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陈宰]试论南宋遗音海宁调
  作者:陈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6-12 | 点击数:9473
 
王翃(1603-1653)字介人、种父,又字狲父。明万历癸卯年生,海宁安化王氏硖石支22世孙,由硖石迁居秀水梅里,性疏狂豪放,不应科举,不求仕进。在明代末年就以诗著名,陈子龙曾为他的诗集作序。作有传奇《红情言》,系翻改明史架《唾红记》(即《吐绒记》)而成,情节曲折离奇。尚有传奇《博浪沙》、《纨扇记》、《榴巾怨》、《词苑春秋》、《古本戏曲丛刊》三集等。此外,著有诗文集多种。
张韬(约公元1681年前后在世)字权六,自号紫微山人,海宁人。生卒年均不详。尝司训乌程。与毛际可、徐倬、韩纯玉、洪图光诸人交往。其他事迹不甚详。韬著有《大云楼诗文集》,附《茗溪唱和诗》、《响臻堂偶参》、《续四声猿传奇》,有毛际可等序。《续四声猿》系仿徐文长《四声猿》而作,为四个短剧合成。四剧为《霸亭庙》、《蓟州道》、《木兰诗》及《清平调》等。
王复(1747-1797),字敦初,号秋塍,海宁安化郡王王沆23世孙。“浙西派六家”王又曾之子。援例为国子监生。官河南鄢陵知县。终年五十有一。著有杂剧《艳禅》,已佚。
周乐清(1785—1855):清戏曲作家,字安榴,号文泉、练情子,海宁人。应乡试不举,以父荫任湖南道州判官,祁阳、沅陵、麻阳等知县。道光十二年(1832)在永州军营,总办善后事宜。咸丰初年以知州衔任山东掖县知县,兼任即墨县知县、莱州府同知等职。在各地一再平反冤狱,颇受群众爱戴。上本请求退休,寓居莱州,一年余去世,享年七十一岁。作有《补天石传奇》、《宴金台》、《定中原》、《河梁归》、《琵琶语》、《碎金牌》、《沈如鼓》、《波戈乐》等。
管庭芬(1797-1880),海宁路仲里人,初名怀许,后改庭芬,字佩兰,号芷湘,晚号笠翁。海宁硖石“别下斋”蒋光煦是其表弟,这人,豪饮好客,兴趣广泛,音律、博弈、杂艺无不爱好,他俩兴趣相同,时相往来,拍曲唱和。著有《海隅遗珠录》、《南唐杂剧》、《花近楼丛书》、《渟溪老屋自娱集》等;清同治年间,他还校录、增补有《重订曲海总目》。
蒋左贤(女),字翰香。清女诗人。蒋光煦十六女,著《梅边笛谱》1卷。
管世灏(?-1805),管庭芬侄儿,字尔书,号月楣,有隽才,与世不谐。撰有乐府《吊荆卿》、《影谈》八卷等。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海宁盐官镇人。南宋安化郡王王沆29世孙。著名文史学家、戏曲史家。“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萧管。”奏萧管、吟词曲,是他幼时闻其父乃誉公居家自娱的常课,他家的厅堂题名“娱庐”,虽不去戏园观看演出,但王家祖传特有的艺术氛围使他从小耳濡目染,加上海宁又是戏曲繁盛之地,王氏家族更是推波助澜者,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曲录》、《宋元大曲考》、《戏曲考源》、《优语录》、《古剧脚色考》、《宋元戏曲史》等专著,尤其《宋元戏曲史》一书,用较为科学的观点,以宋元戏曲为研究对象,全面地考察、论证了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形成、艺术特征及成就等系列问题,是古典戏曲研究的开山之作,填补了中国文化史的空白,开辟了戏曲这一门新学科。
周瑞深(1912—2011),号夷畦,浙江海宁硖石人。14岁师从新仓长老胡丽泉、李绶章学唱昆曲。胡本姓金,入赘新仓胡氏而更名。初习六旦,后改习五旦为主,先后学会《寄子》、《学堂》、《藏舟》等折子戏,并抄录20多支曲谱以备平时习唱。1932年拜昆曲名家杭州陈竺同先生为师。1943年结识昆曲名家、乡贤王敬五先生,除与他互相切磋技艺外,还创作了《夜楼孤吟》、《梦巢归巢》等联套。1946年于杭州认识曲界名宿许宝菡雨香及项衡方远村先生,共组“梅社”,任干事。项氏授以《韵学骊珠》及《曲韵探骊》等曲谱、曲韵知识,遂令周先生渐通昆曲作曲与音乐,从此学业大进。后因周先生出身问题被遣回乡。在这种困境下,周先生仍一日未忘昆曲,除偷闲拍曲练唱外,还到处打听各方曲社活动情况。1956年昆剧《十五贯》一炮打响并轰动全国,消息传来,周先生欣喜若狂。投入剧本创作与音乐谱曲工作。先后创作《东窗记》、《洛神赋》2种,改编《勘头巾》1种。其中《东窗记》为早年创作,谱岳飞风波亭故事,初未定名,后经赵景深先生题名并定稿。《洛神赋》取材于曹植的同名诗赋,演曹植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勘头巾》据《元曲选》同名杂剧改编。上述三剧曾于1980年通过郑传鉴推荐给上海昆剧团。1984年,经赵景深教授的帮助与上海曲社王传蕖代谋,以72岁高龄受聘于苏州市戏曲研究室抄校昆腔古本,至1992年返里。在这近十年时间里,先后校缮传统昆剧唱谱《浣纱记》、《一捧雪》、《风筝误》、《奈何天》、《琵琶记》、《邯郸梦》、《占花魁》、《绣襦记》、《钗钏记》、《十五贯》、《渔家乐》、《铁冠图》、《白蛇传》、《桂花亭》时剧2卷、吴梅《南北词简谱》10卷。1993年起,先生赋闲在家整理旧作,先后将所作的诗、词、曲誊写定稿,分订署名《夷畦集》、《夷畦三剧》2种。2006年,海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将周老创作的诗、词、曲、剧及按工尺谱谱写的6种昆曲脚本手稿影印,取名《昆曲古调》,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士闪]“顺水推舟”:当代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应忘却乡土本位
下一条: ·[麻国庆]家庭策略研究与社会转型
   相关链接
·[毋丹]弦索南曲化:明清戏曲受众的倾向及南北曲声律之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