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智华]中国文学中精灵形象的演变与发展
  作者:张智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15 | 点击数:15890
 
作家采用夸张与想象等手法,把种种荒怪奇特的精灵形象表现出来,以幻写实,亦幻亦真,扑朔迷离,恍恍惚惚,具有奇幻美与荒诞性。如明幔亭过客《李卓吾评本西游记题词》认为:“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再如,清尤侗《西游真诠序》:“其言虽幻,可以喻大;其事虽奇,可以证真;其意虽游戏三昧,而广大神通具焉。”又如,清余集《聊斋志异序》:“然则是书之恍惚幻妄,光怪陆离,皆其微旨所存。”清练塘老渔《聊斋志异跋》:“山精水怪,不妨以假为真;牛鬼蛇神,未必将无作有。”不论是从作家的主观愿望,还是从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这些精灵形象都达到了荒诞与真实的统一,这种奇幻美耐人寻味。
作家通过精灵形象的描写,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方面,表现了自己的理想。清蒲立真《聊斋志异跋》云:“其事多涉于神怪;其体仿历代志传;其论赞或触时感事,而以劝以惩;其文往往刻镂物情,曲尽世态,冥会幽探,思入风云;其义足以动天地、泣鬼神,俾畸人滞魄,山魈野魅,各出其情状而无所遁隐。”他们所写之事虽多玄虚荒怪,但透过玄怪的迷雾,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复杂关系。如清汪逢尧《真君全传序》云:“其间如斩蛟斩龙之事,似怪非怪,似诞非诞,以其法超群而专意于崇正黜邪也。”再如清马惠《谐铎跋》云:“本恻怛慈悲之念,为嬉笑怒骂之文,借蛇神牛鬼之谈,寄警觉提撕之慨。”他们善于以虚幻的想象表现真实的理想,对现实社会和理想生活进行幻化表现,含有较多的现实性和人情味,精灵形象既有幻想的色彩,又有现实生活气息。
个性化、典型化的精灵形象不仅给人以艺术上的奇幻感,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如《西游记》中孙悟空顽强的斗志和坚毅不拔的精神,蕴含着人生哲理,给人以启示,他那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鼓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人生道路。王韬《新说西游记图像序》:“诚以作者惟凭意造,自有心得。其所述神仙鬼怪,变幻奇诡,光怪陆离,殊出于见见闻闻之外,伯益所不能穷,《夷坚》所不能志,能于山经海录中别树一帜,一若宇宙间自有此种异事。俗语不实,流为丹青,至今脍炙人口。演说者又为之推波助澜。于是人人心中皆有孙悟空在,世俗无知至有为之立庙者。”由此可见,孙悟空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和人生哲理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并且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典型化的精灵形象开拓了艺术幻想的空间,也丰富了哲理意蕴。杨义说:“神魔观念的重构,不仅拓展了神话性想象的空间和神魔联系的广泛程度,而且增加了神话想象的深度,以及神性、魔性和人的心性修养之联系的哲理意蕴。”(注: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28页。)所言确有道理。
精灵形象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动、植物是人类的伙伴。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应是和谐相融的,而不是对抗的,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动、植物本身不能说话,而动、植物精灵能够说话,成为它们的代言人。动物精灵要求保护动物,植物精灵要求保护植物,这类精灵的呼吁或呻吟,与人类的命运是息息相通的。在这方面,尤其是植物精灵具有造福于人类的能力更为明显。东方与西方在植物精灵方面具有一些相同或相近的作用。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认为,“林中之王是被看作树精或植物精灵的化身,在他的崇拜者的信念里,作为化身,他就具有使树木结果、庄稼生长等等的魔力。所以,他的崇拜者必定非常重视他的生命,也许对于他的生命有一整套详细的预防手段或禁忌,象许多地方一样,人神的生命都有预防手段或禁忌来加以保护,防御魔鬼或巫师的恶意侵害。”(注:(英)弗雷泽:《金枝》,徐雨新等译,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434页。)不仅树木精灵是如此,其实花果精灵也是如此。崇拜树木花果精灵的人们必然要保护它们,这样客观上起到了保护植物的作用,有利于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文学中的艺术形象对社会具有反馈作用,精灵形象对人们的图腾习惯产生了一些影响。“汉族尽管比少数民族进入文明时代要早一些,但迄今仍保持着树神、石头神等等的崇拜。”(注:刘仲宇:《中国精怪文化》,第19页。)人们对一些精灵的崇拜至今仍然存在,这种社会现象将会继续保存下去。如果剔除其迷信的因素,而保留其合理的内核,将在客观上起到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
工具精灵、艺术品精灵启发人们对工具与艺术品的各种作用进行大胆的想象。有的在艺术想象中带有童稚性,有的在艺术幻想中带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性而接近于当今的科幻文学。精灵文学中多次描写在特殊战争中频频使用各式各样广有神通的法宝,这些法宝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荒诞的超自然的手段。从本质上看,几乎所有的法宝都可以归结为人类对于常规的突破和先进技术的追求。种种关于法定的描写,在当时都是人类驾御自然的幻想。这种幻想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思维活动的超前性。当然,有些幻想有时也不免受到愚昧因素的干扰而显得荒唐可笑。后人把艺术的想象与科学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各种各样有价值的幻想变成五彩缤纷的现实。
精灵形象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代人,它的潜在势力将会继续发展。动物精灵、植物精灵、工具精灵与艺术品精灵对今天的儿童文学、科幻文学以及影视艺术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原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4期,第144~154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连山]神怪内容对于《山海经》评价的影响
下一条: ·[杨琳]《大唐新定吉凶书仪·节候赏物第二》校证
   相关链接
·[张小军]鬼与灵:西南少数民族族群的“鬼”观念与传统帝国政治·[李冬]《达古达楞格莱标》史诗的民族文化解读
·[徐永安]人类学视域下“老人自死”习俗的信仰本质及其文化价值·[安德明]万物有灵与人兽分开——猿猴抢婚故事的文化史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