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陶立璠]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的变迁
——中日农耕民俗文化比较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2 | 点击数:19993
 

  秋收,还田福:是秋收时举行的仪礼,由田主主持。拜田公田婆时要供香火、双刀肉、金锭、三杯酒、三双筷子。山根村的畲族,收获时举行吃新米的仪式。具体作法是:在稻子收割以前,从田里摘回五个稻穗(代表五谷),插在用新米煮成的米饭上。烧三柱香,敬奉天神和菩萨。吃新米的吉日,一般是申日和卯日。中国江南地区的收获祭,通常以“秋报”仪式为最典型。届时要赶庙会,演社戏庆祝丰收。这种仪式仅次于春节。如江苏白茆乡,传统的收获祭是赶庙会。届时全村动员,扮演戏剧。有时各村落之间还有明确分工。有的扮戏,有的敲锣,有的吹打。赶庙会时举行游村仪式,遇河要搭临时的浮桥。游行队伍所到之处,各家各户用茶水招待。这是一种民间自发的活动,土话叫“解会”。解会队伍的前导是“头马”,此马必用白马。骑马者背圣旨,菩萨最后压阵。菩萨所到之处,男女老少虔诚膜拜。在这里,“解会”是作为秋收开镰前的仪式,菩萨即指土地神,收获季节用娱乐形式酬神,庆祝丰收。

  此外,属于农耕仪礼的,除了除虫仪礼外,主要是天旱时的求雨仪礼。中国农村信仰中,除天神、土地外,另一大神是水神,即龙王。龙王是管雨的,民间有很多神话和传说,年中行事中拜龙王也是重要内容。接龙、舞龙、敬龙,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兰溪市姚村,正月初六举行接龙头。下午4时鸣炮接龙。每三户一节龙身,一节节接起来,共计200节 400多米长。一条龙接成后,鸣炮出发。先绕村两周,然后到下龙庙和祖坟上拜祭,再到殿下胡公庙拜祭。接龙的仪式规模相当庞大,要摆出“銮驾”。姚村在附近村落里,接龙最早(正月初六),气魄也很大,整个銮驾队伍排列整齐,恢宏壮阔。銮驾排列是:

  前导放钝队——锣鼓队——大刀——大斧——大锤——枪——蛇矛——笔砚锤--八仙队——中间是皇扇——龙亭(四人抬,四人保卫)——最后是火把队——灯队(扁灯、圆灯、提灯、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高照灯(指挥灯,忠诚老实者才可持此灯)——銮驾后50米左右是龙头,上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据民间传说讲,这种接龙仪式,主题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大吉大利,又说,接龙仪式是皇帝提出来的,所以仪仗中有皇扇、皇亭(又叫万岁亭)和十八般武器,并称其为“銮驾”。

  接龙也被引入天旱求雨的仪式中。不过这与年中行事中的接龙大不相同。每逢天旱,在姚村,由属龙的青壮年男子组成一支队伍,到相距60华里的水灵殿泉水洞接龙。这些男子一律穿白色衣服(白色是一种象征死亡的颜色),其中一人手持龙瓶(瓷花瓶,上有龙的图案),四人手持钢叉,两人拿牙斧。到了泉水洞,顺水道路为龙开路。这时带领接龙队伍的巫师吹起牛角号,其他人敲锣。待到水动时,用一面铜锣舀起水中的任何一个生物(如一条虫,青蛙等),将其装入龙瓶,这一生物就代表龙。然后用红布包起来,由捧龙瓶的人捧着。此人必须穿白衣,白布包头,脚穿草鞋,全身淋得透湿。在回村的路上,不许红红绿绿的东西出现,车水的水车要停止车水,人们一律不许戴凉帽。这些禁忌,使接龙活动一片肃然,预示着一场生死存亡的斗争。快到村里时,由九个属龙的人敲锣到村外迎接接龙队伍。村里的祠堂门口早已搭起一个露天的台子,叫“龙台”。上放一张八仙桌,巫师将龙瓶放在桌子上,吹起牛角,村里年纪最大的长者身穿白衣、草鞋,跪在龙台前,所有80岁以上的老人也都如此,他们代众人受过,祈求天降喜雨。从此,巫师每天吹牛角,直到下雨为止。在姚村,求雨时也要动用銮驾,画龙旗,画商羊(注:商羊,又名—足鸟。《孔子家语·辩政》“齐有一足之鸟,飞集于宫朝,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齐侯大怪之,使使聘鲁问孔子。孔子曰:‘此鸟名曰商羊,水祥也。昔有童儿屈其一跳,振讯两眉而跳,且谣曰,天将下雨,商羊鼓舞。今齐有之,其应至矣。急告民趋治沟渠,修堤防,将有大水为灾。’倾之,大霖雨,水溢泛诸国伤害民人,唯齐有备不败。”)。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商羊是雨师神,是一只神鸟,一足,能大能小,“吸则溟渤可枯”。接龙人在回村的路上不许休息,不然龙就接不回来。龙台附近不许妇女靠近,连马桶、尿桶也要回避。丽水山根村也有同样的求雨仪式,不过仪式比姚村简单。

  中国南方的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以稻作文化为中心,形成了一定的类型和模式。但它们也常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自然条件,耕作技术和农事信仰的不同而出现较大的差异。要想全面、准确、细致地描述这些差异及其形成原因,是困难的,它需要广泛细致的民俗调查,认真艰苦的田野作业。上述江苏与浙江村落的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只是其中的一端而已,而且是非常粗疏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刘锡诚]整体研究要义
下一条: ·[何彬]日本民俗地图研究法综述
   相关链接
·[萧放]岁时节日·[毕雪飞]日本早期城市化中的年中行事传承与变迁
·晚清民国民俗手抄本现身 详细记录民俗节庆·[毕雪飞]日本的中国年中行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