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李淼]质性研究方法本土化:反思与建构
——从方法论的“中心-边缘”困境谈起
  作者:李淼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13 | 点击数:11461
 

  意图在生命历程中寻找科学规律有时难免会导致对生命问题的抽象化和简化,对生命规律的研究需要借助于超越科学规律逻辑的新方法。质性研究本身就是反思他人生命与自我生命的过程,其魅力就在于使研究者感受到生命的规律。或者说,质性研究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生命确认”(life-affirming)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双方都能体验到生命的力量与感动。[17](P.87)

  在互动中,被研究者受到研究者施加的种种影响,同样,研究者也会从被研究者那里获得感悟和继续研究的决心与斗志。笔者认为,本文探讨的中国认识论和本体论思想为质性研究探寻生命的规律提供了一条可能路径。

  关注生命的规律并非证明质性研究不够“科学”。不可否认,对一项质性研究来说,从选题、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再到数据分析,这整个过程中充满着许多难以言说和无法言说的议题。

  其中一个常被提及的议题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西方学者认为,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处于“自我”与“他者”连续统(selfother continuum)上的不同位置,其立场和看法或者更接近“自我”,或者更接近“他者”;研究者需要不断审视和反思(而非彻底摒除)自己的角色和立场及其在与被研究者互动时对其施加的影响,而非如定量研究那样将“价值中立”奉为始终如一的行为守则。[34][35]

  然而,在实际调研中,研究者有时很难及时、明确地感知到自己的立场和角色,这既受到研究者本人经验和洞察力的制约,也可能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因此,质性研究是一门关于“反思”的科学,它是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生命历程的反思,并通过探寻其生命历程中的规律获得理论收获与现实感悟。

六、结语

  质性研究方法本土化是一个颇为艰深的理论议题。本文浅析中国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思想遗产及其对质性研究本土化的可能贡献,为深入探讨这一学术难题抛砖引玉。近年来,质性研究方法的“中心-边缘”困境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反思,他们为颠覆和突破此困局建构了多种理论视角、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我国学者也应加入其中,以“文化自觉”为己任,不断发现本土情境中的真方法和真问题。鉴于此,笔者倡议重新发掘中国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宝贵价值,辩证地思考中西方在质性研究方法论理论化与实务操作中的诸多差异,为建构源于本土情境与本地思维的质性研究方法论、具体方法与资料收集技术开拓新路径。受文章篇幅和笔者视野所限,本文没能为质性研究本土化提供具体的实务指南,期待后继学者为推进此议题贡献力量。

(本文刊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期;注释及参考文献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周星]汉文化中人的"生涩"、"夹生"与"成熟"
下一条: ·专题║ 前沿话题:新媒体和都市化语境中的日常生活与传统文化
   相关链接
·[卢朝阳]民俗学研究的“地方化”探讨·[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
·[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陈杰]盘古神话的生成:本土化与地方化的结合
·[曾瑜媛]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在地化实践思考·[梁爽]新疆锡伯族的本土化与族群认同
·[张举文]文化自愈机制及其中国实践·[徐赣丽 张磊]中国民俗学的本土化:缘由、问题与路向
·[常红萍 王亚军]民俗时空研究的本土化实践与转向:基于吉登斯时空理论的延伸·面向人类口头表达文化的跨学科思维与实践——朝戈金研究员专访
·[魏李萍]古代印度《鹦鹉故事》在土耳其的翻译传播和本土化·[张建军]中国都市传说研究的述评与思考
·[应星]质性研究的方法论再反思·[李宗克 曹锦清]本土化何以可能
·[徐勇]“分”与“合”:质性研究视角下农村区域性村庄分类·[陈晓清]客家醮仪的本土化趋向
·[阿拉德尔吐]巴·布林贝赫蒙古史诗诗学的宇宙模式论·人类学本土化与田野调查
·[李婧]以叙事学方法分析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转移现象·[户晓辉]民间文学本土化研究的限度问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