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尧]传说的框定:全国性神灵的地方化
——以山西洪洞地区的杨戬二郎信仰为例
  作者:王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22 | 点击数:10254
 

  3.杜戍村的神像

  除此之外,持“通天二郎杨戬”说法的在县境西南地区还大有人在。杨戬与杨玉堂的糅合在杜戍村庙宇神像中有最形象化的展现。该村在汾河以西,位于“接姑姑迎娘娘”仪式路线上,建筑为三孔窑洞,中间一孔供奉三霄娘娘,东侧奉送子娘娘,西侧为娥皇女英二位女神。同许多娥皇女英殿的格局一样,这孔窑洞的主神右前方也侍立一尊小型神像,庙内老人都称他“二郎”。按照通行传说,侍奉二妃的自当为十二岁的杨玉堂,可是此神却面生三目,手执三尖两刃刀,与杨戬无异!

  (三)小结

  “通天二郎”神名的指向在洪洞地区呈规律性变化:大胡麻所在的中部地区,“通天二郎”指向杨戬,十二岁坠亡成神的小孩杨玉堂被称为“小二郎”“小神仙”;在西北青龙山一带,“通天二郎”明确指向杨玉堂;而在西南以娥皇女英为主神的区域,多数人仍然认为杨玉堂是通天二郎,同时不乏由身分交融引发的多向歧异。以上所及各处主神图示如下(圆圈表示洪洞县境):

  以大胡麻为中心,杨戬二郎唯一的地方性变异,就是它以“通天二郎”为神名,乃全国通行传说所无。然而影响范围仅限县境中部地区,不但未能全面推广,还与杨玉堂发生混淆,连神名的归属都难以澄清。

  而且,“杨戬”二字并没有伴随“通天二郎”这一地方化称谓发生变动。随着相关文献知识的普及流行,它早已成为一个稳定的符号,在口头传播中不易产生异文。总之,杨戬二郎的传说和神名都未能全面本土化。

  结语

  由上观之,杨戬二郎在洪洞的地方化之路一直受到各方因素的钳制,未能持续融入当地的本土信仰。他的通行传说已经固化,口头传统的发展空间由此被框定。虽然偶或被认可为二郎神团的成员,但是始终没有生成严格的地方规定性,一直游离于核心之外。

  可资对照的是青州二郎,他也是由外地传入洪洞的全国性神灵,却与杨戬二郎有不同的本土化历程。青州二郎原名广德真君,所指乃为东海神/龙王,由山东传入后,逐渐与当地的二郎发生融合,经历了“二郎化”的更名过程,龙王分化出去,“广德真君”专指“青州二郎”。尽管他还保留了外来神的明确身分,但传说、信仰、祈雨仪式等方面均已彻底本土化,甚至还在当地的二郎“结义神团”中坐到了仅次于本地神通天二郎的“二哥”位置。

  同为外来的全国性神灵,他们的有效性被认为已在外地得到了证明,所谓“外来和尚会念经”,本身就比本土神负载了更多权威感。杨戬二郎是通行的全国神,对他的信仰就更是合法而必要的了。这种权威感也可能对信仰的继续生发造成约束:已经证明和公认的部分越多,地方化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小。杨戬二郎有一整套家喻户晓的身世传说,因此他的本土化空间受到挤压,未能像青州二郎那样发展出本地叙事,其“二郎”之名也是原有而非在地化的结果。可见,外来信仰传入后,即便是已有相当影响力的全国性神灵,也需要全面建构和发展地方性传说,才能彻底完成本土化转变,进入地方性神灵谱系的核心。

(本文发表于《民族文学研究》2018年第3期,注释从略,详参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赵宗福]族群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互动
下一条: ·[刘璨]“一池三山”的神话解读
   相关链接
·[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
·[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
·[张佳伟]众声喧哗:多视域的曹操传说与形象建构·[袁歆 刘忠帆]梁祝传说书院文化景观叙事历史演化研究
·[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严曼华]地方传说的层级系统与差序实践·[夏中华]田横狐仙的“海神化”研究
·[任正]传说的地域性表达与共同体意识建构·[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
·[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林恺雯]徐文长机智人物故事与徐文长传说的转换机制的成因·[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