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刘辉豪]云南民间故事的生态源流与文化底蕴
  作者:刘辉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11 | 点击数:17016
 
云南民间故事中,还有工匠、工艺的故事。许多工匠故事也同样表现了人的智慧能力。白族《木匠的故事》的篇目,许多内容就是智慧的闪光。如《木马三只脚》《“巴掌”的来历》就是讲人们在实践中得了智慧,启发了他们“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赞扬用智慧改革了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了笨重的体力劳动。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学习,又以自己体验上升为经验或理论,又以理论去指导实践。如此反复无穷,年积月累,以不断进取精神去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三、云南民间故事的主要特色
 
民间故事是人类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探寻云南民间故事的源头,要追溯到人类的古时代。从可考的历史看,云南这块土地上早在新石器时期便有了氐羌、百越、百濮三大族群的活动。氐羌族群发源于甘青河湟地区,其先进部份在中原地区形成了华夏族,较后进的部份则在西南形成了氐羌族系的各个少数民族。氐羌文化具有西北内陆文化、黄河流域文化的特点。氐羌因此临草原,因此,也包涵有草原文化的因素。因各种原因,羌氐逐步南迁,经四川西北到达云南。史籍中提及滇池沿岸的“昆明诸种”,其中有氐羌族群。《唐会要》卷89中说:“昆明”“俗与突厥略同,相传与匈奴本是兄弟国也”,“昆明”的“明”,在羌语中即是“人”。据此推断,“昆明”中的相当一部份来自北方是可信的。氐羌文化表现在他的故事与习俗中有许多共同点。如对火的崇拜,氐羌系各少数民族中流传的火的传说和对虎的崇拜与传说就是证例。另一个族群是以“魋结”、“断发”为特征的百越族群,即今日傣、壮、水、布衣族的先民,古称为“编发之民”。他们的先民来自东南沿海。至今保留有水文化、蛇图腾、纹身等习俗。百越文化呈现出鲜明的东南沿海以至太平洋文化圈的特点。属于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的佤、德昂、布朗族,以及尚未确定族属的克木人,是古代的百濮族群。百濮族群自古靠古老、中越、中缅边境居住。他们以种茶、石雕、木刻闻名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德昂族至今流传有以茶为民族的独特的创世神话,佤族以木鼓、石洞为自己的神圣之物,可以看出百濮族群如今所保留的习俗就是他们先民的文化象征。唐、宋之后,苗瑶文化、蒙回文化也进入了云南。因此,云南文化是多元汇聚的文化,云南民间故事也表现出多元汇聚的特点。
不同文化源头来到云南之后,有碰撞,也有交融。氐羌与百越族群曾在滇中、滇东南聚居,百越与百濮在滇西南杂居或小聚居,他们相附相依、相互吸取、团结和睦、共创文明。云南民间的神话传说,不管氐羌、百越、百濮族群,相互都有同祖共生、互称兄弟的说法,说明他们文化交融之久远。再如今日北方民族并不多见的洪水神话,如今在云南各民族中,包括先民来自西北高原的各民族,如彝、白、哈尼、傈僳、拉祜、阿昌、怒、独龙等则普遍流传。民族之间的习俗故事、生活、道德故事的互相渗透,则多有其例。可见,各民族文化多元并存是客观存在的,多元叠合的文化构架在云南各民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中的存在也是比较普遍存在的。
但由于云南地属高原地带,大山连绵、交通阻塞、远离中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等因素,文化形态和文化传说仍相对地保持着本民族、各民族支系的古老传统。即是同一类型的神话传说故事,情节大体相同,但并不完全相同。以“洪水神话”、“兄妹婚神话”为例,各民族几乎都有“洪水淹天”的共同点,但洪水起因、防洪工具却各不雷同。洪水后的兄妹成婚的测定,虽多以“高山滚磨”、“隔河穿针”、“烧烟缠绕”为方式,但在不少民族中也别具一格。除上述方式之外,还有“破梳相合”、多经磨损的“拄棍高低一样”、有天成人愿的“碗水化为九条江流”等等。即使在同一民族不同支系的民族中,同类型的传说故事,其情节也千差万别。如彝语支中关于火的传说故事很多,传说故事有对火崇拜的共同点,但传说的起因、目的则多种多样。同类型的祖先神话,人类起源神话,都因社会、历史发展不同、地域分布的差异而各不相同。各民族民间故事的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我就是我”。“我就是我”的文化形态,是这个氏族在原在生存的土地根基上,经自己的思维酿造而生产出的最早的一批精神产品;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种现象就是不同氏族在某一片土地上汇聚之后,因生活、感情的交融与嫁接,即“多元叠合”后所产生的新品种。三“多元叠合”不是千人一面,而是“九子九个样”。就是在传说方式上,云南民间故事也各具特色。民间故事的传承除口耳相传之外,彝族的“毕摩经”、纳西族的“东巴经”、傣族的“贝叶经”,还有藏文经典、苗文经典等等,都为民间故事的传承作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
综上所述,云南民族民间故事的主要特点,具有多元汇聚的特点,多元叠合的特点,因它历史悠久,各民族又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的特点。真是异采纷呈,丰富而珍贵。
云南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又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和通往西亚、东南亚各国的战略要地。悠久的民族历史,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多种文化的交流,使云南各民族产生和保留了丰富多彩、包涵深广的民间故事。各种神话传说故事,象一条长长的历史画廊,展示了云南各族先民庄严虔敬的意识和聪明才智,展示了他们在蛮荒的古代如何从蒙昧走向文明。它以诚挚宽厚的胸怀不断启迪人们的思索与回应,殷切地期望人们踏着前人的步伐继续向前。我们要以历史作借鉴,充分发掘和利用民间文学的潜在力,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本文原载《民族艺术研究》1999年03期,第69~78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宾秀英 青麦康珠]藏传佛教思想对藏族婚俗的影响
下一条: ·[祁庆富]试论中国少数民族吉祥物
   相关链接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董秀团]移植与新塑:白族民间故事对印度佛教文学的吸收和化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