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专稿:春节──节日传统与文化记忆
——《中国社会科学报》特别策划
  作者:郑巧 吴婷 刘魁立 萧放 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3-05 | 点击数:36733
 

  节日是遥远深邃的文化记忆

  作者:司马云杰

  

  节日在中国文化里就是生活的节奏。有些节日赋予了其文化内容,如春节。春节本身不仅是自然界的节奏,更赋予了它一种文化意义,即天地万物一年的发展变化终于此、始于此,于此时万象更新,一派生机,一片新气象。现在的春节,是按夏历来算的。夏历实际上是在唐虞时制定的。《尚书》第一篇《尧典》,讲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就是指最初的夏历,距今已有4300多年的历史。这就是说,中华民族远在4300多年前就过春节了,它要比西方的圣诞节早2300多年。后来的历书,虽有改变,如夏以十三月为正月,商建于丑,以十二月为正月,但中华民族过春节的习俗几千年来并未改变。春节不仅是遥远的记忆,而且有很深邃的文化内涵。每年春节一到,万物复苏,万象更新,不管过去的一年有多少麻烦事,多少不如意、不顺心的事,甚至彼此还可能有一些积怨,但春节一到,爆竹声声,新桃换旧符,一切都终于此、始于此,一切都重新开始,一拜年、一磕头,就全部化解了、合好了。这就是中华民族赋予春节的深刻文化含义。因此,节日不仅是生活的节奏,更是文化氛围、文化意义的存在。如果过春节不贴春联、不放鞭炮、不拜年,也就没有文化氛围与文化意义。这就像过元宵节应该有花灯一样,“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中国文化的节日,不仅具有遥远的记忆、深邃的文化内涵,而且意境都是非常美好的。如元宵节观花灯,放烟花,“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喜鹊为之搭桥,在葡萄架下还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哭声。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与人情味!而且这个节日常常是“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中秋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华民族把中秋节看成是“团圆节”,不是没有道理的。

  中国文化节日的意义,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深化、转换的。比如端午节原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因其投汨罗江而死,每年端午节,人们向江里投米团以示纪念;而现在的端午节,不仅家家包粽子,而且年年举行赛龙舟的活动,成了民族的一大节日,其纪念活动已远远超出了最初纪念屈原的意义。清明虽然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它又是与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联系在一起的。晋国重耳内乱时逃亡在外19年,及至即位封赏所有从者,唯独忘记了介子推。而子推无怨,不言禄,逃隐于绵山。文公召而不出,遂放火焚山,介子推抱木焚死,于是以“寒食”祭祀这位不计功名利禄的贤者。“寒食”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现在农村清明、“寒食”已不分,由原来的祭祀纪念介子推,已变成了亲人的祭日,城市更有对死难烈士的哀悼与追思,且增加了植树的活动。这些都是时代赋予节日的新内容,转换了原来节日的文化意义。

  但不管怎样转换,节日总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意义的存在,历史是一个民族国家存在的根据与理由,而文化则是一个国家民族信仰信念与生命精神的存在。没有了历史,国家民族就没有了存在的根据与理由;没有了文化,国家民族就失去了信仰信念与生命精神。因为国家民族的存在,不是生物群体,而是文化群体、精神群体;节日则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国家民族文化与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过节日,不仅是回忆国家民族那遥远的记忆和深邃的文化内容,更是缅怀国家民族文化历史的存在。忘记了节日,也就忘记了国家民族的文化历史,忘记了国家民族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忘记了自己文化的价值观与精神存在。近现代以来,西方一些哲学社会科学学者,如文化人类学家或社会人类学家,研究殖民地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恰恰抱有两个未明言的目的与动机,那就是让殖民地人民忘记自己的文化,忘记自己的历史。

  现在,中国为了实现文化复兴,重新规定春节、清明、端午等为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文化上的自觉。现在,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用商业动机或西方文化的“洋节”消解中国文化的节日,掩盖、肢解、消溶它的文化意义。凡过中国节都大搞旅游,利用年轻人爱凑热闹大力炒作圣诞节、情人节,就是属于这种现象。节日是有民族性的。民族不同,节日的文化意义不同,不懂其文化背景,是很难理解其意义的。古代西班牙的斗牛节,全国美人都要揭开自己的面纱,受人们的仰视与尊重,而男士要用一场与牛的殊死搏斗展示自己的英雄行为,向美人致敬。现在的斗牛节,除了旅游观光价值,人们已经很难理解它伟大崇高的意义了。西方的圣诞节、阿拉伯人的朝圣节,不知文化背景,没有宗教感,也是很难理解它的意义的。西方的情人节,有说源于纪念古代罗马丰产神,因其脾气暴躁,像天气一样喜怒无常,因而送些东西给他吃(如现在送巧克力),以安慰他;有说源于纪念牧神宗教信仰的,因其能把饿狼赶走,而送东西给他吃;有说源于殉道者范伦斯坦(又译为华伦泰),而以书信、名片、东西与之联系的。不论情人节源于何处,没有西方宗教文化知识,是很难理解它的文化意义的,而且它也不像中国的“七夕节”那样美好动人,那样具有想象力与人情味。现在中国一些年轻人过西方的“情人节”,不过是青年男女的一次聚会而已,许多人并不理解它的文化意义。

  正是因为不同国家民族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文化意义,所以节日是不能代替的。试想用西方的圣诞节代替中国的春节可乎?信仰基督教的人,有那份宗教感情,可以过圣诞节。而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文化上早已隐退了上帝(中国上古也是有“上帝”存在的,如《诗》、《书》中的“皇矣上帝”、“昊天上帝”),今天仍让他们相信上帝的存在,过圣诞节,根本是不可能的。商家利用节日赚钱,本无可非议,但不能因此掩盖、肢解、消溶中国节日的文化意义。我在文化上是不完全赞成解构主义的,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念。中国文化的节日,不仅有深刻的文化意义,而且具有一种不可代替的人文精神。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日月增辉;惊蛰不打雷,擂数声鼓,为天地助威。节日是人的节日,是人生意义的存在,人怎么可以在节日里丧失自身存在,或依附于其他文化的节日呢!因此,我在文化上不赞成解构主义,不赞成完全消解节日的文化意义;不仅不赞成解构主义,而且主张搞点建构主义,即发掘原来节日文化意义,使其美好的东西得以发扬,同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扩大它的文化内涵,赋予它新的文化意义,并把它内化为国家民族的文化意识。如是否可以把“七夕节”正式定为中国的情人节,并在这一天为两地分居的夫妇放假一天,使其过个夫妻团圆日。这种体现以人为本的过节法,是非常具有人情味的事情。它不论是对企业管理,还是对国家民族文化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样做,自然也就把节日遥远深邃的文化记忆拉近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也就不是没有意义的存在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02月09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旧年俗淡出 新兴年俗成为主流
下一条: ·[李新华]年画的文化史考察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蔡达丽]文化记忆、身份认同与活的文化史书写·[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穆昭阳]文字史料中的民族记忆与多民族文学观形成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王晓葵]“休闲”中的文化记忆——以日本的“花见”为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