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福田亚细男]村落领域论
  作者:[日] 福田亚细男   译者:周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03 | 点击数:27787
 

如下所示,近江菅浦贞和二年(1346)的村规禁止田地的永久买卖。(菅浦文书,1960)

        置地文

一、日指、诸河田地……不应永远出售……关于置田之事状如件。……

     贞和二年九月日

正阿弥陀佛(略章)

(以下十一名连署)

这件“置地文”似乎不只是禁止永久性买卖,如果考虑到当时围绕着日指、诸河一带的田地曾与邻接的大浦发生过激烈冲突,则可推定其禁止买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禁止卖给菅浦以外的人。把土地卖给外村的人,将被禁止参与村里的活动,其作为该村成员资格也就被中止。通过附加此类限制,柳田所谓“村里的土地一定得由本村人使用”就得到了维持。

到了近世,作为制度的规定有“禁止田地永久买卖令”。原则上,经由检地确定的田地及其“名请人”不得变更。因此,它并非村落对土地买卖附加了新的限制。进入明治以后,村落曾再次限制土地变动,规定村落领域内的土地应由村落成员所有和耕作。尤其在土地变动越来越激烈的明治中期以降出现了这样的规定。

千叶县安房郡稻都村山名之明治二六年(1893)的“山名区规约书”,其第一条曾作出如下规定:

禁止山名区内民有土地出卖或抵押给区外。

理由 本区位于山间,故地方殖产兴业之道未开,独以农业一派为人们经营之生计。田地宅基山林原野等,乃本区之基本资材。独立之根元,生命之父母,皆赖于此。倘此基本丧失,其活路无奈,夫区民自营之欠耗,区亦衰弱,无从独立,岂不惶恐?宜戒之。众皆觉悟勿怠,本区一体之土地乃区有财产。然土地不动产之确然,当立维持,且公法证明土地所有权利。此所有涉及区外之事者最为要紧。又如本区,土地与人口相比较,田地百拾六町壹反八亩八步。与此对应,人口八百,每人田地仅壹反四亩拾三步五厘。壹反之收获为五俵,稻谷仅五石七斗八升弱,五分摺之,玄米贰石八斗九升二合,壹人之分米如斯,内含肥料、地租、地方租、町村费等,残米之给衣食住,仅不足三分之二。此明示本区耕地之不足也。因此,今后以区民自区外购入土地为方针之一,而出售土地给区外,危及区民生活之自立,如前所述,惟恐一朝不幸之来临。不得不出售土地时,应在区内买卖。此买卖与普通买卖有异,约定契约设定,必要时五年乃至十年间可方便买回。如此,土地不流向区外,而应存续于区内。总之,土地在区内之存续,旨在保证区之独立,保全人命,虽有一朝粮之不足告急,相互借贷或救济,此足以应变非常之道也。所以,禁止将田地宅基山林原野等之不动产出卖给区外。

这个事例极好地说明了“村里的土地一定得由本村人使用”的观念。“田地宅基山林原野等,乃本区之基本资材,独立之根元,生命之父母”,“众皆觉悟勿怠,本区一体之土地乃区有财产”,说明土地乃村落共有财产。且“土地在区内之存续,旨在保证区之独立,保全人命,虽有一朝粮之不足告急,相互借贷或救济,此足以应变非常之道也”。禁止抵押土地给区外这一规定,似乎曾在区内引起过异议,故在第二年的规约中就对规定做了变更,承认抵押是可以的,“山名区内民有土地禁止出卖区外,但抵押不受此限”。

兵库县川返郡西谷村长谷有被认为制定于明治四三年(1910)的“长谷村村法”第十五条有以下规定:(余田博通,1961∶392)

第十五条本村所属地内之土地,应尽可能不向他村人出售。若不得不向他村人出卖让渡,土地所有者应事先向区长提出申请。提出此项申请者,须征收出售土地之代金之百分之二,作为村之不动产基金。

此条文比起山名区的规定来,内容要柔软一些,但其考虑却是完全一致的。“本村所属地内”表示了该村的领域。因为实际被买卖的是田地,所以,它实际上是指作为生产地带的领域。

制定年代虽然不明,但在战前曾被使用过的还有长野县上伊那郡高远町弥勒的“弥勒田地规约”(此处所谓田地,不是指水田旱地,而是指村落)。其第三十七条规定:“水田旱地的所有者应尽可能在本村之内雇人耕作,不可从他处请人使得地租方面出现竞争”,(向山雅重,1968∶345)要求雇人种田时应以村内为限。在各村的此类村落规约中,显示了“本村土地由本村利用”或“村里的土地一定得由本村人使用”的观念。这就告诉我们,村落拥有作为“村落土地”即所谓生产地带的领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康保成等]潮州影系的个案研究
下一条: ·[朱钢]历史英雄的民间传奇
   相关链接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
·[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吴言]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的关系
·[姚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表演艺术——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视域融合看中国保护实践的路径选择·[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
·[沈昕 孙宇梦 葛惠芳]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空间生产研究·[李向振]公共事件中的村落政治及其实践逻辑
·[高忠严]巷道:理解中国村落的重要分析单位·[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
·[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代表性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存在现状调查研究调研报告·[刘永发 黄清喜]村落信仰语境下民间传说的生发机制研究
·[郭炳亮]中国村落防御史论纲·[白莉 张晓玫 袁浩哲]传统村落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建设青年谈·[张文艳 张启龙 张统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落民俗文化的作用与演变
·[张磊]村落公共性再生产中的知识权力机制·[扎西卓玛]中国传统村落中的非遗探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