的白色即代表佛教。每个男子出生必须出家一次,才能取得成年人资格,王族也不例外。且从1932年泰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以来的宗教与政治的发展史来看,泰国政治舞台上不是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就是少数僧侣参加各种政治活动,所以泰国只是名义上的“政教分离”的国家而已。
(1)历史上的政教关系 13世纪前,在当今泰国的领土上,曾流传国上座部佛教,密教,婆罗门教等宗教和民间信仰。由于资料匮乏,其政教关系难以阐述。因此,这里说“历史”,是从13世纪素可泰王朝开始,至1932年政变,推翻封建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为止。素可泰王朝建立初期,佛教和婆罗门教都还普遍流行,但从素可泰王朝第三代国王立上座部佛教为国教开始,泰国就主要以信仰佛教为主,婆罗门教开始推出历史舞台,被其他宗教所取代。所以从这以后,泰国政教关系主要指的是佛教与政治的关系。历史上的泰国佛教与政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封建统治者通过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对佛教加以制约和控制,以防止宗教超越和干涉政治,又通过扶植宗教的发展对宗教来加以利用,把宗教对政治、文化和国家管理的影响纳入到有利于国家统治秩序稳定和发展的轨道,另外通过宗教将自身的王权加以神化,作为维护自身统治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宗教通过参与政治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领域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以上作为历史上泰国政治与宗教关系的最基本的两个方面,对今后泰国政教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当今泰国的政治与佛教所谓“当今”就是泰国自1932年发生政变,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至今。尽管泰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宪法高于一切,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泰国的政教关系仍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上政教关系的延续。
一、佛教在泰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泰国宪法明文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和宗教的赞助人”,“任何人不得利用宪法中的权利和自由文反民族、宗教、国王和宪法”。从前一条可以看出,当今泰国国王按宪法是统治阶级的代表,把国王用宪法形式规定为佛教徒,意味着把佛教信仰当作泰国的主要信仰,确立佛教在国内宗教中的权威地位。后一条又说明宪法把宗教提高到与神圣的民族、国王、宪法等同的地位,可见宗教在泰国所处的地位。在1976年国王颁布新宪法的谕令中写道:“为了使以国王为元首的民主制度的改革来实现这宪法的宗旨,即以坚持国家的支柱——民族、宗教和国王来实现国家的巩固和人民的幸福。”这说明宗教是国家支柱之一,因此佛教也就成了名义上的国教。尽管佛教在泰国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但在泰国的政教关系中,它始终是隶属于政治、服从于政治的。1991年泰国宪法写到:“任何人都有信仰宗教、宗教宗派、宗教学说的自由,又举行自己所信仰的仪式的自由,但不得违背公民的义务,不违反公众的安全和道德”。所以宗教必须无害于政治统治,否则将会受到政权的干预和镇压。
二、泰国统治者对佛教的控制和利用
泰国统治对佛教的控制主要还是通过对僧伽组织的控制。泰国自素可泰时期就有了僧伽组织,到曼谷王朝五世王时期有了全国性的僧伽组织。1932年君主立宪以来对僧伽组织进行过两次重大的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僧伽组织的控制。第一次是1941年颁布《僧伽法》,僧伽组织访议会政府三权分立,。僧王下设有僧侣议会,僧侣内阁,僧侣法院。但僧侣组织和活动都被纳入到国家教育部的监督和管理中去,主要僧伽组织的领导人由教育部长批准认命。第二次即是1962年颁布的《僧伽法》。为了维护当时国内军人独裁的需要,僧伽组织取消了三权分立,把权力集中到僧王和僧长委员会手中。僧王必须由教育部宗教厅和僧长委员会提名,国王批准。僧伽组织的财政补贴由政府教育部负责。从上面两次的改革中可以看出,,政府介入僧伽组织的内部管理增多,僧伽组织的自主权削弱。但同时僧伽组织也逐渐朝着世俗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专业化表现在佛学院增多,僧侣等级增多。世俗化表现在各种佛教组织和团体的增多,这使僧伽组织通过社会世俗机构更多的直接和间接参与社会各方面的阿活动。政府一方面控制和制约佛教,但同时又有扶植和利用宗教对全国进行思想控制的一面,以更好的维护国家的统治秩序。最突出的表现在20世纪50年代面对社会主义的中国、越南等国的发展,国内又有非佛教徒的少数民族和穆斯林的反抗乃至武装冲突。为了遏制“共产党的渗透”,防止农村受压迫的广大农民群众的反抗和少数民族反歧视的武装斗争,政府决定实行农村发展计划,为配合政府的这一计划,泰国僧伽也相继推出了“提高佛教信仰和道德计划”(传法使计划)和“弘扬佛教计划”(宏法计划)。这两个计划表面上是为了配合农村的经济发展计划,但更多是出于上述政治目的的需要。不过通过这两项计划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佛教在泰国的地位。
三、佛教改革思潮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必然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而在教义、教规、组织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1973年泰国佛教界掀起的改革思潮涉及了佛教教义理论和组织制度的改革。在教义理论方面,佛教界引入西方哲学和科学对佛教教义加以新的解释。另外,泰国佛教界成为促进泰国民主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佛教界多次参加和组织各种机会和游行反对泰国的军人独裁政府。1973年后,佛教界出现的两种思潮——佛教社会主义思潮对泰国的社会主义思想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佛教民族主义则促使佛教界更多的参与社会经济生活,追求新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佛教日益世俗化的一个表现。
2、泰国伊斯兰教与政治佛教大国——泰国有近300万人的穆斯林,占全国人口的5%,其中大部分是居住在南部边境北大年、也拉、陶公、沙敦四府的马来穆斯林,其人口占四府总人口的70%。这一地区历史上曾建立过马来人的北大年王国,15世纪还是东南亚的一个伊斯兰教中心。1909年通过《英暹条约》泰国正式将这一地区并入泰国版图,形成今天的泰国南部边境四府。从60年代起,泰国开始大规模的现代化运动,这一地区给南部穆斯林地区带来极大的变化,但也使这一地区产生了政治分离以及抵触泰国主流文化等问题,这些问题至今困扰着泰国政府。随着近几年来国际恐怖活动的日趋活跃,泰南的分离运动及恐怖活动也有进一步激化的趋势,严重的影响到泰国的稳定与安全。
(1)泰南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状况泰国南部的马来穆斯林问题是泰国的一个老问题,在1909年正式纳入泰国版图之前,其中心北大年就经常发生叛乱,1895年的诸侯叛乱促泰国提出统一这一地区的对策,叛乱镇压后,泰国对这一地区实行州府制度,强化了地方统治,1906年正式对泰国中央政府统治。但这以后,仍经常发生反对中央政府的叛乱。直至60年代,泰国推行大规模的现代化运动,国家经济开发的潮流开始波及南部。但这一地区的叛乱开始转化为有组织、目的明确的分离运动,成立了相应的军事组织,有些分离运动还演变成各种要求权力的极端行动。80年代泰南地区分离主义活动有所减弱,但仍未能彻底解决。而近几年来,特别是9•11事件后,泰南地区的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恐怖活动更加猖獗,2004年以来连续发生的严重爆炸案,更成为他信政府最为头痛的问题,严重影响到泰国国内安全与稳定。
(2)问题产生的原因首先是种族与文化的差异。泰国是一个以佛教文化为主的国家,而南部穆斯林的伊斯兰文化与泰国的主体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它沿袭了马来人的语言、宗教和文化,属于马来文化世界。所以他们尽管在版图上属于泰国政府,且泰国政府长期实行的民族同化政策,但很难使他们与泰国的主体民族形成民族认同,这也是泰国南部问题长期不能得以解决的根源之所在。其次泰国政府的民族同化政策以及对穆斯林文化的不够重视和尊重,更激化了穆斯林民族的分离倾向。再者就是泰国经济的发展不平衡造成南部经济的贫困。还有国际穆斯林的复兴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泰国的穆斯林分离运动起到催化作用。
(3)泰国政府的对策泰国着呢嘎府对南部的政策以80年代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80年代以前,泰国政府对南部穆斯林的政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首先是推行中央制度。2、实行民族同化政策3、泰国政府一度把泰南作为释放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压力的“泄洪区”。4、就是泰南的分离运动采取主镇压加安抚的政策。但由于泰国着呢嘎府在泰南边境实施与其他边境同样的统一政策,并没有认识到泰南地区民族与文化的特殊性,所以问题未能得以解决。因此泰国从80年代开始在南部穆斯林地区采取比较符合实际的政策来缓解和南部穆斯林的矛盾。首先是不再把同化放在首位,不触及马来穆斯林的敏感处,做出尊重穆斯林的文化和宗教的姿态,并加强中部与南部这两个地区的穆斯林之间的交流;其次是优先解决经济与政治问题,入大力发展南部经济,缩小南部与中心地区的经济差距,增加泰南地区行政官员中穆斯林名额,防止复杂的政治经济状况转化为宗教和文化问题。但这些政策在实质上仍是以政治统一为目标的政策,只是比以前更加务实和积极。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缓和了泰国南部的分离运动,再加上马来西亚政府也加大了北部分裂运动的打击,使泰国南部的分裂运动失去了避难场所和支持。因此从80年代开始,泰国南部的分离运动有所减弱。但他信政府执政以来,又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特别是2004年泰南地区发生的连续暴乱,泰国南部问题成为他信政府最为棘手的问题,严重的影响到泰国的经济、政治和国家的稳定与安全。这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从内因来看,泰国那不问题是一个积累了102年的政治问题,川立派政府的民主化政策一方面扩大了中央和地区的差距金额矛盾,另一方面是使泰国穆斯林社团领袖的民主意识更加强烈,而军警人员却没有跟上形势,继续使用铁碗镇压。继任的他信政府总裁使施政方式则更加激化了矛盾。从外因来看,9•11事件和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是的泰南穆斯林和政府官员都变得更加强硬,矛盾迅速尖锐化并最终引发了动乱。他信政府为此采取了镇压加安抚的政策,首先使派遣军队前往南部对分离主义分子予以坚决镇压,其次就是他信总理亲自前往南方视察,安抚当地群众,共商解决泰南问题之良策,同时大力发展泰南经济,拨款120亿推行特别发展计划,并多次改组内阁,提拔泰南穆斯林担任政府内阁成员,以有利于解决泰南问题其次是把它泰南问题当作泰国国内问题,不准外部势力插手。尽管如此,泰南问题仍不见好转,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看来泰南问题非一朝一夕能解决。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