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刘魁立]历史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类型学研究
  作者:刘魁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9-27 | 点击数:21372
 

(五)

  我们现在又要返回到前面的话题,就历史比较研究的一种类型,即历史类型学研究,进行初步的讨论。

  前面我们曾经谈到语言的贫乏和语义的混乱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又来麻烦我们了。因此我在这里首先要作些说明,以免引起进一步的岐义。“类型”这个词,现在在我们的眼前至少已经获得了三层含义。第一层普通名词;第二层是在一系列学科中都广泛使用的科学术语;第三层特定的专用术语,它有严格界定的能指和所指。前面在谈到阿尔奈索引的时候,他所使用的就是最后这层含义。我们现在要说的比较类型学研究,则在第二个层面上使用“类型”这个术语。所以我们说,类型学研究和情节类型研究,并不是一回事。情节类型研究,仅仅是类型学研究的诸多体现之一,或许并不是它的一个主要方面。我们前面曾经说过,关于情节类型存在大量疑问、分岐、甚至责难,很多人另辟蹊径,从事其他性质的类型学研究。情节类型,如果有条件地被算作是民间文学序列中的一个层次的话,那么在情节类型之上和情节类型之下都还有许许多多层次可以进行类型学研究,在情节类型之外,更还有许许多多方面可以进行类型学的比较研究。

  现在我们把情节类型这一特指的术语概念放在一边不谈,从哲学的角度看,如何来解释类型的概念呢?柏拉图认为它是不变的理念的本质。亚里斯多德把它理解为不变的现实的实质。他在《诗学》中根据模仿方式的不同,针对艺术区别了若干类型,加以分类研究。有人把类型解释为诸多相同事物的统计学上的平均数。有人理解为诸多相同的客体的具体模型,或客体的理想的范式。这种范式是同类事物的本质特点的概括反映。因此可以使用这个概念作为重要的方法论手段,借助它绘制关于客观现实的理论图像。对于现代科学来说,很多人似乎比较倾向于这种理解。

  类型学有时也指分组归类的体系。这种分组归类的方法的目的在于,从一定的角度,将各种相同的、或者相近的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使之建立暂时的和有限的关系,以便于我们把握、论证和研究这些对象。类型学研究是根据一系列事物所具有的客观的本质特点、关系和联系方式、以及结构属性等,来划分和组合类型的。

  民间文学领域,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可以找到大量的不断重复的事物、现象、关系、性质、状态、原因等等,等等。我们通常会看到关于形象、艺术手段、情节、母题、讲述人、听众、体裁特点、讲述过程、作品对现实的关系、传承和变异、语言和结构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的相同类型。类型学研究大有用武之地。

  类型学比较研究是针对亲缘关系的比较研究和流传学派的比较研究而提出的。类型学研究看到了上述两个学派在许多问题上的、特别是在一元发生论方面的笨拙不灵,才从新的角度来改造历史比较研究法。

  在历史类型学研究的范围内,比较的原则不再采用历史纪年的办法加以贯彻,不像过去时代一些流传学派研究者把古代的文献材料永远看作是古于今天所记录的材料那样。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向前发展,总体现出相似的历史阶段类型特点。因此,如果对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材料,用纪年的办法来断定它们的历史本质,那我们所获得的将是一幅混乱的图影。在历史类型学研究的范围里,针对一切对象都要根据它的历史类型来划定和说明它的本质特征。正如普罗普所指出的,古希腊罗马的材料很可能反映的是较晚的农耕社会的历史阶段,而现代的记录也有可能反映的是更早的图腾关系。

  总之,历史类型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探寻民间文学、以及民间文化范围内一切对象、一切事物和现象不断重复的规律,研究和探寻形形色色类型的历史阶段的演进和嬗替的规律,形形色色类型传承的规律,形形色色联系的规律。

  当然,类型学研究,仅仅是民间文学研究诸多方法中的一种方法,如果把它绝对化或唯一化, 在所有问题上都乞灵于类型学研究,让它完成它所不该也不能完成的任务,从而使它显示出自己的无能为力, 个中的责任也是难以推诿给历史类型学比较研究的。

  东亚民俗文化无比地丰富、无比地饶有特色,东亚民俗文化的研究,期待着我们献出卓越的才智、做出非凡的努力;期待着我们东亚各国的人民及其文化学者们,通过发扬优秀的民俗文化, 能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有更具声色、更伟大雄壮的表现。

  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工作吧,尊敬的同行们!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上一条: ·[何彬]日本民俗地图研究法综述
下一条: ·[刘魁立]世界各国民间故事情节类型索引述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