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泽咸]略论汉魏北朝时期海河平原农牧业生产
  作者:张泽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4 | 点击数:17565
 
河北是北朝对抗南朝的可靠后方基地,元晖说:“河北数州,国之基本,”“国之资储唯藉河北。”显然是就河北的政治、经济地位而言。冀定相三州的地位尤为突出。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六月,击败反叛的六部民,“杀其渠帅,余徙居冀、相、定三州为营户”。延兴元年(471年)十月,战败沃野统万二镇敕勒,“徙其遗迸于冀、定、相三州为营户”。而冀、定等州民常被征发服役。如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六月,“发冀、定、相三州兵二万人,屯南山诸谷”,防备起兵关中的盖吴自终南山撤退。三天后,“发冀、定、司、幽四州十万人筑畿上塞围”,自上谷(延庆)以至黄河边,以固边防。太和廿一年(497年)六月,“诏冀、定、瀛、相、济五州发卒二十万”,准备向南朝征战。景明四年(503年)六月,“发冀、定、瀛、相、济六州二万人”,增援南征军。正始三年(506年)七月,“诏发定、冀、瀛、相、并、肆六州十万人以济南军”,如此等等,有如《魏书》卷47卢昶所奏:“比年以来,兵革屡动,……汝颍之地,率户从戎;河冀之境,连丁转运。……至使通原遥畛,田芜罕耘,连村接闬,蚕饥莫食。”众多役使,劳动力无端消耗,或亡逸在外,对农作自有严重影响。
冀、定、相三州南界有广阿泽,“土广民稀,多有寇盗”,低洼湖泽旁诸地多未开垦,逐渐容纳了来自各地的游民,北魏政府为加强控制,于其地置广阿镇。以韩均为该镇大将,加都督冀、定、相三州诸军事,他设法诱捕聚党山泽的赵郡屠各、西山丁零,声望为此大增。“又以五州(冀、定、相、青、东青)民户殷多,编籍不实,诏均检括,出十余万户”。(注:《魏书》卷51《韩均传》。《北史》卷37。按,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28《韩茂传》条:“东青州未详所在,显祖初,游明根为青州刺史。”(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初设该州,优惠招怀新附,“旧人奸逃者多往投焉”,韩均建议废罢东青州。)可证当时隐户极多。其后,孝庄帝嘉奖宋世良,“知卿(在河北)所括得丁倍于本帐,若官人皆如此用心,便是更出一天下也”。(注:《北齐书》卷46《宋世良传》。《北史》卷26。《太平御览》卷227《职官部·殿中侍御史》引《三国典略》。)河北境内各地户口逃隐现象实是十分严重。
孝明帝时,冀、定等州连年洪灾,“华壤膏腴变为舄卤,菽麦禾黍化作雚蒲,……良由水大渠狭,更不开泄,众流壅塞,曲直乘之可致也”。崔楷建议“分立堤堨,所在疏通……即以高下营田,因于水陆,水种秔稻,陆艺桑麻。……使数州士女,无为耕桑之业”。他提出分洪泄水,涝碱兼治方案,虽是“用功未就”,由此窥知,北朝时在今冀中衡水、沧州以及廊坊、天津等地已是广泛种植豆、麦、粟、黍乃至水稻桑麻等物,不再像汉魏时诸地农作仅限于揣测。由于水旱灾以及盐碱土重,粮食生产不会很出色。大族渤海蓨(今景县)人封述为子娶范阳卢氏女,述诉说:“送赢(骡)乃嫌脚跛,评田则云咸薄,铜器又嫌古废,”(注:北齐书卷43。)在两性婚姻关系中谈及田地质量(咸卤),正如《颜氏家训·治家篇》所云:“卖女纳财,买妇输绢……市井无异。”
崔楷主张在冀中低洼地咸卤地改造成稻田的愿望虽未能兑现。但《魏书》卷58《杨椿传》明白说:“定州有宗子稻田,屯兵八百户,年常发夫三千,草三百车,修补畦堰。”由田兵负责,直属北魏皇族子弟定州稻田,未知始于何时。前已提到后赵石勒时,河北平原南部已存在稻作,但看不出它与定州稻田有何渊源关系。魏宣武帝时,定州稻田成为当州刺史杨椿议事的重要课题,那里已有了“以高下营田,……水种粳稻”的现实。
北魏后期,“分定、相二州四郡置殷州(河北隆尧)”。樊子鹄任刺史时,适逢旱灾,“恐民流亡,乃勒有粟之家分贷贫者,并遣人牛易力,多种二麦,州内以此获安”。(注:《魏书》第80卷《樊子鹄传》,《北史》卷49。)是知冀南农田,通常仍是种粟,荒年才多种二麦。自北魏前期以来,实施人牛易力办法是行之有效的济贫耕作方式。
冀州在北朝继续享有盛名,高乾劝高欢据冀州起兵,《北史》卷31记其言:“鄙(冀)州虽小,户口不减十万,谷秸之税足济军资。”表明所在人口多,粮食丰产。居住境内的胡人,原先没有编户,元遥任刺史,“悉令造籍,……税之以充军用”。(注:《魏书》第19上《元遥传》。参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元遥墓志铭》。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揭示杂居冀州境内的胡人与汉民同样力农耕作。《北齐书》卷28记冀州刺史元坦聚敛,“百姓纳税,除正税外,别先责绢五疋,然后为受。性好畋渔,无日不出,秋冬猎雉兔,春夏捕鱼蟹,鹰犬常数百头,自言宁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猎”。可证冀州除产粮、绢外,低洼地富有鱼蟹,山丘颇多野物,是粮牧渔副全面盛行的地域。
北魏时,冀南广平郡(河北永年)守张恂、清河内史杜纂都很注意“劝课农桑”,吸引流民归附,颇有利于当地的逐步开发。魏齐之际,南清河(山东高唐西南)太守苏琼面对“百姓乙普明兄弟争田,积年不断,各相援引,乃至百人”的民事诉讼,他开导说:兄弟一生难逢,“易求者田地”。(注:《北史》卷21《张恂传》,“流人归者数千户”。《魏书》卷88作“民归之者千户”;卷88《杜纂传》。《北齐书》卷46页《苏琼传》。)得地失亲,实不值得。此事曲折反映其时荒田尚多,耕地颇易获得的社会现实。
黄河以北的河南地区,汉魏之际,河内温人常林对郡守王匡说:“鄙郡表里山河,土广民殷。”魏郡太守郑浑广泛课民栽种榆树、果树,林果丰茂,财足用饶。曹魏时,裴潜、石苞为魏郡、邺典农中郎将,推行屯田,推进邺地开发。(注:《三国志》卷23《常林传》,;又卷16《郑浑注》;又卷23《裴潜传》。《晋书》卷33《石苞传》。)邺城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首都,北魏先后建都平城与洛阳,前后都有人主张迁邺,几百年间邺城如此受重视,经济富裕是重要因素之一。曹魏时,司马孚为河内典农,在河内郡野王县西沁水上修建石门,以取代早已朽败的木门,“若天暘旱,增堰进水,若天霖雨,陂泽充溢,则闭防断水,空渠衍涝,足以成河,云雨由人”,农田灌溉,由是受益。(注:《晋书》卷37《司马孚传》。《水经注》卷9《沁水注》。)左思《魏都赋》称,“水澍稉稌,陆莳稷黍,黝黝桑柘,没油麻苎。……姜芋充茂,桃李荫翳”,对水旱地粮食和桑麻菜果作了全面概括。清流稻谷,朝歌罗绮,尤为人们赞美。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泽咸]汉晋唐时期农业综论
下一条: ·[毕跃光]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村落家族的复兴及原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