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李桥江】北庭,一个真实的神话

【李桥江】北庭,一个真实的神话

吉木萨尔县北部有一个叫“破城子”的地方,这里又分西破城子和东破城子两个行政村。那么当地人为什么称这里为 “破城子”,“破城子”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初秋时节,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在“破城子”走了一圈,随后,在东破城子村邂逅了一位老者。破城子——北庭都护府,一个真实的历史神话,在我的心中渐渐复活了。

  破城子写实

  吉木萨尔县是北疆地区粮食和蔬菜种植大县。破城子距离吉木萨尔县城只有十几公里路程。我们离开县城几分钟之后,成片的玉米、葵花等秋季作物便如同欢迎我们的方队,出现在公路两边。不久,大田里出现了一些凸起的夯土建筑遗址,它们就如同绿色海洋中的一个个孤岛,静静地注视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巨变。
  破城子遗址的面积很大,遗憾的是除了护城河和城墙残段之外,其它城市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曾经的护城河则成了当地农民灌溉农田的水渠。陪同我采访的吉木萨尔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罗瑜说:现在树木和农作物影响了人的视线,若是冬季和早春季节,站在高处可以看清楚古城的轮廓。
  好在罗瑜提前给我准备了一些相关资料,这些材料帮助我在迷宫一般的古城中很快找到了方向:城墙现存内外两重,平面均呈不规整的长方形,内外城墙都有马面、敌台、角楼和城门,外城还有瓮城,城墙均为夯土筑成,城外有护城壕。城内原有的建筑物破坏殆尽,仅存3处残墙基,9处残基址,其中2处为佛寺基址。有学者认为,外城建于唐贞观年间,显庆和开元以及高昌回鹘时期曾多次修补或增筑。内城建于高昌回鹘时期。出土遗物主要是唐代文物,如唐金满县残碑、铜镜、石狮、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和莲花纹方砖、瓦当及陶瓷器等,还有一些高昌回鹘时期或元代的陶瓷器。
  我们在古城,具体说是在茂盛的庄稼地里搜寻着。当我们钻出一片玉米地,眼前出现一个农家院落。这家农户的住房与一段城墙连接在了一起,房屋就仿佛是古老的城墙长出的新“枝”,让人不禁产生了诸多联想。院子里一棵老苹果树下坐着一位老妇。我老远地就向老妇打招呼,老妇一副毫无知觉的样子。走到她的面前,老妇一脸茫然地望着我,她的耳朵已经不中用了,我给她比画了半天,她只是嘟哝出了一些音节,再也没了下文。
  老妇家不远的地方,还有一户人家。一位光膀子的男人正在翻地。看到我们向他走去,光膀子的男人放下铁锹,热情地迎了上来。 

  52年的记忆

  男人叫袁忠兴,山东人,1956年来到破城子。他的年龄让我吃了一惊:80岁。80岁的老人怎么还在劳动呢?老人家呵呵笑着说:闲着也是闲着,干点活反倒可以活动活动身子骨。
  袁忠兴来到破城子那会儿,破城子外围的城墙比现在好多了,保存最好的则是护城河。城里面到处都是一人多高的荒草,荒草下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土坑,有的坑甚至深达4—5米。破城子里面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坑,当地传说,是俄国人在城里挖财宝时留下的,古城里还常常有野生动物出没。因此,即使在大白天,居住在附近的村民一个人也不敢贸然进入破城子。
  秋冬农闲季节,情况就完全变了,大伙们都赶着马车结伴进入破城子。村民们进城只有一个目的:挖土。有些村民也顺便打些野草,拉回来当柴烧。袁忠兴也弄不清楚村民们是怎么知道老城的土可以做肥料的。不过,破城子里面的土肥力特别强却是事实,按照现在的话来说,破城子里的土就像化肥一样。
  挖土肥也有经验,否则挖回来的土肥力就会出现问题。村民们需要的土肥实际上是收集来的。经过春夏季节的风吹日晒,破城子内密集的土坑里淤积了大量颗粒状的浮土,这种浮土就是最好的土肥。把坑里的浮土装到车上,然后拉到大田撒开,来年只要有水,基本上就能获得好收成。袁忠兴不记得有谁期待从古城里能够挖出真正的财宝,因为,大家都知道财宝早就被俄国人挖走了,他们挖出来的只有一些铜钱、瓦片之类的东西。
  大概在1970年以后,上面传下来命令,说,古城是文物,不允许村民进城挖土了。从此,再也没有人进城挖土了。
  至于古城为何落魄成一片废墟,据说,在很早以前有大军围困城市,无奈城墙坚固,守城士兵顽强,攻打多日,没有任何成效。后来,有人献计使用猫攻城。具体做法是,收集所有能收集到的猫,然后,将猫尾巴蘸上燃油,同一时间点燃猫尾巴。尾巴着火的猫,疼痛难忍,不顾一切地蹿上城墙,逃进城内,结果引发了城市大火。最终城市被攻破了。相传,当时有一万多只火猫蹿进了城市。谁建筑了古城
  考古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后来者总是占据前人的地盘,于是就出现了文化层叠压的现象。那么这座庞大的古城又是何人所建?古城的名称又叫什么呢?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自西汉以来,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了不胜枚举的战争,政权更迭,改朝换代,城市毁损重建等事件。那么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古城遗址是否就像出土文物昭示的一样,是一座唐代古城呢?
  著名学者薛宗正先生对吉木萨尔历史以及破城子遗址做过详尽研究,他认为破城子就是唐代北庭古城遗址。
  北庭,即唐代北庭大都护府治所在地。资料显示,北庭大都护府设于武则天长安二年(702),下辖金满、轮台、蒲类、西海4县。开元二十一年(733)改设北庭节度使,辖瀚海、天山、伊吾三军,瀚海军驻北庭城内。贞元六年(790)吐蕃攻占北庭,唐对北庭的统治即告结束。回鹘西迁后,北庭又称别失八里,是高昌回鹘的重要基地和王族避暑胜地。元代在此设立“宣慰司”、“元帅府”等重要机构,仍为北疆重镇。城址约于明代初年荒废。

  神秘的土包子

  袁忠兴来到破城子那年,破城子一带最显著的地方,就是破城子西面耸立的一个大土包。袁忠兴听当地人说,土包子下面埋着神,至于究竟埋着什么“神”,却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由于这个原因,居住在破城子的居民对这个土包子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
  大概20世纪60年代初期,有一个村民偶然经过土包子,看到土包子一侧被雨水冲刷出来一个黑幽幽的洞,好奇的村民走到洞口向洞内张望自己,黑暗中,村民看到一张凶神恶煞般的脸,村民以为自己眼睛花了,再仔细看看,那张面孔竟然是真的。村民魂飞魄散地逃回到家里,无端大病了一场。说来也奇怪,这个村民病愈之后,经常偷偷独自前往那个土包子。有人曾经看到这个村民悄悄地在土包子前点火。
  这个村民在洞穴中看到的究竟是什么呢?这个大土包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现有研究证实,这个土包子就是回鹘西迁北庭之后兴建的国寺,因地处古城西面现又称西大寺。吉木萨尔县现存的高台寺,千佛洞也是这些时期的产物。资料显示,北庭所属伊、西、庭三州在宗教信仰方面主要流行汉传大乘佛教,后来回鹘也接受了汉传大乘佛教。这期间北庭诞生了唐代高僧悟空,回鹘僧都统僧伽萨里等众多高僧大德。僧都统是佛教最高僧官,僧伽萨里法师,北庭回鹘人,回鹘佛教代表人物,生活于10世纪,即蒙古兴起之前的北庭回鹘佛教鼎盛期。精通回鹘文,汉文,梵文,焉耆—龟兹文等。僧伽萨里法师曾经翻译了大量佛经,并且流传了下来。
  1979—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西大寺遗址进行两次发掘,佛寺全貌显露了出来。该寺院是一个建筑面积近3500平方米,高三层洞穴式建筑群,其中藏有大批泥塑像和精美壁画。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那个农民看到的可能就是泥塑佛像。
  我们来到西大寺,投资3千多万元的西大寺保护工程正在紧张的施工过程中。据说,项目完成之后,西大寺将成为一个集展览、研究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村民院落中的北庭故城残段。

(李桥江)

来源:亚心网

文章转自:中国民族报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