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族志/民俗志

[邵京]幕落幕起间:旅游与田野中的演员与观众*
  作者:邵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05 | 点击数:9423
 


11害怕回声消失,伍尔芙就在小说里敲出她自己的回声。细读这部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我们会发现作者一面用淋漓尽致的刻画把她的人物还给观众,而使观众消失,一面又大量在她的文字里掺揉进大量的历史与文学典故,层层叠叠,像一件饱饮历史的百纳衣。
12本来ethno- 指人,-graphy指写,没有“民族”的意思,不知哪个前辈硬把“民族”给译了进去。
13在心智上人类是一个整体(“the psychic unity of man”),也就是说不管文化差异有多大,种族多么不同,所有的人在心智上没有任何不同,这是19世纪英国人类学草创时期主张平等与社会进步、反对种族主义、投身废奴运动的学者提出的一个学术与政治主张(Stocking,1987)。
14其中的一个“天上人间”涉及的问题更为复杂,研究者的参与和体验只能止于眼耳。
15这不是基地的错,没基地的地方情形也会一样。基地我一个也没有去过,都是从学生和同行那里间接地了解。我的说法肯定有臆测的成分,而且我更加希望我是错的。
1620年前,我念人类学时有个新西兰来的学考古出身的同学,他费了不少气力联系到他要研究的斐济的一个酋长,想安排到其住所做些访谈。酋长欣然答应,但在国际长途电话中对我的同学说,大老远花这么多钱跑一趟不值得,何不寄几盘录音带,他自己访谈自己,录好了寄还。当时我们想组一个主题,叫做预包装的民族志,去参加全美人类学协会年会。但这种研究人类学的人类学终究没能提起我们的兴趣,也就不了了之了。不过,这位同学最后也没在斐济做成他满意的田野,写出论文。后来他只得放弃博士学位,重操考古的营生。他的导师就是一位知名的斐济研究学者,著述颇丰,但他无法在这位导师的学术基础上继续研究。这里斐济的旅游业不能不算是一个原因。他也最看不起在斐济处处可见的游客。
17纳尔森·格瑞本恩(Nelson Graburn, 1989)把这种现象看作是人类普遍的劳与闲、静与动、近与远、世俗与神圣的往复节奏的表达。这个理论听起来十分优雅,但解释力却太强,也就太泛,没有特指。反过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种节奏的实现没有钱是不行的,即便是朝圣,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具体到眼前的案例,院里子的主人与客人沟通时可以消除距离,但他们的关系却不是对等的。旅游里客人可以择时做客人,这才是真正的主人,主人想做回客人就没有那么随意了。
18原因很清楚,老人多半是在准备后事,叫我拍遗照,下次去带给他们。
 

(邵京: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开放时代 2011年第12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谭同学]中国乡村研究中的经验修辞与他者想象*
下一条: ·[胡宜]槛外薪传的学术承接与对话
   相关链接
·“你好!中国”旅游推介会在巴黎举行·[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张洁]体验式传承与具身化技艺
·[张洁]宁夏乡村旅游与非遗融合发展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麦]“地方”感知:民俗旅游研究新思路·[徐进]琅琊祭海节的原真性问题探讨
·[徐才丹]“表演类”非遗的数字化路径与实践反思·[姚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表演艺术——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视域融合看中国保护实践的路径选择
·[王娜]非遗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王昌武]文旅融合背景下深圳大鹏民俗文化考察
·[任亚丽]舞蹈表演在情感与形式之间的表达·[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
·[凌崎 葛婷]文献·形态·结构:鄂西北孝歌唱本研究举隅·[李雨露 沈昕]乡风文明建设背景下非遗文化场域空间生产的实践研究
·[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樊存常]孔孟故里山东济宁 梁祝文化保护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陈芳芳 王丽婷]双重场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张士闪]节日戏曲表演的乡土生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