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周星 廖明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本经验
  作者:周星 廖明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20 | 点击数:23409
 

      廖:我们国家的舞台表演艺术、各种形态的民俗艺术、传统的工艺制作和民间技术等,确实是丰富多彩、种类特别多,各个地方和各个民族中都有很多身怀绝技的“能人”,如何调动他们保护和传承其所承载的文化的积极性,如何给他们创造出有利于文化遗产传承的环境与条件,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这些年来,我们国家也在尝试建立诸如“工艺美术大师”或“民间文化传承人”之类的制度,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这些被认定的人的法律地位究竟如何,应该如何定义他们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其作品和地域文化传统或族群集体传统的关系又该如何理解?所有这些问题,都很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我的印象是,似乎我们还是多少有一点重艺术而轻传统工艺,或者有一点重“雅”轻“俗”。从您的上述介绍看,日本在保护非物质文化方面的先行经验,确实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和有关国际法的规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际上还包含了对其有效地加以利用和开发的意思。我们国内现在也很重视这一点,但大家好像总是很容易先想到旅游开发。那么,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方面主要有哪些做法?
      周:围绕文化遗产,开展旅游业,当然也是一个思路,在日本也有这方面的努力,例如,他们也有“日本的世界文化遗产之旅”之类的项目等。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或一般意义上文化遗产的利用,应该看得更加宽阔一些,不宜只盯着钱和经济效益。日本政府和日本学术界认为,文化遗产是日本全体国民的财产,它既是理解日本历史和文化的基本教材,同时也是日本文化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文化遗产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国民文化教养的养成、学术研究等很多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日本的有关法律规定,文化遗产必须向全体国民和社会公众公开展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影响和价值,这应该是他们“活用”其文化遗产时认为最重要的方面。例如,不断促使文化遗产的“公有化”,若是有人想变卖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房产或收藏品,政府就会想方设法将它买下来,作为公共的财富予以保护;再有就是努力促使文化遗产的公开展示,以便尽量充分地发挥文化遗产在国民教育和文化的认知、传播与交流等多方面的功能。比如,像推进青少年体验文化遗产和乡土艺术的各种活动,我觉得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另一方面,就是在振兴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方面,文化遗产也是功不可没。近些年来,由政府文化厅组织和实施的所谓“家乡文化再兴事业”、“地域艺术文化活性化事业”、“地方文化情报系统”、“推进青少年体验文化艺术活动”等很多项目,其实都是为了支持各个地方的文化事业,在某种程度上,也都是旨在促使地方传统文化的再生与发展的项目,其中自然也都包含有对文化遗产予以活用和开掘的思路。一是对地方所拥有的文化遗产、风土人情、民俗等予以保护和搞活,二是以此为基础,努力发展当地具有特色的地方艺术、地方文化产业和生活文化。
      总之,在日本政府的文化政策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用是同等重要的。不过,如何才能使文化遗产,尤其是无形文化遗产与地方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相互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其实是一个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难题。眼下,各地利用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而组织的文化商品,确实已有一定的发展,但通常也多是在旅游,尤其是在所谓地方探险或故乡观光中有较多的应用。

      廖:日本虽然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参考,但归根到底,我们有不同的国情,很多地方我们恐怕是不能照搬的。例如,苑利教授就曾经指出说,日本对文化遗产的分类,将文化遗产划分为有形文化财、无形文化财、民俗文化财、纪念物及传统建筑群落等五大类,但又把“民俗文化财”再细分为“有形民俗文化财”与“无形民俗文化财”。显然,这种分类有内在逻辑上的矛盾,我们不容易理解。
      周:这主要是他们在不断地扩充保护范围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我看来,只是一个工作分类,而不是严谨的学术分类。当然,他们面临的问题和我们的不同,他们的有些措施自然也不一定适合我们,例如,在全国均高度都市化的背景下,他们最新的动向似乎是要把仅剩的农村都保护起来,这显然不大适合我们中国。我们中国还有大面积的农村和数以几亿计的农村人口,这是保护不过来的。中国各地的情形很不相同,除全国有一个基本准则之外,各地方应该因地制宜。我听说,浙江省文化厅会同财政厅,已经制定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了对那些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民间老艺人发放津贴、补助,我觉得,类似这样的变化就会使我们很受鼓舞。不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日本政府财力雄厚,这也是我们不能攀比的。我们应该做的是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社会风气,提高和调动基层社区和每一位国民的保护意识和积极性。由于很多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已经很难在现当代社会里顺利地实现再生产,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其实是非常艰巨的。
 最后,我想提到中日两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一点差异。日本是基于他们的国家意识形态(以天皇制为特点)而对所谓“无形文化财”予以选定的,其中有很多都涉及到宗教,尤其是传统的神道教方面;相比之下,我们国家除了国家意识形态之外,还实际存在着无神论的意识形态,后者往往会使我们在认定一些涉及信仰、宗教或祭祀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有所犹豫。像国家不久前公布的保护名录,其中还是以艺术类居多,而信仰、祭祀类偏少。在这些方面,确实还需要今后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廖:非常感谢您为我们介绍了很多日本的情况,我相信,这次访谈一定会对我们《民族艺术》的广大读者有所启发和参考。谢谢。
      周:也谢谢您。
 

来源: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杨秀】

上一条: ·[郝瑞 彭文彬]田野、同行与中国人类学西南研究
下一条: ·阿来:多年写作,我的内心总在挣扎之中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