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祁庆富]论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中的工作性
  作者:祁庆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14 | 点击数:17798
 
 
在费孝通的倡导下,中国艺术研究院开展了“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推动了西部人文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研究的深入开展。费孝通提出“保护、开发和利用西部的人文资源”,蕴含着关系“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问题”的重大学术思考。当前,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正在形成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许多现实的、理论的重大问题急需解决。费孝通的“文化资源论”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理论的支撑,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费孝通是特殊的历史机遇造就出来的一位大学者,“社会科学的应用与中国现代化”是他平生学术研究的主题,实践为了解中国和推动中国进步为目的的中国式应用人类学,是他的一生追求。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也有一个不断适应的“文化自觉”的过程。学术研究的“工作性”在他那里已成为一种自觉的动力。费孝通的生命及学术历程,有不幸也有大幸,有了“文化自觉”,才铸就出一个真正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的本色。费孝通的“工作性”并非常言中的“行政工作”、“社会工作”、“政治工作”,他的“工作性”是历史机遇催生的,这也并非常人可求。费孝通就是费孝通,不可复制。费孝通的“工作性”给我们的启示应当是:所谓“纯学术”未必是学者的真经,人类学、民族学的前程“贵在应用”。历史机遇把费孝通的学术性与“工作性”纠葛在一起,难分难解,幸也?不幸也?只有站在“文化自觉”的高度,才能悟出这位大师的丰功伟业。
 
参考文献:
[1]乔健.试说费孝通的历史功能论.[ON/EB].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费孝通学术月”系列讲座,www.cun.edu.cn/yxsz/departments/ethnology.
[2]余玮.亦政亦学总关情[J].文史春秋,2005,(8):55.
[3]费孝通.开风气育人才(1995,12,10)[A].费孝通文集[C].第十三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374.
[4]费孝通.经历、见解、反思——费孝通教授答客问(1987)[A].费孝通文集[C].第十一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145.
[5]祁庆富.论吴文藻先生引进西方文化理论的贡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4):40.
[6]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1.
[7]费孝通.人不知而不愠——缅怀史禄国老师[A].费孝通文集[C].第十三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76.
[8]费孝通.想起潘光旦老师的位育论[J].西北民族研究.2000(1),1-2.
[9]王建民.中国民族学史[M].(上).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191.
[10]吕文浩.潘光旦图传[M].胡伟希序.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11]费孝通.潘光旦老师的位育论[J].西北民族研究.2001,(1):1-2.
[12]费孝通.读马老师遗著《文化动态论》书后[J].北京大学学报,1998,(5):9.
[13](法)列维—斯特劳斯.民族学者的责任[J].民族译丛.1979,(2).
[14]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1997,(3):17.
[15]吴文藻.花篮瑶社会组织·导言[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16]费孝通.从实求知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7]费孝通.迈向人民的人类学(1980年3月在美国丹佛接受应用人类学学会马林诺斯基奖的大会上的讲话)[A].费孝通文集[C].第十三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417.
[18]中国文化与新世纪的社会学人类学——费孝通、李亦园对话录[A]. 费孝通文集[C].第十四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382.
[19]费孝通.志在富民(1991)[A].费孝通文集[C].第十二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185-193.
[20]费孝通.完成“文化自觉”使命创造现代中华文化(1998)[A].费孝通文集[C].第十四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339.
[21]费孝通.个人·群体·社会——一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A].费孝通文集[C].第十四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485.
[22]费孝通.我对自己学术的反思——人文价值在思考之一[J].读书,1997,(9):4.
[23]费孝通.人文价值的再思考[A].费孝通文集[C].第十四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194.
[24]马戎,周星.田野工作与文化自觉[C].北京:群言出版社,1998.46.
[25]费孝通.关于西部的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00,(2):1.
 
作者简介:祁庆富(1945-),男,吉林汪清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81
(本文原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4期第32~41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堃]邢公畹与《边疆人文》
下一条: ·[吴真]钟敬文先生的小礼物
   相关链接
·[郭春祺 梅文娟]“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美国《西部民俗》“中国民俗学的新方向”专刊评介
·[郝倩]年俗中的“内丘神码”暨张夺村民对其认知程度·[吕韶钧]“娱乐时代”的文化自觉
·[张亚辉 庄柳] 从乡土工业到园艺改革:论费孝通关于乡村振兴路径的探索·[刁统菊 骆晨茜]传统手工艺与当代传承
·[孟凡行]手工艺共同体的理论、意义及问题 ·[张浩]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
·[周阳]社会记忆视域下的“非遗”文化资本再生产·[张帅]“非遗运动”中乡村文化发展的民间策略
·[赵旭东]费孝通的十个文化洞见·[穆昭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
·[吴莲莲]桂林民歌传承机制研究·[张祝平]中国民间信仰40年:回顾与前瞻
·冯骥才:文化的疼痛与守护·民间乐种的文化自觉
·[覃琮]布努瑶密洛陀史诗的活态传承与文化自觉·[苏力]较真“差序格局”
·[潘鲁生]饶宗颐学术思想对民间文艺研究的启示·[许嘉璐]“俗文化”如何升级为“雅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