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孙庆忠]农业文化的生态属性与乡土社会的文化格局
  作者:孙庆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11 | 点击数:16293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为的是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的机械化相比,传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经验有些已经落伍了,但它们所蕴含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巧用自然规律的发展理念却是我们一定要存留的。如果我们的子孙丧失了对这些生产生活经验的传承能力,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疏离。就此而言,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表面上是保存农村文化,保留和城市文化相对应的另一半文明,更为长远的意义则在于存留现在的生活状态与过往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这是农耕民族生存与发展之根。
①探寻中国文化的原始,现代文化中若干重要的成分正开始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期间:在新石器时代,稻黍的发明开始建筑了农业的基础;家畜的豢养很普遍;村落组织的发展;已有纺织业并有开始蚕桑业的证据;陶业已发展到很辉煌的程度;版筑式的建筑有迹可寻,等等。(2)(P174—175)
 
参考文献:
(1)宋文薰:《史前时代的文化》[A].李亦园编:《文化人类学选读》[M].台北:食货出版社,1980。
(2)李济:《考古琐谈》[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3)萧放:《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M].北京:中华书局,2002。
(4)李德洙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5)宋蜀华:《中国民族学理论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6)乌丙安:《民俗文化新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7)郑功成:《中国灾情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
(8)江沛:《三四十年代冀东农村的民间信仰评析》[A].江沛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农村社会》[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杜。1996。
(9)汪宁生:《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生态学》[A].陈国强主编:《当代中国人类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10)石声德、张寒梅:《护寨林:文化与生境竞合的生态意义》[A];吴兆录:《哈尼族保护森林的传统生态知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A].何丕坤等主编:《乡土知识的实践与发掘》[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
(11)郭于华:《民间社会与仪式国家:一种权力实践的解释》[A].郭于华主编:《仪式与社会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2)安德明:《天人之际的非常对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3)费孝通:《社会调查自白》[M].上海:知识出版社,1985。
(14)[法]葛兰言:《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M].赵丙祥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5)陈翰笙:《解放前的地主与农民——华南农村危机研究》[M]冯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6)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17)杨懋春:《人文区位学》[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3。
(18)[美]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M]史建云,徐秀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9)孙庆忠:《乡村都市化与都市村民的宗族生活——广州城中三村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3)。
(20)郑振满:《神庙祭典与社区空间秩序——莆田江口平原的例证》[A].王铭铭,王斯福主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21)王铭铭:《溪村家族——社区史、仪式与地方政治》[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22)庄英章:《林圯埔——一个台湾市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3)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4)胡国钧:《胡公大帝信仰与方岩庙会——浙江省永康县方岩胡公庙会调查》[A].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编:《中国民间文化》[M],第四集.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
(25)刘铁梁:《村落庙会的传统及其调整——范庄龙牌会与其他几个村落庙会的比较》[A].郭于华主编:《仪式与社会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6)赵旭东:《认同危机与身份界定的政治——乡村文化复兴的二律悖反》[J].《社会科学》,2037,(1)。
(27)吴效群:《妙峰山:北京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8)孙庆忠:《妙峰山:民间文化的记忆与传承》[J].《文史知识》,2008,(4)。
(29)费孝通:《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A].《费孝通文集》[M].第四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30)邢启顷,麻勇斌:《黔东北苗族传统文化约束力在森林管理中的嬗变》[A].何丕坤等主编:《乡土知识的实践与发掘》[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
(原文刊于《农业考古》2009年第4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国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邓启耀]回眸神话研究
下一条: ·[杨志玲]民国时期云南茶商及其经营特点
   相关链接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程瑶]浅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贯通
·[李涵]乡土社会秩序与日常交往礼俗的互动机制·[邢莉]当代乡土社会神圣空间历史记忆的重构与族群关系的再生产
·[穆昭阳 颜磊]赣南客家农业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与利用问题探讨·[彭兆荣] 重建乡土社会之宗族景观
·[陈杭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乡土社会对文化行政的适应与利用·[徐俊六]乡土社会献车仪式的民俗学考察
·我国4个项目被正式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曹荣]生存性智慧与乡民日常生活的实践逻辑
·[徐晓 顾洪洲]如何挖掘农业文化遗产“金矿”·[阎明]“差序格局”探源
·[汪欣]若非乡土,如何非遗·讲座║ 李松:价值与方法——乡土社会的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部:关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清单·农业部: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公示
·[朱世桂 田海涛 孙欢]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内容与保护开发对策·[路璐]我国民俗类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研究范式与复兴路径
·[杨楠]书籍推介——《村庄里的闲话》·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走过十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