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汤亚汀]西方民族音乐学方法论概要(上)
  作者:汤亚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30 | 点击数:27138
 
 
附:作为象征体系的声音:卡鲁利人的鼓
 
(民族志个案,概要)
[] 斯蒂芬费尔德
 
声音怎样表达、体现深层的情绪?
本文要说明,一类声音怎样按社会方式构成、以传达某种意义,涉及音乐象征、象征形式和社会意义的关系,以及作为交际行为的声音表演等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一种音响上简单的现象为什么、以及怎样通过复杂的社会现实来理解?
本文基于197677, 1982年两次实地研究。
 
卡鲁利人及其地理概况和仪式音乐概况
卡鲁利人(Kaluli)约有1, 200人,生活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部高原500平方英里的热带雨林中,系博萨维人(Bosavi)一个支系。他们的社区是一所所长方形房子,相互间隔为一小时的步行路程。每个社区即由长形房子里的二、三个家族组成,约15家人家,总共约6080人。自己种植西谷米(sago)吃,也种菜,打猎,吃野猪、小鸟。
传统仪式生活很丰富。仪式中音乐活动主要是歌唱,用贝壳等做成的响器伴奏。所用的鼓是近一百年从南边传来的,用于几种背景中,主要是傍晚前作为整夜仪式的一个前奏。
 
关于鼓本身
卡鲁利鼓:单面、锥形、长不足三英呎,鼓面直径约5英寸。用自然的红、白、黑物质漆上。
鼓的各部分都用人体各部分名称命名。如一个鼓如要从“身体”里面发声,声音就必须先在“头部”回响,在“胸内”共鸣,通过“嘴”说出“声音”
鼓由男人制作、拥有、保管、传代、演奏。由于卡鲁利人的社会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所以上述各项活动并没有什么特殊地位。也无“秘密”、“神圣”、“禁忌”的意义。鼓就放在长形房子中供大家观看,虽然妇女从不摸鼓,也不懂击鼓。
 
声音
鼓节奏的律动很规则,不快不慢,用等节奏,约每5分钟击135次。音高单一,有拍打声和主要音高的声音。拍打声是泛音中的基音(CC65Hz),主要音高声是高八度的第一泛音(C130Hz),此外,依次类推,直至第七泛音。在C上的几个8度和在G上的内5度。(有带泛音的声谱图)(见谱例)合成效果听上去像是一个带低音的在移动的音型。声音密度特点,像是连续重叠的颤动声。   
 
制作过程
造鼓过程中可见到文化上的意义。
约需6天做成一只鼓。
第一天,伐下一种玉兰树,取4英呎长一段浸入水中。
第二天,从水中取出树段,两端挖空,中间留一2英寸厚的夹层,再将鼓浸入水中。
第三天,制鼓过程停顿,去猎取一只铃鸟(tibodai),拔下羽毛、放入鼓中。鼓内表面再上光、加宽。再将鸟的喉管和鸟舌置于夹层上,然后由制鼓者轻诵魔咒,将夹层从上至下打穿。(其文化意义下文再述。)
第四天,鼓口制成、定型,准备测音,猎取一只大蜥蜴(yobo),剥皮(偶然也用其他蜥蜴或蛇的皮)制作鼓皮。但卡鲁利人喜欢大蜥蜴皮,因为那不是太厚,调音时对炎热天气反应较好。在阳光下将皮晒干或用小火烘干。
第五天,将四块蜂蜡放在鼓面上,被称作为“丛林狗耳屎”,放置时再轻念咒语,这样将吸收“丛林狗心脏”的特点。即蜂蜡给鼓以力量,可以颤动或律动,就像一只被追逐的狗,心脏在跳动。
第六天,测音需要几小时。调整蜂蜡,加热,演奏者用嚼过的生姜“喂”鼓,即将其吐入鼓不蒙皮的一端,这使鼓皮内侧保持潮湿,而外部由于热而绷紧。同时击鼓,细听,评估声音。如音“硬”,则最后一天再加工修饰,修整鼓内外两面;如不“硬”,则需换鼓皮,重新测试,如几次都不行,则将此鼓外壳弃之不用。
再来说说第三天用铃鸟的意义,这种小鸟的叫声是连续的颤动声,均匀律动,同一音高(中央C上一个八度),持续较长时间(175秒不中断),虽不太响,却可以传到远达半英里外。这些都是人们希望这种鼓所具有的性质。但选择一个鸟来作为人类乐器声音的中介其意义是什么?
卡鲁利人更多是按照声音来给鸟分类,将突出的类别特征与关于声音起源的神话、禁忌与魔咒联系起来。这具有生态学的意义,因为声音是热带雨林中卡鲁利人辨认鸟的主要手段。如捕猎靠声音,按照鸟鸣及其迁徙来确定日子和季节,按照鸟鸣测量距离(因为树木挡住视野),人们一般喜欢将鸟同周围事物的声音相联系。鸟也是“过去的反映”,即亡灵。这样鸟鸣也可以用来判断精灵—人类发声的类别。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05-10-1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汤亚汀]西方民族音乐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
下一条: ·[汤亚汀]西方民族音乐学方法论概要(下)
   相关链接
·[孟令法]对象、方法与理念:家庭民俗学发展谫论·[朱刚]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彭牧 沈燕]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
·[惠嘉]民俗学—民间文学“穷举式”语境研究的反思·[康丽]从性别麻烦到范式变革:中国女性主义民俗学的建设
·[安德明]“讲好中国故事” 在人类文明交流中的方法论意义·[孙庆忠]并轨:扎根乡村的田野工作与促进变革的行动研究
·[杜韵红]作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论的博物馆现象研究·[周大鸣]三十而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
·[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陈悦]妖怪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美研究”田野工作坊专题会议举行·[张志刚]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张多]美国学者搜集整理、翻译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史和方法论·[王霄冰 禤颖]身体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福田亚细男 菅丰 塚原伸治]民俗学的方法问题·[应星]“田野工作的想象力”: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以《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为例
·[张多]美国学者对中国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翻译及其方法论·[王霄冰]文艺民俗学的学术范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