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关键词与术语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关键词与术语

[王晓葵]“风俗”概念的近代嬗变
  作者:王晓葵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18 | 点击数:33097
 

  而此后成立于1927年的中山大学民俗学会,风俗调查被作为其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章程如下:

  1. 作两粤各地系统的风俗调查
  2. 西南各小民族材料之征集
  3. 征求他省风俗、宗教、医药、歌谣、故事等材料
  4. 风俗模型之制造
  5. 抄辑纸上之风俗材料
  6. 编制小说、戏曲、歌曲提要
  7. 编印民俗学丛书与图片
  8. 扩充风俗物品陈列室为历史博物馆民俗部
  9. 养成民俗学人才

  这个章程中风俗一词和宗教、医药、歌谣、故事等并列,可见此处的风俗多指具体的生活习惯的部分。区别于口头传承和民间宗教等非物质的部分。和北大的风俗调查会的章程相比,风俗的范围开始缩小。

  前面提到的同时代的从历史学进入民俗学研究的顾颉刚对民俗学研究的分类也有类似的倾向,他的分类将风俗与宗教、文艺并列,风俗专指衣服,食物,建筑,婚嫁,丧葬,时令的礼节等方面,几乎都包含在现在的民俗学研究的对象中。

  另一位民俗学家何思敬也有如下说明:“民俗学的研究,包括未开民族及所谓文化民族所保存着的一切传统的信仰、风俗、习惯、故事、传说、歌谣、谚、诀、谜等。”[20]

  这些例子都说明,在中国民俗学开始逐步定型的过程中,风俗作为日常生活的民间传承,和民间传说等口头传承和民间宗教并列成为民俗学研究的内容。少有的例外是陈锡襄,他于1929年撰写《风俗学初探》,主张在民俗学之外再设“风俗学”一科。不过,在这篇文章的一开始他就提出了建立风俗学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1.风俗为民俗学的一部分,不必分立,风俗的研究可附入民俗学中,更不必自成一种学;
  2.风俗学即民俗学,以译英语Folklore均无不可;
  3.民俗学依学术范围及性质的进展的法式来说,至少可使变为可以包括风俗学的涵义,假如风俗学确有另外的涵义;
  4.风俗的重要乃在其与社会学,论理学,民俗学等发生关系,它自己只是提供材料,而不能成为一种“学”。[21]

  陈举出上述问题,也可以说明在当时民俗学已经获得一门学问的独立地位,而且研究的对象和风俗相重合之处甚多,因此风俗学要另立门户,必须证明自身的“确有另外的涵义”

  在这个问题上,陈说,“民俗学的第一义是在于探讨古人在各种场合礼节中所有的心理的表现,第二义是考察遗留在文明社会中的种种同样的心理。它的态度在尊重中实含有相当的蔑视;而风俗学的则不然,在它的眼中无所谓古今,或进化与退化的歧视,并且心理也并不是它的唯一目标。”[22]

  他还说,“民俗学,从退化的民族或阶级中曾发掘出希有的埋藏的古物,而者这些古物除成为帝国主义者蚕食被压迫民族的法宝或利器外,便是一些好看不好吃的几条关于Folk-Psychology或类似问题的发明。这并不是菲薄他们,也许是他们太过于站在纯粹科学(?)的帡幪中而蔑视现社会的意义啊!他们对于风俗的了解也是片面的。”[23]

  由上述分析可知,陈对西方传来的Folklore的理解,主要是把一部分民间传承看作文明社会中的残留物,并通过和所谓落后民族的生活文化进行比较,来证明人类进化历史的研究。从他的行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对这种进化论式的以人类文化史研究为指向的民俗学研究。陈是有所保留的。他对民俗学的主要批评是“太过于站在纯粹科学(?)的帡幪中而蔑视现社会的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晓路]术语的困惑
下一条: ·口头程式理论(Oral-Formulaic Theory)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